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的「百貨商店」——宋朝的貨郎為什麼能得到廣大人民的歡迎?

2020-12-18 笑語千年

《水滸傳》第七十四回有一個情節:市井諸行百藝無不通曉的梁山好漢 「浪子燕青」,隱姓埋名扮作山東貨郎兒 趕赴泰安州,參加三月二十八天齊廟會的相扑打擂。

書中寫道:眾人看燕青時,打扮得村村樸樸,將一身花繡把衲襖包得不見,腰裡插 著一把串鼓兒,挑著一條高肩雜貨擔子,諸人看了都笑。宋江道:「你既然裝作貨郎擔兒,你且唱個山東貨郎轉調歌與我眾人聽。」燕青一手拈串鼓,一手打板,唱出貨郎太平歌,與山東人不差分毫來去,眾人又笑。

燕青喬裝改扮的對象,是興盛於宋朝的「貨郎」。所謂「貨郎」,就是挑擔、推車或背箱兒、背包袱,在城鄉流動出售日用雜貨的小商販。今天這種商販早已被各種商店或攤販所取代,「貨郎」 已經成了人們記憶中消失了的傳統職業,也是逐漸消失的一種傳統商業民俗。

宋代的城市發展衝破了坊市格局,市民生活日趨豐富,市場交易頻繁。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宋代的貨郎已成為經濟活動及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挑著擔子行走於街頭巷尾的貨郎隨處可見。南宋時,更有李嵩以貨郎為特寫的《貨郎圖》,細緻地展示了這一個體的獨特性。

《貨郎圖》中的貨郎

「貨郎兒」都經營些什麼貨呢?有首《貨郎兒》唱得好:「貨郎兒,背著柜子遙街串,鼓兒搖得歡。生意雖小,件件都全。喊一聲雜色帶子花紅線,博山琉璃簪。還有那,桃花宮粉胭脂片,軟翠花冠。紅綠梭布,杭州絨纂,瑪瑙小耳圈。 有的是,木梳墨篦,白銅頂指,上鞋錐子,時樣高底梅花瓣,并州柳葉剪。」

貨郎是一個流動的「百貨商店」,他緊密聯繫著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貨郎所賣物品,並不限於某種或某類商品,而是各色雜陳,品種眾多;但基本都是百姓日常生活所需品。他們賣孩童玩的小風車、葫蘆、小鼓、花籃;也賣農業生產工具木叉、竹耙等;他們的擔子裡,還有生活用品如瓶、碗、缸、杯、盤等等。由此可見,北宋的「貨郎」,就是一個流動的微型「超市」。整個一個貨郎擔子送 到人們家門前,滿擔或滿車的日用雜貨 都任你挑、任你選,並允許討價還價;如果顧客有需要,還可以預約訂貨,過兩天再送上門來,可謂十分方便。

據《夢粱錄》記載:在宋朝熱鬧的夜市上,貨郎總會忙得不亦樂乎:

又有經紀人擔瑜石釘鉸金裝架兒, 共十架,在孝仁坊紅杈子賣皂兒膏、澄沙糰子、乳糖澆。中瓦子前賣十色糖。更有瑜石車子賣糖糜乳糕澆,亦俱曾經宣喚,皆效京師叫聲。有沿街頭盤叫賣姜豉、膘皮子,又有擔架子賣香 辣罐肺、香辣素粉羹、臘肉、細粉科頭、姜蝦、海蜇 鮓、清汁田螺羮、羊血湯;其餘橋 道坊巷,亦有夜市撲賣果子糖等物,亦有賣卦人盤 街叫賣,如頂盤擔架賣市食,至三更不絕。冬月雖大雨雪,亦有夜市盤賣。至三更後,方有提瓶賣茶。冬閒擔架子賣茶,饊子慈茶始過。

「貨郎兒」從出現到消逝,總共約有一 千來年的光景。有關「貨郎」 的最早的視覺形象,是南宋李嵩的《貨郎圖》。李嵩傳世的四本《貨郎圖》,分別被北京故宮、臺北故宮博物院 、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與克利夫蘭博物館所珍藏。他的《貨郎圖》用細筆勾勒, 方寸之地精細的程度直追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在北京故宮所藏的《貨郎圖》中,畫面是翠柳清拂的村口,貨郎擔子兩端是琳琅滿目的各種雜貨,旁邊的老貨郎兒正迎向一對母子,除三兩童子在看、摸貨物外,另有幾個童子呼朋喚友地雀躍而至,還有一位抱著嬰兒的村婦也歡喜而來。這幅《貨郎 圖》為絹本墨畫,筆觸細膩優美,人物活潑生動。畫題款為「嘉定辛未 李從訓男嵩畫」,可知此畫創作於南宋嘉定四年,反映的是宋朝貨郎走村串巷、沿街叫賣的生活場景。

