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Joyce 圖片|Nahla
本文為原創,如需轉載請與公眾號聯繫
雙城咖啡四周年慶
&
蔡廸男Golden老師
虹吸壺夢幻瑰夏咖啡品鑑會
距離2011年九月,葉子和阿哲來到北京,已經四年有餘。
雙城咖啡館也也迎來了她的四周年,距離行走的咖啡地圖第一次造訪這裡,也過去整整一年了。時間總是最無情,卻總會因有些人有些事變得柔情似水。還是那面紅色的大門,還是笑容可鞠親切溫柔的兩位主理人,時間的流動仿佛在雙城是凝固的,回到這裡有點像回到了家,迎接你的永遠是熟悉的親人和美好的滋味。
雙城咖啡館在北京的第四年,葉子和阿哲選擇用跟朋友一起分享瑰夏,來度過這麼有意義的一天,只願這一刻的時光如同瑰夏念起來一般繾綣溫柔,又如她喝起來一般唇齒留香。(想看雙城的故事的戳這裡:臺北到北京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雙城咖啡精心準備的瑰夏佐餐
」瑰夏(Geisha)的種是在1931年從衣索比亞的瑰夏森林裡發現的,然後送到肯亞的咖啡研究所;1936年引進到烏幹達和坦尚尼亞,1953年哥斯大黎加引進,巴拿馬是1970年代由洞巴七農園的弗朗西可.塞拉新先生從哥斯大黎加的CATIE分到種子然後開始種植瑰夏咖啡,因為產量極低並要參與競標,這款豆子可以說來之不易。「——引自百度百科。
雖說跟只是發音跟日語「藝妓」相同,但是「瑰夏」絕對是精品咖啡中的「花魁」。
▲▲▲烘焙好了的瑰夏光看豆子就已是美的不可方
瑰夏因為其豐富的風味,醇厚的的甜度和鮮明的特點一直是近幾年內最常用的比賽豆。而普通消費者一度以一家咖啡店裡是否有瑰夏喝來判別這家店的「精品」程度。
第一次聽到瑰夏這款豆子的名字,還是來自於不怎么喝咖啡的基友,聽她說喝了之後驚為天人,大概就是「跟那些平實的土錘完全不一樣,特別清純又妖豔」的感覺。後來接觸到的瑰夏,其實基本就是一個感覺——貴!
▲▲▲Golden的工具箱,陪著我們的首席咖啡手穿行在每個需要他的地方~
這次託工頭的福,來參加了Golden一年一度的虹吸壺瑰夏分享會,看到了桌子上的小瓶子們,我頓時就激動了,都是瑰夏啊,都是錢啊。
▲▲▲被喝過的才能「站起來」
蔡廸男,人稱首席咖啡手,朋友都喚他Golden老師,來自臺灣雲林,在臺北讀書時開始接觸咖啡館文化,之後在瑪汀妮芝咖啡開始學習,2005年輾轉上海來到北京,開始了自己的咖啡徵程。如今11年過去,依舊專注深研虹吸咖啡製作。在他看來,虹吸壺衝煮更能表現出精品咖啡明亮透徹的口感與華麗充實的風味。喝他煮的虹吸,不止風味感官,更能體會到Golden多年修得的味道美學與咖啡之「道」。
▲▲▲葉子和Golden
雙城咖啡四周年慶,我確實也想不出能有什麼能比跟朋友一起分享Golden用虹吸壺煮的瑰夏更好的慶生儀式了。雙城準備得很充分,讓大家先喝點花草茶清清口清清味,之後吃點三明治墊墊肚子,不過說真的,天天給我瑰夏喝,我願意每天什麼也不吃。
Golden一直是虹吸界的翹楚,說到虹吸壺,其實是我第一次接觸手衝就遇到的衝煮方法。因為當時做給我喝的也跟Golden一樣,是臺灣人。我第一次看到虹吸壺,馬上感覺自己回到了實驗室,對於圓底燒瓶裡的液體,實在有點下不去嘴,但是我理解的,沒有整天待在實驗室裡煮各種化學藥品的你們,一定覺得,虹吸壺,非常美!反正你們不用每天用水洗完了再丙酮洗還要等它們烘乾了來下一輪……
但是我們的實驗儀器,在Golden手中就仿佛是魔法師的坩堝,不,就仿佛是藝術家的熔爐,整個衝煮過程行雲流暢,簡單的攪拌中也暗含哲學。
這一次的虹吸咖啡,粉水比控制在1:10,上水時間20s左右,浸泡30-40s,攪拌時間5s,下來大概需要30s,總計衝煮時間控制在2分鐘到2分半鐘之間。至於加熱裝置,酒精爐和瓦斯爐的區別就是火力大小上的區別,酒精燈的火力更柔和一些。
最重要的其實是攪拌,攪拌的強度和位置其實會對最終的風味有很深的影響。
