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穴調理手指麻木的特效穴

2022-01-17 針灸經絡穴位圖

針灸愛好者,常常聽說滿三針的威力,可是這三叉穴到底是哪裡?估計很多朋友也是弄不清,上網搜又各不相同,查黃帝內經十二經絡相關書籍和董氏奇穴均無介紹。

那到底這三叉穴是什麼回事呢?剛開始學針灸,筆者也是搞不清楚,後來聽了林老師的分享,才豁然大悟。

這其實就是傳說中的滿三針呢,而且在實用董氏針灸奇穴全集中,也能找到三叉穴的介紹。

前段時間過年吃的比較複雜,加上新居入夥,趁著過年得空就決定開闢小花園,連續好多天都是超負荷勞作,正月初六開始右手就有些不適狀況,手指酸麻無力,一直拖了幾天沒見好轉。右手三指感覺間歇性發麻,並呈放射頸肩趨勢,於是自己扎了合谷、中渚和後溪,加了肝經和腎經的配穴,扎了兩次效果不明顯。

那天到珠海玩,開車一路來回本來路程不遠也不算太累,但是途中手一直有陣陣發麻的不適感,極度影響駕駛安全。想了一下手麻木,用叉三針呀,回來馬上給自己紮上了這三針,別說這效果還真不錯。

正好昨天一位朋友也說是手指麻木,要找我針灸,於是也用這幾個穴位配方,針後他也說感覺輕鬆不少,如此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三叉三穴吧。

林老師在其課程講過,滿三針之所以厲害,就是滿族是馬上民族,這醫生給戰士治療,常常就用這三針,通治全身上中下大大小小病徵,效果之快甚至連馬都不用下呢!

定位:在食指與中指叉口之中央點處。

解剖:橈骨神經淺枝,肺分支神經、腎之副神經。

取穴:當食指與中指叉口之中央點處是穴。

歸經:入腎經。

主治:角膜炎、眼睛酸痛、腰痛、坐骨神經痛、眉稜骨酸、脹痛、視神經萎縮、半身不遂、痿症。

針刺法:直刺二寸。從叉口進針至兩掌骨間端。握拳後從叉口進針。

針感:局部酸脹麻電感。

區別:董氏三叉穴雖與經外奇穴八邪穴位相同,但其主治症狀與八邪完全不同。又刺針方法,八邪是針三分—五分或三稜針點刺瀉血。而董氏三叉穴是直刺二寸與八邪有別。希讀者仔細分辨。

說明:三叉一、二、三穴在董公所著之書,並無列入,而由胡師公開董公所傳編入其所著之「實用董氏針灸奇穴全集」,三叉穴為董氏所傳中具有奇效的要穴,三叉穴共有三穴,每穴歸經不一,對其所入之經,具有調整調補之功,為董公常用之要穴。對側取穴!

定位:在中指與無名指叉口之中央點處。

解剖:尺骨神經手背枝、脾之神經、肝分支神經。

取穴:當中指與無名指叉口之中央點處是穴。

歸經:入脾經、肝經兩經。

穴性:健脾活絡,理解祛瘀。

主治:胰臟炎、脾腫大、半身不遂、坐骨神經痛、手腳麻痺、肝弱。

針刺法:直刺二寸。從擦虎口進針至掌骨骨縫上緣。握拳後從叉口進針。

針感:酸脹麻電感。

區別:本穴位置雖與八邪(經外奇穴)相同,但主治症狀,與刺針法皆不相同。請注意區別。

經驗:

(一)三叉一穴、三叉二穴、三叉三穴。三個穴位,一齊下針,對感冒時體力的回覆有很大的幫助;

三叉穴和董氏奇穴中神耳穴、水金水通、通腎穴一樣,具有補穴的功能,不只有治病的效果,亦有調補氣血的功能,身體較虛的人可取神耳穴及三叉穴下針。

(二)三叉穴每穴各有其歸經,當臨床取用時,當配合掌診取適當經穴,效果更佳。

定位:在無名指與小指叉口之中央點。

解剖:尺骨神經手背枝、腎之神經。

取穴:當小指與無名指叉口之中央點處是穴,

歸經:入腎經。

穴性:滋腎鎮痛,益腎利尿。

主治:頭暈頭昏、坐骨神經痛、長骨刺、腰酸、腰痛、腎盂炎、腎臟病水腫、重感冒。

針刺法:直刺二寸。從叉口進針直抵手掌骨叉口上緣。握拳後從叉口進針。

針感:酸脹麻電感。

區別:本穴位置雖與八邪(經外奇穴)相同,但主治症狀與刺針法完全不同。

經驗:

