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為什麼強調「自是不彰」?

2021-01-09 沐離君

《道德經》中有云:「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這一章的意思是踮起腳尖站著,反而站不住;跨步前進,反而走不快、走不遠;局限於自己所親眼所見的人,反而看不分明;自以為是的人,反而判斷不清是非;誇耀自己的人,反而沒有功勞;自高自大的人,反而不能領導別人。以上那些,從「道」的原則來衡量,只能把它們叫做剩飯、毒瘤。誰都厭惡他們,所以有「道」的人是不以此自居的。那麼,老子為什麼強調「自是不彰」呢?我們在生活中又該怎麼做呢?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即踮起腳尖來站立,雖然可以站的高一些,但是卻站不穩。跨很大的步子來走路雖然一步可以邁得多一些,但是卻走不長遠。老子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兩種行為中都帶有勉強的成分,而勉強之事總是難為的,效果也往往不盡人意,甚至是南轅北轍。

正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人的主觀願望與行為的實際結果經常會發生背離,也就是有心之事反而不得,為什麼會不得呢?就是因為它是有心而為的,其中參與了太多勉強的成分。而這種勉強的成分所佔的比例很大的話,那麼一旦制約的力量變得薄弱,事物也就難免走向崩潰和失敗了。

在世界歷史上,出現了很多龐大的帝國,例如亞歷山大帝國,蒙古帝國等,但這些國家的存在時間都很短,可以說是曇花一現。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就是因為這些帝國的形成不是依靠自然融合,而是武力徵服,一旦武力廢弛,帝國就會土崩瓦解。大秦帝國亦是如此,秦帝國在統一之後僅十五年就滅亡了,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秦朝在統一的過程中有很多事情都是著力過多,依靠強權來推行的,而天下一旦有變,則會禍亂四起。陳勝武廣起義之所以能一呼百應,就是因為天下人不堪秦之暴政。秦朝的瞬間滅亡恰恰應了「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這句話。

順其自然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到這一點,「自是不彰」,即順其自然,不要勉強。就是若能安於現實,諸事皆順其自然,不但事情容易成功,而且到處都會產生悠然自得的樂趣。當然,老子主張的順其自然並不是要我們不思進取、消極懈怠,而是強調萬事不可強求,在當前行不通的情況下,要耐心等待時機,不要心浮氣躁。要求我們遵循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自然而然地實現自己的目的。這就是老子所強調的「自是不彰」。

