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提升貧困戶生活品質 重慶銅梁二坪鎮實現衛生廁所全覆蓋

2021-01-10 封面新聞

重慶銅梁二坪鎮實現衛生廁所全覆蓋。

趙武強 張浩 封面新聞記者 楊渝

7月1日上午,在重慶銅梁區二坪鎮獅子村1社的建卡貧困戶賀大谷家中,幾名機關幹部正在檢查驗收農戶衛生廁所使用效果。「自從國家免費幫助我家建起衛生廁所,生活條件變好了,現在是夏天,沒有蒼蠅蛆蟲了,也聞不到臭味了。」賀大谷高興地說。

賀大谷過去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戶,近年來,二坪鎮認真貫徹落實「兩不愁三保障」政策,幫助他家修起了新房,並解決了飲水安全和衛生廁所等問題。

記者在老賀家看到,廁所通風透光,四壁貼有瓷磚,安上了水衝式蹲便器、盥洗面盆、鏡框、淋浴器等設施設備。房外一側,建有三格式封閉化糞池,生活用水和糞便經過無公害處理,成為了農業用肥。

銅梁區二坪鎮是一個農業鎮,全鎮137戶建卡貧困戶於2019年底全部摘掉了貧帽,但摘帽之後,如何提升貧困戶的生活品質,便成了急需解決的問題。針對部分建卡貧困戶仍在使用旱廁的情況,二坪鎮精準施策,利用專項資金用於改造貧困戶的衛生廁所。

「在工作中,我們不僅廣泛宣傳衛生廁所的好處,也組織工作專班推進此項工作。」據二坪鎮鎮長孔慶明介紹,鎮裡在隘口村進行了試點,在取得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組織村社幹部和貧困戶參觀學習,打消了貧困戶的顧慮。同時,通過黨員貧困戶帶頭建標準化糞池,示範推動了這一工作的開展。在建設中,二坪鎮強化工程進度、質量和安全管理,確保了建設一口,成功一口。

陳廷友如今也用上了能用上衝水的廁所。

「沒想到如今也能用上衝水廁所。」建卡貧困戶陳廷友感慨地說,當初自己很猶豫,村裡的工作人員多次給他做工作,還幫著他規劃選址,還親自動手挖淨化池。他告訴記者,過去自己要捂著鼻子才能上廁所,現在洗澡還能用上淋浴,既方便又乾淨衛生。

隨後,記者又在其他村看到,建卡貧困戶家家都建起了三格式衛生廁所,糞便經過密閉、發酵等無害化處理後,無任何臭味,還有效預防了面源汙染,過去髒兮兮的茅廁,現在變成了亮堂堂的衛生廁所。

「小廁所關乎大民生,農村「廁所革命」寄託著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二坪鎮黨委書記柳建華說,該鎮今年改造了100多戶建卡貧困戶的衛生廁所,加上前年和去年改造的,全鎮實現了建卡貧困戶衛生廁所改造全覆蓋。

柳建華表示,接下來,鎮村還將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堅持把建卡貧困戶居住環境納入了治理範圍,推動貧困戶的生活品質得到更大提升。

