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茶來,瓷器的好似乎更容易辨別。茶要慢慢喝,一眼看過去是分辨不出來好壞的,計較起來的話還會受到水質、天氣、泡法等等因素的影響。而瓷器就不一樣,好的瓷器一下就能奪人眼目,把人深深吸引過去,再進一步仔細觀察它的好。
前些日子跟朋友出去閒逛的時候,走進一家茶器店,裡面主營紫砂壺,但據說老闆娘獨具愛好,收藏了好多老物件,像瓷器、木雕、女性飾品等等,我們把那些一一看過去覺得真是不錯,但好多東西都是僅供欣賞,即便有售價格也非常高,讓一般人望而卻步。
看完櫥窗裡的老物件,一轉身又看到一個小展區,上面擺放著精美的瓷器,看上去有著歐洲瓷器的精美靚麗卻不浮華,獨具韻味和禪意,似日本風格,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我看到上面寫著「香蘭社——日本皇家用瓷」,特別興奮,想著記下名字回去再好好查查這個品牌。
香蘭社,是有田燒名品,屬和洋折衷的典型,已有近 200年的歷史。元祿年間(17世紀末 18世紀初),初代深川榮左工門在日本有田一帶建窯燒瓷,這是香蘭瓷器的前身。到了西元1875年日本明治維新時代,第八代深川榮左工門時,邀集有田附近的瓷工組成香蘭社,香蘭瓷業開始興旺繁榮。他們想要開創出一條能適合西方餐飲習慣,卻又不失東方情趣的現代瓷品,於是便有了這明明是採自歐洲杯盤型制,卻又帶有濃厚東亞纖細風格的作品。十八世紀,當歐洲瘋狂熱衷於柿右衛門式樣,漫天模仿伊萬裡風格時,僅短短一個多世紀,歐洲制瓷反過來成為日本瓷業困境的出路。1878年,香蘭社取得在巴黎舉行世界博覽會的金牌獎殊榮,陸續獲得不下五十回的國內外受獎記錄,可謂始點很高,很快便站穩腳跟,並開始為日本皇室所御用,聲譽日隆。
1954年,香蘭瓷器被指定為日本宮內省特選物品。作為品質優良的瓷器,香蘭產品常被日本政府選作國事交往中的贈禮。其白度、硬度、透明度均很高,紋樣典雅,色彩華麗,彩瓷裝飾中喜施金鍍銀,而青花染錦更是風格獨特,色調清新,基色雅麗。1980年,日本公明黨委員長竹入義勝曾攜「青花染錦瓷松鶴瓶」贈予鄧小平。
青花染錦瓷松鶴瓶 口徑11.6釐米,高33.8釐米
香蘭社的產品有茶具、餐具、工藝擺件等。它的茶具色彩絢麗,一眼看上去有種水粉畫的感覺,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細看卻又清新悠遠,簡單有意味。或許正如它的名字之意:「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香蘭社廚具繼承傳統又大膽革新,兼容並蓄歐洲文化的同時深化自我,開創出一條能適合西方餐飲習慣,卻又不失東方情趣的現代瓷品。
在擺件方面,香蘭社的瓷器白皙硬度高,紋樣典雅華麗,同時秉承著獨特古老的「濁手」乳白留白,與優美鮮豔的「赤繪」技法。
這幾天搜集了網上有關香蘭社產品的好多圖片,期待著不久的將來能親自前往產地,一睹它們的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