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是啥?為何半年營收1.6億?盲盒裡隱藏款售價竟然高達3000元?

2021-01-10 思雪學長話策略

9月16日,#炒盲盒最高溢價近40倍#登上微博熱搜榜,引發廣泛討論。炒盲盒正代替炒鞋、炒幣,成為新一代割韭場。也許你還沒有聽過這個名字,那麼盲盒到底是個啥?為何這般火熱?今天筆者就來聊聊盲盒。

一、什麼是盲盒?

「盲盒」營銷起源於明治末期的日本,當時日本百貨公司在新年期間為了處理尾貨、清理庫存都會銷售福袋,福袋中內容不會事先公開,但往往會放入高於福袋標價的商品。儘管福袋的價格通常並不高,但百貨公司福袋的生意卻好起來,久而久之就成為了新年期間的常規促銷手段。現在盲盒指沒有任何樣式提醒的裝有不同玩偶手辦的紙盒,需購買者打開後才能知道其內容。一般會成系列按照季節售賣,每個系列約有12種款式。

當客戶購買時,盲盒裡的手辦是隨機的,就如同盲人摸象一般,看不見裡面東西的盒子,得到哪個手辦就是哪個手辦。盲盒本身不會提示是哪一款,這大大增加了神秘性,讓人總是期待,心存驚喜與歡樂。

盲盒的單價並不算高,一般在39-69元之間,但是收集齊一個系列一般七八百到一兩千左右。重點來了,每個盲盒系列都會有隱藏款和限量款。隱藏款就是買中的概率非常低,就算你一下子買一套盲盒,也未必會有一款隱藏款。

盲盒就這樣吊足了消費者的胃口,從而大大提高了產品的銷量。繼口紅機、娃娃機、心願盒子後,盲盒玩具成為了又一款「不確定消費」的網紅產品。

二、盲盒怎麼在中國興起的?

在介紹盲盒在中國興起之前,筆者先聊聊收藏品玩具手辦。根據諮詢公司NPD集團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13國藝術家玩具等收藏品玩具類別增長達到26%,佔玩具業整體銷售額的11%……在盲盒玩具的推動下,收藏品一直是玩具行業增長的領頭羊。全球收藏品的市場份額增長了14%,達到了39億美元。

收藏品的銷售額佔整個玩具行業的8%。單憑藝術家和設計師在創作過程中融入個人藝術風格,用造型俘獲粉絲的形象。聯想到盲盒一般推出系列的玩偶手辦,以盒為單位,裡面裝著不同樣式的玩偶手辦,外包裝上不顯示玩偶外觀,在拆封前永遠不知道裡面是什麼,何時能集齊全套全憑運氣。

有時候抽盲盒會抽到最受歡迎那款,當然也會抽到大路貨,運氣更好的話會抽到隱藏款甚至還有特別款,市場價值可能上千元。因為結果的不確定性,激起人們的獵奇心態和賭徒心理,不少人由此「入坑」。這很像第一年的「集五福」活動,為了一個稀有的敬業福,導致敬業福在網上一度炒到幾十塊錢。

在00後已經成年的今天,盲盒玩偶手辦已經不光是小朋友了,已經擴大到90後、00後,甚至是年齡更長的「大孩子」們。這樣的一個群體對新奇的東西抱有極強的好奇心;擁有凸顯自我的價值觀和審美力;對張揚個性的事物從不吝於消費,且非常重視自我滿足的及時性。同時,由於社會、學習、工作時間擠壓個人生活,各方面壓力變大,他們的零碎時間少了,幸福感也低了,而價格不貴的玩具恰好能夠帶來快樂和滿足感。

另外盲盒玩偶手辦從產品研發和銷售方式設計上,潮流玩具也充分刺激了消費者的「癢點」。每個形象都會分季節或固定節日推出新的系列,不斷給消費者新鮮感。這個過程可以讓消費者產生收集的習慣和欲望,這些都形成了所謂的黏性。

三、盲盒是現象級事件還是會成為風口?

