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爵位最高等級是王爵,而王爵中又以這四個封號最為最貴

2021-01-08 長文陪你讀歷史

中國古代從周朝開始,對於立下軍功的功臣武將,都會獎勵以封爵,有周朝的公、侯、伯、子、男等貴族爵位,也有秦漢時的軍功二十等爵。魏晉之後,重新恢復了五等封爵,並重新設置了王爵,以王爵為爵位中最高一等。後世雖多有更改,但王爵始終是作為了爵位中的最高等級。

在王爵中,皇族宗室一般可以獲封為親王、郡王,而為朝廷立下特殊功勳的異姓功臣,也會被封郡王。像唐朝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臣郭子儀,就被封為汾陽王,屬於兩字郡王。兩字郡王的等級是低於一字親王的,而在一字王中,最尊貴的則是冠以古代國家的名稱,如趙王、齊王。

其中,王爵中最尊貴的四個封號是:晉王、秦王、齊王、楚王。因為這四個封號所代表的國家,是春秋戰國中最強的四個。民間一向有傳說,一字王又叫做一字並肩王,表示可以和皇帝比肩。

王爵名稱一般都和封地或者受封者的功績有關。比如韓信滅齊,所以被封為齊王,後來又因為他是楚人,改封楚王;比如劉恆被封為代王,他的封地就是代郡,負責漢朝的北部國防,抵禦匈奴。

最初擁有皇帝權威的晉王就是司馬昭、司馬炎父子,他們是曹魏的大權臣,一直在做改朝換代的事,最終建立晉朝。因為是晉朝,所以西晉一直沒有晉王,直到西晉滅亡,地方實力派琅琊王司馬睿才自封晉王,然後在江東建立東晉。後來的晉王中,依然有人登上皇位,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隋煬帝楊廣,他在登基前就是晉王。還有唐高宗李治,登基前也是晉王。唐朝滅亡後,自認唐朝宗室的河東軍閥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也都繼續使用唐廷分封的晉王旗號。

秦王則是最開始就帶著王霸之氣,這是最終統一天下的秦國君主封號,最著名的秦王就是第一個皇帝秦始皇。所以秦王稱號一般都是給予僅次於太子,最著名的秦王自然是秦王李世民,他殺兄屠弟,逼父退位,終於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偉大局面。

齊王中最出名的是漢初三傑之一的齊王韓信,雖然他同時也是楚王。漢朝的天下,大多都是韓信打下來的。劉邦建立漢朝後,封自己的長子劉肥為齊王。此後各朝都有齊王,登上皇位的則是東魏時的大權臣齊王高洋,他廢掉了東魏皇帝,建立北齊。

楚王裡最出名的是西楚霸王項羽,不過他最後丟掉了天下。此後,東晉末年的權臣桓玄也自立為楚王,後來稱帝,建立的國家就叫楚國。此後,唐玄宗李隆基在登基前,他的爵位也是楚王。

