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宋「潮」!在宋朝大行其風的「藝術」

2020-11-02 鳳凰吉象

紋身,對於現代人來說,特別是如今的年輕人,也許算是一種時尚,通過紋身能夠表達個性的自己。但同時也不受太多人接受,其實早在宋朝,「紋身」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一種潮流。

在經濟社會高度發達的宋朝,文身有很多稱呼:"刺青"、"錦體"、"花繡"、"雕青"、"文繡",單從字面來看,這些名稱就很美。我們今天多稱「文身」,也有人稱之為"紋身"。

宋朝刺青的發展

刺青之風盛行

宋朝刺青在我國歷史上可謂留下了濃重的一筆,有著巨大的影響。通過看《水滸傳》的描寫,也能窺出其中一二,如「九紋龍」史進,紋了一身青龍,魯智深因後背的紋身,因而得名花和尚,還有阮小五,胸前刺有一豹,其中最為奪目者,當屬「一身遍體花繡」的浪子燕青,他的一身紋身不僅讓他在與人相撲時大放異彩,還讓著名的青樓女子李師師在燕青拜訪時提出要看燕青的刺青。最後還用纖纖玉手摸上了幾摸,乘機揩了一把油。

數杯之後,李師師笑道:「聞知哥哥好身紋繡,願求一觀如何?」燕青笑道:「小人賤體,雖有些花繡,怎敢在娘子跟前揎衣裸體?」李師師說道:「錦體社家子弟,那裡去問揎衣裸體!」三回五次,定要討看。燕青只的脫膊下來,李師師看了,十分大喜,把纖纖玉手,便摸他身上。

初時宋代,非正規軍隊軍人必須刺青,後來,官府不再限制、禁止民間刺青,刺青現象被人們認同。隨著民情的發展,宋代人民意識覺醒,開始注重人和人之間的相互尊重、人的尊嚴等內在,因而黥刑逐漸發展成了僅次於死刑的刑罰。

燕青紋身

軍隊「花腿」威懾敵軍

兩宋時期,民族關係緊張,民族意識高漲,許多將士刺青刻字明志,刺青文化很快得到發揚。有嶽飛刺精忠報國之例,然嶽飛並不是當時的一個特例,當時的許多士兵用刺身表達報效祖國、愛國之情。相傳宋時,有軍隊首領於臉上刻「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字,這位首領為抗金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士兵們為了威懾敵軍,也「自臀而下文刺自足,謂之花腿」

隨著刺青成了一種社會文化,在宋代出現了一種刺青組織,名為錦體社,錦體社中有針筆匠,就是現在所說的紋身師,繁鬧的集市中常有他們的身影,他們常組織比賽,優勝者可獲得獎金,當時的部分貴族也十分喜愛,爭相加入。

「錦體社」手工針

男兒青春期標誌

早先朝代,刺青的人大多為少年或青壯年男子,大多數也是中下層階級人民的愛好,也為大多數自認為是貴族人民所不齒,傳聞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於身上紋身,「左手刺個仙女,右手刺一條搶寶青龍,背脊上刺一笑天夜叉」,本覺得浩浩湯湯,氣勢恢宏,正得意回家去,被其義父發現,怒斥一頓。可見當時的貴族是對刺身所不齒的,因為深受儒學文化影響,認為身體髮膚皆受與父母,不得有損。

嶽母刺字

在宋時,刺青是許多宋朝男兒的「青春期標誌」,恰如一首宋詩所寫:「少年宕子愛雕青,文彩肌膚相映明。鬧裡只圖遮俗眼,強將赤體以為榮。」用來表示對刺青文化的一種推崇,認為刺青是強將的一種標誌。

紋身精美圖片大賞

紋身背後隱藏著對美好生活的祝福

一朵花花與女孩雪白的膚色相得益彰

藝術家的設計透露出典雅文靜的氣息

任何一門技藝都需要傳承,儘管文身習俗一直沒有成為主流文化,也不被大眾群體所接受,但我們仍不能忽視其的影響和價值。文身習俗本身就是人類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關焦點

