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如何區分天然鑽石與實驗室製造鑽石?

2021-12-24 寶石指南

實驗室製造 CVD 鑽石原石(左)、實驗室製造 HPHT 鑽石原石(中)以及天然鑽石原石(右)

兩顆刻面結晶碳的樣本——均如水晶般清澈,在直射光下發出千變萬化的光譜顏色。看上去完全相同。但是,一顆有著十億年以上的歷史,另一顆則是最近在實驗室中培育而成。

當然,二者都是鑽石。第一顆是地球形成早期的地球深層力量打造而成的天然鑽石。第二顆出自實驗室,有著與天然鑽石基本相同的化學、物理以及光學特性。

根據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鑽石——材料,而非寶石——是一種由「在等距立方晶系中結晶的純碳」組成的礦物,該組織為寶石和珠寶行業制定貿易指南。

儘管 FTC 稱鑽石本質上為純碳,但絕大多數天然鑽石都含有微量的其他物質,尤其是氮,會讓鑽石呈黃色,或是讓鑽石呈藍色的(極少含有)硼。此外,鑽石通常還含有內含物,這是幾百萬年前陷入仍在形成的鑽石中的微小異物。

約五年前,實驗室製造鑽石(有時也稱為人造鑽石或合成鑽石)大量進入寶石與珠寶市場。雖然實驗室製造鑽石與天然鑽石外表看上去完全相同,但它們之間還是有著細微的差別,只有經過專業培訓的寶石學家和專門為鑑別而設計的精密設備才能檢測出來。

鑽石原石比較:一顆 0.83 克拉的天然鑽石晶體(左)和一顆 1.02 克拉的 HPHT 晶體(右)。這兩顆晶體均來自 GIA Research Collection(GIA 研究收藏)。攝影:Orsasa Weldon(奧薩薩·韋爾登)/GIA

早在 30 億年前,天然鑽石就形成於極端高溫高壓下的地殼深處。火山活動將它們帶至地表,藏在一種叫做金伯利巖管的火山巖中,等待開採。僅有大約 5% 的金伯利巖管含有足夠的鑽石來確保其開採在經濟上可行。

20 世紀 50 年代,適合工業使用的人造鑽石首次在實驗室中生產出來。儘管 1971 年就首次在實驗室中生產出寶石品質的鑽石,但直到 21 世紀的前十年,無色實驗室製造鑽石才大量進入寶石與珠寶市場。

GIA 特聘研究員 James Shigley(詹姆斯·希格力)博士在 GIA 研究實驗室製造鑽石已逾 30 年,據他稱,如今,有兩種方式製造實驗室製造鑽石。

在實驗室中創造高壓高溫環境來生產高壓高溫 (HPHT) 鑽石,也就是模仿天然鑽石在地球深處的形成條件。這個過程生產出形狀獨特的實驗室製造鑽石晶體。

化學蒸汽沉澱 (CVD) 法先將富含碳的氣體(如甲烷)分解成碳和氫原子,然後使其沉積在鑽石晶種上,形成方形扁平的鑽石晶體。

無論使用哪種方法製造鑽石,大部分尺寸通常都需要至少一個月的時間。大多數 CVD 製造鑽石都需要其他處理方法,如加熱或輻射,以便在製造過程完成後改善或改變鑽石的顏色。

通常情況下,實驗室製造鑽石重量為一克拉以下,但隨著科技和技術的提高,市場上出現了更大的寶石。

HPHT(高溫高壓)壓機封裝在能夠生產多種尺寸的寶石級鑽石的工廠內。攝影:王五一(Wuyi Wang)/GIA

由於消費者需要了解自己要購買的是什麼,再加上實驗室製造寶石和天然寶石之間通常有著明顯的價格差異,因此鑑定實驗室製造鑽石至關重要。

由於實驗室製造鑽石的化學性質和光學性質與天然鑽石基本相同,傳統寶石學觀察和老式「鑽石檢測器」無法檢測出它們的差別。在專業的寶石學實驗室進行鑑定,或使用 GIA 和其他組織開發的精密設備,是區分實驗室製造鑽石和天然鑽石的唯一可靠方法。

