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後溪穴為何是八脈交會穴?

2020-12-17 艾蓬軒大夫

後溪穴為手太陽經輸穴,八脈交會穴(通督脈)。位於手內側,第5掌指關節尺側近端赤白肉際凹陷中。《靈樞·本輸》中記載:「手太陽小腸者,上合手太陽……注於後溪,後溪者,在手外側本節之後也,為輸。」

穴名解

《經穴釋義匯解》曰:「穴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後凹陷處。握拳時,穴處肉起如山峰,按之似小溪之曲處,故名後溪。」

《內經》記載:「肉之小會為溪。」肉會,即肌肉之端,著骨之處。

穴屬手太陽小腸俞木穴。《甲乙經》記載:「後溪者木也」,因穴位於小指本節後的橫紋頭處,較前谷高起,有小肉之會,故名後溪。

穴性

《針灸甲乙經》曰:後溪者,木也,手太陽脈之所注為俞(腧)

《針方六集》記載:後溪為八法之一,以其合督脈而會陽蹺於內眥與頸也。

《循經考穴編》曰:手太陽脈所注為俞木,小腸虛補之。八法:通督脈,配申脈為夫。

《古法新解會元針灸學》云:手太陽脈所注為俞木,木火相合而化苦酸,性主消化和膽汁,通腸和化滯結,開六府而通汗液。

《八脈交會歌》曰:後溪督脈內眥頸,申脈陽蹺絡亦通。

這時我們會提出一個問題,同樣是位於掌指關節處的穴位,例如二間、三間,為何後溪穴會是八脈交會穴?

我們先回顧一下經脈循行:

《靈樞·經脈》:小腸手太陽之脈,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骨之間,上循臑外後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其支者:別頰上,抵鼻,至目內眥。

《十四經發揮》:循手外側之前谷、後溪……乃上會大椎,因左右相交於兩肩之上,其之者……循頸之天窗……卻入耳中,循聽宮而終也……

在手太陽經的循行中,您可能對「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的描述提出疑問,為何經脈在肩部的走行如此曲折。

人體的肩關節是一個懸吊的結構,向上有肩胛提肌的牽拉,給予一個向上的作用力,向下有肱三頭肌的牽拉,予一個斜向下的力的作用,這兩個方向的力相互拮抗,共同維持著肩關節的上下運動與穩定。所以「繞肩胛」便生動的對手太陽經肩貞、天宗、秉風、曲垣等穴的位置進行了解釋與描述。

手太陽經與足太陽經為同名經,兩經相交會,手太陽經主要負責肩部橫向力的作用,而足太陽經縱行於肩胛骨內側,主要負責人體縱向力的作用。

所以當我們出現落枕時,你會發現除了頸項部頸部肌肉的緊張還會出現肩部肌肉的酸痛,這就分別對應到了不同經脈所管理的肌肉的問題。因此,當頭不能左右回顧時,我們要選擇手太陽經穴,而頭不能前後俯仰,取足太陽經。兩同名經一手一足,分別對應橫向與縱向力,管理不同區域的肩部肌肉群,但是症狀可相類似,這就為我們選擇兩條經脈上的不同穴位,是後溪還是申脈,提供了依據。這兩個穴位雖屬不同經,但可共同調節同一個區域(肩部)的病症。這也是八脈交會穴應用的一個核心思想。

