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首次發現:東北多年凍土區地質甲烷排放正加劇北方森林火災...

2020-12-21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李麗雲 通訊員 孟姝軼

凍土和野火也能扯上關係?對,有關係!

東北林業大學單煒教授科研團隊歷時十年科學監測,首次發現東北多年凍土退化區地質甲烷排放會進一步促進野火的發生及蔓延。這一成果首次通過監測數據分析了甲烷氣體排放與野火發生的時空相關性。12月4日,自然出版集團在線刊物《科學報告》發表了相關論文---《中國東北多年凍土退化區地質甲烷排放與野火風險》。

據單煒教授介紹,地球冰凍圈構成一個巨大的氣候敏感碳儲層,以土壤碳和水合物形式存在於冰蓋之下和多年凍土中。隨著全球氣候持續變暖,環北極多年凍土帶的碳庫將逐漸受到擾動,並可能以釋放甲烷氣體形式進入大氣,成為環境變化的重要影響因素。多年凍土退化區野火現象逐漸增多,森林火災每年燒毀5-20萬公頃環極地多年凍土帶北方森林。而針對多年凍土融化釋放的甲烷氣體對局地氣溫的影響及其自燃機制與野火的關係認識還相對匱乏。

東北林業大學單煒教授科研團隊成員在野外監測(受訪者供圖)

中國東北多年凍土區面積約為2.9萬km2,區域內多年凍土呈島狀分布,熱狀態極不穩定,易受到外部環境,氣候和人為因素的幹擾。而中國東北地區的年平均氣溫(MAAT)增長高於全球MAAT的增長,使得區域內地表溫度受氣溫變化影響較大,多年凍土處於高溫凍土狀態。自1980年以來,中國東北地區的MAAT波動增加,高緯度地區出現了更加極端的升溫,特別是北部大小興安嶺的氣溫上升幅度最大。其中大興安嶺山脈的北坡是中國東北地區多年凍土較發達區域,此區域多年凍土已出現退化,且融區顯著擴展。近幾十年內西伯利亞東南部的森林火災正逐漸增加,且與大氣溫度、乾旱指數及入射太陽輻射等密切相關。西伯利亞東南部及中國東北部(100°–150°E,45°–55°N)的多年凍土區曾多次發生過大火,隨著多年凍土區南界逐漸北移,多年凍土退化區野火現象可能還將增多。

研究區火燒跡地三維重建鳥瞰圖 (受訪者供圖)

單煒教授研究小組在位於歐亞大陸多年凍土區南緣的小興安嶺西北段,設置多個監測區域,布設大氣甲烷濃度、大氣溫度、土壤溫度、地表淺層孔隙水壓力等監測設備,長期監測相關數據變化,採用高密度電法(HDR)、探地雷達(GPR)及現場鑽探,勘察量測與驗證凍土分布變化,結合哨兵2號衛星(SENTINEL-2 L1C)遙感影像、無人機影像三維重構,分析火災活動和相關地質環境因素變化關係。

2015.06-2020.04第1監測點大氣壓力、地表淺層孔隙水壓力、空氣溫度、地表甲烷濃度變化曲線(受訪者供圖)

研究表明:隨著春季地面積雪融化,研究區空氣溼度、氣壓達到年度低值,同時出現凍土沼澤地表淺層孔隙水壓力陡升,地表甲烷濃度年最大值,此階段進入地表的高濃度甲烷氣體,會以升高大氣溫度及其自身燃燒兩種方式,增加多年凍土退化區野火風險,這可能是導致中國東北及西伯利亞東南部多年凍土帶季節性野火發生頻率差異的一個重要因素。而野火頻率的增加,會進一步對氣候變化形成正反饋。需要有針對性建立火災預警機制,有效降低野火風險。

單煒教授強調,以寒區火災為標誌的全球氣候變暖所造成的一系列環境問題,不僅會進一步加劇全球氣候變化,而且會影響到當地的生態安全、水文水資源安全、糧食安全與人類生存環境安全,所以需要世界各地科學家共同努力,並與相關地質部門進行合作,全面普查多年凍土區甲烷水合物的分布並加強監測站點布設,提升監測手段方法,從而實現對全區域預警及處置,並根據可能損失程度進行設防,最大程度降低野火發生,進而保護環境與資源。

多年凍土區地質甲烷排放與野火關係概念模型 (受訪者供圖)

