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已經進入小寒節氣。在經歷了N次入冬失敗後的廣州,此時的最低溫度仍超過15℃,最高溫度竟有27℃!說是溫暖如春也不為過。
都說「冬令進補,來年打虎」,不少老廣每年都會趕在大冷天通過食療來調補身體。但眼下進補,如果過吃紅參、高麗參、羊肉、當歸,恐怕容易上火,進補還是不宜太過、太急。
今天,有約君為你搜羅了一些相對清潤的食材——「素中之葷」和「菌中之珍」,結合中醫師的食療推薦,助你在廣州溫暖如春的小寒節氣裡好好滋養一番吧——
一提到冬季進補,不少街坊就會想到人參、鹿茸、阿膠等藥材,再不濟也會買些當歸、紅棗、北芪、杞子等燉肉,或者一聽說多吃羊肉、鹿肉、牛肉等肉類可補氣血,便恨不得天天吃一些好好「補一補」。
可在晴暖依舊的廣州,有些人吃了兩頓羊肉煲或是牛肉火鍋,便開始喉嚨痛,或者喝多兩盅參湯,補過頭便「上火」了。其實,在物質越來越豐富的現代社會,進補不一定非得名貴藥材或是大魚大肉,吃對了,身體受益便是補。結合眼下廣州的氣候特點,想進補的老廣還真不能太急,不宜吃太得過溫補。
在眼下依然乾燥晴暖的廣州,哪怕已經進入小寒,進補也不宜天天人參、鹿茸、當歸、北芪各種亂燉。相反,一些聽起來似乎沒那麼補的「素」食材,比如腐竹、猴頭菇、黑木耳、白木耳,前三者是有名的「素中之葷」,而後者則是「菌中之珍」,建議家中可常備。這些食材看似平常,但在日常的菜餚中適當入湯入菜,也很滋養人。
今天不妨跟有約君再次來認識一下這味清潤的食材,結合中醫師的食療推薦,選一兩款合作你的,在廣州溫暖如春的小寒節氣裡好好滋養一番吧——
腐竹一般以優質的黃豆為原料,從中醫的角度,腐竹有助清熱潤肺、止咳消痰、健腦抗疲勞。現代營養學研究發現,腐竹不但含有大量的優質蛋白,還有豐富的磷脂和鈣、鐵等礦物質。腐竹中穀氨酸含量高,有助健腦。但腎炎、腎功能不全者最好少吃。
材料:魚頭1個,腐竹100克,淮山300克。
做法:腐竹洗淨,用水泡軟;鮮淮山洗淨去皮,切塊;魚頭斬開兩半洗淨。將魚頭煎至淡黃色,加入5碗水和蔥姜,大火煮開後轉小火,再放入淮山和腐竹,燉煮20分鐘後,調味即可。
功效:健腦抗疲勞。
材料:白菜乾一小把、腐竹100克、紅棗8個、生薑3片。
做法:白菜乾洗淨,切段;腐竹稍浸泡;紅棗去核。先在鍋中下紅棗和姜,武火滾沸片刻,下腐竹,繼而下白菜,剛熟時下鹽、油便可,為3~4人量。
功效:養肺、健脾、潤腸,老人慢性支氣管炎乾咳,或是腸燥、大便乾結者可適當飲用助調理。
猴頭菇別名猴頭、猴菇、猴頭菌,性味甘平,有補脾益氣、助消化的作用,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或體倦乏力的人群適當食用有助緩解症狀。
現代營養學研究發現猴頭菇還含有揮髮油、蛋白質、多糖類、胺基酸等,營養價值較高。未泡發完全的猴頭菇,菇肉帶有些苦味,而泡發完全的猴頭菇,體積會大很多,苦味也會淡去。泡發後切開的菇肉肥厚而柔軟,用來入菜入湯,讓人特別有食慾。
材料:五指毛桃100克,銀耳、猴頭菇各30克,紅棗3枚,生薑3片,鷓鴣2隻(約750克)。
做法:鷓鴣去除羽毛及內臟洗淨斬塊焯過後撈出衝淨血沫,猴頭菇、銀耳分別用清水泡發洗淨切塊備用,紅棗劈開去核,然後連同洗淨的五指毛桃、生薑片一齊置於砂鍋內,加適量清水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熬2小時,精鹽調味即可。
