總有人問我,現在的書店賣書還賺錢嗎?我不是經營者,沒有辦法馬上給出答案。但是作為書店的深度體驗者,可以從書店消費端出發,找找答案。
今年春天起,我關注了兩家小書店的線上賣書,一家是成都讀本屋,另一家是北京言BOOKS。為什麼會選它們做調研?第一,它們出現在我生活過或生活中的城市,從開店到現在,我一直持續關注;第二,它們開店都有三年以上,北京言BOOKS開業於2016年6月,成都讀本屋開業於2017年初冬(在這之前開咖啡館有一年)。
總體來說,它們也是我看著長大的,而它們的用戶,也是靠開店慢慢養起來的。透過我的線上購書以及實地採訪,總結了六個特點,也算是它們的共性。
首先是選書渠道的稀缺性。
書店消費者願意在某家書店買書,一定因為書的選品。對一家書店來說,它的選書渠道一定是稀缺的,甚至是別的店或網店沒有的。因為稀缺,才會獨特。
言BOOKS是一家主要經營來自世界各地優秀的藝術、時尚、設計、生活美學等出版物的獨立書店。創始人閆勝永在沒有開書店前有著多年出版圖書的經驗,所以能順理成章地找到外版圖書以及雜誌的渠道。
讀本屋坐落在成都,它的創始人廖宇最近兩年內,每個季度都要去北京,一待就是十天左右。他的主要精力放在北京出版社倉庫裡找貨源。在我的採訪中他坦言,選書渠道是邊走邊摸索出來的,某一回在河北省,他等一個圖書批發商,一等就是三天。
可見,我們認為有好書的書店,其實店主在背後都會付出很多努力。與其說是書店有好書,不如說是書店有獨特且稀缺的選書渠道。
第二,線上內容的垂直性。書店在線上到底賣哪些書?書的內容一定是有主題的,我叫它「垂直性」。比如言BOOKS有很多外版雜誌,據我觀察,放在線上做分享的雜誌主要是日版的家居主題、戶外主題、設計主題等日版雜誌,而且越來越精準。今年疫情期間,我會時不時看看言BOOKS微博,在書的分享上,更像是一個選品師寫的圖文並茂的小軟文,舒服也有重點。
讀本屋是2019年4月開始線上賣書。廖宇告訴我,線上賣的書依然是人文社科為主,哲學類賣得好,第二是歷史,第三是文學。我有關注讀本屋的微信,個性籤名裡寫著「本號只發布稀缺圖書和特價圖書資訊,歡迎朋友圈們到店選擇更多圖書」。微信裡,每本書會有簡約的文字介紹,比如作者、書名、品相、價格。發布時間比較集中,不會是那種整天刷屏的微商,對我來說,隔幾天看見它,即使不買書也不會屏蔽。
說回到線上內容的垂直性,我想這不只是把好的內容分享,還有如何用心傳播。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三點,線上發布的時效性。
如果說,前兩點說明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那麼第三點就是「人優我快」。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會在日本蔦屋書店提前看《premium》,回到成都到方所或無早買《premium》。今年因為疫情,沒能出境遊。在國內,我第一次提前看《premium》下月的內容,就是通過言BOOKS的微信。
6月12日,言BOOKS在微信上分享了兩本家具類的雜誌,圖片是雜誌的封面,配上的文字是「低飽和的綠」。當時我一眼看中了《premium7》,因為綠,也因為跟家居有關。後來不到一個星期,我就拿到了手。對我來說,能早一點閱讀《premium7》,就可以早一點學習家居設計以及收納的知識。即便給了快遞費,我也願意,因為我所生活的城市要能買到它,至少是7月或以後。
第四,線上價格的實惠性。所謂實惠,並不是簡單粗暴的打折,只是相對原價來講,有一定的實惠性。
讀本屋創始人廖宇告訴我,線上圖書享受八五折。讀本屋是今年4月10日恢復營業的。疫情期間,他處理了一些庫存,在讀本屋的微信上,天天發圖書內容,營業額有所增加。疫情期間,滿99元就包郵。
實惠的細節,說到底還是人的溫度。雖然我在言BOOKS購買的雜誌沒有任何折扣,還要自己掏郵費,但是言BOOKS在快遞包裝上很用心,不會讓雜誌的邊角受損。
第五,線上支付的靈活性。之前我在《如果我開一間書店》裡寫過,讓書店的支付平臺多元化。對於書店的線上賣書,我更喜歡線上支付的靈活性。這個靈活,如果要有個優先級的話,我更願意選擇「卡包買單」,其次是「微信或支付寶轉帳」。
所謂「卡包買單」,就是在微信「卡包」裡找到「卡券」進行買單。以言BOOKS為例,我有言BOOKS的電子會員卡,打開後,點擊「快速買單」,接下來輸入價格就可以了。重點在兩方面,一個是完成了會員積分,另一個是可以用信用卡支付。
當然,如果其他書店沒有言BOOKS這樣的會員系統,我也會「乖乖地」給店主或店員轉帳。雖然我沒有在讀本屋的微信平臺買過書,但做完廖宇的採訪,我還是讓他給我推薦與日本相關的一兩本書,他推薦了關於日本書店的書。我依然享受八五折優惠,直接轉帳給他了。
這個靈活性,其實就是書店與讀者的黏度。線上賣書,把黏度說得再細緻一點,就是線上客服與讀者的互動性,這也是第六點。
書店的線上客服,也許是店主充當,也許是店長或店員。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你想買書,在下單前,你們的互動是否舒暢。
我還記得,在我決定購買《premium7》時,我跟言BOOKS私信說,還想買一本家具類的雜誌,這樣運費比較實惠。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言BOOKS的客服會跟我分享幾本雜誌的封面以及內文,拍照給我看。我繼續跟他說,日版雜誌主要是看圖獲取信息以及學習,語言基本看不懂。接下來,他就把好幾本家居雜誌的內文,用視頻的方式分享給我。看完視頻,我一下就有重點了,也知道自己想要哪一本了。
這個細節一直溫暖著我,我後來一直在想,言BOOKS的客服到底是創始人閆勝永,還是店長或店員。可無論是誰,他們與我的互動,是用心的。
我問過讀本屋的廖宇,疫情期間線上賣書有沒有特別打動他的讀者?廖宇很實誠,他說沒有,但是有讓他覺得很有趣的是,夫妻倆分別在他那裡買了同一本書。聽完這個故事,我覺得廖宇在線上賣書一定有他獨特的魅力。
後疫情時代,線上賣書已經是實體書店的標配。這些特點,不能說是標準答案,但對想開書店或在開書店路上遇到賣書瓶頸期的人是一種借鑑。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