《貨郎圖》被視為南宋商業經濟的直觀反映。《貨郎圖》一類的風俗畫,在宋時大行其道,是受了當時民生富裕、 經濟繁榮的影響。宋朝由貿易致富的商人階級偏愛風俗畫,貨郎圖便是他們的喜愛。 《貨郎圖》中貨郎百物雜陳、 無所不賣,為了推銷百貨,招 徠婦孺老少顧客,其身手錶情, 頗有戲劇性的誇張。

李嵩出身木工,這段經歷使他有足夠的生活體驗來描繪在鄉間向村婦、村童售賣日用物品的民間貨郎。《貨郎圖》中的貨郎擔是兩個大竹器,中間有竹編的匾作為隔斷。這些放置貨物的竹匾不像生活中的匾那樣周圍有圍邊,也不像盒子那樣有一定的深度,而是把貨物直接平鋪在上面。貨郎擔上掛滿了小件物品, 甚至連貨郎的頭上、胸前、手腕上也綴滿了小東西。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宋朝政府會放假五日,並會組織盛大的慶典。花燈是元宵節的重要裝點之物,微型 的燈籠稱為「燈球」,在元宵節成為女性頭上一道靚麗的風景。宋朝婦女元宵節會帶著各種頭飾, 常有珠翠、鬧蛾、玉梅、雪梅、雪柳、菩提葉、蜂兒、 燈球等等。這些燈球「大如棗慄, 如珠茸之類」,《貨郎圖》中的貨郎頭巾上也插著許多這樣的「燈球」,其中花朵形的是「玉梅」和「雪梅」 ,而長翅膀的深色小鳥形的正是「蜂兒」一類頭飾。

「貨郎兒」的招徠方式

「貨郎兒」主要是手搖貨郎鼓和用韻語說唱作為招攬買主的手段。其中「貨郎鼓」是貨郎兒影響非常廣泛的典型的招徠標誌。

「貨郎鼓」源自古代樂器 「播鞀」,即《周禮》所說的「瞽朦掌播鞀」。所謂「播」,即搖;「鞀」是古代一種長柄的搖鼓,「播鞀」亦即搖鼓,是一種手搖的雙面小鼓。元代大戲曲家關漢卿的《王閏香夜月四春 園》中曾寫過:「自家是個貨郎兒,來到這街市上,我搖動不郎鼓兒,看有是麼人來」,說明貨郎與搖鼓的搭配在宋、元之際也是標配。

「貨郎鼓」又稱 「驚閨」,又稱作「喚嬌娘」,這是因貨郎擔的顧客亦即招徠對象主要是居家婦女而得名。宋代有兩首詠唱 「貨郎鼓」的小曲唱道:「直柄喜當權,笑顢頇兩耳懸, 花街柳巷都行遍。揚聲雜然,停聲詘然, 深閨繡罷求新線。好因緣,羨他僥倖,得近小嬋娟。」這首小曲寥寥數字,貨郎手搖 「貨郎鼓」走街串巷售賣雜貨的情景便躍然紙上。

南宋以來,傳統戲曲日趨成熟、完善,漸漸步入了一個黃金時代。南宋時期,逐漸形成了一種模仿貨郎吆喝的說唱伎藝, 稱為「貨郎兒」 。 它借鑑民間曲調,以一邊搖鼓, 一邊呦喝的方式進行說唱,深受人們喜愛。

貨郎們的呦喝主要是介紹和推廣自己所賣的商品,刺激人們的消費欲望,收到廣告效應 。為了更好地吸引顧客,貨郎們的呦喝並不是完全隨意的,而是有一 定的節奏和旋律 。貨郎們用簡潔的語言將所賣物品的名稱、產地、質地、特點和功用編成歌詞,配以一 定的節奏和旋律,一邊搖鼓,一邊呦喝。 這些呦喝口口相傳, 腔調慢慢固定下來,形成了曲調。 這一新曲調形成後,漸漸引起了藝人們的注意,不斷有人運用這些曲調說唱故事。於是,「貨郎兒」這種新的伎藝便誕生了。

