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復盤找到你自己的優勢

2021-01-09 前瞻網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周自強 來源|星空時間(ID: Time4Space)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地方,有的人擅長說,有的人擅長寫;有的人擅長打遊戲,有的人擅長背單詞;有的人擅長動手,有的人擅長思考;有的人擅長觀察,有的人擅長演講。

而擅長的背後,是你的優勢。擅長觀察的人,往往敏銳,擅長思考的人,往往縝密,擅長動手的人,往往行動力強。

決定我們事業上限的,並不是我們的短板,而是我們的優勢。你也許會問,那短板怎麼辦呢?其實不用擔心,這個社會是有分工的,未來的分工只會更細。所以,你總可以找到一個人,你的短板恰恰是他的優勢,你們可以合作。

所以,我們最重要的事,是更深入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優勢。

怎麼才能發現自己的優勢?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實踐中去發現,這個方法就是復盤。

我把實踐中的復盤分為4個步驟。

第1步是計劃。

計劃大家都會做,無非就是把未來要做的事情列出來。在這裡,我想強調的是,在你在計劃中,有兩個指標必須非常清楚。

一個是時間期限,如果你想要了解自己在某個方面是否具有優勢,時間通常是3個月或6個月。另一個指標是目標,也就是當到了那個時間點後,你期待達成的結果。比如,你計劃用3個月背1000個英文單詞。

沒有時間、沒有目標的計劃,只是任務清單,不是計劃。

第2步是執行。

執行本身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很多人到最後沒有達到結果,去總結時,什麼也總結不出來,結果到底是因為自己能力不濟還是努力不夠還是客觀原因導致的,也不知道。

總結不出來的原因有很多,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根本就忘了自己當時做了什麼、怎麼做的。

所以,在執行過程中,你必須寫工作日記,記錄你每天的工作內容。

在這裡,我要介紹一種寫工作日記的方法,這是我從《奇特的一生》這本書裡學來的,我們權且把它稱作「柳比歇夫法」。

柳比歇夫是前蘇聯一位著名的昆蟲學家,他是一位特別高產的科學家。在他生前,他一共發表了70多部學術著作,包含科學史、農業、遺傳學、植物保護、哲學、昆蟲學、動物學、進化論、無神論,此外,他還寫過回憶錄。其中有很多非常經典,在很多國家翻譯出版。而且,他還要講課,要主持實驗室的工作,跑到各地去考察。

柳比歇夫每天都會寫工作日記,他所採用的方式和我們一般寫日記,記錄今天做了什麼什麼不同,是一種「基於過程的記錄」——不僅寫下做得事,還寫下花了多少時間。比如,他的一條記錄是這樣的:

烏裡揚諾夫斯克,1964年4月7日。

分類昆蟲學(畫兩張無名袋蛾的圖)——3小時15分。

鑑定袋蛾——20分。

附加工作:給斯拉瓦寫信——2小時45分。

社會工作:植物保護小組開會——2小時25分。

休息:給伊戈爾寫信——10分;

《烏裡揚諾夫斯克真理報》——10分;

列夫·託爾斯泰的《塞瓦斯託波爾記事》——1小時25分。

基本工作合計——6小時20分。

我自己在知道這種記錄方式後,也開始嘗試記錄自己每天的工作,我發現了很多以前完全沒有注意到的工作中的問題。

這種記錄最大的好處,就是當結果沒有達到預期的時候,我們更容易找到原因。

第3步是評估結果,分析原因。

當你到達預定的時間後,你需要把實際執行的結果和你當初的預期進行對照,然後把你所有的工作日記拿出來,進行分析,為什麼沒有達到預期?或者為什麼超額完成了預期?

然後,你要嘗試總結規律。什麼樣行為習慣,促成你更快的達成了目標?又是什麼樣的行為習慣,阻礙了你按時完成目標?

如果在你的執行過程中,按照我上面說的方法做了誠實的工作日記,大部分問題的答案是非常顯而易見的。

接下來是第4步,重新認識自己。

為了重新認識自己,你需要問自己一些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我原來對我自己的假設是什麼?是否需要做出調整?

當我們對自己的未來進行規劃的時候,有一個要素會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就是我們對自己的假設,換句話說,就是我們認為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比如,如果我給自己定「3個月背5000個單詞」的目標,這其中暗含的假設就是「我非常勤奮,而且我記憶力很好」。但如果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3個月背100個單詞」,那可能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就是,「我比較懶」,或者「我記性差」,或者「我很討厭背單詞」。

假設不一定會說出來,有時候是在我們的潛意識中起作用。而人們做出錯誤的決定,往往是對自身有著錯誤的假設。

重新認識自己第一步,就是要發現我們潛意識中自己對自己的假設,並基於事實去修正它。

第二個問題是:我對未來有合理的預期麼?是否需要做出調整?

