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肉灌湯包餡
原材料:鮮肉(前後腿)1斤豬大骨(1.25兩)
調味料:鹽9克,雞精12克,糖10克,味精3.75克,十三香0.6
克,五香粉0.4克,大蔥31.25克,生薑25克,醬油10克,芝麻油
5克,水0.6斤
製作過程:(1)鮮肉打成肉泥
(2)豬大骨加入水用小火燉(40-100分鐘)
(3)把鹽,味精,糖,雞精,十三香,五香粉,大蔥,生薑,醬油,
肉泥放在盆內,加一半肉湯(冬暖,夏涼)
(4)用手把肉泥慢慢與湯全放在盆內,在使勁朝著一個方向把湯都
打進肉裡
(5)再把剩下的湯全加入盆內,繼續使勁把湯都打進肉裡
(6)最後加入芝麻油,打勻即可
香菇肉丁餡
原材料:幹香菇1斤,鮮肉(前後肘)3斤
調味料:鹽25克,味精12克,雞精12克,糖17克,醬油80克,
蔥姜適量,生粉0.1斤,水4斤,豬油適量。
製作過程:
(1)用涼水把香菇泡開,攪碎
(2)用清水煮肉至八成熟,然後把肥肉,瘦肉分開都切成小丁
(3)起鍋加入適量豬油,把香菇丁倒入翻炒至八成熟(裝入盆內)
(4)起鍋加入適量豬油,加適量蔥姜至金黃,加入肥肉丁炸油,至
金黃色是,再加入瘦肉丁一起炒一會,再加入香菇丁,同時把
鹽,味精,雞精,糖,醬油加入一起炒
(5)把生粉用涼開水衝開,加入鍋內
攪拌,不能停至開為止。
韭菜雞蛋餡
原材料:雞蛋一斤,韭菜3-5斤
調味料:鹽4.8克,味精4.8克,雞精4.8克,糖4.8克,豬油適量
製作過程:
(1)雞蛋打開,韭菜切成小段
(2)起鍋下豬油,燒熱,把雞蛋糊倒入翻炒,八成熟時加入鹽,雞
精,味精,糖炒勻至熱,熄火等雞蛋放涼
(3)把韭菜段倒入雞蛋中,再加適量鹽,攪拌均勻即可,嘗一嘗甜適中即可
香菇油菜餡
原材料:香菇1斤,油菜5-7斤
調味料:鹽12克,味精12克,雞精12克,糖12克,豬油適量
製作過程:
(1)香菇切小丁,油菜切小丁
(2)起鍋下油,倒入香菇翻炒至八成熟時,放入鹽,雞精,味精,
糖拌勻,同時關火至香菇放涼
(3)把油菜丁倒入香菇中攪拌均勻即可,嘗一嘗甜鹹適中即可
小籠包麵皮製作
發麵:
1.取水250克,倒入容器中
2.把老面撕碎加入水中
3.取高筋粉500克加入容器中,攪拌均勻,揉成麵團
4.將麵團置於容器中,用保鮮膜封口
揉面:
1.揭去保鮮膜,取出麵團,放在桌上
2.用刀劃開,加入適量蘇打,伸縮向外推動,把麵團攤開疊起
3.反覆搓揉至蘇打揉勻
搓條:
1.將麵團用刀切下一塊,雙掌壓麵團上,來回推,搓,邊推邊搓,
邊向兩側延伸,成為粗細均勻的圓形長條。
切小段:
1.將長園條放在面板上,分成大小均勻的小麵團
2.取少量乾麵粉撒上,將乾麵粉與小麵團和勻
3.將切開朝上,用手掌根向下擀麵棍向外推
擀皮:
1.左手捏住拍平的麵皮
2.右手用擀麵棍向外推
3.右手擀麵棍拉回同時,左手以逆時針方向轉向麵皮
4.重複2-3項的動作,擀成中間稍厚周邊圓薄的圓皮狀
正宗揚州三丁包(五丁包、八珍素菜包)製作秘技詳解三丁包是揚州名點,以麵粉發酵和餡心精細取勝。