相關焦點

  • 哈裡王子晉封公爵,英國爵位的公侯伯子男和中國古代爵位一樣嗎?
    那麼英國的爵位體系和咱們中國古代是一樣的嗎?如果不是那麼兩者的有什麼不同呢。貴族的爵位大致可分為傳統世襲貴族和終身貴族兩類。英國傳統世襲貴族,就是我們熟知的「公,侯,伯,子,男」五爵。因為在現代社會沒有冊封新的世襲貴族,所以被稱為傳統世襲貴族。公爵是第一等世襲貴族,公爵是僅次於國王或親王的最高級貴族,類似於中國古代的分封諸侯,英國君主分封王室宗親並授予公爵爵位,如威廉王子是劍橋公爵,之後逐漸也授予王室宗親以外的功勳卓著的重臣。
  • 古代的君侯之區別,「君」是泛指稱號,「侯」是爵位等級中的一種
    一般而言,在封號之後再加上「君」二字,以示尊貴,「君」就是在封地封上的最高領袖。因此,「君」只指有封地的人,沒有大小之分。爵士是分等級的,而「侯」是其中之一。據史書記載,在周代以前,已確立「公、侯、伯、子、男」共五爵,稱為諸侯五爵。並設「上卿、上卿、上卿、上卿、下士」五爵,共五爵,稱為下五爵。由於古代官吏沒有薪水,只能封地,自己發動奴隸耕種。
  • 古代武將最高可以獲得封王的爵位,那文官能夠獲得怎樣的爵位呢?
    ,杜伏威是吳王,中唐的郭子儀是汾陽郡王等等,就是宋朝也有童貫封王,成為古代宦官爵位最高的人,明朝的話主要是追封郡王,主要是明初的開國功臣徐達常遇春等人,至於清朝的話,也有吳三桂等藩王,可見這些異姓封王的人都是武將,所以在古代武將最高可以獲得封王的爵位,那麼文官有能夠獲得怎樣的爵位呢?
  • 中國古代官階等級大全
    等級森嚴是中國古代社會最基本的特點之一,這在官階上反映得尤為明顯。大量的典章明文規定,不同的官階等級應享有不同的政治和經濟待遇,擁有不同的權力,絕對不允許僭越,亦不允許假借。統治者的意圖是通過嚴格的官階等級劃分,從制度上保證上下有別、高低有序、主從有分的嚴格統屬關係,從而責令不同等級的官吏各守其責,各行其權,各盡其責。俸祿大體上是依據官階等級的高低來區分多寡。
  • 中國古代有個封號,威武霸氣,2000年來只有4人獲得,卻無一善終
    貴族爵位在古代時是一種尊貴的身份象徵,爵位的所有者能夠享受到與之爵位對應的政治和經濟權利。在古代中國,延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貴族等級制度就是從商周時期確立的五等爵位制度,五等爵獎分為公、侯、伯、子、男這五個等級。五個等級的貴族按照嚴格的等級分別使用不同的禮器。
  • 古代的王爺都有哪些名稱?
    有唐一代,異姓封王者非常多(集中在中後期),這是由於唐代政治鬥爭複雜嚴重,中後期又長期處於藩鎮割據局面,所以朝廷多對建立功業的功臣加以晉封王爵的獎勵,以激勵他們為朝廷效力(當然,安祿山、朱溫等反賊也有授王爵,這裡就不多解釋了)。不過除了唐初的吳王杜伏威以外,其他的異姓王都是郡王級別,例如汾陽王郭子儀。
  • 安樂公劉禪,山陽公劉協,他們兩誰的爵位更高?
    公自然是一種爵位,當然,這裡的「公爵」,和咱們通常所認為的諸如韋小寶的「鹿鼎公」,這樣的爵位不同。和袁紹所謂的「四世三公」也不是一碼事。那個三公是指朝廷上的三公九卿中的三公,是官職,不是爵位,西漢朝廷把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個最顯赫的官職合稱為三公,東漢的三公則是指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四世三公是指祖上有四代人擔任過三公高官。
  • 「一字並肩王」到底是多大的官?很簡單,跟現代一稱號差不多
    「一字並肩王」到底是多大的官?很簡單,跟現代一稱號差不多在古代,每個為國打拼的人都渴望能被「封爵拜相」,然後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這是古代一種普遍認可和追捧的社會價值所在,也就是成功的表現形式。封建社會等級森嚴,除了地位最高的皇帝,下面一次分為王爵、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六等,王爵即我們俗稱的王爺,其地位僅次於皇帝。
  • 貝子、貝勒、郡王、親王、鐵帽子王,到底哪一個才是最幸福的爵位
    清代的「鐵帽子王」中有「親王」爵位,亦有「郡王」爵位,除了承襲方式不同外,其餘待遇大致相同。只不過,念在這些王爵的先輩都是清朝建國初期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後世會對他們高看一眼,更為敬重而已。但是,清朝的「鐵帽子王」乃係「名鐵命不鐵」的所在,能被皇帝所容已屬不易,更別提幸福了!那麼,在貝子、貝勒、郡王、親王這四等最常見、最為我們熟知的爵位中,哪一級爵位才是最幸福的所在呢?
  • 清朝皇子們的等級,究竟是如何劃分的?宗室爵位只有一個最為顯赫
    哈嘍大家好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一共存在296年,經歷了11代12位皇帝,在這個戒律森嚴的皇宮,每個人都是按照等級進行劃分,那麼清朝皇子們的等級究竟是怎麼劃分的呢我們知道清朝時,皇子皇孫有宗室爵位之分,像皇子叫阿哥,王子叫貝勒在清宮劇當中,基本統一稱呼皇帝的兒子為阿哥,然後再按照順序在阿哥前面加上數字便於區分,比如說四阿哥 五阿哥 十三阿哥等等,但是實際上在宗室級別當中,阿哥指的是那些沒有受封的皇子,所以阿哥並不是什麼高大上的稱謂,等到受封的時候就按照封號來稱呼了因此封號才是能體現清朝皇子等級的稱謂,最顯赫的封號要數和碩親王了。