「幾百萬年前在地球內部形成的天然鑽石與幾周內在實驗室內製造的鑽石在生長方式方面有很大差異。此外,HPHT 和 CVD 製造鑽石有著不同的生長形態,生長條件影響鑽石晶體形狀的方式也不同,」Shigley(希格利)博士說道。

這張圖基於鑽石的生長方式或是生長形態展示了不同的鑽石原石。雖然鑽石經過切磨之後已經失去了這種形狀,但通過在其他事物中尋找鑽石特殊的生長形態造成的螢光圖案,仍然可以對鑽石進行鑑定。

GIA 高級研究科學家 Sally Eaton-Magaña 博士作出進一步解釋,「HPHT 和 CVD 鑽石採用的鑑定標準截然不同,」他補充道,過去 10-15 年來,實驗室製造鑽石變得愈發多樣化,要求 GIA 研究人員跟上新技術的發展步伐。

「我們還定期針對新產品開展研究,GIA 也有在實驗室製造鑽石的計劃,確保始終能引領新趨勢。」Eaton-Magaña 博士表示。

來源:GIA

賭王逝世,傳奇落幕!5000億遺產與珠寶終究去向何方?

倫敦蘇富比將舉行「Fine Jewels」拍賣:古董珠寶與大牌當代作品

鑑定|GIT實驗室重新標準化比色石系統,更新對「商品級帕帕拉恰」顏色分級

觀點|莫泊桑的《項鍊》,揭示了哪些「珠寶選購指南」?

寶石指南

國內寶石類第一專業平臺

人氣科普

科普|鑑定|礦區前沿|展會|觀點|鑑賞|拍賣

歡迎添加小南微信號「RBG2010」

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

免責:本平臺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圖文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平臺使用的非原創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繫,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本平臺聯繫,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採取相應措施,以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相關焦點

