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本思想史》讀書心得與得失

2020-12-18 文化戰略新視界

民本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及政治思想中佔據重要作用,曾直接在源頭塑造了中華文化。這一思想的產生是歷史進程中生產力發展水平提高,私有制產生,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轉變過程中的必然。

該書是最早系統考察民本思想的專著

從哲學上看,民本思想的產生是在現實中政治對民本的背離中產生的應激性成果。原始社會時期,生產力極度不發達,沒有部落或團體間的合作很難保持個體的生存和發展,此時產生的是原始共產主義的生產關係,從政治思想上看,部落首領偏向於服務,帶領部落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下取得生存和發展,在職能上主要是服務和管理分工,與部落內個體間的關係偏向於平等關係,沒有特權存在。而隨著經濟的發展,生產力水平的提高,部落內部有了生產剩餘,私有制隨之產生。

隨著私有制的發展,關於統治的政治思想也應運而生。孔子說 :「夏道尊命 , 事鬼敬神 。」 「殷人尊神 , 率民以事神」 (《禮記 ·表記》)。天命說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夏商兩代,對鬼神之說崇信與宣揚,使得天命說即君主承天命來管理萬民的說法成為主流。商人對天命、鬼神的崇拜在後來達到一種近乎痴迷的程度,以至商王紂在周人「三分天下有其二」(《論語·泰伯》)的情況下,仍然十分自信地說:「嗚 呼!我生不有命在天?」(《尚書·西伯戡黎》)

《尚書》是中國最早的政治文集

西周建立後,以鬼神為尊的天命說暴露出了其自身的不足。在三監之亂後,周公提出了「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罰」的思想。將民本思想引入到政治哲學中來,用以解釋商滅周興的正當性。從這個意義上看,是對政權合法性內在解釋的需要促進了民本思想的產生。同時,以宗親為紐帶的權力分封形式使得君主(王候等諸侯國的實際掌控者)成為了基層人民的天然同盟者,出於對自己利益的維護,君主有對民本思想認可的傾向。最後,儒家在構建文化目標和社會目標時也強調了民本的因素,從而促進了民本思想的傳播。

金耀基先生《中國民本思想史》從民本思想的產生,歷史貢獻,及民本思想的內涵,歷史流變分期等幾個方面考察了民本思想的源流史,是近代民本思想研究的一個開創性著作。

孟子提出了義利之辨

民本思想的歷史貢獻。從民本思想的歷史貢獻上看,金耀基先生認為「此重人文精神的儒家之民本思想的巨流衝洗,減殺了專製毒害」故而「中國兩千多年之政治,雖為專制而民氣不斬,雖屬王權而民多生息」。同時也是啟蒙派大師如伏爾泰等一直對中國文化致最大之敬意,以中國為開明專制之模範的原因。而從民本思想的定位上看,金先生認為中國民本思想其實就是儒家之民本思想。

從民本思想的究竟義,從「以人民為政治之主體」「君之居位,必須得到人民之同意」「保民、養民為人君之最大職務」「義利之辨」「王霸之辯」「君臣之際」六個方面闡述了民本思想的內涵。認為人民是政治之目的,人君不過一種工具或手段而已。在此,金先生沒有釐清民本和民主的區別,將目的和手段混為一體了。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從本質上看,是對君權至上的一種應激性制約,是在統治者對以人民為中心的背離中產生的,是一種為更好的穩定君權而產生的學說。在此學說裡,民本只是工具,而非目的,試圖將民本提高的目的的地位的努力,其學說的傳播在專制日益加深的情況下會受到限制,看孟子之際遇即可知此。故而,從認識的方法論上看,金先生陷入形上學而不自知。此亦此書之一憾。

該書將民本思想的發展史分為六個期。

胚胎時期:從時間上看應當是東周以前,這個階段沒有太多可信的史料。梁任公把東周之前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部落期,唐虞迄殷末約千餘年;第二個時期是封建期,西周約三百年,第三個時期是霸政期,東周遷後至孔子出生前約二百年。第一個時期的可靠史料極少,雖然孔子多言三皇五帝之事,但是都是非原始性文件;第二個時期的史料可信的也非常少,除群經外,唯有《逸周書》六十篇;亦真假參半,魚目混珠。第三個時期的史料雖然較為豐富,但是經過秦始皇焚書坑儒,也已經蕩然無存了,推敲之後唯有《詩經》、《尚書》最為可信,其中《尚書》中可信的篇數不過二十八篇,這也是研究商周兩代政治思想的唯一寶典。而「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一語為民本思想的發源地。

民本思想建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 考察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剖析了三者對君民認識的演進與異同。

