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臺灣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做好慈善機構比經營企業還難

2020-12-23 當代品牌雜誌

品牌是覆蓋國民經濟生活全領域的,不僅僅限於企業、產品、服務。慈善組織是我們社會的潤滑劑,是人民愛心的匯聚地,對於慈善組織、慈善機構來說,更需要品牌的力量。

2019年11月18日,在福建省平潭縣舉行的2019年中國平潭企業家科學家金融家創新論壇上,臺灣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接受本刊記者的獨家專訪。林欣榮是全球著名的心腦血管疾病專家,同時又是知名慈善機構——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本次專訪,林欣榮為我們解讀慈濟50多年來如何堅定著「慈悲利他」的信念,打造出一個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的慈善品牌;解鎖醫療科技創新在扶貧助困上的非凡意義。

臺灣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

《當代品牌》:慈濟作為一個慈善組織,已經積澱出非常好的品牌效應,在全球範圍內都有著很強的號召力和影響力,你能否分享下慈善品牌的運營管理經驗呢?

林欣榮:做好一個慈善品牌真的比經營一家企業還難。它困難的點在哪裡呢?第一,要啟發每一個人心底的那份「真是很不容易慈悲利他」的心,很不容易,花自己的時間花自己的錢去幫別人做事,有所求嗎?付出無所求。第二,作為管理者,還要平衡好助人和經營的度,要剛剛好,每年開總結會議時,證嚴上人都不會問我們賺了多少錢,做到多大規模,而是問幫了多少人。

慈濟是一個非常大的國際化的慈善企業和團體,它起源於56年前,證嚴上人發覺到人生的目的最重要就是「慈悲利他」,那時候臺灣最窮的地方就是花蓮,所以證嚴上人立志要去那裡,到最窮的人群中幫助他們,濟貧助困。

早期非常困難,在濟貧助困中,證嚴上人深切感受到「窮病相生」的現象,越是窮人越看不起病,於是她開始倡導義診,但是義診只能看小病,大病需要動手術怎麼辦?證嚴上人就發起創辦了慈濟醫院。

那沒病的人怎樣讓他們的日子更好,這就需要教育。不管是大人的教育或是小孩的教育,大人要教他們手心向上變為手心向下,即使是窮人,也可以捐款一毛錢二毛錢,懷有愛心去幫助比他更窮的人;教導富人承擔社會責任,一起幫助這些貧病交加的人,去幫助他們的孩子接受教育,使他們家庭能夠翻轉,為社會做貢獻。

這種美善的事需要「慈悲利他」的思想不斷地傳播,讓更多的人加入參與,這就是慈濟在做的事。慈濟不僅在臺灣,目前已經輻射到全球100多個國家濟貧助困,救災救難。

50多年來,慈濟在證嚴上人的呼籲下,眾多慈濟志工的共同努力下,一個帶一個,一個帶動一個團體、帶動一個社區,看到社區變乾淨了,看到受幫助人站起來了,看到困難家庭的子女上大學了,大家越做越高興,都在享受助人的快樂,也越來越願意幫助別人了。

《當代品牌》:精準脫貧是十九大提出三大攻堅戰之一,兩岸非常多的企業家都慷慨解囊,成立扶貧救助基金,你認為在濟貧助困最重要的是什麼,怎樣去把慈善事業堅持下去,越做越大呢?

林欣榮:慈悲需要智慧,要剛剛好。證嚴上人至今堅持自力更生,別人的捐款她絕對不會用。上人教我們呢,吃住很簡單,吃素就行;住得也不奢華,夠住就好,那麼收入的餘錢就可以幫助別人,還有企業家們,能發揮更大的力量,同時對於被幫助的人,能否啟發他們心底的善心呢?

