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吃這幾樣菜,補元氣,祛外邪

2021-02-23 正安品致生活

剛過立春沒多久,現在還是早春,春氣剛剛萌動,再過一段時間,萬物咻一下就生猛長起來。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到了,咱們身體裡的陽氣也該嶄露頭角,不能再死氣沉沉的啦~

下面就給大家推薦幾樣春天好吃的富有生氣的野菜,能滋養元氣,也能清理體內的積熱,預防風火。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可要好好看看了。

疏肝解鬱,能助氣血生發


薺菜,性味甘平,能明目、養胃。有淡味,能利溼。它是早春季節田野裡長出來的,得早春生發之氣,還有疏肝、和肝的作用。


春天養肝正當時,肝氣疏發條達,人體氣血才能通暢。但往往春天裡人們肝臟經常出現問題。升發太過,就會肝陽上亢,升發不及就會導致肝氣鬱結。


如果春天感覺失眠多夢、情緒低落、易生氣、脅肋脹痛,這些都是肝氣鬱結的典型症狀。可以吃點薺菜豬肝湯,薺菜疏肝、和肝,豬肝補肝、明目、養血,兩者結合能養肝柔肝。


平常吃,也可以用薺菜做餃子餡兒,加豆腐,包進薄皮裡,下鍋熟了撈起。蘸點香油,咬下這口清香,好像春天就在裡面。

薺菜還能殺蟲,雖得生發之氣,但性質比較好,是很適合病人吃的一種野菜,不會發病。不過《古今醫統大全》裡說,不宜和甘草同吃,可作為參考。


入藥的「蒲公英」


蒲公英,」,很嫩的時候,可以當蔬菜來吃。老了,就入藥作中藥用。

蒲公英,甘寒,入肝胃經,清熱,解毒,利尿,散結,能治一切疔瘡、癰瘍、紅腫熱毒諸證。


蒲公英和薺菜一樣,都有明目的作用。春天肝火旺,風火妄動的人容易生目疾,可用蒲公英搗碎煎煮燻洗雙眼。


《粥譜》上記載將蒲公英切碎煎取藥汁,入粳米煮成蒲公英粥吃,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適用於肝炎、膽囊炎及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體炎、尿路感染、急性結膜炎等。


平常可將蒲公英嫩莖葉洗淨後,剁碎,加佐料調成餡(也可加肉),可蒸饅頭、蒸窩頭或做包子餡、餃子餡等。也可用開水焯燙後,作炒食、涼拌或做湯用。


五行俱全的五色草

馬齒莧,也叫作五色草。為什麼這麼叫?馬齒莧它的葉子是青的,杆兒是紅的,花是黃的,根是白的,種子是黑的,可謂得五行之氣。


其性寒涼,能夠清除心、肝、肺和大腸之熱。又可明目、降血脂、使白髮轉青。入肝經,可以涼血、降肝火。


有的人熬夜後眼睛會發紅,這是肝火上炎的表現,吃點馬齒莧就可以好轉。

馬齒莧還是很耐乾旱的植物,不容易被曬乾。一般來說,不容易被曬乾的植物,都能夠保藏津液,活性也很強。比如有「仙草」之稱的石斛,馬齒莧也是如此。


馬齒莧酸、寒,清熱利溼,涼血解毒,多用於清暑熱,潤腸,消積滯,殺蟲,療瘡紅腫疼痛。肛門腫痛,有痔瘡者也可用馬齒莧煎汁燻洗。


此外,採些馬齒莧回家當涼菜吃,是很有好處的。馬齒莧是腸道的清潔劑,可以清腸熱,解毒,能調理熱結引起的便秘。不過脾胃虛寒及孕婦則要少食或不食。


最近宅在家裡,吃得多,動得少,入春了,不妨吃點讓身體內環境乾淨的野菜,疏通這個冬天積累下來的身體淤堵,還能減少腸胃的負累。


不過如果你沒有積熱的問題,而是寒溼鬱滯在內,陽氣不通,沒能好好生發起來,可以來碗簡單的蔥白湯。蔥白辛溫,能通陽氣而散陰寒,又因為是食物,偏性不會太強,不容易上火。