在分析盲盒是現象級還是風口之前,筆者先講兩組數據:

1、根據閒魚今年年中公布的官方數據,過去一年閒魚上有30萬盲盒玩家進行交易,每月發布的閒置盲盒數量較一年前增長320%,Molly娃娃交易超23萬單,均價270元。限定款和隱藏款被炒至上千元並不罕見,最受追捧的盲盒價格狂漲39倍:泡泡瑪特的潘神聖誕隱藏款,原價59元,現在已經賣到2350元的高價,狂漲39 倍。閒魚報告顯示,去年一位30歲的閒魚用戶,光是通過轉讓盲盒就賺了10萬元,盲盒的價值可見一斑。

2、Molly是市場上人氣最高的盲盒玩偶之一。Molly背後的公司為北京泡泡瑪特文化創意有限公司。2010年11月17日,泡泡瑪特在中關村歐美購物中心的一個小角落裡,開出了第一家門店。泡泡瑪特成立之初,參考的是香港的時尚超市LOG-ON,售賣一切有意思的、新奇的文創產品、玩具、雜貨。2016年,王寧押注了幾款公仔IP,與數位藝術家合作,開始做獨家代理。此後,泡泡瑪特全面轉型,從渠道商變為IP運營方。

2018年上半年,泡泡瑪特營收達到1.61億元、淨利潤達2109.85萬元,年淨利潤較2016年增長140倍。2019年4月泡泡瑪特宣布在新三板終止掛牌。公司近期變動不斷,原投資方全部退出。增長一方面源於門店數目增多,電商及機器人商店銷售迅速增長;另一方面則因為潮流玩具品類銷售大幅增長。

盲盒的成功在於設計了一套不確定的收益反饋機制,這能夠讓用戶產生一種賭徒心理,對盲盒購買的行為產生依賴與迷戀。商業的本質是為了逐利,很多人認為盲盒開箱的心理和「博彩」心理很像,無數消費人群「上癮」的同時被「掏空口袋」。理性分析一下,盲盒能給我們帶來驚喜,但上癮後,它就成了「潘多拉的盒子」。

當時直播行業在為整頓前確實讓很多主播收入不菲,但是隨著很多未成年人打賞一晚投了8萬;為了暴利很多主播帶入了色情直播,當國家出臺政策後直播行業也出現了很多變化,所以盲盒目前可以認為是一個風口行業,但是沒有監管是否會催生不良的問題,我們還應該用時間來檢驗!

