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因病致貧」到「因勤脫貧」|赤水市寶源鄉寶源村...

2020-12-26 天眼新聞

我的愛人陳洪位說:「只要有培訓的機會我們都要主動去學,只有把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上,才能自力更生。有國家的好政策幫助,爭取把日子過得更好!」

現在,我家除了政策的幫助,靠著我收工製作木甑子一年能增加一萬多的收入,由於是全手工製作,加上用料較好,我家的木甑子基本不愁銷路,也讓我們家實現了從「因病致貧」到「因勤脫貧」的轉變。

前些年,我和愛人有商有量,我會利用農閒時間,外出跟著勘探石油,妻子陳洪位在家務農,照看家中小孩讀書,一家人的日子過得非常簡單、幸福。然而,一家人平靜安詳的生活在2013年被擊碎,我被被檢查出患上了重大疾病尿毒症,原本一個好端端的家庭,因為我治療需要高額的醫療費,讓家裡用入不敷出,生產生活陷入困難。為了治病,一家人省吃儉用,不僅花光了所有的積蓄,還欠下了一身債。雖然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手術治療,但是後續每年的高額醫療費仍然壓得這個家踹不過氣。

就在一家人一籌莫展之時,黨的扶貧政策如春風一般,為我家送來了希望。2014年,經寶源村村民代表大會評議,將我家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大病補充醫療保險扶貧政策的實施,減輕了我家的經濟負擔。醫療保險、孩子教育、就業、低保,四大問題一下就得到解決。