(一)三叉三穴入腎經,因此五行上屬水,而視力減退的人,大都屬於腎水較虛,因肝為木,主目,木補其虛,故刺腎水補肝木有滋腎益目之效,對眼睛幫助很大。

(二)三叉三穴下針後,亦可再加配腕順一穴,使成董氏T字刺針法,更可加強效果。

相關焦點

  • 治療手指麻木的特效穴——三叉穴
    前段時間過年吃的比較複雜,加上新居入夥,趁著過年得空就決定開闢小花園,連續好多天都是超負荷勞作,正月初六開始右手就有些不適狀況,手指酸麻無力,一直拖了幾天沒見好轉。右手三指感覺間歇性發麻,並呈放射頸肩趨勢,於是自己扎了合谷、中渚和後溪,加了肝經和腎經的配穴,扎了兩次效果不明顯。
  • 中瀆穴
    中瀆穴 【穴位查找】中瀆穴:屬足少陽三膽經;主治:下肢麻痺
  • (每日一穴)靈道穴:心痛,心悸,肘臂攣痛,手指麻木.
    《手少陰心經穴》《靈道穴》 Lín gdào靈道穴歸屬手少陰心經,有緩解治療失音、腕臂痛等作用,靈道穴的位置: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5寸,詳見本文圖解靈道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手少陰心經穴指手少陰心經所有的腧穴,即所有經穴。分布在腋下,上肢掌側面的尺側緣和小指的橈側端。起於極泉,止於少衝。左右各9穴,分別為極泉、青靈、少海、靈道、通裡、陰郄、神門、少府、少衝。
  • 【每日一穴】居髎穴——治療癱瘓、足痿、腿腳麻木等
    緩解治療癱瘓、足痿、腿腳麻木等,居髎穴位的位置具體在哪裡呢,怎麼找?    【取穴方法】在骨盆上端從腰部往腹部觸摸,就可發現骨盆最前側。本穴位在前側約1個指幅下方。取穴時,側臥,伸下腿,屈上腿取穴。    【穴位解剖】有臀中肌,臀小肌;有臀上動、靜脈下支;布有臀上皮神經及臀上神經。
  • 【每日一穴】—浮郄穴:急性胃腸炎、便秘、麻木等
    【穴名解說】【浮郄穴】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太陽膀胱經。【名解】浮,陽也、氣也。郄,孔隙也。浮郄名意指膀胱經經氣在此各至天之天部。本穴物質為委陽穴傳來的水溼之氣,至本穴後因吸熱而上至天之天部,但因膀胱經氣血性本寒溼,即使吸熱其所上行天之天部的氣態物也少,如從孔隙中上行一般,故名浮郄。【穴位含義】膀胱經經氣在此升至天之天部。【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之氣。【運行規律】循膀胱經上行並散熱冷降。【功能作用】清熱降溫。
  • 少商 —— 每日一穴
    國標定位少商 在手指
  • 暈穴、麻穴、咳穴、啞穴、笑穴方位!附解穴方式!
    (一)暈穴(1)太陽穴:位於眉梢與外眼角之間,斜上方一寸陷處。(2)耳門穴:位於頭部耳孔凹骨縫處。
  • 董氏奇穴(手指部位):指駟馬穴
    取穴:當食指第二節中線外開二分之中點一穴,其上三分一穴,其下三分一穴,共三穴。手術:針深半分。【詮解發揮】穴名闡釋:指駟馬穴義同足駟馬,因在手指上,故名之指駟馬。定位及取穴:指駟馬位於食指背第二節小側(尺側),計三穴,取穴採用四分點法貼骨旁下針,針深二分至三分。現代解剖:血管:指掌側及背側固有動脈形成之血管網。神經:橈神經與正中神經之分支指背側固有神經。
  • 每日一穴:浮郄
    浮郄穴主治胃腸、下肢等疾患:如嘔吐,洩瀉,臀股麻木,膕筋攣急,大便秘結,小便熱赤,股內貼骨癰毒,髀樞不仁,霍亂轉筋,下肢麻痺,膝膕都疼痛,麻木,攣急,膝膕痛麻攣急,便秘,現代又多用浮郄穴治療急性胃腸炎,膀胱炎,腓腸肌痙攣,急性胃腸炎,尿瀦留,髕骨軟化症等。出處《針灸甲乙經》:不得臥,仰則恐僕,浮郄主之。
  • 井穴、滎穴、經穴、合穴、原穴、絡穴、郄穴表
    它們都是人體12條正經上的精兵強將,是一穴勝十穴的特效穴位。        【井穴】是主管我們身體上12條正經所有支脈的穴位          井穴, 五俞穴的一種,均位於手指或足趾的末端處.《靈樞.九針十二原篇》 :「所出為井。」也就是指在經脈流注方面好像水流開始的泉源一樣。
  • 每日一穴解析——血海穴!!!
    另有記載:百蟲窩穴是經外奇穴,在血海穴上1寸,點擊查看:經外穴--百蟲窩穴    血海穴:一指衝脈,又稱十二經之海;二指血海穴;三指肝臟。    1、「血海穴」。    肝血虛--血海穴、足三裡穴    很多人看會書和電視就覺得眼睛酸脹,乾澀不舒服,有的還會出現手腳麻木現象,往往不被引起重視,其實這是肝血虛的症狀。為什麼呢?