相關焦點

  • 重慶銅梁二坪鎮:衛生廁所實現全覆蓋 貧困戶生活品質大提升
    中國網7月2日訊 7月1日上午,在重慶銅梁區二坪鎮獅子村1社的建卡貧困戶賀大谷家中,鎮人大主席王治國和兩名機關幹部正在檢查驗收農戶衛生廁所使用效果。「自從國家免費幫助我家建起衛生廁所,生活條件變好了,現在是夏天,沒有蒼蠅蛆蟲了,也聞不到臭味了。」
  • 銅梁:投入1.2億元消除農村危房提升群眾生活質量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7日6時訊(特約通訊員 趙武強 )1月5日上午,筆者在重慶市銅梁區二坪鎮獅子村5社分散特困供養戶王興友家看到,他正在打掃地壩衛生。「政府補助我家把房屋改造了,住起安心了,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幹部。」
  • 重慶銅梁二坪鎮:澳洲茶樹豐產助力集體村民雙增收
    趙武強 張浩 封面新聞記者 羅惟巍10月22日,在重慶市銅梁區二坪鎮嚴家村的一大片坡地上,20多位村幹部和當地村民忙碌著,他們有的用電鋸採收澳洲茶樹枝葉,有的把枝葉搬運到公路邊的加工點,有的操作及其把枝葉粉粹,現場一派忙而有序的勞動場景。
  • 銅梁二坪鎮:澳洲茶樹豐產助力集體村民雙增收
    趙武強 張浩 封面新聞記者 羅惟巍10月22日,在重慶市銅梁區二坪鎮嚴家村的一大片坡地上嚴家村黨支部書記蘇紀蘭指著身後一大片鬱鬱蔥蔥的茶樹林說,這些地塊過去都是閒置撂荒地,村裡按照向閒置撂荒地要集體經濟的發展路徑,組織發動包括貧困戶在內的村民種植起來的。蘇紀蘭說,今年是第一次採收,預計每畝收入有2000元左右,幫助村集體經濟增收10萬元左右,這樣一來,不但甩掉了「空殼村」的帽子,而且貧困戶還可以分紅,增加一筆收入。
  • 銅梁二坪鎮老虎口 賞瀑正當時
    華龍網7月11日18時19分訊(特約通訊員 趙武強)近日,筆者在重慶銅梁區二坪鎮獅子村小安溪河上的老虎口看到,湍急的水流洶湧澎湃咆哮而下,響聲如雷。兩岸聚集了不少遊客,用相機、手機拍下了令人震撼的場面。  據了解,屬於涪江支流的小安溪蜿蜒流經銅梁境內80公裡,河面水平如鏡,兩岸竹樹蔥籠,景色迷人。
  • 重慶銅梁:農村危房改造暖人心 貧困百姓築就「幸福巢」
    8月24日上午,在重慶銅梁的太平鎮萬壽村,建卡貧困戶張碧秀和老伴趙祥林坐在自家紅瓦磚牆的新房門口,一邊擇菜一邊聊著天。丟在地上的菜皮,張碧秀一起身就趕緊給清除乾淨了:「現在住起新房子了,要愛乾淨講衛生,我們家去年還評上了鎮裡的最美庭院呢。」張碧秀家的新房子是得益於銅梁區實施的農村危房改造工程而新建的。
  • 社保扶貧政策宣傳「進家門」 銅梁慶隆鎮貧困戶實現100%參保
    ');}-->   人民網重慶6月29日電  在脫貧攻堅戰中,社會保險是鞏固脫貧成果的基礎,實現「應保盡保」是社保扶貧的關鍵。今年以來,銅梁區慶隆鎮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服務所創新工作形式,開展社保扶貧政策宣傳「進家門」行動,走訪宣傳貧困戶58戶,動員參保6人,實現貧困戶100%參保,達齡人員100%享受待遇,助力精準脫貧。  無兒無女的鄒清朋是銅梁區慶隆鎮的重點貧困戶,由於沒有特長、只能靠做體力活掙錢,收入非常低微。「交這些錢,我不定能活多久呢,領不回來那不白費了嗎?」
  • 在城市肌理上「繡花」 銅梁「一針一線」提升城市品質
    新華網重慶10月21日電(劉磊)「淮遠河的一江碧水又回來了。」家住重慶銅梁區原鄉中央公園附近的陳豔幾乎每天都會沿著公園裡的淮遠河散步。  這條水清岸綠、流經銅梁城區和多個鎮街,在舊縣街道合灘寺匯入小安溪,滋養著銅梁廣袤土地的河流是銅梁人的母親河。
  • 二坪鎮:公路建設增添鄉村振興成色
    二坪鎮副鎮長鄭昕說。獅子村的這條「四好農村路」只是二坪鎮三年交通建設的一個縮影。「據統計,三年來,全鎮累計投入4963萬元,建成『四好農村路』40.54公裡、硬化社級泥結石公路10公裡,修建田間水泥作業便道和入戶便道140公裡。」
  • 《講好重慶故事》系列報導——【走進銅梁區】銅梁:鄉村振興正揚帆
    本期記者將走進重慶銅梁區,講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這裡的農業生產、農村面貌、農民生活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想不到。上百個發展基礎差、集體經濟薄弱的空殼村,竟在農村「三變」改革試點的探索中,一一消除,走出了一條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銅梁路子。想不到。
  • 重慶銅梁:魚兒肥美蝦蟹壯 生態養殖是訣竅