  • 宋朝鳳冠,如今收藏於美國,唱不盡的清平樂,道不盡的大宋風華
    曾經的一頂宋朝鳳冠收藏於美國的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內,宋代時期,家中是名門望族的女子佩戴的冠由花樹,鈿,博鬢三樣組成。大多數宋朝時期的鳳冠都加入了龍鳳樣式的圖案,還有些帶有仙女的形象在鳳冠上,打造出一種仙女雲遊與萬花叢中自然之中的景色中。
  • 「開出一片盛世花海」,宋朝人為何對插花「愛如潮水」?
    於是,插花藝術應運而生,並沿用至今。何謂插花藝術?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將植物的枝葉等剪切下來,通過一定的構思和設計後,將平平無奇的植物加工成更精美的全新的花卉藝術品。這種藝術源自於人們對花的熱愛,古代人們通常以這種方式來陶冶情操,以及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宋朝,插花之風甚為盛行,從王公貴胄到平民百姓都喜愛並擅長此藝。
  • 淺談宋朝茶畫藝術:「茶」文化與「繪畫」藝術的完美碰撞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茶文化與繪畫藝術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形式,但二者卻一直有著不解之緣。茶事繪畫藝術是茶文化與繪畫藝術相互滲透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作為歷史中一種特殊的繪畫體裁,其內容涵蓋了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階層的茶事活動。畫中人物形態栩栩如生,意境表現深遠悠長,淋漓盡致的表現出其內在的飲茶情趣。
  • 潮生活 潮時代 潮人首選 比亞迪宋試駕
    在12月9日舉行的"潮生活,潮時代"--比亞迪宋武漢深度試駕會活動中,小編深度體驗了這款新上市的SUV新貴。下面,就讓小編帶各位了解下這款時尚的潮車吧。設計運用沙漠邊緣理念,從自然之美中吸取靈感,在飽滿的曲面上揪起銳利流暢的線條;腰線帶反弧面設計,恰如中國的佩刀尖銳的形態和光影,塑造攝人心魂的張力;"懸浮車頂"營造出接近敞篷的時尚感;全景天窗視野更開闊,整車造型更具動感和藝術氣質。
  • 漢服正出圈:宋朝審美大熱2020
    關於宋朝的想像力正在服裝上產生反應,當唐制漢服、明制漢服大行其道的時候,宋制漢服還僅限於簡單的宋制單品搭配組合出售形式,具有產品開發設計能力的商家,顯然注意到了宋制漢服的空間,也衍生出了一系列對於宋制漢服的花式詮釋。 「宋朝本來就是一個寶藏的朝代」,聽月說。「聽月小築」,這個四年前成立於雪梨的漢服品牌,走得慢而獨立。在第一款「柳如是」漢服作品誕生後,聽月也過上了頗為奔波的生活。
  • 宋朝的極簡之美,至今都是頂峰!
    宋朝人用墨畫畫、燒單色釉瓷器。現在講極簡,宋朝就是最早的極簡。宋是一個文明高峰。宋汝窯,是一千年了不起的大名牌!畫方面,範寬「谿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以前我隨故宮的老師讀書時,很「奢侈」的把這三張畫掛在一起看,現在是不可能的,因為太珍貴。
  • 《宋:現代的拂曉時辰》穿越到宋朝擺地攤:賣貓糧搞批發 女子經商也...
    其實,夜經濟歷史由來已久,歷史作家吳鉤在《宋:現代的拂曉時辰》一書中,通過對海量的史料文獻,對宋朝「全民皆商」的經濟形態進行了論述和解析,立論為:宋朝乃「現代的拂曉時辰」,商業非常發達,「夜經濟」也很火,夜市、外賣、廣告一樣不少!
  • 宋陵:北宋王朝的縮影,看宋朝皇帝的那些事
    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因皇室姓趙,也稱趙宋。宋陵為北宋皇家陵園,地處鄭州、洛陽之間的鞏義市,南有嵩山,北有黃河,是北宋皇帝及其陪葬宗室的陵寢。北宋九帝,開國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匡胤之弟)趙光義、真宗趙恆、仁宗趙禎、英宗趙曙、神宗趙頊、哲宗趙煦、徽宗趙佶、欽宗趙桓。徽、欽二帝被金所擄,囚死在漠外。其餘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及宣祖均葬於此,統稱「七帝八陵」。
  • 千年的宋朝美學,感悟那一份無可替代的完美——作者:道玄齋主~鳳凰菩提
    宋朝中國文化「造極於趙宋之世」宋朝的歷史地位在很多教科書中給人的印象就是「積貧積弱」彷彿這就是宋朝歷史的全部事實並非如此,陳寅恪先生曾言中國文化宋朝文人,追求生命的意義宋朝的文人很喜歡喝茶茶就很簡單,就是水加上植物的嫩芽再加上最精美的瓷器,這些就夠了這就是他們生活的品味他們不追求權力和財富
  • 「上有衣象徵天,下有裳代表地」,漫談宋朝服飾中的美學藝術