民本思想停滯時期:秦朝兩漢時期。談哲學者,由先秦而入兩漢,如從海洋而入江湖,但覺水波不興,可以扁舟容與,夙物盡有遒美之處,以言壯闊,則瞠乎後矣。兩漢時期哲學,與先秦時的洋洋大觀,相差甚遠。此時應為文化隨經濟政治穩定後的整理時期。從民本思想發展的進程上稱之為停滯亦為正常。

民本思想消沉時期;唐宋元明時期。此一階段,封建制度更為完善,經濟總體上不斷發展。然民本思想處於消沉時期。

民本思想發皇時期:清到民國時期。由於黃宗羲的出現,民本思想出現了新的高度。然而清朝為專制制度之頂峰期,其壓制思想到了極致。

孫中山先生推進了民本思想的政治實踐

民本思想完成時期:民國後期。將孫中山先生之三民主義稱之為民本思想的完成。

四、此書的不足之處

金先生此書,於民本思想之產生,發展,分期,貢獻多有闡發,系統考察了民本思想的源流。然不足之處亦非常明顯:金先生頗在研究方法論上不能汲取科學的研究方法。他希望將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和「階級鬥爭」,「唯物辯證」拉開距離,故而在研究上無法看透本質,從而將民本與民主混淆,將民本在古代的地位看錯。其六個分期亦僅以表面來分,無法和政治、經濟的發展聯繫起來,故而多有不妥之處。比如將清朝列為民本思想的發皇期,殊為不智。此書寫成時為1959年,新中國成立已有十年,以新中國提倡的「為人民服務」和真正對勞動者地位的提高之現實,實在是對民本思想最好的發揚,然這些並未在此書中出現。金先生想要在研究中跳出政治對學術的影響,然而卻不知自己的屁股正坐在政治的椅子上。也由此可以看出,學者研究如不能正視自身所在的階層看問題所導致的立場問題,則其學術研究必致偏頗。