論文審稿人一致認為,這是一篇來自很少被報導地區的有趣創新性論文,為研究多年凍土區的野火爆發提供了全新視角,這些發現具有潛在的全球意義,將促進森林的相關研究和管理,可能會促進地球科學的發展。

編輯圈點

全球氣候變化使人類與生態環境系統之間業已建立起來的相互適應關係受到顯著影響和擾動,因此受到聯合國、各國政府與公眾的極大關注。全球持續升溫將劇烈改變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水文水資源與環境地質狀況,危及人類生存環境和國家安全。多年凍土區地球關鍵帶對氣候變化更為敏感。北方森林火災頻繁發生已成為相關學科領域科學家和防災減災部門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儘管全球消防部門及科研人員投入巨大精力,但是針對寒區野火及森林火災仍然難以預防,寒區野火及森林火災頻率仍呈逐漸增加趨勢。此前,各國學者對野火及林區火災發生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多把野火及森林火災歸因於人為、雷擊及泥炭陰燃等。而隨著多年凍土區退化,地質甲烷釋放將成為寒區火災的重要擾動因素。這篇論文為多年凍土區溫室氣體排放與氣溫升高、野火發生機制與過程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方向,但仍需要通過進一步深入研究,針對上述問題提出相應對策。

編輯:張琦琪

審核:朱麗

相關焦點

  • 不同水稻品種甲烷排放與土壤酶的關係
    作者:周文濤,戈家敏,王勃然,龍攀,徐瑩,傅志強*單位:湖南農業大學農學院,農業農村部華中地區作物栽培科學觀測實驗站摘 要為明確不同水稻品種甲烷雙季稻品種在不同生育期根際土壤的過氧化氫酶、脲酶活性存在差異,早稻過氧化氫酶活性在孕穗期最高,晚稻過氧化氫酶、雙季稻脲酶活性均在分櫱期最高;雙季稻田CH4 排放與脲酶正相關,達到極顯著水平(P<0.01),與過氧化氫酶正相關,達到顯著水平(P<0.05)。
  • 為環保做貢獻:漢堡王推新款漢堡 使用減少甲烷排放的牛肉
    雖說很環保,但這款漢堡使用的是真正的牛肉而非是植物性食品,其環保之處是這些牛肉來自奶牛,後者通過食用一種獨特的飼料來減少甲烷排放,而甲烷排放是飼養肉牛的眾多問題之一。據漢堡王介紹,新皇堡所使用牛肉源頭的奶牛在生命的最後四個月裡每天都要吃100克檸檬香草葉。
  • 負排放不能代替減排!41位學者澄清「碳中和」的10個認識誤區
    來自瑞典、英國、奧地利、丹麥、德國、挪威、瑞士等國家的41位大學教授和學者(名單附後)聯合發表文章,澄清關於淨零排放目標和碳中和的10個誤區。氣候危機的影響越來越嚴重,無處不在。由於全球變暖,我們正在經歷熱浪、洪水、乾旱、森林火災和海平面上升。
  • 我國有35家世界地質公園,天造地設,頂級的自然美!
    ,是探索蒙古高原隆升機制以及研究中國北方地質環境演化的一部地學百科全書。在人們通常的印象中,大西北是貧窮和荒涼的代名詞,而伴隨著觀念的變遷,這些天地間的壯美正進入人們的視野,這片景觀的富礦正煥發出勃勃的生機。 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
  • 2020年中國地質大學在世界頂級綜合期刊NS創造兩個首次和「第一」
    中國地質大學創造兩個首次和第一因為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傳播,2020年轉瞬即逝,新冠病毒隨著全球病毒樣本科研檢測溯源,逐步建立了全球流行大模型,中國武漢快速地向世界報告新冠疫情,並控制住新冠疫情,也讓世界感受到來自中國的科研實力。
  • "北方衰落"?學者陸銘:南北差距被誇大了 也被誤讀了
    比如,從今年前三季度GDP看,天津首次掉出前十席位,排名第11,北京成為唯一留在前十榜單裡的北方的城市。而在1978年,排名前十的城市有六個在北方。40餘年來,哈爾濱、青島、大連、瀋陽逐漸跌出十強榜單,這引發了關於南北城市差距的討論,甚至出現了「北方衰落」「中國迎來大南方時代」的說法。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則認為,南北差距被誇大了。
  • ——中國地質博物館系列手繪封
    在火紅的七月,我們迎來新的「主角」——中國地質博物館手繪封。我每年都去幾回地質博物館,對那裡很熟悉、也很有感情。     地質博物館成立於1916年,是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公立自然科學博物館。100多年間,地質博物館幾經風雨,從民國走進新中國,在黨的領導下不斷發展壯大。
  • 赫章安監發現4處甲烷燃燒點
    赫章安監發現4處甲烷燃燒點,已採取措施預防事故巖縫正在燃燒。拿枝葉點火,一下燃燒起來被燒的草地  多彩貴州網訊 日前,赫章縣古基鄉發倮村字庫組莊稼地間的一條小河溝旁的石縫冒明火,點燃了田坎邊上的野草,連周圍的田地也被燒焦變色。
  • 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的知識