像莫三比克水災一個月,我們為他們募款,臺灣很多家庭困難的人也捐款了,五毛一元的,他們覺得我也可以去幫助別人,幫助比我更困難的人,也很高興。一點點的,去啟發被幫助的人的善心。

柬埔寨的農民沒有收成,慈濟幫助他們種植稻米,有個村子有收成了,我們就鼓勵他們每天就捐出一把米,去幫助更困難的人,結果他們村子越捐越多,現在所捐出的糧食足夠幫助100戶家庭,在當地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

慈悲需要智慧,要剛剛好,最重要的是要啟發被幫助的人的慈悲心。

我們去土耳其,一些難民的孩子上不了學,怎麼辦呢?當地的慈濟人去募款,當地人也紛紛捐款,實在沒錢的,就畫一張畫代表心意,這就是啟迪善心。

慈濟人助老,一些受幫助的老人,70歲的80歲的,能行動的會再去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甚至百來歲的老人也會出來幫忙,鼓勵七八十歲的老人戰勝疾病,老人們還會儘自己力所能及,參與環保回收活動,老人們自己也很快樂,感覺老有所用。

很多企業家有慈悲利他的心,企業家有錢投入,也知道怎麼去管理,可是呢,要深入到每一個又窮又偏遠的地方去幫扶,每一個貧困家庭他的需求又不一樣,這就需要大量的志工幫忙去家訪、去了解、去實地協助困難家庭。怎麼去做得剛剛好,不要過頭哦,也不要不足,做得剛剛好,讓貧困人群站起來,甚至到全世界範圍內發生火災、地震、水災的地區,怎麼去幫這些災民,這都需要智慧和很多志工的共同努力。

《當代品牌》:你就任臺灣花蓮慈濟醫院院長以來,為什麼一直堅持研發創新呢?

林欣榮:我是醫生,是腦神經外科,開刀開腦開脊椎的醫生,算是急重症救命的,我覺得研發的目的不是為了寫文章拿頭銜,而是為了救人,開刀需要一個一個救,但研發呢,研發出一顆藥可以同時救很多人。

很多重症如惡性腦瘤,復發只能活4個月,我們能不能讓他活得更久,一年兩年甚至更久,所以我們就投入新藥的研發,從新藥變成產品到臨床實驗,我們已經開始嘗試並初步有了成果,以後我們還將投入腦卒中、巴金森、小腦退化症等疾病藥物的研發。

有些腦卒中的病人,手腳癱瘓了,需要家人實時的照顧,病人也沒尊嚴,我們希望藉助幹細胞的再生,讓他再站起來能照顧自己,讓家人更安心地工作。過去我們也做了臨床實驗,用周邊血幹細胞,現在用脂肪幹細胞,真的都可以讓病人站起來,這也是幹細胞在治療腦卒中疾病方面一個歷史突破。

現在,我們也開始研究免疫細胞療法,對於患有惡性腦瘤的病人,能不能用免疫細胞,增強他免疫力?目前,在幹細胞的再生醫學跟癌症醫學方面,我們都得到特準開展研究,已經推到臨床的階段。

從如何創新研發到結合產業,最終解決病人的問題,我們就一路這樣走過來。

我們也有研發醫療器材,比如我們開發了一套自動腦手術的系統,外科醫生把這個儀器設定好,它會自動幫你做腦的手術,就跟我們開車採用自動駕駛系統一樣,只要設定好路徑就行了,這些都是創新研發,這套系統已經臨床實驗,為10個病人做了手術。9月份時這些創新的研髮結果都在美國進行報告,得到最高分。

目前,平潭在倡導建立國際醫療中心,全世界的人要來這裡,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就是這裡的水準好,價格便宜,他們就會來;第二個就是他們已經沒有希望的病,來到這裡就有希望,如這裡有再生醫學或是新的器材,我們可以利用遠距醫療。所以兩岸應該合作起來,就可以救更多的人,做更多的產業,讓這個地方更發達。

《當代品牌》:對於你個人來說,你的履歷完全可以到更好的崗位就職,獲得更豐厚的收入,你個人為什麼會投身於慈濟慈善事業呢?

林欣榮:人活著的目的呢,就是你用慈悲心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啊,尤其我們面對的這些惡性腦瘤的病患腦卒中的病患啊,我們怎麼幫他慈悲利他呢?你有一顆慈悲的心很重要,但如果通過科學家和醫學家的研發,企業家、金融家的投入,變成醫藥產品,可以解決更多病人的問題。

所以呢,我的初心就是我要解決更多病人的問題,在病人面臨絕境的時候我可以幫一些忙,通過醫療科技的創造創新研發,雖然這條路很辛苦,但很有成就感。

目前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大概有2800名左右員工,其中醫師450人多,護理1200多人,還有一些行政人員,我們幾乎每個周末、假日時間都會融入社區,去參與垃圾分類回收,去訪貧,去關懷鰥寡孤殘老人等,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打掃衛生,義務護理等。