麵皮選用中筋粉製成,添加香甜酵每粉、泡打粉、白糖等揉和而成,香甜鬆軟,不粘牙,不軟塌。餡心用雞工肉工筍丁製成,故名「三丁」。雞丁選用隔年母雞,既肥且嫩;肉丁選用五花肋條,膘頭適中。雞丁大、肉丁中、筍丁小,顆粒分明,歷來是有名的淮揚名點。
三丁包口訣三丁包,淮揚點。餡心料,說
一遍:五花肉,冬筍鮮,母雞肉,選隔年。湖蝦子,蔥姜添。炒加湯,煨半乾。撒蔥花,先勾芡。冷藏後,上勁粘。麵皮薄,溫水拌。中筋粉,酵母幹。泡打粉,白糖綿。場兩次,上籠前。
製作流程、三丁包變式:五丁包、絕技問答。
製作流程制餡:1、分別將豬五花肉500 克,母雞肉、冬筍各250 克下入鍋中,加清水1500 克,蔥段、薑片各5 克,大火燒開,打去浮沫,待五花肉、母雞肉熟後撈出洗淨,放涼備用。
2、將豬五花肉切成0.66 釐米見方的丁,將熟雞肉切成0.83 釐米見方的丁,將熟冬筍切成0.49 釐米見方的丁。
3、炒鍋上火燒熱,入熟豬油100 克化開,入蔥末、薑末各5 克炒香,入三T 丁向一個方向翻炒,入雞湯1500 克,大火燒開,改小火煨制30 分鐘,入鹽、味精各5 克,上等湖蝦子15 克,醬油8 克調味,用溼澱粉5 克勾芡,待三丁上勁後,淋明油5 克,出鍋裝人碗中,撒上蔥花4 克,放涼後入冰箱中冷藏30 分鐘,待三丁餡凝固後即可使用。
和麵皮:將高級中筋麵粉500 克放在案板上,放入安琪活性乾酵母、香甜泡打粉、綿白糖各8 克,調入溫水260 克,和成麵團,揉勻後蓋上潮溼的乾淨毛巾,場10 分鐘。成形:將麵團下成重約30 克的劑子,摁扁後擀成厚約0.4 釐米的圓皮,包入餡心,製成三丁包生坯。熟制:將三丁包生坯逐一放入蒸籠內,場10 分鐘,放在蒸箱上,旺火蒸10分鐘即成。
三丁包變式五丁包:五丁包在三丁包的基礎上改良而來,選用海參、雞肉、豬肉、冬筍、河蝦仁丁作餡製成,五味摻合,鮮、香、脆、嫩皆俱。製作關鍵也與三丁包相同。
八珍素菜包:八珍素菜包走的是素菜的路子,餡心為時蔬(可根據酒店的檔次自行搭配),不經炒制即可。
絕技問答
提問:我剛學面點一個月.包三丁包收口不齊整。請問包三丁包的手法有哪些技巧?
孔師傅回答:確保三丁包皮薄餡大、皺褶均勻、外形美觀的訣竅有兩個,一是在手法上,不要像包水餃那樣,手掌和4 個手指在一個平面上,麵皮和餡料略微平行,而是要在抹好餡料後,託麵皮的手指向上聚攏,使手指和手掌間呈「凹」形,餡料靠近掌心,麵皮略高於餡心,再逐個捏出褶皺。
二是要選中筋粉製作麵皮。高筋粉筋度太大,容易回縮,做好的褶皺回縮得比較多,場發過程中容易漏餡。低筋粉筋度太小,麵皮呈「凹」形時容易斷裂,場發時也容易斷裂。
提問:三丁餡料怎樣提鮮最好?加多少湯汁才能保證口感,且蒸好後不漏湯?
劉師傅回答:三丁包的靈魂在於餡心,正宗三丁餡的大小分明(雞肉丁>豬肉丁>冬筍丁),鮮味十足。除了餡料本身就很鮮美,且油脂含量很足外,一秘訣在於揚州湖蝦子的使用。揚州湖蝦子鮮美異常,味道自然,用來提鮮要勝過味精許多。用味精等提鮮,效果反而遜色。炒餡料時加的湯要控制在原料的1.5 倍,並用小火至湯汁與原料相等即可。
若湯汁過多,則容易導致蒸好的三丁包破皮。若湯汁過少,則三丁包中沒有湯汁,入口不油不滑。另外,為了好包餡,要將三丁餡放人保鮮冰箱中冷藏30 分鐘,待湯汁凝固後再包。
提問:蒸好的三丁包容易破皮、湯汁外溢,怎樣才能避免?