相關焦點

  • 八脈交會穴如何配穴?
    八脈交會穴,又稱為「流注八穴」,「交經八穴」,是指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脈氣相交通的八個腧穴,均分布於肘膝關節以下的部位。陰經為何要用相生配,陽經為何要用同氣配,八穴中為何用了四個絡穴、兩個輸穴、兩個蹻脈穴,為什麼無手足陽明、足厥陰、手少陰四經之經穴,而單用此八穴就能治療十二正經及奇經八脈的病症等。
  • 《八脈交會穴》及現代醫學對八脈交會穴的臨床運用!
    八脈交會穴1、八脈交會穴的理論意義是指十二經脈通於奇經八脈的8個穴位,這些穴位都位於腕踝部的上下。
  • 經穴之可通督脈,壯陽氣,通經活絡的後溪穴!
    假如你的時間比較緊張,也可以輕輕按摩後溪穴,在按摩的時候輕輕轉動脖子,一直到脖子可以自由轉動的時候停下來。效果也是不錯的。其實今天主要想給大家分享的就是這個後溪穴!【後溪穴】為小腸經之輸穴,又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督脈,後,與前相對,指穴內氣血運行的人體部位為後背督脈之部;溪,這裡不是指溪水,而是指穴內氣血運行的道路。也就是說,後溪穴就是氣血在督脈運行的道路。
  • 十二正經上的八脈交會穴通於奇經八脈,是靈龜八法的基礎穴位
    十二正經上的八脈交會穴通於奇經八脈,是靈龜八法的基礎穴位十二正經上具有特殊作用的穴位叫做特定穴,特定穴中有一類穴位經氣通於奇經八脈,叫做八脈交會穴。八脈交會穴不僅可以治療本穴所在經脈和所通奇經的病證,而且可以應用於時間醫學,也就是靈龜八法中的取穴,從而加強治療效果。
  • 後溪穴:通督脈、提陽氣、調頸椎、護脊椎!
    所以,老年人一定要知道的一個穴位,就是後溪穴!後溪穴是八脈交會之一,通於督脈、小腸經,經常刺激這個穴位,可以提陽氣、調頸椎、護脊椎!後溪穴的記載最早是見於《黃帝內經靈樞本輸篇》,是手太陽小腸經上的重要輸穴,「後」和「前」相對,是指本穴內的氣血運行於人體的後背,為督脈之部。「溪」,是指穴內的氣血流行的通道。
  • 針灸絕技之背俞、腹募、八會、八脈交會穴,張勝兵為你講解使用技巧!
    好,接下來,我們將這個募穴說一下,背俞穴我們剛剛也說了,我們再把募穴說一下:肺的募穴中府;心包的募穴羶中;心的募穴巨闕;脾的募穴章門;肝的募穴期門;腎的募穴京門;大腸的募穴天樞;三焦經的募穴石門;小腸經的募穴關元;胃的募穴中脘
  • 養生治病通八脈,八脈之根通會陰 養生必懂!
    養生治病通八脈,八脈之根通會陰會陰穴為人體長壽穴。與人體頭頂百會穴為一條直線,是人體精,氣,神的通道。十二正經以外,人體還有一套更重要的平衡系統,就是奇經八脈。奇經八脈是我們的生命線,只要你每天去按摩八脈上的大穴,以穴通經,以經通脈,就會感覺人體仿佛有了一股清陽之氣。奇經八脈對十二經氣血有蓄積和滲灌的調節作用。
  • 奇經八脈中八個代表穴
    奇經八脈對十二經氣血有蓄積和滲灌的調節作用。八脈裡有八個代表性的穴位,公孫、內關、臨泣、外關、申脈、後溪、列缺、照海。
  • 奇經八脈上的這8個穴位堪比「核反應堆」,一治就是一大片!
    在十二正經以外,人體還有一套平衡系統,就是奇經八脈。奇經八脈對十二經氣血有蓄積和滲灌的調節作用。如果能每天按摩八脈上的大穴,以穴通經,以經通脈,人體就仿佛有了一股清陽之氣。尤其八脈裡有8個代表性穴位:公孫、內關、臨泣、外關、申脈、後溪、列缺、照海。每個穴位都堪比「核反應堆」,一治就是一大片!
  • 靈龜八法開穴配合喉蛾九穴擠痧
    【穴解】    本穴歸於手太陰肺經,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任脈,具有宣肺利氣、止咳平喘之功,主治咳嗽、氣喘等。    本穴為手太陰肺經的絡穴,可通調與之相表裡的手陽明大腸經的脈氣,具有清熱散風、通絡止痛之功,主治項強、偏正頭痛、牙痛、咽喉腫痛等。如《四總穴歌》:頭項尋列缺。
  • 生了病想做艾灸,如何配穴?六大配穴法,搞定配穴難題
    艾灸的配穴是根據病症的需要,選取兩個或兩個以上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協同作用的穴位加以配伍艾灸的方法。艾灸時應處理好主穴與配穴之間的關係,配穴要做到少而精,主次分明。配穴是否得當,直接影響艾灸的效果。艾灸常用的配穴方法主要包括本經配穴法、表裡經配穴法、同名經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後配穴法和左右配穴法等。
  • 艾灸不配穴=關燈走夜路!六大配穴法,建議珍藏
    艾灸的配穴是根據病症的需要,選取兩個或兩個以上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協同作用的穴位加以配伍艾灸的方法。艾灸時應處理好主穴與配穴之間的關係,配穴要做到少而精,主次分明。配穴是否得當,直接影響艾灸的效果。艾灸常用的配穴方法主要包括本經配穴法、表裡經配穴法、同名經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後配穴法和左右配穴法等。
  • 八脈之總根,一穴開,百穴皆開
    八脈之總根,一穴開,百穴皆開底輪(會陰穴)也叫根輪,位於臀部尾椎到生殖器的位置。
  • 奇經八脈
    奇經八脈的個別作用,和其所過腧穴及所會經脈有關,茲分論如下:  (1)任脈:任有「容任」的意思,古人也作「妊」字解釋,以其和婦女的妊娠有關而得名。任脈的作用為諸陰之海,這是因為足三陰經皆交會於任脈的中極、關元二穴。手三陰經雖然不直接和任脈相交,但是由於和足三陰相連接,所以任脈能夠容任諸陰之氣而為陰經之海。
  • 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的關係
    今天思考的問題是: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之間有什麼關係?奇經八脈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如果要思考明白這類問題,首先要從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的循行來入手,它們分別循行在什麼部位?這些部位有什麼特點?這些循行部位對人體能夠產生什麼影響?在學習奇經八脈的時候,一個是講了奇經八脈的循行,再就是講了奇經八脈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