    實際上,宋朝文人的審美趨向簡潔明快,嚮往自然,這一點於服飾方面大有體現。最近一部《清平樂》刷爆各種社交媒體,除開劇情,影片中服化道的高度還原也引起觀眾熱烈討論,紛紛表示——原來宋代人比我們以為的更加開放和時髦。的確,如同《清平樂》三字,宋朝的氣質就是這般的典雅清麗。
  • 宋制漢服的這三種款式,你都知道嗎?
    那麼,如果要說出宋制漢服的三種款式的話,大家知道哪三種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吧~首先,宋朝服飾一般指宋朝流行的服飾 ,包括北宋南宋流行的服飾,是服飾史發展的一顆明珠,其特點是修身適體。宋時不論權貴的皇親國戚,還是一般的百姓,都流行著直領, 對襟的一種服飾,也就是褙子。
  • 宋朝官府如此禁男妓:斷其根塞其路
    既然同性戀者之間的愛情不被寬容,則同性戀者的情慾遂降低為純粹的低級的生理髮洩,造就了營利性男妓的蓬勃興盛。但是宋朝時整個社會對男色活動是一種抵制態度,就連政府也介入其中,對男風充斥的現象進行打擊,官府更貼出「禁男淫文」之類的公告,用威脅和恐嚇的語氣宣稱要對男妓採取措施,如「宜斷其鑽刺之根,兼塞其迎送之路」。說白了,就是要把男同性戀者的陽具切掉,再把肛門堵上。
  • 宋朝的經濟和文化有多發達?其商業模式,堪稱後世發展藍本
    宋朝是我國古代文化的巔峰,這一點毋庸置疑。其幾乎繼承了自先秦時代到五代後期所有的文學精華,唐宋八大家六位在宋,秋聲賦、嶽陽樓記、過秦論、乞常州居住表、留侯論、愛蓮說等著作,在文體上更是不拘一格的將辭、賦、駢文、小賦、論文,散文等疊加集合自稱一派,繼往開來。
  • 宋朝審美,為什麼領先世界一千年?
    」意思是,宋朝是千百年來華夏文化的巔峰。如果說盛唐表現出雄壯豪邁,氣象萬千,金戈鐵馬的強者之態;那麼宋代則展現出閒適淡雅,寧靜飄逸,綿軟細膩的柔弱之姿,一直給人以「積貧積弱」的印象。然而這並非歷史的全部。
  • 宋朝四雅,領先世界一千年
    宋朝流行「四般閒事」,哪四般?焚香、點茶、掛畫、插花,這些對於後人來說,是一門非常高雅的藝術,對宋朝人來說,不過是一種日常生活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焚香、點茶、插花傳入日本後,成就了日本傳統三雅道:香道、茶道、花道。焚香我國的香事有著久遠的傳統,一是禮制中的祭祀之用。
  • 宋朝建築風格
    宋代磚石建築的水平不斷提高,這時的磚石建築主要是佛塔和橋梁。浙江杭州靈隱寺塔、河南開封繁塔及河北趙縣的永通橋等均是宋代磚石建築的典範。宋代,中國經濟社會得到了一定程度發展,注重意境的園林在這一時期開始興起。中國古典園林重在寫意,融自然美與人工美於一體,以建築和人工建造的家用山水、巖壑、花木等一同表現某種藝術境界。較有代表性的宋代園林包括蘇舜欽的滄浪亭和司馬光的獨樂園。
  • 傳統文化與現代街區相融,寶安大仟裡上河坊還原「大宋朝」
    上河坊從規劃之初,即以弘揚傳統文化精髓、探尋東方文脈為己任,致力於探索傳承歷史的多種可能性,專注於從中華文明中吸納精髓,傳播文化自信,為時代、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發出來自東方文化系統的聲音。 確實,從文化藝術到自然科學,從城市發展到人口數量,宋朝都是中國歷史發展的「黃金時代」。區別於以往朝代的「坊」「市」明顯區隔,宋代都城則將界限打破,不僅允許住宅區內面向大街開店,同時,城市居民「坊郭戶」還第一次被列入國家法定的戶籍管理分類。宋朝經濟、科技高度發達,崇尚氣節,人文蔚起的歷史想像和認可,也是歷代文人對精神家園的終極指歸。
  • 「宋朝」就是關鍵時代
    這就是《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貨殖列傳》裡面,「漢興海內為一」一句以下說的,西面是關中、巴蜀、天水,南面到番禺、儋耳,北面是龍門碣石、遼東、燕涿,東面是海岱、江浙。所以宋代人就一再說,中國和夷狄,是兩回事,井水不犯河水,很自然,像範祖禹,就是幫著司馬光修《資治通鑑》的人,他自己寫了一本《唐鑑》 ,就說唐朝管得太寬,其實華夷之間「言語不通,嗜欲不同」,你「得其地不可居,得其民不可使」,何必呢?
  • 宋朝的審美,領先世界一千年
    四藝「點茶、焚香、插花、掛畫」,讓人透過嗅覺、味覺、觸覺與視覺,將自己的日常生活提升至藝術境界,這是宋代雅致生活沒學的集中體現。中國飲茶之風是興於唐,盛於宋,宋代茶文化從上而下得到各個階層的推崇,可謂空前繁榮。從唐代精緻的煎茶法中創造出雅致的「點茶法」,因此成為當時飲茶的主流方式。
  • 為什麼大家鍾愛宋制漢服?來看看這篇宋制漢服科普就知道啦!
    這個夏天,簡直看說是宋制漢服的天下呢!各大商家的宋制漢服都十分暢銷,那麼,宋制漢服究竟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魅力呢?接下來,就給大家帶來一期宋制漢服科普吧!宋制漢服,也就是宋朝時候的人們穿著的衣服了。不過,現在大家所常見的宋制漢服,基本上也就是宋宋褲褙子宋抹三件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