    學者表明:在大氣中任何能吸收和釋放紅外線輻射給地球保溫,並使地球變暖的氣體,統稱為溫室氣體。氫氟碳化合物(HCFs)、全氟碳化合物(PFCs)、六氟化硫(SF6)也是溫室氣體,而且引起溫室效應的能力非常強,但由於管控得當,如今它們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那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亞氮(N2O)這三種氣體會給溫室效應帶來多大影響呢?
  • 科學家發現北極甲烷大爆發,地球狀況是否在向科學家的預言靠近?
    從人類發展特別是近100年來的發展進程來看,工業企業的迅猛發展,一方面為人類文明提供了越來越豐富的物質資源,但與之而來的是人口數量的極速增長,對地球自然資源、能源的消耗速度不斷增加,各種汙染物的排放強度持續提高,侵佔破壞生態空間的範圍不斷擴大,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這種對自然的幹擾和破壞,在很多地區都已經超出了環境承載能力、超出了環境的平衡調節能力、超出了環境的自我恢復能力
  • 華東院應邀赴中國地質調查局煙臺海岸帶地質調查中心開展森林資源...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1月24日訊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森林資源調查工作部署培訓視頻會議精神,按照《自然資源部辦公廳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關於開展2020年度全國森林資源調查工作的通知》要求,11月17日,華東院副總工聶祥永等一行7人赴中國地質調查局煙臺海岸帶地質調查中心開展了森林資源調查技術培訓
  • 實錄+圖解|《國家森林草原火災應急預案》與冬季森林草原防滅火...
    一是特別強調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並將這一重要思想貫穿於《預案》的全流程、各方面。重點突出了堅持統一領導,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組織優勢和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的政治要求。二是特別強調了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要求把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堅決避免人員傷亡作為處置森林草原火災的最高原則。
  • 探秘北方「小蘇杭」,賞房山自然生態地質奇觀!
    探秘北方「小蘇杭」,賞房山自然生態地質奇觀!上方山為全面記錄展示房山世界地質公園景區地質遺蹟和地質風貌近日房山世界地質公園管理處攝影:劉寶芝上方山還種植著各種蒼松翠柏,珍木奇花這裡不愧是森林公園樹木蒼翠欲滴,植被複雜多樣
  •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
    1999年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班進修,2004年南京大學高級訪問學者。研究方向:偵探小說研究、寫作學、法律語言學。  現任南京森林警察學院警務管理系副主任,兼任全國公安院校寫作學會副會長;中國現代寫作學會理事;全國公安文聯會員;中國寫作學會、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員;中國犯罪隱語行話研究所特邀研究員。國家職業資格秘書職業培訓師。
  • 省森林消防總隊築牢森林「防火牆」
    連日來,黑龍江省森林消防總隊組織靠前駐防一線的1000餘名指戰員對全省20餘個重點火險區開展巡護執勤,全面做好防火緊要期火災隱患防範工作。黑龍江省作為生態大省,森林覆蓋率高,資源分布集中,容易發生森林火災,特別是每年的4月20到5月20日是東北林區防火緊要期,氣溫回升快、大風天氣多,加之農事用火增加,誘發火災的風險增大。
  • 「北方衰落」?學者陸銘:南北差距被誇大了,也被誤讀了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鄒松霖 | 上海報導近日,各地統計局發布的城市經濟三季報陸續出爐,網上出現了一些關於城市排名的說法和議論。比如,從今年前三季度GDP看,天津首次掉出前十席位,排名第11,北京成為唯一留在前十榜單裡的北方的城市。而在1978年,排名前十的城市有六個在北方。
  • 省地質博物館鎮館之寶 首次被發現有隱藏牙齒結構
    省地質博物館鎮館之寶 首次被發現有隱藏牙齒結構 2020-05-27 10:12:29   來源:合肥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