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茶帝,邀請專業人士為茶友答疑解惑。我們的原則是:不忽悠,不賣弄,不惡意攻擊,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觀、中立地回答您的問題。即使是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我們也會儘量做到客觀。
前幾天,茶友「返璞歸真」問了懂茶帝一個問題:「為什麼綠茶泡到後面幾泡時,葉底會越泡越黃?」親們,是不是也經常遇到這種情況?
為此,小懂專業做了一個試驗,試著衝泡了一款貴州綠茶,試驗結果與茶友「返璞歸真」的感受是一樣一樣的。第一泡時,茶葉還是清湯綠水,第二泡開始,茶葉就逐漸轉黃了,直到最後,完全成了黃葉。一起來看看對比圖吧。
▲綠茶幹茶
▲第一泡
▲第二泡
▲第三泡
▲四泡後葉底
這是為什麼呢?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從綠茶的色素說起。綠茶鮮葉中的色素主要有:葉綠素、類胡蘿蔔素、花黃素、葉黃素、花青素。
綠茶的色澤以綠色為主,而構成綠色的主要物質是鮮葉中的葉綠素。鮮葉中的葉綠素含量約佔乾物質的1%左右,在炒制中因酶的作用和溼熱、光的作用遭到大量破壞。根據肖偉祥1963年的研究,從鮮葉到綠茶,葉綠素的含量由1%下降到0.5%左右(見下圖)。
▲葉綠素在綠茶製作過程中的含量變化(據肖偉祥研究,1963年,懂茶帝製圖,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
也就是說,葉綠素在綠茶的成茶過程中損失了40%以上,但因為葉綠素的顯色閾值較低,仍能顯示出「幹茶綠、湯色綠、葉底綠」的色澤,讓人賞心悅目。通俗地說就是,只要很少的葉綠素就能讓葉片顯現出綠色。
但是如果葉綠素處於溼熱條件下的時間過長,遭到過度破壞,類胡蘿蔔素的黃色就會起主導作用,茶葉的色澤就會泛黃,幹色發枯,湯色發黃,葉底欠綠。所以,綠茶在高溫下長時間浸泡,湯色和葉底也都會變黃。呀,原來綠茶越泡越黃的真實原因是這樣啊!
另外,小懂還要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其實綠茶中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一項研究顯示,綠茶中的β-胡蘿蔔素含量比胡蘿蔔的含量還要高。是不是很驚人?(β-胡蘿蔔素是胡蘿蔔素的一種,而上文所說的類胡羅卜素,指的是葉綠體中參與光合作用的物質,兩者的功能、結構都不同。)
▲含有胡蘿蔔素的食物,每100克食品中β-胡蘿蔔素的含量。
β-胡蘿蔔素,攝入人體消化器官後,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是目前最安全補充維生素A的產品 (單純補充化學合成維生素A,過量時會使人中毒)。它是一種抗氧化劑,具有解毒作用,是維護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在抗癌、預防心血管疾病、白內障及抗氧化上有顯著的功能,並進而防止老化和衰老引起的多種退化性疾病。
人體缺乏胡蘿蔔素的表現:夜盲症、眼乾眼澀,增加患癌及多系統感染風險,早衰、失眠、渾身乏力,皮炎、皮膚角質化等。
茶葉的胡蘿素含量隨茶葉種類、採摘期及新消的老嫩程度而異。據分析,綠茶的含量高於紅茶和烏龍茶,原因是發酵會導致胡蘿蔔素發生分解。新梢成熟葉製成的綠茶,其胡蘿蔔素含量高於幼嫩葉。
這麼看來,綠茶還真是一個營養價值極高的好東東。還有好多秘密呢,以後我們找機會再來研究。
參考資料:
《綠茶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茶葉機械雜誌》1995年第1期。
原創聲明:本文由「懂茶帝」獨家原創,如需轉載,不得刪減,並請註明出處。
相關閱讀:(點擊藍色標題可查看原文)
1、直接通過「懂茶帝」公眾號留言,小懂會儘快回復您。
2、加小懂個人微信(hyn365),可即時溝通。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實用文章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