後來,我們夫妻倆還在各級領導的引導組織下, 參加了就業培訓,我也學了一門技術。現在靠著製作木甄,能為我家帶來一萬多元的收尾,加上政策幫扶,我家的生活逐步好轉,我們一家通過自身的拼搏奮鬥,並於2019年底順利脫貧。   赤水市寶源鄉寶源村六組村民 李鳳剛 口述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柳 整理編輯 胡銳編審 楊儀 李劼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幫扶的醉漢重樹起了生活的信心丨赤水市寶源鄉...
    我叫雷小容,現任赤水市寶源鄉黨委書記。自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我有幸先後在兩個貧困鄉鎮——元厚鎮和寶源鄉任鎮長、書記。六年多來,我參與並見證了這場偉大而磅礴的戰爭從打響到即將取得完勝。雷小容(左二)走訪貧困群眾今年5月,當我再到貧困戶王中書家走訪時,發現屋裡屋外打掃得乾乾淨淨,生活用具已齊全。看到他的轉變,我當即決定自掏腰包,為他購買一臺電視機和衛星接收鍋,以豐富業餘生活、打發空閒時間,鼓勵他再接再厲,把日子過得更好。
  • 點豆花、品豆花宴,看寶源鄉這樣慶豐收!
    寶源鄉的鄉親們說:「我們這裡一直有這種習慣,每年黃豆豐收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愛做豆花。看著大家歡聚一堂,日子一年比一年過的好,真是比吃熱豆花還巴適」。在現場的圍觀的小朋友們看的很認真,從頭到尾看完了比賽,知道了豆花是經過許多複雜的程序做出來的,也知道了從一粒黃豆到收穫歸倉是多麼不易,信誓旦旦的說道「以後要聽老師的話,珍惜糧食,愛護自然」。
  • 破解因殘致貧 攻克堅中之堅——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成就綜述
    由於受身體障礙、勞動能力弱、受教育程度低等因素影響,貧困殘疾人是貧困人口中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返貧率最高的特殊困難群體,也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困中之困、難中之難、堅中之堅。2016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安徽金寨貧困村貧困戶考察精準扶貧時指出:「因病、因殘致貧問題時有發生,扶貧機制要進一步完善兜底措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殘疾人精準扶貧指明了方向。
  • 「我的脫貧故事」盧雪梅:飲水思源 不忘桑梓
    我叫盧雪梅,是龍裡縣洗馬鎮人民政府的一名公務員,也是鎮政府派駐到落掌村的一名小康駐村幹部。毋庸置疑,我也曾是一名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對象,這是關於我從幫扶對象到幫扶責任人的故事。後來村委會向洗馬鎮人民政府為我們申請到了5000元的助學獎勵,辦理了貧困生生源地助學貸款,才解決了難題,也正是這筆助學金在我的心中埋下了感恩的種子。全面吹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衝鋒號,父親通過政策宣傳了解扶貧政策後,主動寫了一份貧困戶申請書交到村裡,經組、村、鎮召開評議會議公示後,我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因學致貧問題得到解決。
  • 「我的脫貧故事」石斛花開啟了我家的脫貧致富路丨赤水市旺隆鎮...
    我母親患肺氣腫,常年吊著「藥罐子」,掙的錢全部都裝到藥罐子裡了,貧窮像山上的巨石壓得我們一家人喘不過氣。2008年,我家開始有了變化,一株石斛小苗開啟了我家的脫貧致富路。我陸續參加了鎮、村組織的創業培訓,經過多方考察學習,決定在家鄉種植金釵石斛。
  • 信陽市平橋區醫保局:築牢「健康防線」阻斷「因病致貧返貧」
    李廷根女兒因脊柱側彎連續8年手術不斷,加上李廷根患上尿毒症以來,輾轉多地治療,醫療花費較大,本來不富裕的家庭又雪上加霜,平橋區醫保局在得知情況之後,展開了一系列的幫扶行動。今年來,李廷根一家通過平橋區的健康扶貧政策報銷了近21萬元的醫療費用,為這個不富裕的家庭減輕了巨大負擔。近年來,平橋區醫保局把健康扶貧作為重大政治任務,貧困戶李廷根只是平橋區醫保局開展健康扶貧工作的其中一個受益者。
  • 【我的脫貧故事】「修鞋匠」齊慶榮脫貧記
    【我的脫貧故事】「修鞋匠」齊慶榮脫貧記 2021-01-06 17: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家界脫貧故事」樂莊:「藏」樂高山
    脫貧工作從哪抓起?從省會城市到山區農村,許春光一連三天都睡不著覺。許春光走訪貧困戶。「先摸清底數,才能精準施策。」連續半個月,工作隊走遍全村、走訪300餘名村民,樂莊村黨建工作薄弱、村級治理粗放、產業發展困難、基礎設施滯後、文化建設缺失、村民致貧原因等問題逐漸清晰。
  • 「我所經歷的脫貧攻堅故事」胡海玉:依託辣椒產業 我成了致富帶頭人
    我是胡海玉,今年37歲,是西秀區寧谷鎮張家景村人,因家裡孩子檢查出血小板減少症,醫療費用需要30多萬元,導致家庭因病致貧。依託辣椒產業,找準致富路。2018年西秀區發展辣椒產業,政府協調銀行無息貸款。有政府大力支持,於是我決定放手一搏。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他們」相識於脫貧攻堅丨上海市第三批援黔...