相關焦點

  • 《道德經》:自是者不彰,何解?
    「自是者不彰」這句話出自《道德經》第二十四章。《道德經》第二十四章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因為身體容易疲憊,思路比較急促混亂而導致錯過最優的方法,這樣就不容易達到目標。所以做事情要思路冷靜,找到合適的方法再去行動,這才是符合大道思想。只能看見自己的人,是不能明白事理的。自以為是的人,是不能明辨是非的。自我誇耀的人是沒有什麼功勞的。自高自大的人是不會長久的。從這幾句話我們就可以看出,一個人要成事先要修身,這樣才是符合大道思想。
  •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 館陶成語故事-好醜自彰
    館陶成語故事-好醜自彰
  • 老子的人生觀
    老子從整個字宙的生成與發展演變來考察人生,提出了他的人生觀。第一,是「為而不有」。儘自己的能力,為社會生產而不佔為已有;為眾人服務,而不求報酬;盡以予人,而不以為恩;埋頭工作而不矜能,有所成就而不居功。
  • 王陽明:本性為什麼難移?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答案
    其實「本性難移」這一說法,出自《柳毅傳書》,即:「想他每無恩義,本性難移,著我向野田衰草殘紅裡」也就是說,「本性難移」所強調的是積習難改,毫無恩義可言,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即一個人本身所帶有的習氣很難改變,就算是表面上有所改變,
  •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探究導學案
    老子曾擔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學而聞名,孔子曾入周向他問禮。春秋末年,天下大亂,老子欲棄官歸隱,遂騎青牛西行。到靈寶函谷關時,受關令尹喜之請著《道德經》。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他的思想核心是「道」。他認為道是萬物的本源,無論什麼事都要遵循本源,並且要遵循發展的規律,不能強加幹涉,要尊重自然。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
  • 名,以不彰為譽
    可孟之反鞭打著馬,自謙地說:「非敢後也,馬不進也。」就是這樣一件事,深深印在大思想家孔子的腦海中,並親自講給自己的弟子聽,讚揚他這種有功不自誇、遇贊自謙的品行。這件事,也讓人由衷地感到:名,還是以不彰為譽。 名,的確是個好東西。但為名而名的人,從來就難以受到眾人的「點讚」,更難以得到眾多的「粉絲」。畢竟,名,從來不是在外「秀」出來的,而是從內「流」出來的。心中無湧泉,自然難湧流。
  • 如何讀《老子》?不自是故彰
    乍聽很有氣魄似的,其實,拿破崙就太「自是」,所以變成拿破了輪,結果還是要失敗。只引用拿破崙的話,沒有看到拿破崙的一生,拿破崙有他偉大之處,但在戰功上他是像項羽一樣的人物,並沒有真正的成功。他的字典裡面沒有難字,那就是老子說的「自是」,「自是」的人身居高位則容易剛愎自用聽不進有益的意見。
  • 讀老子《道德經》啟示之二
    (第五章)其意是:天地不理會世上的仁,在其看來,萬物就是祭神用的稻草狗。聖人若不理會世上的仁,在他眼裡,百姓猶如祭神用的稻草狗。「仁」是老子《道德經》裡的核心價值觀,「仁」的真諦即是愛物愛人!「仁」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一種倫理觀念,是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在老子以後,以及道家、儒家將其發展成為中國古代重要的道德標準、人格境界及哲學概念。
  • 老子說道「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以小成大」的智慧太深刻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這句話可謂是《老子》(也叫《道德經)一書中的經典,細細品味一番,就這句話的內容本身來說,它其實是在暗示我們「道」之所以偉大的「秘訣」,因為道「不自為大」。但「盡信書不如無書」,透過文字,我們能獲得更多東西。
  • 奧姆真理教原教主麻原彰晃被執行死刑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同年5月,警方對奧姆真理教教會總部進行搜查後逮捕了麻原彰晃。1996年4月,東京地方法院就沙林毒氣事件對麻原彰晃進行審判,他在審判過程中始終強調自己並非主謀,而是弟子自作主張。  2004年,他被東京地方法院一審判處死刑,並於2006年9月被日本最高法院最終確定。此外,奧姆真理教另有12名教會成員也被判處死刑。  至今,距離麻原彰晃被判死刑已經過去12年。
  • 老子:輕鬆成大事的首要條件,是有「不自為大」的思維格局
    但其中有一個首要條件,不可忽視,那就是——想輕鬆成就大事,首先須具備「不自為大」的思維格局。有了這個思維格局,可以說就已經成功了一半。這個首要條件的道理,就藏在老子《道德經》的第三十四章裡面: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 老子的服飾觀及其當代意義!
    對老子的相關思想進行演繹,完全可以與服飾文化關聯。換言之,老子對美學所持的態度、對色彩的哲學思考,尤其是崇尚「質」、「樸」、「素」的思想都能夠彰顯東方服飾化與西方服飾文化不一樣的魅力,而一直被學者們津津樂道的人文關懷和生態意識,被看作是醫治當代社會、環境甚至精神疾患和病痛的良藥。
  • 老子:沒人懂老子,老子不開心
    咱們提到老子,往往第一反應就是他的「無為而治」思想,從這一點我們就不難看出,老子他老人家在百家爭鳴的一眾妖豔流派裡,是一位十成十的佛系玩家。【「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和千百年來每一代在戰爭中掙扎到沒有退路的人一樣,老子不喜歡打仗,打仗意味著失序,意味著死亡,意味著不能復生,意味著反其「道」而行。他曾感嘆說,天下太平的時候,餵養的戰馬都可以拉來在田地裡悠閒的施肥沃土。
  • 《無法觸碰的掌心》千彰結局怎麼玩 千彰結局攻略
    導 讀 無法觸碰的掌心千彰結局攻略,千彰作為男主之一還是非常的有個性的,是一個傲嬌腹黑型的型男,玩家要讓他在矛盾之中認清情況,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無法觸碰的掌心千彰結局攻略
  • 名家畫筆下老子騎牛圖,真牛!
    明張路《老子騎牛圖》張路 《老子騎牛圖》不寫背景,老子坐於青牛背上,手持《道德經》卷,正抬眼注視著一隻飛蝠。當時社會牛、馬都是用於牽車的牲畜,為什麼要說老子乘牛車而不是乘馬車出關呢?其中不無寓意。牛是一種性情溫和、柔順服從的動物,且有忍辱負重、堅韌不撥的特點。《易傳》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是乾、坤兩卦所體現的精神,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漢代人以馬來比喻乾卦,以牛來比喻坤卦,他們以馬和牛的品格來表達乾健、坤順的特點。
  • 老子《道德經》的「大象」像什麼?
    如果我們用現代漢語的意思去解讀老子的《道德經》會怎樣?會讓人感覺老子思想深奧難懂,不但無法體悟老子的思想內涵,甚至會讓人產生困惑。老子的「道」,一旦用現代字詞含義去理解的話,那麼很快就會偏離道義。執大象,天下往老子的「大象」是怎樣的存在?王弼注釋:「大象,天象之母也。不炎不寒,不溫不涼,故能包統萬物,無所犯傷。主若執之,則天下往也。」
  • 老子的「以柔克剛」思想,和老子的霸氣
    《老子》中的逆轉性思維,是最為豐富的,那些「大智若愚」、「大器晚成」等膾炙人口的語詞,最早就是老子的創造。為什麼呀?柔弱的卑微,違反了人性的愉悅,人性需要以剛強自居,才有一種滿足感。柔弱的自甘卑微,僅僅是一種先棄後取的技術性處理而已。不過,能夠操作得起以柔克剛的,除非具有天大的本事和超高的智慧,否則怎麼能分清楚局勢?在劣勢下,還能心境安如泰山?敢於提出柔弱勝剛強的,足見老子的霸氣,智慧十足。
  • 麻原彰晃等7囚犯終於被絞死,歐洲聖母卻很不開心
    麻原彰晃真的冤嗎?對於奧姆真理教,像我們這樣的00後也許並不了解,最多只是聽說過「東京地鐵毒氣」事件,其實它遠比我們想像的邪惡,而日本政府也比我們想像的無能。麻原彰晃和他的邪教麻原彰晃,本名松元智津夫,1955年生於九州熊本縣八代市,患先天性青光眼,左眼幾乎全盲,右眼視力為1.0。
  • 老子:表面不爭,就沒人可以爭得過你?這其實是對老子的誤解
    老子:表面不爭,就沒人可以爭得過你?這其實是對老子的最大誤解這個世界上,處處是一個爭字:人人爭先恐後,爭名奪利,爭權奪勢,爭長論短。因為優質的資源就那麼多,如果不爭,就得不到最好的。然而老子卻在《道德經》一書中告誡人們不要爭,為什麼老子要這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