我們制定計劃的過程就是對未來的預期。

現在回過頭來看,我當初設定的目標是過於樂觀,還是過於保守?保守或者樂觀,不僅僅取決於我們對自身的假設,還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不確定性。這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認識。

第三個問題是:我擅長創造什麼樣的結果?我是如何工作、如何學習的?

這兩個問題,會讓我們意識到自己到底是如何工作,又是如何學習的。

拿我自己舉例。在我的工作內容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說話,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寫作。

在大部分情況下,我寫東西的效率非常低。坐在電腦前面,一會兒看看這個,一會兒看看那個,然後什麼思路也沒有,一段話能憋一個小時,有時候坐一天也寫不完一篇文章。但是當有人找我諮詢問題時,我會非常專注,而且我的提問或者回答,會思路清晰,一下子抓住重點,讓來訪者受益匪淺。

我一直為這個問題困擾,直到去年我開始有意識地去計劃做一些事情並進行復盤。最終,我發現,我是一個「聽和說」類型的工作者,而不是「讀和寫」類型的。

口頭表達,其實是一個發散的過程,而寫東西,是一個收斂的過程。當談話的時候,我可以信馬由韁,想到哪就說到哪。而且,由於我善於表達,聽的那個人,會被我說話時的語氣、神情,甚至身體動作感染,並不會覺得枯燥,也不會覺得談冗長。但文字不一樣,閱讀文章的人,只能看到文字,作者所有的思想和情緒,都必須通過文字進行精確的表達。

由此,我也大概知道了自己的優勢所在,發散性的、創造性的思維是我的強項。雖然,此前也有其他人如此評價我,但這件事讓我進一步確定了這一點。

但我依然要寫文章,怎麼辦?

我找到了一個能夠發揮我的優勢的辦法。就是我每次寫東西之前,會先列一個大綱,然後我會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開始就著大綱說,就仿佛我的面前站著一位聽眾。我會用手機把我講的話錄下來。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會去考慮邏輯、節奏,我就讓我的思想像水一樣自由的流淌。

在我說完以後,我會通過軟體把我的錄音轉化成文字。接下來,我就坐在電腦前,整理文字稿。把緊扣主題的內容重新排版,理順邏輯。把跑題的內容刪掉,但如果有一些想法很有新意,我會把它記錄在別的地方,可能它會成為下一篇文章。我現在的文章,都是這樣寫成的。

這個發現,還幫助我改善了我的學習方法。

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大約讀了40多本書。相比我身邊的朋友來說,這可能是非常少了。但比我自己在前幾年就好太多了。而這些書我是怎麼讀的呢?絕大部分書,是我利用上下班,在路上開車時聽的,每天就1個多小時。

因為聽和說往往聯繫在一起,所以我對聽到的東西比看過的東西更敏感。有一些書,聽完之後,我覺得非常有用,就會再花時間仔細讀,並做筆記。

舉這麼一個例子,其實是要說明重新認識自己,對於提高我們的工作和學習效率多麼重要。

接下來,你需要問自己的最後一個問題是:在過去的幾個月中,我和他人關係是否加強了?

我們做事同時,也在和我們身邊的人產生互動。這種互動,會影響到我們和他人的關係。你是擅長在互動中強化關係,還總是因為自己的工作而弱化與周圍人的關係?關於關係,有很多這方面的書和內容,我這裡就不展開了,但這也是你需要認識自己的一方面。

現在還有很多評測,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優勢,但我覺得它們更多的是一種輔助或佐證,而真正讓我們了解自己的,是在實踐中去復盤。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星空時間(ID: Time4Space),作者:周自強,星空時間創始人,原聯想之星創辦人,原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秘書

