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直領先 從未迷失——讀《日本製造:盛田昭夫的日式經營學》
摘要
日本製造最強生命力的來源是自主創新,其中盛田昭夫和他的索尼神話最為耀眼。作為舵手,盛田昭夫雖已辭世,他的故事卻才剛剛開頭。在《日本製造:盛田昭夫的日式經營學》中,盛田昭夫深情回憶起童年的親身經歷,深度講述了成立索尼公司前後的創業故事。
日本製造最強生命力的來源是自主創新,其中盛田昭夫和他的索尼神話最為耀眼。作為舵手,盛田昭夫雖已辭世,他的故事卻才剛剛開頭。在《日本製造:盛田昭夫的日式經營學》中,盛田昭夫深情回憶起童年的親身經歷,深度講述了成立索尼公司前後的創業故事。
是什麼使盛田昭夫開創了索尼神話?以人為本是日企經營成功的秘訣。正如盛田昭夫在《日本製造》中強調的,「企業家最重要的職責是與員工建立良好的關係,即在企業中營造『親如一家』的團結氛圍……縱觀日本,凡是最為成功的一流企業,其員工往往具備『命運共同體意識』。」這一點,不但與美國企業把員工分為股東、經營者、勞動者三個梯隊截然不同,更與中企老闆把員工視為「打工者」截然相反。盛田昭夫從沒因為工作過失的原因開除職工。他認為,做錯事情的時候,重要的不是追究錯誤的責任人,而是找到錯誤的原因。索尼用人,尊重和鼓勵個人能力,「要向前看,去做你認為正確的事。犯了錯誤不可怕,只要記住教訓,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索尼是開拓者,始終致力於發現未知世界。盛田昭夫在電子消費品領域裡的洞察力讓索尼得以進入最偉大的公司行列。「索尼的計劃是引導消費者使用我們的新產品……」如果你曾感受過索尼磁帶錄音機、電池式便攜收音機和Walkman在日本掀起過多大風浪,便懂得了索尼製造的理念。僅在日本本土製造需求,離盛田昭夫心中的終點還很遠。早在索尼達到現在格局以前,盛田昭夫就已預見到國際市場對電子產品的需要,美國是其最早看中並計劃深耕的市場。1955年,盛田昭夫帶著索尼研製的世界第一臺電晶體收音機前往美國尋找合作夥伴。「我就要為公司將來的五十年邁開第一步。」年老的盛田昭夫在回憶過往時說。索尼國際化的歷史充分印證了Made in Japan的創造力。就像盛田昭夫所說:「長久以來,日本人被認為是模仿者而不是創造者,認為日本的工業在過去四十年裡取得的成就沒有任何創造力。我覺得這種想法是愚蠢的。」
日本馬桶衝走了「中國製造」的尊嚴,索尼舊有的輝煌已載入了商業史冊,在網際網路模式成為影響經濟格局和企業運作的當下,索尼已不局限於在消費市場的爭奪得失,而是放棄了不擅長的領域,轉而進入利潤更高和份額更廣的天地。相較於日企的「主動轉型」,「中國製造」該向「日本製造」學點什麼?「中國製造2025」規劃,為製造業畫出未來10年的發展藍圖。但是,「日本製造」並非原地踏步。透過《日本製造》一書,筆者認為,成就盛田昭夫和索尼神話乃至「日本製造」的理念、技術和做法談不上高深莫測,根本動力在於日本對科技的大量投入。數據顯示,日本的科技投入常年僅次於美國,大幅領先於排在後面的國家,日本科技投入佔GDP的比例以及科技工作者佔人口比例都常年位列全球首位。
日本政府科研投入大,日本普通企業也重視技術開發。據統計,日本總體科研投入中,普通企業的投入佔總量比例位居世界前列。近20多年來,許多日企將製造部門遷移海外,卻依然在本土保持研發中心,持續維護技術開發能力。
大到汽車、輪船、飛機,小到奶粉、拉鏈、馬桶蓋,「日本製造」無處不在。日企擁有全球37%的半導體生產設備,佔據著全球90%的數位相機市場份額,全世界幾乎每兩個拉鏈裡就有一個是YKK生產的。最輝煌、最鼎盛時期,日本質量管理運動甚至將其生產系統引向世界舞臺。在經濟放緩大背景下,日本製造又憑著過硬的質量穩坐全球製造業領域頭把交椅。當下,日本電子企業雖集體陷入虧損,但相關的製造技術卻依舊補給著整個世界。比如,iPhone有30%的零件來自日本製造,Sharp依舊是蘋果最重要的顯示器供應商之一,索尼穩居手機攝像頭供應商之首,等等。從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各國工業競爭力報告看,日本成為最具有製造業競爭力的國家,皆因「日本製造」走了一條「高質量路線」。「日本製造」不只有盛田昭夫和索尼神話,還有豐田、松下、佳能、日立、尼康、東芝、三洋、三菱、鈴木等眾多「隱形王者」。包括眾多「隱形王者」在內的日本企業,不僅把「產品精確到無需檢驗」,更「把做的事看成有靈氣的生命體」。
「永遠比競爭者快兩步」,並先於消費者洞察到他們的欲望。憑著這樣的洞察力,索尼全球化勢如破竹。1980年代後,索尼加大對外投資力度,不但在世界各地設立子公司,盛田昭夫還更加注重軟體內容的重要性。在其主導下,先後合資建成索尼BMG、收購哥倫比亞影業,開啟了「以軟體推廣硬體產品」的策略。當然,在經歷了Walkman和特麗瓏技術衰敗之後,索尼貌似迷失了方向。但是,這不過是索尼打了個「噴嚏」,偶爾「感冒」了。平井一夫「主政」後,索尼迎來了新時代的轉折點。2016年,索尼的PlayStation VR供不應求,其他企業跟風推出的VR產品也「賣得很好」。2017年,索尼將深耕OLED、無線音響、機器人技術、HDR攝影機和全景攝像機等領域。但是筆者以為,日本產品最足以為外人稱讚的還是其獨具「匠心」。正是「匠心」,使索尼和「日本製造」一直領先,從未被取代。也是一顆「匠心」,使「日本製造」譽滿全球,達到其他製造不能企及的品牌高度。在工業化產業轉型期,中國企業應該像《日本製造》一書中的索尼那樣,多一點「匠心」,多一點追求極致完美、精益求精的精神。
(責任編輯:DF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