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型融合技術在馥鬱香型(酒鬼酒)白酒中應用:
酒鬼酒其釀造工藝集清香型小麯酒和濃香型大麯酒工藝為一體,多糧顆粒原料、小曲培菌糖化、大曲配醅發酵、泥容提質增香、糧醅清蒸清燒、洞穴貯存陳釀、精心組合勾兌。
1、多糧顆粒原料,高溫浸泡,原料清蒸
採用五糧配方,除玉米要求粉碎成能通過2.0毫米篩孔的佔3/4外,其他原料均為整粒使用。整粒原料釀酒是川法清香型小麯酒的典型工藝。高溫泡糧和蒸糧方式都具有川法小麯酒的操作特點。
2、小曲培菌糖化
將蒸好的原料出瓶平鋪於晾床上,翻拌吹晾至28-32℃,均勻撒上5%~6%的根黴曲,再翻拌均勻晾至規定的溫度,入糖化箱培菌糖化。小曲培菌糖化相當於二次制曲,料醅在培菌過程中網羅了空氣中大量的微生物;同時部分澱粉轉化為還原糖,並形成一定量的呈香前體物質。這也主要是川法小麯酒的操作方式。
3、大曲配醅發酵,泥窖增香
將經過蒸餾的酒醅出慨放置於晾床攤晾至接近入害溫度時,加入經培菌後的料醅,撒入20%-22%的大曲粉,翻拌均勻,低溫入泥窖發酵,發酵期為50天左右。酒鬼酒生產用的大曲是中偏高溫曲,制曲溫度為57-60℃,是濃香型白酒生產用曲。生產用的窖池為優質泥窖,這也是釀造優質濃香型酒的基礎。
4、清蒸清燒,配醅發酵
清蒸清燒是清香型酒的典型工藝,即蒸糧與蒸酒徹底分開,有利於酒體淨爽。完成培菌糖化工序以後,轉入大曲濃香型釀造發酵工藝,在入窖酒醅的排列上,沿用了小麯酒的方法,即窖面和客底均為不投糧的糟醅,中間為三個大檢,底醅也採用雙輪底發酵增香蒸取調味酒。這部分的酒醅組成分和濃香型酒不一樣,所產的酒可能是產生醬(陳)香味的又一來源。大,酒醅所投的糧食配料都經過蒸熟及二次制曲的培菌工序,因此入窖時微生物數量及種類,理化分析結果都和濃香型大麯酒完全不同,估計發酵母菌中產膜酵母較多,使發酵後產品中乙酸乙酯含量高。採用人工培客技術,必然使酒中有相當的己艘乙酯,形成酒中酸乙酯與乙酸乙酯含量近乎平行的獨特量比關係。
酒鬼酒是融合清香、濃香和部分醬香工藝的產品,以致酒質優美、芳香馥鬱、獨具一格。
鳳香型與濃香型的融合---鳳兼濃酒:
鳳兼濃酒是鳳香型酒生產廠為適應消費市場的變化,在鳳香型酒土暗客固態發酵混蒸混燒老五骶工藝的基礎上,通過技術創新,融合濃香型酒部分生產工藝特點,生產出的種既有鳳香型酒醇香秀雅、甘洞挺爽的特徵,又有濃香酒綿柔、甜淨風格的新香型白酒。
1、鳳香型酒與鳳酒工藝上的區別
①制曲和釀酒原料:制曲原料風香型酒只有大麥、豌豆兩種,而鳳兼濃香型制曲原料增加了小麥,屬多糧制曲;釀酒原料風香型酒只有高粱一種,為單糧發酵,而風兼濃香型釀酒原料為高粱、大米、小麥,屬多糧發酵。
②制曲最高溫度不同,風香型58-60℃,鳳兼濃香型58-63℃,提高了制曲溫度曲中微生物的數量和種類均發生了變化,為鳳兼濃香型酒香味物質的生成提供了條件或前體物質。
③發酵期延長,傳統風香型酒發酵期14-16天,鳳兼濃香型發酵期為22-30天並採用濃香型「雙輪底」工藝生產調味酒,增加基礎酒的醇厚感
④窖泥不同,風香型酒為了控制酒中乙酸乙酯含量每年更換一次新客泥,而鳳兼濃香型則採用兩年修補一次或人工培養窖泥。
⑤生產工藝:鳳香型酒一年為一個生產周期,當年9月立窖,次年6月挑窖;風兼旅香型則為部分連續生產或挑一半壓一半,秋季中下旬開始掰客生產。
⑥貯存容器,傳統鳳香型酒是酒海貯存1-3年,鳳兼濃香型是先在酒海貯存0.5-1年,再轉入陶壇或不鏽鋼罐中貯存3-6個月,再勾兌調味。
2、鳳香型酒與鳳兼濃香型酒比較(以45%vol的成品酒為例)
二者感官特徵比較:
風香型:清亮透明,醇香秀雅,醇厚豐滿,甘洞挺爽,諸味協調,回味悠長。
鳳兼濃香型:清亮(或微黃)透明,香氣酸鬱,風濃協調,綿甜柔和,餘味悠長。
除鳳香型與濃香型的融合,有關酒廠還進行了鳳香型與醬香型結合生產出鳳兼醬香型的產品;並開展了「發酵法風兼複合型白酒生產工藝」研究,通過「多糧釀造,發發酵成型」的方法生產風兼複合型白酒,與「分型發酵,勾兌成型」的生產方法有本質的區別。為個性化風香型白酒的發展創出了一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