本文來源星空時間,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晉級形勢不容樂觀,電棍細緻復盤,指出RNG優勢與最大問題
    在對陣FPX的比賽中,RNG戰隊在先贏一局,並且第二局有著巨大優勢的情況下被對手翻盤,讓人感到遺憾。 在鬥魚最專業的LPL賽事復盤節目《這場怎麼說》中,解說雨童搭檔電棍一起復盤了RNG對陣FPX的比賽,兩人通過出色的專業知識,分析出了許多普通觀眾看不到的點,而對於RNG的失利
  • 在工作中,如何對自己復盤?
    復盤是一個圍棋用語,是指:一盤對弈結束後,雙方棋手把剛剛的對局重複一遍,把棋子再擺一遍的過程,這樣可以有效地加深對這盤對弈的印象,也可以找出雙方攻守的漏洞,是提高自己水平的好方法,哪步棋下得好,哪步棋下得不好?或者是有沒有更好的下法?
  • 復盤:律師精進的不二法門|辦案手記
    ——金庸《射鵰英雄傳》復盤一詞最早來源於圍棋術語,是指棋手對弈結束後對下棋的全過程進行回顧,以檢查對局中對弈者的優劣得失。在復盤中,下棋的人要想一想當時下棋的情形,回想對弈時雙方的攻防,爭取發現自己的錯誤,嘗試理解對手的思路,研究最妥善的走法。經過復盤,棋手分析總結棋局中雙方對錯得失從而積累經驗,逐漸精進棋藝成為高手。
  • 沒有復盤,經歷就將白白流失
    任正非曾說,現在給你一把絲線,你是不能把魚給抓住的。你一定要將這把絲線結成網,這種網就有一個個網點。人生就是通過不斷地總結,形成一個一個的網點,進而結成一個大網。如果你不善於歸納總結,就會像猴子掰包穀一樣,掰一個丟一個,最終將沒有一點收穫。要結好這個「網點」,最重要的就是具備復盤能力。
  • 沒法找到自己的外形優勢?你的方法壓根就錯啦
    看人就是要先看對方好的一面,這不是為對方好,是為自己好,這樣你眼中的世界都會比較美。至於看自己,我更是這個原則:永遠先看自己漂亮的一面。我不信自謙那一套,奉勸姑娘們也不要信,人活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打壓太多了,自己加多一棒毫無意義。這世上只有好看的人過分自謙是貼心,能讓我們普通人活得容易點。
  • 【心理學】甜檸檬心理:接納自己,找到自身的優勢
    心理學上將其引申為甜檸檬心理,現今人們將其總結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優勢,同時也有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對於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即便是一些看上去是劣勢的東西人們也要學會接納,並努力找到其中的積極之處,做到揚長避短。甜檸檬心理,是一種心理戰術,也是人們獲得成功的關鍵對此,著名的心理學導師卡耐基曾做過這樣的訪問:一次,卡耐基訪問芝加哥大學的校長,是什麼讓他獲得成功?
  • 業務復盤究竟應該怎麼做?
    其實很多管理者都具備定期做業務復盤的意識,因此會定期安排大大小小的業務復盤會議,但如果復盤的「姿勢」不對的話,大家的收穫會遠遠低於預期,甚至有可能會造成時間和精力的浪費,更嚴重的可能會讓團隊的士氣受到打擊。1你所做的復盤方式正確嗎?
  • 別著急,我們還能復盤!
    經過一番分析後,你就明白自己哪些地方安排得到位,可以繼續這樣做,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就要避免類似問題。把好的地方儘量變得更好,不好的地方變好,這就是復盤提升自己的好處。 3、復盤有助於優化工作 復盤是從過往經驗總結、分析的,通過一段時間的復盤,我們就會發現某件事物的規律,從而幫助我們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
  • 11月復盤|很多的煩惱是因為自己想太多
    最近,看到一句話:善於復盤,工作1年經驗3年;不善復盤,工作3年經驗1年。加入社群後,發現很多人都會把「復盤」一詞掛在嘴邊,即使它的重要性一再被提及,我也從未重視過,直到看到曉露(關注很久的一個女生)堅持復盤後的快速提升,這才有了觸動,有了動力。復盤,是總結的另一種說法,也是回顧和反思的過程。內容應該大於形式,思考應該大於流水。
  • 4、走出認知誤區,找到自己的專業優勢
    有些演員電影很難拍,但拍完後,看到自己的電影受到大家的喜愛,他們很滿意,並願意繼續提高自己的演技。只有通過比較這四點,我們才能確認我們的專業優勢,我們擅長的不一定是最合適的,只有那些願意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研究、成長甚至學習上的人,才能比普通人更快、更容易吸收,這才是真正的優勢。如何認識和發揮他們的專業優勢?