林欣榮個人簡介: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學中心 院長

世界神經移植及再生醫學會 理事

美國細胞移植再生醫學雜誌 主編

美國國家發明家院士

美國科學促進會院士

美國生物暨工程醫學院士

亞洲神經再生學會 理事

國際外科學會中華民國總會 名譽理事

臺灣外科醫學會 理事

臺灣健康醫學學會 理事

臺灣神經外科醫學會 名譽理事

中華民國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 名譽理事

臺灣海峽兩岸醫事交流協會顧問及生物科技發展委員會 主委

行政院科技部外科組、幹細胞組覆審委員

經濟部生物科技研究 審查委員

經濟部業界科專、學界科專 審查委員

考選部國家考試題庫命題小組委員兼召集人

國家型生物技術及產業獎 審查委員

國際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 理事

工業技術研究院 諮詢委員

國防醫學院 醫學系

美國杜蘭大學醫院管理碩士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神經外科及生理學博士

臺南市立安南醫院 院長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 院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神經精神醫學中心 院長

來源 :《當代品牌》2019年第5期 蔡雪萍/文

相關焦點

  • 慶祝國際護士節 臺灣三家慈濟醫院舉辦感恩活動
    臺北慈濟醫院院長趙有誠與院部主管至各單位分送感恩禮品(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花蓮慈濟醫院護理之光感恩活動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2020年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在不影響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工作的前提下,臺灣花蓮慈濟醫院、臺中慈濟醫院、臺北慈濟醫院分別舉辦「護理之光
  • 【慈濟月刊635期】點滴之愛,分秒累積
    點滴之愛,分秒累積花蓮慈濟醫院在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七日正式落成啟業,今年度過三十三歲生日。十七日上午舉辦院慶大會,表揚服務滿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同仁及志工,以及獲選全院優良同仁;並邀請一九七二年慈濟在花蓮仁愛街成立貧民施醫義診所,當時服務於省立花蓮醫院(現為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的小兒科張澄溫醫師、內科鄒永宏醫師、護理師鄧淑卿師姊、藥劑師許鳳招師姊等義診團隊成員到現場,感恩這群慈濟慈善醫療先驅。
  • 臺灣花蓮必遊景點
    花蓮縣隸屬臺灣省,位於臺灣本島東部,北界宜蘭,南接臺東,西沿中央山脈脊線與臺中市、南投縣、高雄市為鄰,東向太平洋。面積4628.57141平方公裡,人口341032人(2009年),是臺灣最後一個被漢人移居的地方之一。古稱「奇萊」, 花蓮縣還是臺灣面積第一大縣。經濟主要以工業、商業和運輸業為主。
  • 慈濟慈善的起源(二):個案關懷
    在最黑暗的地方點一盞燈,在最悽寒的路上生一堆火,破爛的小門推開了,證嚴上人推開的是慈濟慈善事業的第一頁。 林曾阿媽,原籍福建漳州,年輕時丈夫為了養家冒險渡海來臺灣,落腳在花蓮為人補皮鞋。本來天涯相隔的夫妻,依靠書信兩岸聯繫,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音訊全斷,1945年戰爭結束,林曾跨海來臺,萬裡尋夫尋到的卻是一具冰冷的遺體,丈夫已剋死他鄉。
  • 【慈濟月刊647期】盡此生責任
