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喝酒的時候總是喜歡說「乾杯」,在法國,乾杯的發音是「chin chin」,在智利,乾杯的發音是「salud」,但你知道各國這個詞的有趣由來嗎?
中國唐朝,乾杯稱為「飲勝」,勝指代酒;宋元明三代時,乾杯叫「千歲」。
至於「cheers」的起源,一說時古希臘人創造的,因為喝酒時鼻子眼睛舌頭都可以感受到酒,唯獨耳朵不行,於是他們就在喝酒之前碰一下杯子,這樣耳朵也高興了;另一說源於古羅馬,角力之前先往彼此杯子裡傾倒一點酒,以防下毒。
「Toast」據說起源於16世紀的愛爾蘭,原意是烤麵包,當時是用麵包去除酒的不純性;到了18世紀,乾杯一詞才慢慢演變成祝福之意。
而在日本,乾杯(かんぱい)據說起源於古代祭祀的宗教儀式,還有一說是為了表明自己沒有佩戴武器,延續到商業領域代表了誠信合作的意思。
到了今天,幾乎世界各地都會習慣在喝酒前先乾杯,雖然文化不同,祝福和歡慶的含義卻是相似的。喝葡萄酒時也記得要輕輕碰杯哦,乾杯,sal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