  • 《爵跡》七大王爵:一度王爵最神秘,七度王爵最強能力被封印!
    傳說中的神話奧汀大陸分為水、風、火、地四個國家,每個國家都有精通魂術的人,其中最厲害的七個被稱為王爵。水國普通男孩麒零離奇地被七度王爵銀塵收為使徒,捲入了這場魂術的風暴,水國隱藏的秘密也漸漸浮出水面。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爵跡》中的西之亞斯蘭帝國現任七大王爵:七度王爵:銀塵 魂獸:雪刺天賦:【無限魂器同調】 理論上可以擁有無限的魂獸和魂器【四象極限】 作為上任天之使徒的天賦,被封印,可以使用水,風,火,土四種元素
  • 古代封爵與古代酒器有關嗎?你想知道的酒文化!
    古代封爵制度是古代君主授予貴族和功臣爵位的制度,它是歷代君主為鞏固其統治地位,調整統治階級內部關係而實行的一種封建等級制度。爵位是表示貴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稱號,有不同的等級。「爵」的小篆我們不知道古代帝王在給貴族和諸侯封號時所採用的的「爵」位,是否和「爵」這種禮器有關,也不知道這兩個「爵」是不是同時出現;但是,從天子飲酒、貴族飲酒、諸侯飲酒,一直到普通的士飲酒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隨著身份地位的不同
  • 清代宗室爵位分為十四等,那麼其他朝代的情況又如何呢?
    爵位,又稱封爵、世爵,是帝王賜予宗室、官員或有功人員、才智之士的地位和待遇。爵位,原本是指諸侯獲封賜的封建等級,因此爵位是與封建制度密切相關的。由於爵位分為宗室爵和非宗室爵,且歷朝歷代皆不相同,因此作個簡單的介紹。
  • 科普:古代的爵位和官位品級之間有什麼關係?
    提到這個問題,我們需要首先了解「中國古代封爵制度」、「中國古代官職等級」等相關基礎性知識。中國古代封爵制度:中國古代君主授予貴族和功臣爵位的制度,是歷代君主為鞏固統治,調整統治階級內部關係而實行的一種封建等級制度。
  • 古代歐洲爵位現在能賣多少錢?
    騎士爵位(Knighthood):從中世紀的騎士制度流傳下來,冊封后名字前可冠以Sir/Dame(爵士/女爵士)的尊稱英國的封號授予分成七級,分為貴族與平民兩大部分。除英國王室外,貴族分為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與男爵五種;另外還有兩種封號:準男爵與騎士,他們屬於平民,而非貴族。英國網球巨星安迪穆雷正式被英國女王授予爵士勳章,成功晉升為「安迪爵士」一般而言,貴族的勳爵可以世襲,但依據1876年的上訴審判法案及1958年的終身貴族法案,終身貴族(只能授以男爵勳爵)不能世襲。
  • 為何歐洲史上有很多男爵,而中國歷史上卻很少?看五等爵位的不同
    不管是在歐洲歷史還是文學小說中,大家會經常接觸到男爵這個詞,在歐洲它幾乎成為貴族的代名詞,譬如在莎士比亞的作品《威尼斯商人》中有威尼斯公爵、巴拉庭伯爵、福根勃琪少年男爵等等。爵位構成了歐洲封建歷史的重要組成,同樣,在中國古代也有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
  • 宋代宗室爵位是什麼樣的?
    仁宗為了推恩宗室,同時也是為了強化本支、拱衛皇室(因為近支凋零無人、遠支如果再依次降封的話,搞不好宗室爵位就沒有人繼承了),所以在這一年特別下詔:「皇族封王者物故,本宮之長封國公、祖宗之子皆擇其後一人為宗,世世承襲」,將宗室中太祖太宗的弟弟魏悼王(當時稱涪悼王)趙廷美、太祖兩個兒子燕懿王(當時稱越懿王)趙德昭、秦康惠王(當時稱楚康惠王)趙德芳,太宗除了真宗之外其他七個兒子,一共十家宗室的後代,按照始封親王之子封郡王
  • 古代爵位是怎麼變得不值錢的?看爵位畫風不斷崩塌的歷史演變
    公侯伯子男,這是我國古代的爵位等級劃分。在我國的各個朝代,這些爵位都代表著榮耀和權利。但是這些爵位所代表的地位卻不是一成不變的,換一句話說就是他們經歷了很多次地位的跌落過程,也就是變得越來越不值錢了,這是怎麼回事呢?【爵位畫風的第一次崩塌,子爵不值錢了】我國商代時期是典型的貴族和奴隸社會,通常一個貴族成年,人們往往會稱呼他為男。
  • 清朝「鐵帽子王」到底鐵不鐵?說相聲的于謙是世襲什麼帽子王?
    導讀影視作品中,我們常看到所謂的「鐵帽子王」手握重兵,位高權重!但你清楚清代」鐵帽子王」的歷史意義嗎?」鐵帽子」到底是鐵不鐵?正文「鐵帽子王」其實是一種俗稱,是清代專指可以世襲罔替、永不降級的親王、郡王宗室爵位。
  • 清朝鐵帽子王的世子襲爵為親王后,其它兒子怎麼辦,能襲什麼爵?
    考封的宗室子嗣,根據其父的爵位及其母的地位,都有一個「基準值」,無論怎麼優秀,或者是怎麼糟糕,他都會有一個最高或最低的爵位或待遇:一、父為親王,母為嫡妻,最優者可得不入八分輔國公爵;母為側室,最優者可得二等鎮國將軍爵;母為妾或滕,最優者可得三等輔國將軍爵。最差者皆不予爵位,但可得閒散宗室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