  • 拆書悅讀|高效復盤,讓成長再次加速
    為了讓自己走的每一步都算數,我養成了一個助力自己成長的好習慣:復盤!每做一件事情都付出了時間成本和精力成本,因此為了自己的付出能夠有更大的收穫,每完成一個節點的任務,我都會進行或大或小的復盤,通過復盤不斷去修正自己決策後的行為,因為我一直堅信只有學會復盤,人生才會翻盤。那麼,我是如何進行個人成長復盤,確保自己的復盤結果運用於下一次實踐的呢?
  • 《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復盤
    自從連結到子木,我的花錢模式無形中就發生了改變,我不再對那些衣服啊,感興趣,我更多的喜歡在體驗自己,感受自己的情緒這方面感興趣,你願意在這方面來花錢。這本書中說,花錢的方式可以轉換。消費行為可以轉化成投資行為。通過消費頻率的轉化和選擇與集中,這兩個方面。
  • 學會復盤,讓我們擁有更高效精英的人生
    1.回顧目標回憶個人目標,可能是某個階段的或者是對某件事的,對於想要長期精進的同學,可以給自己設立長、中、短期的目標,通過定期復盤進行驗證。目標、計劃為一切的起點,有同學給我反饋,我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就自然地去做了一件事。但在我看來,我們都所有行動,都會有潛在的目的,這點需要挖掘。
  • 孩子總「栽倒」在重複的問題上,是思維固化的結果,試用復盤打破
    一般情況下孩子會通過下面兩種途徑學習:1、 上課聽老師講解,或是自己看書進行學習2、 通過個人實踐後的復盤你認為哪種方法對學習更有效果呢?根據國際創新領導中心的摩根·麥考爾和其同事們的調查數據顯示:這兩種學習方法,在提升個人能力所起的作用分別是10%—20%和70%。
  • 這篇文章,講透「復盤」
    很多人對復盤有一個誤區:認為「復盤」就等於「我做了什麼」。大家想一下:復盤的目的是什麼,是讓自己覺得「我做了很多事情」,從而感到很滿足嗎?或者,是讓自己發現「我做得還不夠好」,從而想辦法去彌補嗎? 其實都不是。復盤的真正目的,是讓自己把過去的每一天、每一次行動、每一個任務,都變成自己的養分,把它們吸收,化為己用,讓自己比起過去的自己,再多邁出哪怕一步的距離。
  • 年中復盤了,如何寫好復盤PPT,掌握以下幾點會讓你更加遊刃有餘
    同時復盤匯報的時候,一個好的復盤匯報能給我們帶來很好的加分,同時有時候能在老闆打績效分的時候有一定加成!但是很多人每到使用PPT做復盤演說時,一站上臺便雙腳發抖,腦筋空白,原本想偷瞄復盤看能不能稍微記起來自己要報告的內容,卻發現這麼做還是無法立刻想起,導致心情越來越緊張,腦筋也瞬間無法思考。
  • 悅讀|年終復盤的坑,你踩了哪些?避免以下四點,復盤更高效!
    看到了她的年終復盤,我想到了過去自己在年終復盤中踩過的坑。正好藉此機會整理下,希望更多想要復盤的小夥伴都能避免踩坑,讓年終復盤真正助力自己成長! 01 復盤無模板 每年我都會做一次年終復盤,不僅僅是為了營造一種儀式感,更多的是希望回顧自己過去一年做了哪些事,有哪些可以在未來迭代升級。
  • 如何復盤?
    我說:不斷復盤。只有不斷復盤,才會不斷進步。你想要達成任何目標,都需要不斷復盤。我給你講個故事。我一直有個目標,就是徒步「穹頂1緯度」,抵達北極點。什麼是徒步「穹頂1緯度」?徒步「穹頂1緯度」,就是先坐直升飛機,降落到北緯89°北冰洋的浮冰上,然後在「流動」的浮冰上徒步整整一個緯度,抵達北極點。
  • 2015年度最佳iPad遊戲《Prune》復盤:那些容易忽略的經驗
    我希望寫這篇復盤博客的原因有幾個:首先,我讀了很多的項目復盤,最初是通過遊戲開發者雜誌,所以,當你最終寫自己項目復盤的時候會感覺最終完成了從理論到實踐的過渡。但更為重要的是,作為一名讀者,特別是作為一名年輕的、求知若渴的遊戲設計師,在閱讀了這麼多的復盤之後,如果不把所有的真相都用糖衣包裝起來寫『5個簡易心得』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
  • 怎麼樣的復盤才是有效的?
    1、關於復盤復盤是一個人成長的最快方式,沒有之一。而且我們熟悉的另一個概念——刻意練習,其實也是復盤的一種,只是刻意練習的反饋來自於一個厲害的師傅。而對於我們大部分人來說,反饋只能自己來,通過科學而有效的方法——復盤。復盤主要是為了確定三件事:繼續做的事,停止做的事,開始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