    原標題:重慶銅梁:魚兒肥美蝦蟹壯 生態養殖是訣竅   摘要:今年以來,重慶銅梁漁業生產在重點發展加州鱸魚、烏魚、小龍蝦、甲魚、大閘蟹、大鯢等特色品種養殖的基礎上
  • 銅梁:「四好農村路」為鄉村振興添活力增動力
    21日上午,筆者沿著一條新修的農村四好公路走進重慶銅梁區二坪鎮獅子村。沿途可見,草油公路兩邊安上了盞盞太陽能路燈,各類交通標識標線醒目,坡坎巖和拐彎、斜坡地段都安上了鋼質護欄安裝,新植的花草、翠竹桃樹開始發芽。
  • 西郊花語悠遊谷成「重慶遊」新寵,銅梁文旅向更高品質邁進
    4月29日,「重慶人遊銅梁」首遊活動在銅梁西郊花語悠遊谷舉行,來自重慶各大旅行社和自駕機構代表、旅遊體驗官以及重慶本地遊客遊覽了這個新興的重慶近郊遊目的地。洗肺+休閒漫步60公裡全國最長綠道西郊花語悠遊谷地處銅梁城郊,距重慶主城車程約40分鐘,距成都2小時車程,面積達120平方公裡,包含巴川、南城、土橋、太平和侶俸5個鎮街24個村,建設有全國最長,近60公裡的網紅綠道——西郊綠道,實現了造景於鄉村
  • 重慶銅梁水口鎮: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牽手」 打造鎮美民樂「花語...
    銅梁區水口鎮是一個傳統農業鎮。近年來,該鎮對標對表中央、重慶市、銅梁區的部署要求,一手抓脫貧攻堅,一手抓鄉村振興,鎮村發展好戲連臺。在重慶市級脫貧村樹蔭村的「花語果鄉」扶貧產業基地,幾十位村民正在鬆土除草,開展果樹秋季管理。村黨支部書記趙安福介紹說,今年上半年,村裡的紅脆豐桃通過市民認購和消費扶貧,全部銷售一空。
  • 中國農網|兩個「全覆蓋」鼓起貧困戶腰包
    婁底市副市長謝君毅表示,以發展扶貧主導產業為突破口,以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依託,不斷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該市基本實現了扶貧產業和經營主體對貧困農戶的全覆蓋。 扶貧產業全覆蓋,不讓一個貧困農戶掉隊 山間生機勃勃的千餘畝葡萄園,使眉山村這個冷水江市昔日的窮村成為農業農村部授牌的「全園一村一品示範村」。
  • 連雲港市東海實現國家級衛生鄉鎮全覆蓋
    日前,在市政府主辦的國家衛生縣城和國家衛生鄉鎮授牌儀式上,東海縣喜領國家衛生縣城獎牌。這標誌著自2017年該縣通過國家衛生縣城考核驗收後,通過3年考核,成功捧回獎牌,並在全市、在蘇北縣區中率先實現國家級衛生鄉鎮全覆蓋。
  • 城市提升行動擦亮「原鄉風情 大美銅梁」名片
    穿行在銅梁的大街小巷,目之所及,一條條城市道路寬闊通暢、乾淨整潔,道路兩旁鮮花盛開、綠樹環繞,綠地裡的樹狀月季爭奇鬥豔,將城市裝扮得分外美麗。  「你們銅梁真是太美了,一步一景、處處皆景,生活在銅梁好幸福喲。」12月12日星期六,家住重慶主城的唐女士帶著家人來銅梁遊玩,領略了銅梁的秀美風光後,她不由得發出了由衷的感嘆。
  • 《周末去銅梁》刷屏朋友圈,每一幀幀畫面盡顯龍鄉美景 銅梁城市...
    三年前,銅梁區開始對這條母親河進行截汙控源治理,為了提升城市環境品質,給市民創造一個溫潤宜人的舒適生活工作空間,銅梁區創新思路,把汙水治理、防洪護岸與風光打造結合起來,去年一年時間內,佔地3000畝的原鄉中央公園全新亮相。王衛娟說,「現在淮遠河沿線的風光可美啦,大人小孩都可沿著公園步道散步,在觀景臺上還可以拍下遠處的巴嶽山和淮遠河兩側美麗的風光,作為銅梁居民,真正感覺到了綠水青山帶來的幸福感。」
  • 原鄉小艾,香自銅梁
    公司+集體經濟+農戶:讓艾草真正香起來5月29日,銅梁區召開「原鄉小艾」品牌建設新聞發布會。銅梁區將充分利用艾草種植面積位居西部前列的優勢,引導少雲、高樓等七個鄉鎮採取「公司+集體經濟+農戶」發展模式,力爭2020年艾草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以上,實現艾草產業綜合收入超5億元。
  • 重慶銅梁區綠道變成致富道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三年來】  十月中旬的重慶銅梁西郊,秋意漸濃,景致動人。  這條長達60公裡的綠道,將全區5個鎮街24個村社連成一片,融合了30多個鄉村產業基地和景點景區,發展產業近4萬畝,形成面積達120平方公裡的鄉村振興西郊示範片,造就了富有特色的「綠道經濟」,實現了建設一條綠道、發展一片產業、富裕一方百姓的美好願景。  47歲的鄧勇是銅梁區巴川街道玉皇村村民,過去長期在外務工,家鄉環境的不斷變化讓他下決心回鄉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