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華南京馬拉松奪冠。「我們要打造中國第一、亞洲領先以馬拉松為主要項目的職業田徑俱樂部。」當易居集團CEO丁祖昱說出這番豪言壯語時,他正身處上海靜安洲際酒店的會議廳內,參加易居馬拉松俱樂部成立兩周年暨上馬、南馬獲獎運動員表彰儀式。
作為俱樂部創始人,丁祖昱有底氣亮出這樣的「野心」——就在儀式當天11月29日舉行的上海馬拉松和南京馬拉松中,俱樂部裡的彭建華和賈俄仁加分別贏下了兩場重量級比賽的男子組冠軍,而另一位俱樂部成員李芷萱則成為上馬女子組冠軍。
易居俱樂部正是這兩年發展起來的眾多社會馬拉松俱樂部的典型代表。而在過去幾十年裡,像美國和烏幹達中長跑的崛起正是藉助了社會俱樂部的力量。
如今,中國體育圈的社會俱樂部方興未艾,他們能否真的幫助中國馬拉松提速?
賈俄仁加上馬奪冠,他就是一名沒有註冊經歷、也沒有入選過專業隊的精英跑者。他們都來自社會馬拉松俱樂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或許可以算是中國馬拉松歷史上最重要的「馬拉松周末」之一。
在「三賽合一」的南京馬拉松上,四名男子精英選手跑進了2小時10分大關,這還是中國馬拉松歷史上的頭一次,他們的成績都闖進了中國馬拉松前10的排行榜。
其中,奪得冠軍的彭建華還不滿22歲,他不僅創造了2小時08分50秒的PB(個人最好成績),同時也讓自己躋身中國馬拉松歷史前三位,距離中國紀錄只差了35秒。
同一時間,在上海馬拉松的跑道上,賈俄仁加同樣刷新了自己的PB,以2小時12分44秒贏得男子組冠軍,而這個成績距離上海馬拉松國內男子跑者的最好成績也僅僅慢了不到1分鐘。女子組的冠軍,則被「一姐」李芷萱摘下。
事實上,除了這三位冠軍,同樣跑進「209」的南京馬拉松男子組亞軍楊紹輝也是他們的「同門師兄弟」,都來自易居馬拉松俱樂部。
易居馬拉松俱樂部。就連中國田協在賽後也為這家俱樂部發來賀信,肯定了他們的成績:「自俱樂部成立後,不斷培養出優秀運動員,為其提供更多參賽機會和更好的訓練條件,助力馬拉松運動走上職業化道路。」易居馬拉松俱樂部在上馬和南馬上的亮眼成績,其實是社會俱樂部在過去兩年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社會俱樂部在未來會成為中國中長跑培養頂尖選手的一個趨勢。」作為南京馬拉松的裁判長,上海財經大學體育教學部主任呂季東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自2019年7月《關於徵集中國馬拉松俱樂部相關情況的通知》發布後,中國田協對於建設馬拉松俱樂部尤為重視,「現在不僅可以註冊和參賽,我推測,社會俱樂部的崛起甚至會在未來讓全運會設置社會俱樂部組的比賽。」
李芷萱上海馬拉松女子組奪冠,她也未在任何省市註冊。133家社會俱樂部,能幫助中國馬拉松提速嗎根據官方數據統計,目前中國共有133家社會跑步俱樂部,其中有包括像元大都馬拉松冠軍俱樂部這樣擁有多達500名註冊會員的大型俱樂部,也有像易居馬拉松俱樂部這樣在今年5月份才完成註冊的「新鮮血液」。
這麼多社會俱樂部的快速成長,能助力中國中長跑提速嗎?