春天到了,就從日常的吃喝開始,好好提振我們身體的陽氣,把我們身體裡的春天升起來吧~

講到吃飯這件事,其實很多人都很迷惘,自己到底適合吃什麼。


我的一個朋友是很典型的氣血不足、脾胃虛寒的體質,手腳涼,臉色萎黃,胃口小,吃一點就腹脹不適,但偏偏愛吃西瓜,夏天一個人可以吃上好幾個。不告訴她,她都不知道自己脾胃虛寒到吃西瓜都麻木了,後來看了醫生,注意飲食宜忌的同時推薦她每天吃點烤饅頭片,能溫胃散寒,堅持一段時間,身體就慢慢調過來了。

跟著節氣過日子,你可以收穫什麼?


現在加入節氣群,並分享至兩個百人群(節氣群除外)或邀請三名好友進入節氣群,即可獲得群助手決明子整理的精彩資料。包括:

4、名師精彩答疑

血壓高的人往往心腦血管不太好。有沒有什麼平時預防的方法呢?

黑眼圈嚴重,眼袋大是什麼原因?

部皮膚鬆弛,看起來還有點虛胖,如何調理呢?

黃褐斑有沒有通過按摩,疏通經絡的方法可以淡斑呢?

脾虛怕冷的人怎麼補血?

....

東籬:學習中醫2年,收穫了什麼?一位媽媽的健康實踐與心得,值得借鑑

快快掃碼加入節氣群,領取1個G的日常養生調理資料哦!

版權聲明:

1.本文來源:正安聚友會,未經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轉載。如欲轉載及內容合作,請於公眾號後臺留言 。

2.文末留言區開放,歡迎踴躍參與討論。本平臺支持言論自由,精選留言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今日編輯:金錢草