劉師傅回答:導致三丁包破皮的原因有5 個:收口沒有收緊、餡心太稀、湯發時間太長、蒸汽過大、蒸製時間太長。收口和餡心的問題在上面已經回答了,場發時間要根據室溫決定,春秋季節10 分鐘左右,夏季7 分鐘左右,冬季12 分鐘左右,待三丁包的體積漲大到原來的1.3 倍即可。蒸車的控制閥調整到蒸雞蛋羹時的位置即可,若蒸汽過大,很容易將麵皮「衝破」。由於餡心都是熟料,所以上氣後蒸10 分鐘,麵皮成熟。若蒸製時間過長,麵皮過軟,就包不住融化了的湯汁了。
提問:我做的三丁包餡料還好.但麵皮發黏,是什麼原因?需要怎樣調整?
龍師傅回答:麵皮發黏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發酵沒有到位,調整酵母的用量或者發酵時間即可解決。二是選用的麵粉不標準。製作三丁包要選優質中筋粉。中筋粉筋度適中,較有韌性,也比高筋粉容易發酵。低筋粉也容易發酵,但筋度就遠遠不夠了。
小八代替朋友提問:我從事面點工作已經八九年了,發現現在的三丁包已經改良了很多,查了很多資料也沒能找到傳統三丁包的麵皮和餡心的配方,希望大師解答這一問題。
陳大師回答:最初的三丁包其實是走「廢物利用」的路子。有的師傅在做雞湯時,雞肉煮過了,不能做菜上桌,就將雞肉剁碎,摻上其他餡料做包子,發現味道也很不錯,後來逐漸演變成豬肉、雞肉、冬筍摻合成三丁餡。正宗的餡料配方就是豬肉、雞肉、冬筍的比例為2.1.1。炒制餡料時,豬油、蝦子、、揚州醬油、雞湯4 種調料必不可少,否則餡料不香、不鮮。雞湯可以用單獨吊制的,也可以用煮雞肉的湯,也有師傅將豬肉、雞肉、冬筍一起煮熟後,濾渣使用,效果也不錯。麵皮選用發酵好的小麥麵粉製作,目前大多數酒店用酵母發麵,但最初的麵皮都是用之前做麵皮留下的「面引子」作催化劑發酵的。即將「面引子」用溫水泡軟(500 克溫水浸泡約100 克「面引子」)、稀釋,用來調麵粉,待麵粉發酵後再做麵皮。發酵好的麵粉用手拉起來,較有彈性,呈蜂窩狀,並散發著淡淡的酸香味
天津狗不理包子秘制餡料配方
「狗不理」包子配方及做法之一
主料:麵粉600克
配料:酵面375克,豬肉(肥3瘦7)425克
調料:蔥末55克,薑末5克,醬油85克,味精5克,芝麻油60克,鹼面5克,骨頭湯適量
用料:
豬肉300克、切碎的皮凍150克、水面150克、發麵150克、鹽5克、嫩薑絲100克、蔥姜水45毫升、淡色醬油30毫升、麻油15毫升、豬油15毫升、酒30毫升、醋30毫升、醬油15毫升
做法:
1)在豬肉中加蔥、姜水、淡色醬油、鹽、麻油、豬油、酒用力攪拌均勻,再將皮凍切成小粒放入,仔細調勻,放並行冷凍1小時。
2)將水面和發麵混合揉好,分成50粒(份),每個擀成薄皮,包進肉餡少許,擺在小籠屜內,上過大火開蒸
「狗不理」包子配方及做法之二
主料配方:
麵粉750克 淨豬肉500克 生薑5克 醬油125克 水422毫升 淨蔥62.5克 香油60克
製作方法:
1.豬肉肥瘦按3∶7匹配。將肉軟骨及骨渣剔淨,用大眼篦子攪碎或剁碎,使肉成大小不等的肉丁。在攪肉過程中要加適量生薑水,然後上醬油。上醬油的目的是找口(調節鹹淡),醬油用量要靈活掌握。上醬油時要分次少許添進,以使醬油完全摻到肉裡,上完醬油稍停一會,如在冰箱內放一會更好。如有拌餡機攪餡,上完醬油的肉不用停,緊接著上水即可。上水也要分次少許添進,否則餡易出湯。最後放入味精,香油和蔥末攪拌均勻。
2.和面時面與水的比例是2∶1,用老肥和鹼的比例成正比。一般說麵粉25公斤,冬季用老肥20公斤左右,鹼面190克,春秋兩季用老肥10公斤左右,鹼面135克。夏季用老肥7.5公斤左右,鹼面130克。和面後要揉均勻,避免出現花鹼現象。放劑子時要揉出光面,750克水面出劑子40個,每個劑子重18.75克。