    一年多的時間,我一直深入基層調研,走遍了遵義8個貧困縣市,走完了遵義15個區縣市,我深深熱愛遵義這片紅色土地。2020年,我很榮幸獲得了貴州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2020年3月3日,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宣布脫貧出列,標誌著遵義革命老區率先全部脫貧。在這場脫貧攻堅偉大戰役中,我認識了許多人,有了許多故事。
  • 「我的脫貧故事」「修鞋匠」脫貧記|安順經開區么鋪鎮南山村村民...
    「雖然腿腳有殘疾,但我還有一雙手能幹活兒,我不想只依賴政府的幫扶,真正脫貧還得靠自己!」  我叫齊慶榮,家住安順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么鋪鎮南山村。我是一個修鞋匠,也是一個殘疾人,我喜歡修鞋,每當有人不解時我總是拿這句話掛在嘴邊如此回答人家。
  • 【我的脫貧故事】張爾超:好政策開啟好生活
    【我的脫貧故事】張爾超:好政策開啟好生活 2020-11-27 16: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脫貧故事」養蜂脫貧後 生活甜如蜜丨盤州市柏果鎮銅廠溝村三...
    我小學畢業後,因家庭貧困,父母無力再扶我到鎮上讀初中,便輟學在家。因只有一隻手,不能幹農活,在家當了幾年放牛娃後,便到昆明打臨工,靠從事電工、泥水工等體力較輕的手藝活為生。打工期間,我幹活勤快,儘管只有一隻手,可幹起活來不比別人差,受到工友們的同情與好評,大家但凡接有訂單,都邀我同幹。  一次回鄉過年時,我與鄰村的殘疾姑娘蔣倩經人介紹認識,我們這對不幸的殘疾青年相互疼愛,很快走到一起。
  • 「同心脫貧微日記」通江縣委統戰部駐村幹部屈炯:心系趲寸坡村
    2017年5月,根據組織安排,我有幸被派駐到通江縣長坪鄉趲寸坡村駐擔任第一書記,接替駐村幫扶工作。第一次以第一書記的名義到村,我激動又緊張,激動是我當了「村官」,緊張是我不熟悉農村工作,對如何做好脫貧攻堅工作還一片茫然。
  • 「我的扶貧故事」盛放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的「玫瑰」
    為講述、記錄、傳播好脫貧攻堅故事,充分展現貴州幹部群眾戰天鬥地、擺脫貧困的生動實踐,為確保高質量、打好收官戰營造強大輿論氛圍,江口縣融媒體中心特開設「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專欄。今天播出縣司法局選派的第一書記龍國群的扶貧故事。龍國群,女,現年31歲,中共黨員。
  • 「我的扶貧故事」龍金藝校長:脫貧攻堅 我為群眾做了二三事
    為如期完成這一目標,按照縣委縣政府文件精神,以個人申請、單位推薦,我很快得到了黃平縣科技教育局的批准,同年6月,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脫貧攻堅戰士。我加入脫貧攻堅工作隊後,有幸安排到平西壩戰區脫貧攻堅工作隊平東片區擔任1、2組網格員,同時也是平西壩戰區脫貧攻堅工作隊的一名信息聯絡員。
  • 「我的扶貧故事」堅守初心擔使命 真幫實扶助脫貧丨荔波縣朝陽鎮...
    我叫劉振丹,2018年3月12日,我到朝陽鎮朝陽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在駐村幫扶工作中,我始終牢記服務群眾的初心,在工作中理思路、謀發展,以務實進取的工作作風,紮實做好各項精準扶貧工作。同時,根據貧困戶的不同情況、致貧原因制定相應的幫扶措施,並定期走訪,做好跟蹤服務工作。通過入戶走訪,對貧困戶家中基本情況、思想動態、生活狀況、及脫貧願望有了很深刻的認識。在我看來扶貧道路上沒有捷徑,只有動真情、動真格、真扶貧、扶真貧,真抓實幹、才能開展好脫貧攻堅工作。
  • 「脫貧攻堅·扶貧故事」東風村裡來「東風」——記巴林左旗十三...
    2018年劉國東被選派到東風村,一到村裡,他及時擺正工作位置,結合當地黨委、政府開展的各項扶貧工作,主動深入到涉及群眾切實利益、最關心的扶貧工作中去,有效推進了東風村脫貧攻堅各項工作。位於左旗十三敖包鎮的東風村,由徐家灣、李家灣、叢家屯、雷家屯四個自然村組成。全村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130戶320人,貧困發生率24.2%。
  • 遵義脫貧攻堅綜述...
    全市上下紮實有效開展建檔立卡工作,扣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第一顆扣子,做到因戶施策、因人施策,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推動了各項扶貧政策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提升了廣大幹部服務群眾的能力,提高了貧困地區社會治理的水平,全景式記錄了脫貧攻堅的全過程。
  • 山東德州市陵城區:在脫貧攻堅中書寫「時代擔當」
    「在黨委政府的幫扶下,我通過種植大棚蔬菜很快就脫貧了。現在,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要把自己掌握的種植技術教給更多的父老鄉親,幫助他們增加收入…… 」在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中國夢·新時代·話小康」百姓宣講會上,宋家鎮白家村村民韓秀清向大家分享自己脫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