相關焦點

  • 春天第一果、第一菜、第一粥、第一湯…今春一定要吃齊了~
    營養學家根據春天的季節特點,總結出春天第一菜、春天第一果、春天第一粥、春天第一湯……吃全了,能安然度過整個春三月。中醫講究春夏補陽,而四季常青的韭菜又叫「起陽草」,以春天吃為最好。韭菜性溫,能補腎補陽,被稱為「春天第一菜」。韭菜和雞蛋搭配更是春季首屈一指的選擇,營養和口味均能互補。
  • 【濟生堂·食療】春天第一果、第一菜、第一粥、第一湯…今春一定要吃齊了~
    營養學家根據春天的季節特點,總結出春天第一菜、春天第一果、春天第一粥、春天第一湯……吃全了,能安然度過整個春三月。      中醫講究春夏補陽,而四季常青的韭菜又叫「起陽草」,以春天吃為最好。韭菜性溫,能補腎補陽,被稱為「春天第一菜」。韭菜和雞蛋搭配更是春季首屈一指的選擇,營養和口味均能互補。
  • 補心氣、補元氣、補脾氣、補肺氣,補氣是提高免疫力最快的方法
    補氣有補元氣、補脾氣、補肺氣、補心氣、補腎氣之分。肺主氣,主一身五臟六腑之氣;中焦脾胃受納水谷,脾氣健運,氣血得以化生,故氣虛多與肺、脾二髒相關。那麼具體該怎麼補氣呢?1、補元氣黨參、人參、黃芪、山藥、白朮發高燒、做手術、生孩子、長期用抗生素等,這種情況的患者都是元氣大傷,這個時候可以服用大補元氣的人參,可以吃人參的含片,可以泡人參茶喝,都能使身體早日復原,但用人參的時候,宜多喝水,這樣會吸收好,不易上火。
  • 春天第一花、第一果、第一菜、第一粥、第一湯…今春一定要吃齊了~
    中醫講究春夏補陽,而四季常青的韭菜又叫「起陽草」,以春天吃為最好。韭菜性溫,能補腎補陽,被稱為「春天第一菜」。韭菜和雞蛋搭配更是春季首屈一指的選擇,營養和口味均能互補。春天乍暖還寒,尤其是早春,仍有冬日餘寒,建議多吃些溫補陽氣、驅寒的食物。特別推薦一道適合早春養生的菜——「薑汁蛋」。
  • 多吃這幾樣菜,低脂低卡,多吃不發胖還瘦身
    而且冬天滋補的好時候,大家會吃很多大魚大肉的東西,吃下去以後就很容易發胖,有的時候一到春天感覺自己怎麼胖了那麼多,但是想要減肥已經來不及了。所以說在冬天的時候,大家也一定要控制好飲食,千萬不要變胖呢。冬天如果想要滋補身體的話,也並不是只吃大魚大肉才可以的。吃一些粗糧也是沒有問題的,甚至還能夠補充更多的營養物質呢。
  • 春天第一果、第一菜、第一粥、第一湯……今春一定要吃齊了!
    營養學家根據春天的季節特點,總結出春天第一菜、春天第一果、春天第一粥、春天第一湯……吃全了,能安然度過整個春三月。中醫講究春夏補陽,而四季常青的韭菜又叫「起陽草」,以春天吃為最好。韭菜性溫,能補腎補陽,被稱為「春天第一菜」。韭菜和雞蛋搭配更是春季首屈一指的選擇,營養和口味均能互補。
  • 治好感冒的秘密 | 幾個湯水增強衛氣,把皮竅的外邪趕出去
    它強,我們抵禦外邪的力量就強。衛氣足,皮膚毛竅開合功能正常,能夠很好地抵禦外邪;衛氣不足,外邪侵襲時就會支撐不住,就容易受到感染。它就像無形的風衣一般,為我們遮風擋雨。。。金著名醫家張從正說,外邪是致病之因,解表發汗主治皮竅的外邪。這裡的汗不是健身,蒸桑拿,捂一被子出一身熱汗那麼的簡單。
  • 外邪裡飲的代表小青龍類湯
    我們先看一個醫案,這是《溫病條辨》裡面的條文,四十七、秋溼內伏,冬寒外加,脈緊無汗,惡寒身痛,喘咳稀痰,胸滿舌白滑,惡水不欲飲,甚則倚息不得臥,腹中微脹,小青龍湯主之;脈數有汗,小青龍去麻、辛主之;大汗出者,倍桂枝,減乾薑,加麻黃根。我們來看,開頭「秋溼內伏,冬寒外加」,已經指出這是一個外邪裡溼,外邪表現為脈緊無汗,惡寒身痛,典型的太陽表證。
  • 補元氣,強體魄,免受病邪侵害!燉一鍋人參湯,滋養全家人~
    一年中除了冬天的3個月,其他的9個月,一天24小時張大爺都山上看參,在參地旁邊搭了個建議的小房子,平時吃住就在這房子裡,沒有人,沒有電視,能陪著張大爺的只有人參!每日小酌一杯,大補元氣,延年益壽。喝一碗元氣滿滿,調理氣血,更有美容養顏的作用。
  • 三乙話養生#春天第一菜——大豆黃卷
    立春開始,陽氣從體內開始向周邊發散,帶動著血液,這可是兩個物件,是一種物質的不同表現形式,是血和液,中醫還有津,比如我們俗稱的口水,也開始向周邊分布,自然食物要做相應調整,這就是因時之序。冬藏,就是蓄積能源;春生,就是開始散布能量。冬藏有料,春色滿園,才有資本春色撩一把人。