功用:有助健脾補氣、潤肺化痰、益胃生津。
材料:猴頭茹10克,生薑2片,瘦肉100克。
做法:猴頭菇用溫水泡發洗淨,泡去苦味,撕成條狀,與生薑,瘦肉一起放入燉盅內,加入冷開水1500毫升(約6碗量),隔水燉2個小時,加入少許鹽便可。
功效:有助行氣消食,健脾開胃,安神益智。
中醫認為黑木耳性平味甘,具有益氣、清熱、利溼、止血等功效。現代研究指出其所含的多糖體有助降血糖、降血脂,防止血栓形成。
黑木耳還富含蛋白質、脂肪、鈣、碳水化合物、磷、鐵、維生素B1和鉀、鎂和鈉等。
材料:黑木耳10克。
做法:先將黑木耳泡開洗淨,用開水焯過放涼,再加適量鹽、醋、蒜蓉、香菜、香油一起拌均。
功效:有助活血化瘀、補血益氣。
材料:用水發過的黑木耳100克,鮮淮山200克,調色小紅椒一個,少許姜蒜沫、蔥段、鹽、醋。
做法:黑木耳洗淨並撕成適當小片,鮮淮山洗淨去皮切薄片,紅椒切小圈,蔥切成段;先放油爆姜蒜沫、紅椒和蔥段,再放入淮山木耳一起炒,可視情況加小少量水防炒糊,待熟時加適量鹽、醋調味即可。
功效:有助健脾胃降血脂。
材料:瘦肉適量、黑木耳30克、冬菇30克、針菜30克,三樣幹品先用水浸開洗淨,然後按家常烹飪煮成湯料或蒸來食用。
功效:健脾護肝。
銀耳又名白木耳、雪耳,被當作是平常百姓的「燕窩」、進補的佳品。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有助潤肺生津、益氣安神,常用於治肺燥咳嗽、失眠多夢,月經不調等病症。其潤而不膩的特性,即使是陰虛不受補的人群也多能受益。
現代營養研究則發現,銀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多種胺基酸及礦物質,而且鈣、鐵的含量很高,不但能提高肝臟解毒能力,還能增強腫瘤患者對放療、化療的耐受力。
材料:銀耳20克,木瓜300克,鯽魚400克。
做法:先將銀耳浸泡3小時,去除蒂部硬結,撕成小朵;將鯽魚兩面煎至微黃色,跟銀耳、木瓜一道放入砂鍋中,加水2000毫升左右,武火煮20分鐘後改為小火再煮40分鐘,調味後即可食用。
功效:有助潤燥安神,屬適合男女老幼同飲的滋養湯。
材料:幹銀耳20克,幹蓮子20克,幹芡實20克,幹淮山20克,雞蛋1隻。
方法:將銀耳、蓮子泡發、洗淨,與芡實、山藥同入沙鍋用大火煮沸,再用文火煎60 分鐘左右,以銀耳、蓮子熟爛為度。將雞蛋攪勻,倒入湯內,酌加少量白糖或食鹽即可食用。
功效:補養肺腎,適合夜尿頻多的人群。
材料:銀耳50克,木瓜100克,豬排骨200克,蔥、姜、調味品適量。
做法:銀耳泡發洗淨,木瓜去皮去籽切塊,豬排骨切塊焯水。湯鍋加清水,放入豬排骨段、蔥段、薑片同煮,大火燒沸後放入銀耳,小火慢燉約1小時。木瓜塊放入湯中再燉15分鐘,加鹽調味。
功效:滋養腑臟,有助緩解陰虛火旺、口乾舌燥、聲音沙啞等症狀。
醫學指導/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科 藍森麟教授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未病科主任醫師陳瑞芳
來源:健康有約、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
整合、圖片:翁淑賢
編輯: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