3.把劑子用面滾勻、滾圓,雙手按擀麵棍平推平拉,推到頭、拉到尾,用力均勻,擀成薄厚均勻,大小適當,直徑為8.5釐米的圓皮。
4.左手託皮,右手撥入餡15克,掐褶15~16個。掐包時拇指往前走,拇指與食指同時將褶捻開,收口時要按好,不開口,不擁頂,包子口上沒有麵疙瘩。
5.包子上屜蒸。用鍋爐硬氣一般需4~5分鐘;用煙煤蒸灶需5分鐘;用家庭煤球火,上屜時火旺、水開,汽足需6分鐘,如蒸過火,飽了癟,流油,不好看,不好吃;欠火則發粘,不能吃。
此面點採用水打餡,半發麵。面嫩,味香。
對於初入行者來說,如果你一點都不懂,建議去向廚師請教一下簡單的做法。
我們以前沒做過包子,就先去學做普通肉餡包子、糖包子的做法,這個很多人會教的,因為這比較簡單,沒什麼技術秘密。當你把普通的包子做滿意之後,你就開始利用比如天津狗不理包子的配方來學做,然後自己體會,或者試著改些配方(比如說多加些皮凍),或者換下方法(比如說改變面的發酵時間),不斷摸索,到最後,即使你做不出天津狗不理包子,也會做出屬於你的獨特風味的包子來。
孔府大煎包
孔府傳統面點源遠流長、獨具風味,歷來由專門的廚師製作,講究現吃現烤(或煎),要求色、香、味、形、器俱佳。孔府煎包在曲阜當地民間流傳至今,現在仍是宴席上不可或缺的名點之一,它用粉條、五花肉、韭菜調餡,兼得水煮、氣蒸、油煎三種技法「加身」,頂面酥脆、周身柔軟、色澤金黃、皮薄透光,「頂蓋」上桌,賣相口感俱佳。
濟南很多魯菜館,都有「孔府煎包」這道主食,但多數是製成60—70克/只,每盤五六個,略嫌小氣,潘洋洋製作的版本則重達185克一隻,要用個小盤子才堪堪裝得下!因為個頭喜人、皮薄餡大,又被譽為「齊魯第一包」。這隻包子售價8元,現在店內每天最少能賣80個。
調餡:
1、鍋下色拉油、豬油、雞油各80克燒至七成熱,放八角5克、桂皮3克小火熬香後撈出棄之,再下蔥花20克略煸,加老抽150克、味極鮮醬油100克,下入切成比黃豆粒略大的豬肉丁(去皮前肘肉和五花肉按照7:3的比例切丁後混合)250克。
2、煸炒至肉丁變色、出油。
3、添高湯1000克(既可為餡料提鮮,也能讓其起膠、變得粘稠)。
4、再加啤酒60克燒開,放入提前泡好的港進牌粉條450克,調入味精40克、雞精30克、十三香10克、白糖5克。
5、中火收至湯汁將盡,即可關火,盛入盆中晾涼。
6、將韭菜末200克、鹽3克倒入晾涼的餡料中拌勻。
7、倒入蔥油40克,為餡料潤滑增香。
和面:
1、盆中放民天牌水餃粉500克,先倒入80℃的熱水170克攪拌均勻,再倒涼水70克和勻後揉成麵團,放進壓面機壓至表面光滑。
2、將和好的麵團搓成長條。
3、下成每個35克的劑子。
3、擀成直徑15釐米的麵皮。
4、麵皮微可透光。
包製:
1、將麵皮平鋪在左掌心,五指稍稍彎曲,舀入餡料150克。
2、捏褶收緊後製成生坯。
3、剪掉收口處多餘的麵團。
4、褶皺朝下放在刷過油的託盤上。
煎制:
1、電餅鐺調至170℃,刷一層色拉油預熱。
2、將包子收口向下放進電餅鐺,在包子頂部刷少許色拉油(防止麵皮粘連到鍋蓋上)。
3、煎至底部變硬結殼、顏色微黃。
4、倒入調好的稀麵粉糊600克,合上蓋子煎8分鐘。
5、掀開蓋子,用刀將底部的網狀鍋巴切成比煎包略大的正方形。
6、用鏟子將煎包翻面(動作要輕,不要碰碎鍋巴皮),繼續煎制2分鐘取出,鍋巴一面朝上裝入盤中即可走菜。
介紹