  • 實驗室生長鑽石今後會取代天然鑽石嗎?
    從名字就能得知,實驗室生長鑽石在實驗室裡「長大」,它與天然鑽石具有相同的化學成分、晶體結構和物理特性。肉眼下,實驗室生長鑽石(左)和天然鑽石(右)看起來一樣GIA出具的實驗室生長鑽石證書本身看起來就與天然鑽石證書不同,在證書裡也會明明白白地標註上「Laboratory Grown」(實驗室生長)的字樣,多加留意一定能夠區分!4.>>如何購買?<<
  • 天然鑽石與合成鑽石該如何辨別?
    而合成鑽石的化學和物理特性與天然鑽石非常接近,相比而言更難鑑別。為了準確的區分天然與合成鑽石,GIA 在過去 30 年裡對合成鑽石的製作及鑑定方法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那麼合成鑽石究竟該如何鑑定呢,一起看看吧。一鑽石的分類要想區分天然與合成鑽石,首先需要了解鑽石是如何分類的:根據鑽石有無氮原子,鑽石可分為 I型和 II 型鑽石,I 型鑽石含有雜質氮原子,而 II型鑽石則沒有。
  • 天然鑽石 VS 合成鑽石,應該如何鑑別?
    為了準確的區分天然與合成鑽石,GIA 在過去 30 年裡對合成鑽石的製作及鑑定方法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那麼,合成鑽石究竟該如何鑑定呢?一起來往下看學習一下吧!要想區分天然與合成鑽石,首先需要了解鑽石是如何分類的:根據鑽石有無氮原子,鑽石可分為 I型和 II 型鑽石,I 型鑽石含有雜質氮原子,而 II型鑽石則沒有。
  • 全球90%的鑽石都是中國產的「人造鑽石」?天然鑽石不保值了?
    光靠肉眼,很難區分兩者,在人造寶石剛出現的那幾年,鑽石商會用強力磁鐵區分:因為人造鑽石的內部有培養過程中殘留下來的金屬結晶,用強力磁鐵能把它吸起來,而天然的鑽石是不可能做到的。如何區分:合成出來的鑽石,只有珠寶鑑定中心專業的儀器才能測試分辨,哪怕是專業鑽石賣家,單純靠肉眼比對、放大鏡、鑽筆測試什麼的,都是無法區分。
  • 世上90%的鑽石都是中國產的「人造鑽石」?天然鑽石不保值了?
    光靠肉眼,很難區分兩者,在人造寶石剛出現的那幾年,鑽石商會用強力磁鐵區分:因為人造鑽石的內部有培養過程中殘留下來的金屬結晶,用強力磁鐵能把它吸起來,而天然的鑽石是不可能做到的。無論是哪一種合成的手段,做出來的鑽石都是一樣的。如何區分:合成出來的鑽石,只有珠寶鑑定中心專業的儀器才能測試分辨,哪怕是專業鑽石賣家,單純靠肉眼比對、放大鏡、鑽筆測試什麼的,都是無法區分。
  • 人工鑽石和天然鑽石的區別_如何區分
    鑽石不管是在首飾界還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都是比較珍貴的,如果是品質優異且重量較大的鑽石其價值與價格就更高了。部分經濟條件有限的人對鑽石總是求而不得,因此一些商家便打造價格低廉的仿製品,那麼人工鑽石和天然鑽石的區別是什麼呢?
  • 明確區分天然鑽石和實驗室培育鑽石!英國決定將鑽石術語指南作為主要權威建議
    世界珠寶聯合會CIBJO主席GaetanoCavalieri將英國全國珠寶商協會(NAJ)與英國貿易標準協會(UKTradingStandards)達成的協議描述為「至關重要」,後者是英國政府專注於保證 消費者免遭不公平貿易的保護,向鑽石術語指南給予主要權威機構的狀態建議
  • 如何鑑定合成鑽石和天然鑽石
    實驗室合成鑽石和天然鑽石有著相同的性質,比如光學性質、硬度、折射率等等。普通人難以將兩者區分開來,就算是有經驗的鑽石鑑定師,在專業儀器的幫助下有時也可能出現判斷誤差。天然寶石的定名直接使用天然寶石基本名稱或其礦物名稱,不必加「天然」二字,因此天然的鑽石不會在前綴加「天然」兩字,在鑑定證書中是直接以「鑽石」命名;合成寶石的名稱應在對應的天然珠寶玉石基本名稱前加「合成」二字,因此如果是人工合成的鑽石,必須前綴加合成兩字,即「合成鑽石」。
  • 中科院實驗室「種」出鑽石,淨度感人、價格僅為天然鑽石六分之一!
    左:實驗室培育CVD鑽石原石中:實驗室培育HPHT鑽石原石右:天然鑽石原石雖然實驗室培育鑽石與天然鑽石有著基本相同的化學、物理以及光學特性,且高品質者以肉眼看上去幾乎與天然鑽石完全相同,但是天然鑽石依然擁有無可取代且不可撼動的地位。
  • 如何在實驗室中合成鑽石
    雖然地質學家仍在研究鑽石如何於10億至30億年前在地球上形成,但根據一項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的研究,他們一般認為鑽石的形成過程有以下四步:可以看到,天然鑽石的形成條件非常苛刻,因此天然鑽石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由於天然鑽石的稀少,這就催生了人造鑽石。目前有兩種方法可以在實驗室中合成鑽石。
  • 培育鑽石是如何分級的?