  • 這菜春天吃肥補,營養豐富美容養顏,高膠原蛋白,女人多吃更漂亮
    這菜春天吃肥補,營養豐富美容養顏,高膠原蛋白,女人多吃更漂亮。不管是春夏秋冬,女人們唯一的話題就是漂亮,熟話說的好,愛美之心人間有之,當然這也是女人們最想要的理想效果。今天我介紹的這一道菜,好像和美麗和女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當然也是吃貨們難捨難分的美食之一,這個就是豬蹄,吃著香,營養豐富,美容養顏。豬蹄也叫豬腳,豬蹄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脂肪,並含有鈣、磷、鎂、鐵以及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等有益成分。
  • 大暑之前吃大熱,牛尾黑豆湯,這樣做大補元氣
    、溼、邪所侵,甚至發病,於是有很多地區人民,在大暑時節,吃熱補的食物過節。 莆田人過大暑,啖荔枝、食溫湯羊肉,已成為傳統民俗,而遠在山東的棗莊,過大暑,也有吃「暑羊」、喝羊湯的習慣。據說,在大暑之前,吃大熱的食物,能大補元氣,從而安全過夏。
  • 淺析張從正論補
    治病有先後,不可亂投,從正主張治病應「先論攻其邪,邪去而元氣自復也」,「良工之治病者,先治其實,後治其虛」(《儒門事親·汗下吐三法賅盡治病診》)。通過祛邪而達到扶正的目的,攻邪之中蘊含補虛之意,所謂「醫之道,損有餘,乃所以補其不足也。」
  • 一袋粗鹽祛六邪
    古人云——萬病之源皆因六邪:寒邪、風邪、溼邪、暑邪、燥邪、火邪。方法得當,能連鍋端了這六邪,只有邪氣盡出,才不至於養邪為患病纏身。
  • 立秋小補 白露大補!今兒白露,吃什麼又美味又大補?開開心心吃起來!
    前陣子立秋「貼秋膘兒」,各種燉肉、烤肉、涮肉吃起,還吃的理直氣壯,不過您也要考慮「入夏無病三分虛」這句老話,立秋吃的太過油膩,脾胃容易扛不住。早年間,北京人都要在這日子口兒吃白露雞,據說是清朝宣統年間御廚鄭大水所創。後傳至北京著名清真飯店西來順。再後又由已故名廚楊永和將此菜傳到鴻賓樓清真飯莊,成為該店的名菜。
  • 補脾
    不知脾無溼邪者用之,反燥脾家津液,是損脾陰也,何補之有?此最易誤,故特表而出之。凡血少、精不足,內熱骨蒸口乾唇燥,咳嗽吐痰吐血,齒衄鼻衄咽塞,便秘滯下者鹹宜忌之。肝腎有築築動氣者勿服。術性燥而閉氣,劉涓子癰疽論雲∶潰瘍忌白朮,以其燥腎閉氣,而反生膿作痛也。
  • 天冷刮背活血解毒祛外邪
    這主要是指自然界中的「熱象」還未完全消退,但天氣轉涼,人們已經穿上厚衣服,容易讓熱邪入侵,裡熱熾盛容易產生熱閉,導致氣鬱(症狀表現為精神差、失眠、咽喉中有異物感、驚恐等)。面對這種病症,不妨經常刮刮後背調理。    後背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部位,在此處刮痧具有祛風寒、溼熱等外邪,活血解毒、祛瘀的作用。
  • 春天不懂吃這菜怪可惜,炒著吃特香,鮮香脆嫩,健脾養胃還助消化
    春分節氣一過,春天就已經過半了,雖然氣候已經開始漸漸變暖和,我們當地的氣溫都是20多度的天氣,但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春天的氣候也是比較多變的,忽冷忽熱,所以厚衣服先別急著收起來,晚上睡覺也要記得蓋上被子,以免著涼了,尤其是肚子著涼,就容易拉肚子。
  • 春天吃香椿等於補「陽光」,你知道嗎?
    春天吃香椿等於補「陽光」,你知道嗎?春天是鳥語花香的季節,那我們也要吃一些帶香味的食物。春主肝,香味的食物有舒發肝氣的作用。
  • 立春「咬春」,多吃這「三鮮」菜,鮮嫩營養,品嘗春天的味道
    立春開始氣溫逐漸升高,人身體慢慢由陰轉陽,講究食補的中國人,會在立春之時,吃一些辛甘發散性食物,讓身體順應天時。常見的辛甘發散性食物有油菜、香菜、韭菜、洋蔥、芥菜、白蘿蔔、茼蒿、大頭菜、茴香、白菜、芹菜、菠菜等。春季養生,多以清淡果蔬為主,要吃油膩,辛辣或者酸性食物。今天分享一道簡單的家常小炒,豆芽韭菜炒胡蘿蔔,由豆芽,韭菜和胡蘿蔔炒在一起,清淡不油膩,而且營養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