生煎又稱生煎包子、生煎饅頭,是地地道道的上海傳統風味小吃,廣受國人喜愛,材料有麵粉、芝麻、蔥花、豬肉、肉皮凍等。原為茶樓、老虎灶(開水店)兼營品種。餡心以鮮豬肉加皮凍為主,20世紀30年代後,上海飲食業有了生煎的專營店,餡心花色也增加了玉米、薺菜、蝦仁等多種品種。
做法
以半發酵後的精白麵粉作皮,用豬夾心肉末和肉皮凍加香油等多種調料作成餡心。表層刷上素油,放入油鍋中,煎熱等快熟時,在尖上還要蘸上蔥花和芝麻即可。
原料:配方(制40隻)
上白麵粉450克、酵種75克、淨豬五花肉500克、豬皮凍200克、醬油50克、綿白糖20克、味精1克、芝麻25克、姜10克、香蔥500克、食鹼7.5克、芝麻油15克、花生油175克。
具體步驟:
1、準備麵皮
將麵粉(400克)放在案板上(其餘作撲面),中間扒窩,加入200克40~60℃熱水,將酵種撒碎放進,揉成麵團,用雙層布蓋好。約2小時後,見麵團膨脹發起,將中間扒開,倒進鹼水,揉至麵團光滑柔潤,搓成長條,摘成面劑40隻,在面劑上淋上花生油(25克),拌一下,逐只撳成直徑6、7釐米的圓麵皮。
2、準備餡心
姜和香蔥分別切成末;將豬肉洗淨,剁成肉茸,放入盆中,加醬油、味精、綿白糖、紹酒、薑末和蔥末(15克)攪拌。過片刻,加清水150克繼續攪拌,再放入攪好的豬皮凍末、芝麻油攪勻上勁,製成餡心。
3、製作包坯
麵皮放在左手中,將餡心(20克)放入皮子中間,用右手拇、食指捏著麵皮轉捏折紋,收口後在頂部逐只沾上芝麻和蔥末,成生包坯。
4、煎制
把平底鍋置爐火上燒熱,倒入花生油(50克)滑光鍋面,將生包坯由外向裡逐圓擺滿。然後,加清水約500克,蓋上鍋蓋,燜至水分基本收幹,揭去蓋,倒入花生油(100克),加蓋轉動平鍋,煎約2分鐘,揭蓋見包子鼓起,無水氣,包底金黃光亮,撒上芝麻和蔥花,即可。
製作技巧
生煎有講究,須用平底鍋,略抹一層油,將生煎整整
齊齊地擺好(褶子向下),要一個挨一個,煎時應均勻地灑上一些水,最好用有小嘴的水壺灑水,以灑在縫隙處,使之滲入平鍋底部為好。蓋上鍋蓋,煎烙二三分鐘後,再灑一次水。再煎烙二三分鐘,再灑水一次。此時可淋油少許。約五分鐘後即可食用。用鐵鏟取出時,以五六個連在一起,底部呈金黃色,周邊及上部稍軟,熱氣騰騰,為最佳。食時,皮有脆有綿,餡亦爛亦酥,香氣撲鼻,回味無窮。真是一美好享受也。
福利:一:進群後交流交換,大家群內自願互換。自由發揮. 《四川菜技術配方交流交換群》社會在發展,時間在進步,餐飲業也面臨更多的竟爭壓力。
福利二:所有進群者全部享受,眾籌付雲飛老師技術配方5---7折優惠。
福利三:共享500位全國各地餐飲精英,大家私加好友。共同交流。
注意:
為解決亂加群問題,入群需要一點費用....將會從6個微信號,近3萬名,好友當中..抽取100位入群....加群微信:375582249..沒有誠意,請勿打擾。
針對此文章,你有什麼觀點,歡迎轉發,下方寫留言說出你的看法……目前100000+餐飲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領導說了!
你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精選文章推薦:
請你加入群聊
點擊請加入
2:紅油配方交流
3:100款醬汁交流
4:滷水交流
5:乾鍋醬、乾鍋油配方交流
6:醃製配方交流
7:撈汁量化配方交流
8:特色小吃交流
9:每一款都能開店的特色米線交流
10:做法新穎的爆款小龍蝦
11:南北招牌豬蹄做法交流
12:香鍋醬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