    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如何區分這是培育鑽石還是天然鑽石呢?上一期的科普《如何確認這是一顆培育鑽石?》(連結跳轉)中提到,肉眼無法確認培育鑽石,必須藉助專業實驗室的權威檢測,消費者才能明白消費,放心購買。隨之而來的第二個問題,消費者選購時如何能夠知道培育鑽石的好壞呢?同樣,我們也可以求助於權威實驗室的分級服務。
  • 洛華珠寶實驗室合成鑽石的奧秘
    實驗室製造、設計、培育、合成或人工製造,無論您聽過哪一個名稱,現在能夠通過科技的方式來將鑽石的璀璨光芒變成現實,讓實驗室合成鑽石現在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那麼接下來洛華珠寶給您揭開合成鑽石的面紗。實驗室合成鑽石和天然鑽石均為純碳成分,表現為相同的立方晶石形態。專業人士可以通過高科技設備辨別實驗室合成鑽石和天然鑽石之間的差異,但裸眼則辦不到。
  •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留傳:一文讀懂培育鑽石,天然鑽石的環保替身!
    起初,這些培育鑽石几乎都很小,而且呈黃色,但後來培育鑽石的質量不斷提高。如今,無論是無色還是有色寶石級培育鑽石,在首飾中都會使用。 那培育鑽石是如何製造的呢?在實驗室或工廠中創造高壓高溫環境來生產鑽石,也就是模仿天然鑽石在地球深處的形成條件。在生長室中,碳源在熔融金屬中分解,碳原子通過金屬聚集到一顆很小的培育或天然鑽石晶種上,形成形狀獨特的培育鑽石晶體。
  • 天然藍寶石與藍鑽石如何區分?
    天然藍寶石與藍鑽石如何區分?藍寶石作為世界五大名貴寶石之一,價格也是排在眾多寶石前列,在拍賣會上的表現也越來越搶眼,那麼天然藍寶石的價格是多少?與藍寶石非常相似的藍鑽又該如何區別?藍寶石和紅寶石、祖母綠一樣,價格都取決於藍寶石的品質,在市場上不同品質的藍寶石單克拉價格是有差距的,可以是每克拉幾千元,也可以達到每克拉幾十萬美金,總而言之,天然藍寶石價格在沒有具體數據的情況是無法估計的,跨度很大,影響因素也很多。藍寶石品質主要從顏色、淨度、重量、切工這幾個方面進行判斷,藍寶石的顏色非常豐富,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就可以了。
  • 形成天然鑽石需要數十億年時間,但是科學家們在實驗中製造了鑽石
    美國和澳大利亞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在實驗室的室溫條件下製造了鑽石,而且這個過程很短,僅僅幾分鐘內就製造出了鑽石。科學家們製造了兩種鑽石,一種是在訂婚儀式上使用的鑽石,另一種是在美國Canyon Diablo峽谷等隕石撞擊地點發現的名為Lonsdalite的鑽石。
  • 更堅硬的鑽石在實驗室中被製造出來,你家的鑽石有可能會貶值呀
    澳大利亞領導的一項研究首次在室溫下製造出鑽石。 鑽石是一種由純碳製成的物質,被碾碎後形成一種既透明又堅硬的晶體結構。儘管通常需要數十億年才能形成鑽石,但這項新的研究在實驗室裡僅用了幾分鐘就造出了鑽石。
  • 培育鑽石和天然鑽石的區分,變得越來越明顯
    昨晚好幾家自媒體都在報導同一個事件:GIA打算從第四季度開始對培育鑽石進行「更具體的分級」,針對0.15ct以上的培育鑽採用4C評估、淨度素描圖和比例圖。 說白了,就是今後在分級問題上,培育鑽石將「享受」和天然鑽石同樣的待遇。有人說,這標誌著培育鑽石正式融入了鑽石的世界,並得到了GIA的認同。也有人認為,GIA此舉的結果,其實是進一步深化了「白馬非馬」的概念。
  • 實驗室培育鑽石的定價之爭
    這場研討會圍繞天然鑽石和實驗室培育鑽石,探討了二者是否會爭奪相似的市場份額,在兩個品類之間,如何以清晰,公平和公正的方式傳達信息等。實驗室培育鑽石的定價是爭論的其中一個要點,價格嘛,買家和賣家都很在意,會上四位嘉賓都對此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 培育鑽石和天然鑽石的區分,已經越來越明顯
    昨晚好幾家自媒體都在報導同一個事件:GIA打算從第四季度開始對培育鑽石進行「更具體的分級」,針對0.15ct以上的培育鑽採用4C評估、淨度素描圖和比例圖。說白了,就是今後在分級問題上,培育鑽石將「享受」和天然鑽石同樣的待遇。有人說,這標誌著培育鑽石正式融入了鑽石的世界,並得到了GIA的認同。也有人認為,GIA此舉的結果,其實是進一步深化了「白馬非馬」的概念。
  • 人造鑽石 VS 天然鑽石 能區別開嗎?
    由此,天然鑽石一直處於珠寶消費金字塔的頂端。  但如果人類掌握了「製造」鑽石的能力呢?合成鑽石技術誕生於上世紀中期。近十年來,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合成鑽石早已走出研究探索階段,現如今,科學家正在 製造出越來越多且越來越純淨的人工鑽石。它們的物理、化學屬性和天然鑽石別無二致。如果不藉助高精尖的儀器進行辨識,它們和天然鑽石的區別或許只是:更 多、更便宜,甚至更加趨於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