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張棉棉、實習記者陳慧)從「桂西屋脊」岑王老山深處,到人們的餐桌,姬松茸翻越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林縣的數重大山,帶給浪平鎮的11戶47人貧困村民希望。
中國電信集團自2015年8月開始,對廣西面積最大的縣田林縣進行定點幫扶,姬松茸這樣走出大山的「代表」,正是七項脫貧攻堅工作中產業扶貧的一個項目。
褐色的希望
10月煙雨濛濛,浪平鎮浪平村的村委會二樓會議室的桌子上堆放著50多萬的現金。18戶種植姬松茸的村民們排著隊,來領取今年第3期姬松茸的收成。村民姚再來的2個種植棚,這次領到了16000元。
浪平村的姬松茸項目於2018年開始啟動。當時為了解決浪平鎮240戶異地搬遷的村民的生計,在中國電信的幫助下,鎮黨委書記蔣正波帶著村民姚再坤等前往福建、貴州等地的姬松茸種植地「取經」。之後鎮裡決定以「合作公司+村集體+農戶」的合作模式,10月份在浪平村和塘合村建起了55個姬松茸生產大棚。
岑王老山氣候適宜姬松茸生長,且多種集資方式為村民解決了資金問題,浪平村的姬松茸種植就這麼開始了。曾在外務工的姚再來也在今年投入了3萬元,建了2個棚,「為自己搏一次」。中國電信集團廣西分公司派駐田林縣的幹部農國寧副縣長說,「產業扶貧要因地制宜,輸血和造血相結合,激發內部動力。」
如今,18戶帶頭人的獲利,在浪平村成了一件大事。第七批的姬松茸已經收穫,看著自家大棚菌床上留作觀察的數十株褐色小松茸,想著到12月之前,還能收穫2茬,姚再來靦腆地笑著,「今天這一期收入結算了,本錢算是回來了。」
綠色的產業
浪平鎮從連片石漠化的「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到如今貧困戶慢慢勤勞致富。諸如姬松茸的產業扶貧項目,離不開村民的辛勤勞動,也離不開技術的科學指導。
姚再來的姬松茸大棚裡,連接著中國電信的5G信號設備。剛收完第八茬姬松茸的大棚裡,出現了青黴菌,這讓姚再來擔心不已。姚再來通過智慧型手機,藉助5G的網速和8K的清晰度,將姬松茸上的紋路和大棚的具體情況迅速傳遞到廣西農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專家韓美麗那裡,讓姚再來懸著的心慢慢安放。
但是因為基站和技術等原因,目前智慧農業只是在姚再來的大棚裡進行試點,還沒有全面應用。
村民們在領取第三期的收入,與此同時,田林縣城的電商王大吉正在為今天的500個特產訂單包裝快遞,將姬松茸、山茶油、山楂乾等由田林縣貧困戶和農戶生產的農特產品通銷往全國各地。他希望,「電信搭建的這個雲平臺可以幫助農戶解決後顧之憂,生產出的產品,可以實現銷售。」
合作企業兜底採購銷售,電商輔助銷售,一路飄紅的銷量,給了村民們繼續生產的信心。浪平鎮接下來,將藉助把姬松茸的55個種植大棚,拓展到第二期500個。
透明的隱憂
姬松茸給浪平村脫貧帶來了希望,但也有扶起來後的隱憂。
被同事稱為「田林扶貧第一人」的中國電信廣西公司資深經理班兆林,曾多次對中國電信對田林縣定點幫扶的各個項目進行調研。就姬松茸產業扶貧的長遠之路,他有著不一樣的看法。
他認為,目前姬松茸種植、採購和加工只依賴一家福建企業,有很大風險。他說,「目前來看,姬松茸項目的生產、加工和銷售還是太單一,不利於降低農民的風險。」
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誰都會擔心,蔣正波也不例外。他說,「目前有很多家企業來談採購,但是老闆的為人、誠信度不敢肯定。萬一合作失敗,我怎麼對得起群眾?我們選擇這家,是因為老闆比較誠信,技術指導也很到位,並且收購價相對較高。未來合作搭建的烘乾房,我們力爭讓本地的人才學習。這樣不管外地老闆走或留,我們都不用擔心。」
隔壁弄陀村今年通過電商平臺,獲得了10萬元的集體收入。這讓蔣正波萌生了藉助電商銷售的想法。他說,「我們在基層,對外面的平臺較低,接觸到外面的老闆較少。未來還是希望先把這個產業穩定下來,再通過線下+電商等多平臺銷售。」
姬松茸的成功「出山」,只是田林縣扶貧攻堅中的一個小環節。中國電信還對田林縣的組織領導、基礎設施、基層黨建、信息網絡、消費扶貧、教育扶貧等六個方面進行支持。田林縣副縣長羅俊書說,「非常感謝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對田林的關心。下一步,我們將主動作為,不斷增強自身脫貧造血功能,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目前田林縣還有59個貧困村未摘帽,3104戶貧困戶未脫貧。正如田林縣副縣長農國寧所說,「央企扶貧,摘帽不摘責任。」靠著姬松茸發展起來的浪平村還有後續故事,田林縣的扶貧之路依然道阻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