除「貨郎鼓」外,貨郎兒的另一種招徠方式則是韻語說唱的「叫賣」。《水滸傳》中浪子燕青假扮「貨郎兒」唱出的「山東貨郎轉調歌」,正是當地當時「貨郎兒」行當中流行的韻語說唱。

貨郎的銷售方式

南宋都城臨安的風俗,「自初一日至端午日,家家買 桃、柳、葵、榴、蒲葉、伏道,又並市茭、棕、五色水 團、時果、五色瘟紙,當門供養」。而貨郎則挑著 這些東西出現於街頭巷尾,「自隔宿及五更,沿門唱賣聲,滿街不絕」。

貨郎銷售的形式基本可以分為自銷和代銷兩種。自銷就是貨郎把自家種的瓜果、蔬菜、 花卉等物品拿到市場上去賣,或者先到較大的城市批發一些東西,然後再到市場上銷售。

宋朝從事代銷的貨郎常常是僱傭性質的,他們一般受僱於商賈,從他們那裡拿商品去鄉村賣,賺取一定的工資。《夷堅志》載: 「饒州細民蕭七,居於雙碑下, 能批炙豬肉 片脯行賈,以取分毫之利,贍育妻子。」

北宋的都城汴梁的商業中心在東西大街沿街,東出東華門外,市井最盛。凡飲食、時新花果、魚蝦鰲蟹、鶉兔脯臘、金玉珍玩、衣著,無非天下之奇。在市井最盛且最為接近皇家貴戚的地方,少不了貨郎的身影。而這裡也是他們獲取各種信息的場所。如《朱太守風雪漁樵記》中,朱買臣高中之後, 正是貨郎張某見城中百姓三個一攢,五個一簇,說道是接待新太守朱買臣,於是把這個消息帶回了村裡,朱買臣的家人這才得知消息。

此外,在通訊較為落後的時代,貨郎有時還充當信使。《趙盼兒風月救風塵》寫的是妓女宋引章從良的故事。 宋引章被有錢有勢的紈絝子弟周舍騙到鄭州,對其朝打暮罵。宋引章走投無路之際,想求助於自己的姐姐。恰巧周舍家隔壁有個貨郎要去汴梁做買賣,於是宋引章寫了封信請貨郎捎去,求姐姐來救自己。貨郎準時將信送到,使得宋引章的姐姐求助當巡按的丈夫,將拐賣人口的周舍繩之以法,救宋引章逃出了魔窯。

總結

從「貨郎鼓」到歷代的《貨郎圖》,再到曲調「貨郎兒」,這一系列的「貨郎文化」的傳承,反映了傳統民俗的文化生命力。「貨郎兒」的產生、發展與消亡的歷史,是中國傳統商業文化在固有的農業經濟背景下生存軌跡的寫照。

在「貨郎兒」被今天城市化』、商業化發展的潮流徹底淹沒之後,我們回首品味「貨郎」這一歷史風俗畫卷,仍然覺得回味無窮。無論是在中國商業史上還是在中國傳統廣告史上,「貨郎」都可謂一個獨特的風景線,一個別具情趣的民俗文化視角。