Golden建議我們喝瑰夏的時候,不要在高溫的時候就喝,因為高溫的時候風味太分散,稍微涼一點的時候未到才會飄上來,
烘焙上,也不用拘於一格,雖然瑰夏深烘確實會喪失一部分花香、果香和茶感,但會有更醇厚的中南美洲咖啡豆常有的堅果和巧克力味。就如同這次最後一支九十+的豆子,雖然烘焙得比較深,但是風味的展現上並不差,醇厚有力量,酒香明顯。👇就簡單介紹下待品鑑的六位瑰夏選手。
第一位選手,來自於著名的翡翠莊園的日曬小圓豆。Golden認為巴拿馬有很多特色各異的莊園,翡翠莊園如今掀起的風潮,恐怕有很多天時地利的成分在。
第二位選手,是BOP(Best of Panama)日曬瑰夏組的第一名。來自於巴拿馬極光莊園。極光莊園的獲獎記錄不計其數。最值得一提的就是2014年9月極光莊園的卡蜜莉娜瑰夏,該批次以莊園主最愛的孫女命名,風味充滿芒果、柑橘、番石榴、強烈的花香、百香果、丁香、百合、豐富柔滑的果酸,類似糖漿且活潑的口感。
第三位選手,是今年WBC世界冠軍,吳澤霖家的摩根瑰夏。
第四位選手,是一支吳澤霖用於比賽的日曬瑰夏,產自Finca Deboreb。
第五位選手,El Burro莊園的水洗瑰夏。也是2016年JBC冠軍丸山咖啡咖啡師鈴木樹的決賽用豆。這隻豆子,是這次最接近於瑰夏黃金時期的風味。也是我這次最喜歡的一支瑰夏。
第六位選手,來自九十+的Sillvia,據說跟知名的「展望」有一拼。2016年世界衝煮大賽(WBrC)冠軍比賽豆,Coffee Factory的粕谷哲以這支日曬瑰夏贏得冠軍。處理方式採用釀製紅酒的二氧化碳處理法,這種厭氧式處理方法,可以降低咖啡豆的發酵速度,使得這隻豆子的呈現,具有非常濃厚的葡萄酒香。
▲▲▲瑰夏神龍應該也是很美吧
喝完七杯瑰夏,神龍是沒有召喚來,不過開始來想著「一年只要喝這一次瑰夏就夠了」的想法卻是變了,這樣好的瑰夏,要是天天能喝就好啦。
喝完了瑰夏,雙城咖啡還貼心地給大家準備了甜點吃。很驚訝的就是來參加分享會的不都是我以為的咖啡「圈內人」,有精品咖啡愛好者,有平時只喝星巴克costa的人,有業內人士,也有媒體。但我想這短短的一個多小時時間,大家都沉浸在了瑰夏的美好中,Geisha的中文是藝妓,Geisha Mountain上產的咖啡豆確實也如同藝妓一般豐潤妖嬈,從生豆,熟豆到杯中物,均是讓人流連忘返。
1715公裡是臺北到北京的直線距離,雙城咖啡館裡面的距離好像是0。這種咖啡館即自家第二客廳的感覺很適合臺北的街角巷尾,也很適合北京的胡同深深。冬日的方家胡同看起來有點可憐兮兮的蕭瑟感,一路疾行,隨之而來的寒意卻都被雙城紅色的門隔擋在外,咖啡館內的木質結構又讓我有種走進老電影的感覺。
葉子和阿哲給每一年的周年慶都設定了主題,轉眼已經四年,時間帶著我們一路向前,所有的一切都在改變,隨著土壤的過度利用,瑰夏也再回不到她的黃金時代,可是有一些沒有隨著時光前行的,比如雙城每一年的周年慶,不管主題如何,總是請朋友一同來分享,瑰夏也好,禪意也罷,所有這般,只因你我一同分享而變得更加美好,變得永恆……現在就開始期待雙城的五周年了,北京也好,臺北也罷,故鄉從來都只在心間。錯過了這次的大家除了可以時不時去雙城坐坐,看看什麼時候葉子能再請來Golden給大家煮瑰夏。
還可以參加12月31日在AomenCafe舉辦的瑰夏虹吸跨年活動(不過我猜已經報滿了吧……)
行走的咖啡地圖,希望每年都能和大家一起在雙城咖啡館喝到golden老師的瑰夏分享。希望每一年的你,都能找到驚豔的味道,都有相愛的人陪在身邊。
雙城咖啡館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方家胡同46號(靠近北新橋地鐵站)有愛有顏的廣告時間
廣告文:這個冬天,我遇見你的概率是九分之五廣告問:這麼帥的人教你喝掛耳包,你還學不會麼?
購買連結就在下方原文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