    體會老病之苦二十六日,上人與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談及人生的老與病之苦:「眾生平等,不要有高低的分別;我們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這念心很真誠,不能用金錢衡量,是真正至高無上的無價大愛。」從大愛臺看到慈濟人照顧的獨居長者,老、病之苦很令人不舍,幸好有慈濟人關心;但是天下孤老殘病的人這麼多,能夠讓慈濟人接觸得到的,畢竟只是少數,還有很多長者沒有人照顧。」
  • 領略證嚴法師風採 走入慈濟世界
    這是2005年勞動節剛過,證嚴法師親自為慈濟醫院臺北分院主持的揭幕儀式。如今算來,花蓮慈濟醫院已在臺灣先後設立五家分院,為花蓮東部地區乃至全臺灣民眾提供尖端科技和人文關懷並重的醫療服務。何先生:我們有四大志業,八大法印,有慈善志業,有醫療,有教育,有人文。有八大法印,包括說環保,國際賑災,社區志工,還有骨髓捐贈。
  • 當政治與宗教撞在了一起:是什麼剿滅了慈濟?
    慈濟「內湖開發案」的爭議捲土重來,引發戰火。因為關注,新聞媒體界把慈濟整個重新起底一遍,一切先「豺狼化」再說,北市府廉政委員方儉甚至po文,「是有災難的地方就有慈濟?還是有慈濟的地方就有災難?」水激則悍,玄奘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釋昭慧領銜反擊為慈濟發聲,話題立刻星火燎原。這一開戰,原議題不見了,鋪天蓋地的剿滅慈濟行動成為新議題,我想素來低調的慈濟人只能嘆著「人何寥落鬼何多」吧。
  • 【慈濟月刊647期】法門對心門
    合和互協,四平八穩自從花蓮慈濟醫院於一九八六年啟業,隨後因應地方人士請託,以及諸多因緣促成,陸續成立玉裡慈濟醫院、關山慈濟醫院、大林慈濟醫院、臺北慈濟醫院、臺中慈濟醫院、鬥六慈濟醫院;在今年八月十三日,位於嘉義市的嘉義慈濟診所正式啟業,與嘉義縣的大林慈院、雲林縣的鬥六慈院,合力提供雲嘉鄉親實時且完善的醫療服務,傳達真誠溫馨的慈濟人文關懷。
  • 鄭州東方整形美容醫院院長賀潔女士 熱忠慈善,以美回報社會
    東方整形院長賀潔(圖)賀潔,鄭州東方整形美容醫院/瑞亞醫療美容門診部創始人、院長,醫學碩士,副主任醫師,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客座教授,國際醫療整形美容協會終生榮譽委員在整形美容還剛剛起步時,賀潔就用省吃儉用省下的錢,開始大膽嘗試皮膚磨削、雙眼皮、隆鼻等整形項目,只為讓她看上去更完美,賀潔是一個已經把美融入生命的人。1997年,賀潔大學畢業被分配在公立醫院從事骨科工作。沒有激情,和美毫不相干,在重新審視夢想後,賀潔決定去北京、上海進修整形美容科。
  • 【認識慈濟】什麼是師公飯以及自製師公飯 簡單又營養
    後來有某位慈濟委員的孩子,希望媽媽在家裡也能節省金錢去濟助別人,便要求媽媽也同樣用醬油炒飯給他吃,省下來的錢,就捐給師公──證嚴上人──從事慈善相關工作。這位孩子便稱這種醬油炒飯為「師公飯」。自製師公飯 簡單又營養花蓮慈院營養師林惠敏表示,依照菜單份量做出的麻油姜飯,一碗約三百大卡。
  • 【慈濟世界】大愛讓世界亮起來!
    多方打聽,才有人回答:「是一個山村孕婦小產了,家人走了8小時的路才將其抬到醫院,但是因為沒有8000元的醫療保險金,又只好將那婦人抬回去。面對此事,法師含淚默想:人間不夠的,就讓她一介貧尼來做。只是她自己的力量有限,何以幫助窮苦無奈的人?不久,三位天主教修女來到她簡陋的淨舍傳教,臨走前提出了一個問題:「天主的博愛是為全人類,我們在社會上建教堂、蓋醫院、辦養老院,你們佛教有嗎?」
  • 晚餐後,借你一分鐘,一起看海峽東岸——今天台灣發生了哪些事······
    國民黨立院黨團昨則召開記者會,痛批民進黨既主張廢除考試機構、監察機構,又提好、提滿監委與試委,考監兩機構已淪酬庸院。·臺東鳳梨進入盛產期,日前更外銷至中國大陸無錫,但在臺灣延平鄉朱姓農民,種了8000顆鳳梨,在這段時間與臺灣獼猴「鬥智鬥勇」下僅剩下4000顆能夠採收,臺灣獼猴大獲全勝,果農無奈全都寫在臉上
  • 慈濟緬甸「米撲滿」活動 讓善的效應持續發酵!