相關焦點

  • 河北貨郎先生總部找哪家_貨郎先生
    河北貨郎先生總部找哪家,貨郎先生, 隨著2006年第一家綜合型百貨超市開業,同年註冊「聚惠愛家」商標,成立貨郎先生貿易有限公司開始,公司以「聚惠愛家」為品牌的百貨商品直銷超市模式開始走向全國;2013年公司在中國浙江義烏建立了辦公,展示,倉儲,供應鏈管理,自主產品研發為一體的綜合園區。
  • 百相|貨郎
    貨郎是最能吃苦的小買賣人。兩個肩膀挑一對籮筐,每筐裝一雜貨箱,便是他們隨身的全部家當。靠一雙腳板走街串巷穿城過村,用陣陣吆喝聲引出男女老少,或賣或換擔裡的小雜貨,依此弄些小錢養家餬口。  貨郎一進村,一邊手搖小撥浪鼓——梆啷梆啷梆啷,一邊放開嗓門大聲吆喝,頭髮豬毛換針換線囉——一陣一陣吆喝聲,如同次第拋入平靜水面的石塊,頃刻間,打破了我村的寧靜。
  • 大宋版百貨商店:大相國寺應有盡有,堪比現代的「購物廣場」
    只有通過交易買賣、各取所需,才能使資源得到合理利用,維護人們的正常生活。如今的人們生活在一個經濟發展迅速的時代,買賣東西也是非常方便,甚至隨著科技發展,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購買到心儀的產品,沒事逛逛街也是常事。但在落後且封建的古代,買賣交易卻沒有那麼簡單,甚至還需要規定日期販賣商品。前陣子大火的古裝連續劇《清平樂》的播出,瞬間引起網友熱議。
  • 宋朝真的很弱?一幅《千裡江山圖》,揭示了宋朝危機前的繁華盛世
    而對於宋朝,很多人並不看好,在對周邊遊牧民族政權的交往中,把「卑躬屈膝」演繹得淋漓盡致。收不回的燕雲十六州,洗刷不了的靖康之恥,讓古今多少人為兩宋嘆息、憤怒、埋怨、無奈!宋朝真的只有屈辱嗎?難道宋朝就沒有值得驕傲的地方嗎?
  • 貨郎先生:門店要如何長遠發展?
    這並沒有錯,而且每一個加入貨郎先生大家庭的創業者,都是看中了貨郎先生品牌門店的發展前景和盈利可觀性,才選擇這個項目。但是,百貨零售行業屬於家庭日常消費常規需求,商品的性質決定了商品利潤的天花板。百貨零售是一門經營的藝術,需要沉下心用心經營,適合力求穩定增值的創業者,不適合賺快錢的投資人。
  • 深度解析,貨郎先生如何成為知名家居百貨品牌?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鍋碗瓢盆、床單被罩……這些家居日用品的需求更「講究」,他們由簡單的商品消費轉向了生活場景的消費,他們會花更多的時間讓自己和家人都更有品質的享受生活。在這樣的消費環境中,貨郎先生積極升級供應鏈,提升終端門店形象和空間體驗,為消費者呈現高品高質的家生活樣本,俘獲了諸多消費者的青睞。那麼貨郎先生是如何成為讓消費者青睞,讓同行關注的知名家居百貨品牌?
  • 載客、拉貨、擺地攤兒三不誤——薩普轎卡小貨郎
    對於經歷過計劃經濟時代的人來說,「小貨郎」這個名字是具有歲月味道的,它能給人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只聞其名便會讓人產生「見一面」的衝動。左側車門專屬身份象徵的「貨郎轎卡」彩貼生動活潑,提高了車輛的識別度,讓人一眼便知這是輛「小貨郎」。可以想像一下,開上這樣一部輕便靈活的皮卡進城下鄉做些力所能及的小生意,實在是一邊掙錢一邊享受快樂。
  • 顏色「普通」的黑釉瓷器,為何能在宋代得到發展?
    宋代黑釉線條罐黑釉只不過是一種比較普通的顏色,黑色在中國並沒有特殊的含義,為何黑釉瓷能在宋代得到發展呢?到了宋代,中國瓷器已經得到長足的發展,除了青瓷、黑釉,還有白瓷以及其它種類,但是中國不少地區,以北方為例,擁有大量的高嶺土礦,但原材料不是特別好,不能用來燒制細膩的青瓷以及白瓷,退而求其次,要求比較低的黑釉卻能大量的出爐。
  • 老行當——貨郎1
    童年的鄉村,購物很不方便,貨郎一來,小夥伴們會高興得連帶跳直奔過去。貨郎多數是中年或老年男人,一根扁擔挑著兩隻竹編或柳編的籮筐,前頭一隻籮筐上擱著一隻扁而方的貨櫃,上面罩著玻璃,玻璃下面分隔成許多小方格,陳列著發卡、木杭、線團、針箍、縫衣針、鬆緊帶、頭繩、皮筋、拉鏈、扣子、小圓鏡、玻璃球、帶氣球的響哨等零零碎碎的物件。
  • 老行當——貨郎2
    吆喝幾聲,貨郎便搖動手中的撥浪鼓,「撲通撲通響幾聲,聽到聲音,一些老人婦女就會停下手頭的活兒,翻出家中無法再穿的舊鞋子、日塑料、舊菜刀、雞毛鴨毛之類的廢品,圍攏貨郎擔,你要一包針,她要一筒線,或者是一個髮夾、一粒。最細心的是老奶奶,平時梳頭把那掉落的頭髮都收攏成團,用一塊破紙包起來,塞在土牆的裂縫裡,貨郎擔來了,正好換兩根縫衣針。