  • 董氏奇穴--正脊一穴、正脊二穴、正脊三穴
    1.外三關123穴:(與咽喉、肺有關)在外踝尖與膝蓋外側高骨之直線上。主治:扁桃腺炎、瘤、癌、喉炎、喉癌(特效)、肺癌(有奇效)。腮腺炎、肩臂痛、各種瘤、紅鼻子(特效)。青春痘、粉刺(效佳)。瘰癘(特效)。以三稜針點刺出血效果卓著。4. 雙龍一穴:在外膝眼下一寸五分,脛骨外側骨陷中。
  • 調理痛經按摩這四個穴
    □鄭州市中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劉莉萍    痛經讓女性朋友苦不堪言,在這裡介紹四個穴位,經常按摩可幫助進行日常調理。    子宮穴子宮穴位於下腹部,在臍下中下4寸,中極旁開3寸,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效果,經期前後按摩,均有治療及預防作用。
  • 【每日一穴】少海穴:心痛、肘臂攣痛、瘰癧
    少海位於肘前區,橫平肘橫紋,肱骨內上髁前緣快速取穴:屈肘90°,肘橫紋內側端凹陷處即是少海穴何為少海穴呢?少即幼小,指手少陰經,海即海洋,少海是手少陰心經五輸穴的合穴,五行屬水,此穴為本經合穴,本穴物質中,它不光有地部匯合的經水(有極泉穴和青靈穴向下的經水),它還有自少衝穴等穴上行匯合於此的水溼雲氣,為心經水、氣二物的共同匯合之處,故為心經合穴,故為少海穴。
  • 每日一穴之 靈道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癔病,失眠,精神分裂症,失語,肘關節神經麻痺或疼痛,手指麻木。其它:急性舌骨肌麻痺或萎縮,暴喑。;靈道穴配尺澤、少海:治肘攣;靈道穴配外關:有舒筋通絡活血的作用,主治臂痛,指麻,關節炎。
  • 重磅特效穴來襲(附詳細解讀)
    先按揉氣衝穴,後按揉動脈,一松一按,交替進行,一直按揉到腿腳有熱氣下流的感覺為佳。   7)常灸太溪穴:太溪,是腎經上的穴位(位於腳踝內側後跟骨上動脈凹陷處,當我們用手指按在這個位置上時,馬上可以感覺到這裡動脈的跳動,見上圖)。用艾條灸穴位的方法:把點燃的艾條靠近穴位,以能明顯感覺到燙為宜,感覺到很燙的時候就要移開一點。
  • 手顫、手麻、腳麻、面部神經麻痺,找到一個穴,立竿見影必調穴!|穴位|小腸經|心經_網易訂閱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調理手顫(左右腳內側)手指端或腳趾端麻木,揉腎經的復溜穴。手麻、胳膊麻、胳膊肘痛、食指痛,揉胃經條口穴。問:頭部發麻、發木是怎麼回事?答:這種情況就是腦供血不足,因為血液是由心臟發出,攜帶氧氣到全身各部位,氧經過燃燒後,才能產生熱能,頭部才能供給充足,手腳才會溫暖。
  • 【每日一穴】怎麼按摩靈道穴緩解冠心病?靈道穴的準確位置
    本穴物質為少海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在本穴處為氣化散熱,氣化之氣循心經氣血通道而上行,故名。  經,經過也。本穴為心經地部經水運行的通道,經水在地部無散失,故為心經經穴。  屬金,指本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地部經水,在本穴的變化是蒸發化氣,所化之氣與心經氣血相比,性涼,表現出肺金的秋涼特性,故其屬金。
  • 偏頭痛、前額痛,各種頭痛,都有特效穴
    三焦經肘部的清冷淵、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關穴,都是偏頭痛的特效穴。三焦經是人體的「出氣筒」,在三焦經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調整內分泌失調,對調節長期情志病極為有效,對各種頭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綜合症都有特效。
  • 小腿一穴,專治各種眼疾,每天按一按,緩解眼睛幹、澀、痛!眼睛用到老都不花......
    老花眼對我們的生活影響非常大,不僅會給我們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若不加以治療,還會引發如白內障、青光眼等一系列併發症。雖然自然規律不可抗拒,但有針對性地調理不僅能提前幹預,延緩其發生,還能對已經老花眼的朋友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