    慈濟緬甸「米撲滿」活動 讓善的效應持續發酵!(圖片來源:鳳凰佛教)一念善、一把米,緬甸「米撲滿」善的效應持續發酵!「慈善供餐不怕人吃垮」,慈悲濟世一念心,愛在循環!2008年的納吉斯風災侵襲南亞,尤其亞洲穀倉緬甸受災慘重,馬來西亞慈濟志工踏上這塊受傷的土地,展開賑災工作。緬甸許多貧農因稻田被淹沒,畢生積蓄付諸流水,又因原稻種已是借貸購買,已無能力再次購買稻種,眼看著生活就要陷入絕境。慈濟志工得知後,就在當地發放臺灣優良稻種,當地人稱為「福種」。
  • 慈濟語彙 | 竹筒歲月與做好事
    關於做好事,您的身邊一定有不少的事例,比如我們來看段視頻:做好事,年輕人,站起來想做好事,不是光靠蠻幹、熱心、慈悲,還需要配上冷靜1966年5月14日(閏農曆3月24日),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正式成立,是慈濟五十三年歷史的開端,往後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四日,是為慈濟周年紀念日,臺灣乃至全球慈濟小區道場都舉辦相關活動紀念與慶祝,並於5月第二個星期天舉辦「佛誕節」、「母親節」、「慈濟日」三節合一慶祝活動。
  • 【慈濟月刊647期】人間無價之寶
    「試想,只是一個環保站,一個月就能回收七千多公斤,全臺灣的回收量又是多少呢?這些塑膠袋以及玻璃瓶,回收商不願意收,市場上沒有價值,但是我們還是不辭辛勞地回收整理,只是為了保護大地,無形的價值是難以金錢衡量的。」
  • 慈濟基金會啟動防疫機制 證嚴上人倡導茹素
    慈濟醫院醫護人員、醫院志工在大廳祈禱,希望人人健康平安。(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大林慈院供圖)花蓮慈院大廳看診區、掛號區的民眾也就地祈禱(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花蓮慈院供圖),於慈濟各會所、志業單位執行與倡導「量體溫、戴口罩、勤洗手」之措施。
  • 臺灣花蓮地震已致10人遇難 大陸遊客祖孫三代5人失蹤
    視頻來源:中新網截至8日,臺灣花蓮6.5級地震已致10人遇難,其中4人為大陸遊客,皆為女性,一遇難大陸遊客身份確認。此外,臺灣海基會8日公布的失蹤大陸遊客人數增至5人,這5人為祖孫三代。據了解,該5人並未入住「漂亮生活旅社」203房間,而是住在201房間。目前正在搜尋。
  • 揭開臺灣長庚醫院「非營利」的神秘面紗:你所不知道的內幕
    臺灣其他財團企業、慈善機構,也在長庚的示範下,紛紛認定醫療事業是回饋社會的好方式,並跟進開辦新醫院,整個臺灣的醫療水平有了很大提升。長庚所形成的市場化興辦醫院模式和經營管理創新,對臺灣醫療改善居功至偉,包括臺灣最著名的公立醫院「臺大醫院」的改革,都被其院長稱為是「臺大醫院長庚化」,同時也被世界很多國家與地區學習。
  • 花蓮4棟房屋倒塌 2死202傷
    臺「消防署」於0:00分成立災害應變中心,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也指示臺軍全力救援,臺「行政院長」賴清德則是坐陣防災中心應變,各地消防隊、搜救隊也已經出動,許多熱心民眾也踴躍報出出事地點,同時直播搜救現場,希望能將災情降到最低。    3點20更新》11:50分主震發生後,已經陸續發生30多次餘震,其中9次是規模4以上的有感地震,在剛剛3:15分再度發生規模5.4餘震。
  • 臺灣花蓮深夜發生6.5級地震,仍有173人失聯
    據聯合新聞網報導,臺灣花蓮縣自周日(4日)起便地震不斷,令市民擔驚受怕。花蓮近海周二(6日)深晚11時50分左右,再發生6級地震,震源深度達11千米,全臺均感到震動。其中以花蓮市及宜蘭南澳震感最強,震度達7級,而合歡山震度亦達5級,花蓮 、宜蘭、新北、臺北4級以上。據臺灣「中國時報」消息,臺灣花蓮今晚近海發生規模6.0有感地震,地震深度10.0公裡,花蓮、宜蘭震度高達7級。據臺灣氣象部門地震震度分級表顯示,震度7級屬劇震,搖晃劇烈以致人們無法依意志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