此書初步考察了文化戰略研究方法論,值得一讀

相關焦點

  • 「孫中山民本思想」學術研討會在滬召開
    新民晚報訊 (通訊員 吉朋曉 記者 江躍中)29日,上海中山學社、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事業管理中心共同主辦「孫中山民本思想」學術研討會。來自國內的十餘位專家學者,圍繞孫中山民本思想的歷史源流、核心內容及當代啟示作深入交流研討。
  • 孫中山民本思想的內涵:改善民生與實業救國
    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的民本革命理論對中國民主建設的重大歷史價值,2020年11月29日,「不忘初心:孫中山民本思想」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市委統戰部召開,本次研討會由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事業管理中心和上海中山學社聯合舉辦
  • 孟子最重要的「民本思想」是什麼?
    周公的一些思想對後世也有著很深的影響,尤其是「保民」思想是儒家的思想來源之一。周公保民思想直接啟迪了後世的民本思想。「保民」思想作為周公德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另外,周公利用德治思想來進行加強統治,就必須要實現「敬德」,從而實現「保民」。 《尚書·五子之歌》是現存最早記錄有民本思想的著作,它主要是通過對國家滅亡進行反思來寫的。
  • 中國政治思想史|03孟子
    以較求自利者之反致交害,其得失固不可以道裡計。(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94頁) 求也為季氏宰,無能改於其德,而賦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觀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棄於孔子者也。況於為之強戰?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故善戰者服上刑,連諸侯者次之,闢草萊、任土地者次之。
  • 我國傳統民本倫理思想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光明日報-光明網
    民本倫理是中國傳統社會的重要政治倫理思想。民本倫理作為重要的文化歷史資源,構成了現代民主思想的主要內容。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將革命和建設的政治理念建立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基礎之上。
  • 從人本和民本思想入手,分析春秋戰國人學思想?天人合一與相分
    導語:春秋戰國時期,人本思想與民本思想如何形成?本篇文章著重分析一下,春秋戰國時期,以人本思想、民本思想為主的人學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在統治階層發揮著哪些作用?;其中有兩個最精華的思想,那就是人本思想和民本思想。
  • 【思想感悟】民一庭鄭斌學習心得:堅定政治立場 勇擔為民使命
    【思想感悟】民一庭鄭斌學習心得:堅定政治立場 勇擔為民使命 2020-12-15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平語新時代」高度重視傳統民本思想的新時代創新性發展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發展,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武器和科學指南。這一卷特別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和「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等主題的相關論述,體現出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傳統文化中民本思想的高度重視,並在新時代對其進行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 民本思想與君主之私:貫穿明代發展史的君臣之爭
    明末權臣溫體仁二、民本思想與君主之私的衝突(一)大臣們的民本思想明代大臣和君主的衝突除了表現在政治見解方面的不同,還有當時已經在明朝流行的民本思想和君主之私的衝突。其實民本思想自古有之,從戰國時代,孟子就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尚書》中也寫到:「民為邦本,本固邦寧」。自漢武帝實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治國思想以後,儒家思想就成為了歷代的官方指導思想,於是孔孟之道中「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得以伸張,信奉儒家思想的大臣們,他們的民本觀念也更加先進,並且隨著明代進步思想的誕生而與時俱進。
  • 大江健三郎與日本的孟子民本思想
    「古義」這兩個字所承載的民本思想,連同日本戰後民主主義思想以及經大江本人豐富和完善過後的人文主義思想一道,形成大江健三郎獨具特色的文藝思想。在這個時期,有史可考的日本第一位女天皇炊屋姬,也就是推古天皇,為了抗衡把持朝政的權臣蘇我馬子,故而冊封自己的侄兒、已故用明天皇的兒子廄戶皇子為皇太子,這位皇太子便是後世盛傳的聖德太子。聖德太子對內實施了一系列改革,對外則不斷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藉以如饑似渴地吸收和消化來自中國的先進文化,其中就包括從中國大量引入的儒學和佛教文化。
  • 「聚焦學理中國」中國傳統民本文化的價值底蘊及繼承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在幾千年的歷史演進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形成了關於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的豐富思想。民貴君輕、政在養民等在內的民本思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十點讀書丨從「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談公務員的民本情懷
    十點讀書丨從「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談公務員的民本情懷 2020-08-14 2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斷舍離》讀書心得
    於是我在京東上買了八本,分發給家庭成員。我自己作為家庭教育項目的責任人當然必須要看,不僅要看,看了還得認認真真寫讀書心得。 從《斷舍離》中得到的收穫 通過閱讀《斷舍離》,我學到了兩方面的東西。一是程序性的;二是實體性的。
  • 甘陽、侯旭東主編《新雅中國史八講》
    在全球化時代,「閱讀中國文明」的方式必然是多元的,這些對中國文明的不同閱讀和解釋之間既有互補長短的意義,但同時也存在深刻的分歧,從而有解釋學意義上所謂「解釋的衝突」的問題。「解釋的衝突」往往是刺激思想學術生長發展的因緣。
  • 論民本與厚生
    民本也叫重民、愛民,今天叫以人民為中心。可以說唯有以民為本,要求樹立為民服務的意識,要求永遠要以人民為中心,而不是以貴族為中心,更不是以富人為中心,也不是以少數人為中心。所以說:「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老子·四十九章》)荀子認為:「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
  • 洞見|張維為:我的初步結論是「中國民本模式」已經勝出
    美國前助理國務卿拉塞爾就表示:美國政府對中共的譴責產生了相反的效果,在中國增強了對中共的支持,加深了對美國的憤怒。如果說有一個「西方民主模式」和「中國民本模式」競爭的話,我的初步結論是「中國民本模式」已經勝出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不久前對中國做了一些民調,也證明了這一點。
  • 郭愛君教授:讀書與治學——追尋人生的意義|治學大家談
    我一直閱讀欄目中「大專家、博學之人」所發表的文字,學習他們的治學心得,分析他們的討論視角,收穫他們極具指導性啟迪性的建議。作為「眾人」「大伙兒」中的一份子,我還是願意分享讀書體會的。我以為,讀書也好,治學也罷,其終極目的在於追尋人生的意義。
  • 蘇軾的民本情懷:初心不改,篤志不移
    家國情懷是中國古代許多知識分子的本色,也是他們為政為文的主旋律。蘇軾一生秉持家國情懷和民本情結,無論是身處清風朗月的坦途,還是置身悽風冷雨的逆境,他都恪守民胞物與的政治理念和為民請命的價值操守,初心不改、篤志不移,「奮厲有當世志」,把貧庸之輩的苟且活成了詩和遠方。 民本是我國古老的道統思想,民本思想是中華文化的主流觀念,民生情懷是中國古代文人的價值追求。
  • ...全會精神熱潮——分局民輔警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
    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勝利閉幕。此次會議意義重大,雨花公安迅速掀起學習和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熱潮,民輔警紛紛寫下心得體會,並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立足本職工作,忠勇擔當,頑強拼搏,為維護轄區平安提供強大動力和支撐。
  • 世界讀書日 || 給你100本好書推薦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全稱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設立世界讀書日的建議是由西班牙提出的,而其靈感則來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