  • 聊聊風俗 | 《北京風俗》 · 貨郎
    那個小撥鼓一大一小是貨郎的標配,小鼓一摔,相當於零售吆喝。
  • 宋朝為什麼「積貧積弱」?從募兵制說起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也許只有在宋朝才能實現。宋朝的科技文化,經濟實力,教育,航海等等,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尤其是經濟總量,有資料顯示,宋朝經濟總量佔當時全球經濟總量的60%乃至更多。為什麼如此的經濟總量下還被扣上了「積貧積弱」的帽子呢?我們從募兵制這一制度可以略窺一斑。第一,什麼是募兵制?
  • ...到如今一輛貨車就是移動超市|冰城貨郎穿越百年的「煙火行當...
    冰城新貨郎王友又開始了他走村串屯的一天,他說,沒想過,眼前幹的是穿越了百年的行當,只知道鄉親們有需求就是他的營生,周到細緻、能讓老主顧滿意,他的日子就能跟鄉親們一起過好。微信訂貨網上下單,一根針也給送百多年來,在東北鄉村,貨郎身上一直帶著煙火氣的熱鬧,因為人們過日子離不開他們。現在村裡的老人還說,他們小時候,貨郎的撥浪鼓聲最誘人,即使買不起糖球兒、頭凌子、小花布,圍著看看也過癮。
  • 賣貨郎馬老師
    馬老師頂著無數榮耀,被婦女們膜拜,男人恨死他了,他是企業家、是教父、是富豪、是商人,但所有稱謂,不能概括他的形象,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詞比較合適:賣貨郎。沒臉書的調性,沒亞馬遜的情懷,也沒騰訊的牛逼人才,馬廠最牛逼的人才是馬老師,沒他,誰都記不起。
  •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對宋朝評價很高,然而教科書的評價卻很一般?
    但是為什麼這樣的一個朝代,經濟卻是很繁榮。鹹平三年(公元1000 年),中國GDP總量為 265.5 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 22.7%,人均 GDP 為 450 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顯而易見反應出宋朝的經濟實力有多麼的「豪橫」。在當時的世界上也可以說是最強的。
  • 疫情過後,貨郎先生加盟項目為何如此火爆?
    近一段時間,隨著實體經濟的升溫,諮詢項目的客戶絡繹不絕,貨郎先生也迎來諸多合作夥伴的加入,由此可以說明家居百貨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與創業者所認可。疫情之下,諸多創業者聞實體而色變,那麼貨郎先生加盟項目卻為何如此火爆?
  • 宋朝為什麼對田地採取「不抑兼併」的政策?
    土地問題一直都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最重要的問題,各個封建朝代為了維護自身專制權力統治及保證國祚,大多朝代在其前期都實行堅持抑制土地兼併的土地政策,一般都是對土地買賣進行禁止或者多加限制,從法律上抑制土地兼併,而宋朝卻可能是個例外,而宋朝的「田制不立」和「不抑兼併」的土地買賣政策卻是異於一般封建朝代上述的土地政策,呈現出獨特性,為什麼宋朝又會反其道而行之,而且宋朝還享國三百餘年
  • 兩個宋朝的冷知識:龍袍為什麼是紅色,宋體字是宋朝的麼
    一、宋朝的龍袍為什麼主要是紅色的黃色的龍袍主要是明清兩代,明朝的龍袍是土黃色,清朝的龍袍是明黃色,取的主要是大地的顏色。但在之前龍袍可不一定是黃色的,比如秦朝是黑色。所以宋朝皇帝的龍袍多為紅色。趙匡胤當年被「黃袍加身」的時候,那個衣服確實是黃色的,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龍袍。二、宋體不是出現在宋朝,而是明朝宋朝文化繁榮,畢昇的活字雕版印刷,讓印刷業極為興盛。
  • 《原神》布蘭琪百貨商店在哪 布蘭琪百貨商店位置一覽
    導 讀 原神這款手遊玩法非常的多樣化,遊戲中有很多的地方需要玩家們自己去探索,在遊戲中有一個名叫布蘭琪的百貨商店,我們可以在那裡購買物品,那麼原神布蘭琪百貨商店在哪個位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