或許現在沒有人能夠給出明確的答案,但是至少從這兩年的馬拉松比賽國內跑者前十的名單,以及奧運達標選手的名單可以看出,社會俱樂部正在做出他們的努力。
易居俱樂部就是一個例子。相比於其他俱樂部,這支擁有40多人的俱樂部註冊成立的時間不算長,但是隊伍中光是已經達到奧運標準或有望衝擊奧運參賽資格的隊員就有8人:
其中包括了奧運冠軍劉虹、「馬拉松一姐」李芷萱、何引麗、張新豔、姚妙、彭建華、楊紹輝,還有「業餘一哥」賈俄仁加。
值得一提的是,這支俱樂部中的不少精英運動員,原本都是在不同地區註冊的職業運動員。
李芷萱和易居馬拉松俱樂部籤約。「這也是社會俱樂部的一個特點,有資本支持訓練,同時也不影響他們參加比賽。」呂季東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比如剛剛結束的南馬,彭建華代表江西,楊紹輝代表雲南參賽,但他們也同時是易居馬拉松俱樂部的成員。「社會俱樂部的發展同時,又可以幫助那些沒有註冊在省市運動隊的運動員獲得經濟和訓練上的支持。」這也是為什麼呂季東相信,社會俱樂部的成長可以幫助中國馬拉松發掘更多人才。
「最典型的就是李芷萱,她現在沒有註冊,但是在俱樂部的幫助下保持女子馬拉松最高水平。」
和李芷萱一樣,今年的上馬冠軍賈俄仁加同樣被稱為「中國業餘馬拉松第一人」,這位沒有註冊經歷、也沒有入選過專業隊的精英跑者,正是在社會俱樂部的支持下,一路打破自己的最好成績。
有意思的是,美國和烏幹達其實就是社會俱樂部發展壯大的受益者。
擁有基普喬格的世界頂級俱樂部NN跑團就在挖掘出不少年輕跑者之後,幫助烏幹達成為非洲長跑的第三大國家;而由耐克贊助的俄勒岡計劃就培養出了魯普和哈賽,重振了美國的中長跑。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當然,並不是所有社會俱樂部都能保持選手「提速」。據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在這133家俱樂部中,有一些甚至面臨著倒閉的困境,這多少也取決於俱樂部背後企業的經濟實力。
就像背靠著易居集團的易居馬拉松俱樂部,他們不僅在今年6月與上海體育學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打造專屬的訓練基地,而且在這場兩周年的慶祝儀式上宣布——將邀請在美執教35年、曾被美國田徑協會與美國奧委會授予「全美年度最佳田徑教練」榮譽、培育了多位世界冠軍的李犁教授出任俱樂部全職總教練。
不僅是在教練團隊和訓練設施上願意「砸錢」,易居俱樂部還為俱樂部的成員設置了參賽獎勵機制和破紀錄獎勵機制。
其中入選東京奧運會的俱樂部成員獎勵10萬元,東京奧運會前八獎勵20萬元到100萬元不等;全運會冠軍獎勵10萬元;打破馬拉松全國紀錄獎勵50萬元。
易居的這套獎勵機制,不禁讓人想起了中國田協聯合特步體育在今年年初提出的「國人競速」戰略計劃:
自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無論男女運動員,只要打破全國紀錄,獎勵100萬元,每突破1秒增設獎勵1萬元;在「突破獎」中,男子成績達到2小時10分以內,女子成績達到2小時26分以內,將獎勵10萬元人民幣。
多人拿下「國人競速」獎金。彼時不少輿論質疑,這樣「簡單粗暴」的獎勵真的能夠推動中國馬拉松提速嗎?而如今,當彭建華、楊紹輝、多布傑和陳天宇「史無前例」地在一場比賽中都跑進了2小時10分,他們四人也都拿到了「國人競速」的10萬元獎金。不僅如此,在整場南馬上,有73名運動員獲得了「國人競速」的達標獎。
「這算是12年來馬拉松競技最高水平。」中國田協主席段世傑在中國田協第九屆代表大會五次會議前這樣總結了社會企業的「重賞」對於中國馬拉松的幫助,「現在看來,不僅水平提高,也給整個中國馬拉松帶來了驚喜。」
不過,中國馬拉松選手距離世界最高水平,還有一段不小的差距,而且中國中長跑職業俱樂部的發展也還在起始階段,我們能做的或許就是堅持方向,憑藉社會俱樂部的力量,挖掘更多天賦。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