相關焦點

  • 價格暴漲39倍,半年營收1.6億!突然而至的"盲盒"是什麼?
    一套盲盒有幾個到十幾個不等,還有一或兩個隱藏款。抽盲盒全憑運氣,有時候你會抽到喜歡的那款,甚至是隱藏款,如果運氣不好,就可能抽到你不喜歡的或者重複的。「盲盒」營銷起源於明治末期的日本,當時日本百貨公司在新年期間為了處理尾貨、清理庫存都會銷售福袋,福袋中內容不會事先公開,但往往會放入高於福袋標價的商品。儘管福袋的價格通常並不高,但百貨公司福袋的生意卻好起來,久而久之就成為了新年期間的常規促銷手段。
  • 盲盒徹底火了!估值高達460億 超額認購78倍!憑啥這麼牛
    原標題:盲盒徹底火了!估值高達460億 超額認購78倍!憑啥這麼牛 摘要 盲盒徹底火了!泡泡瑪特IPO估值高達460億,超額認購78倍!憑啥這麼牛。
  • 揭秘:藏在「盲盒」裡的暴利生意經
    數據來源:天眼查 製圖:電商智庫這就讓智叔好奇了,這家公司到底靠什麼賺錢?從連續虧損到年入16億,泡泡瑪特的盈利秘密就藏在「盲盒」裡。所謂盲盒,物如其名,就是買的時候不知道是什麼,只有買完拆開之後才能「一睹芳容」的盒子。這個盒子有多受歡迎?根據拼多多數據顯示,今年兒童節最熱銷的十大商品,盲盒排在第二名。
  • 幾十塊的盲盒竟然能開出近萬元的玩具,怪不得人人都愛開盲盒
    作為展會的主角,Labubu將作為導遊時刻陪伴著現場的每一位玩家,凡購票入場的朋友均可獲得Labubu超迷你公仔一個,運氣好的朋友更能獲得其神秘隱藏款.說到這裡,相信手機屏幕前的各位是不是已經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已經在奔赴現場的路上或是準備購票了呢?其實,提及泡泡瑪特,最為大家關注的還是那些盲盒裡所隱藏的重磅、超限定產品。
  • 1000億的泡泡瑪特和盲盒裡的95後
    到2016年底,一共開出了84家門店,大部分在一二線城市的購物中心裡。在電商風起雲湧的時代裡,在線下店賣標準品,那當然是虧成狗了。2014年、2015年、2016年1-5月,泡泡瑪特的營收分別為1703.21萬元、4537.53萬元、2942.61萬元;淨利潤分別為-277.29萬元、-1598.04萬元、-2483.53萬元。
  • 隱藏款盲盒隱藏千萬級市場
    據天貓此前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95後最「燒錢」的愛好中潮玩手辦排名第一;而盲盒收藏是玩家數量增長最快的領域——單是在天貓上就有近20萬消費者每年花費2萬餘元收集盲盒,其中購買力最強的消費者一年購買盲盒高達百萬元。  而在二手交易平臺閒魚上,盲盒愛好者更是水滸卡愛好者的25倍。
  • 【新經濟】1000億的泡泡瑪特和盲盒裡的95後
    【新經濟】1000億的泡泡瑪特和盲盒裡的95後 2018年12月21日,北京的冬天一如既往的寒冷。但在這天清晨6點的西單大悅城門外,卻有兩千多人排起了長龍,他們打算在寒風中再等4個小時,等大悅城一開門就衝進去買一款玩具:泡泡瑪特的新款公仔。
  • 泡泡瑪特登陸港交所成「盲盒第一股」 為何讓年輕人如此上癮
    12月1日,泡泡瑪特公告稱,公司於12月1日—12月4日進行招股,擬全球發行1.357億股,每股發行價不低於31.5港元且不超過38.5港元,募集資金約42.75億港元-52.24億港元,預計將於2020年12月11日在香港上市。隨著泡泡瑪特即將上市,或將給盲盒經濟的發展注入一劑「強心針」。然而,盲盒究竟是什麼,怎麼火起來的,行業能否健康持續發展等問題值得深思。
  • 記者調查:濟南泡泡瑪特盲盒「二次銷售」引熱議 爆款盲盒二手價格...
    小小盲盒在90後群體中究竟有何魅力,被拆封為何引發如此大的風波?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小小盲盒竟撬動了千億市場,爆款盲盒在二手市場價格能翻幾十倍。12月23日,有網友在濟南萬象城商場的泡泡瑪特店購買了3個盲盒,卻發現是已經被拆開並粘貼後進行「二次銷售」的盲盒,在該網友的追問之下,店員承認存在「二次銷售」的情況。
  • 盲盒上市來了:泡泡瑪特1年狂賺4.5億 兩年淨利激增近300倍
    剛剛,盲盒上市來了!1年狂賺4.5億,兩年淨利激增近300倍!中國基金報記者文景因「盲盒」而聲名大噪的泡泡瑪特向IPO衝刺。11月22日晚間,港交所文件顯示,泡泡瑪特已通過港交所聆訊,並披露聆訊後資料集。摩根史坦利、中信證券為聯席保薦人。
  • 盲盒:買的就是好奇心
    作為一個比較資深的盲盒玩家,「95後」網際網路公司白領熙瑞已經擁有100個左右盲盒娃娃。「大概是兩年前,我的一個朋友帶我入坑的。」熙瑞說,「抽的第一個娃娃是泡泡瑪特的Labubu隱藏款,然後就開啟了我的集娃之路,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 85後夫妻靠賣玩具,年入16億,盲盒的暴利模式你們永遠不懂!
    這就意味著6月以來喋喋不休的上市傳言,終將成為現實。 事實上,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估值高達400億的玩具帝國,一開始只不過是藏身於北京中關村某個角落的一間「雜貨鋪」。而說到這間「雜貨鋪」,就不得不聊到他的創始人王寧。 王寧是誰?
  • 85後夫妻靠賣玩具年入16億,盲盒的暴利模式你們永遠不懂
    這就意味著6月以來喋喋不休的上市傳言,終將成為現實。事實上,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估值高達400億的玩具帝國,一開始只不過是藏身於北京中關村某個角落的一間「雜貨鋪」。而說到這間「雜貨鋪」,就不得不聊到他的創始人王寧。王寧是誰?一個沒有顯赫出身,也沒有紮實可靠背景的85後青年,但就是因為他喜歡倒騰的性格,使其成為了母校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最出名的校友。
  • 盲盒才是最好吃的韭菜盒子
    在2016年下半年推出盲盒前,泡泡瑪特長期虧損,但在此之後,2017-2019年,泡泡瑪特營收分別為1.58億元、5.14億元、16.8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56萬元、9952萬元、4.51億元,業績實現了爆發式增長。毛利率也有明顯提升,從2017年的47.6%增至2019年的64.8%。盲盒這麼賺錢,究竟是00後特別好忽悠,還是泡泡瑪特的玩具特別好玩?
  • 盲盒有啥鈔能力?有玩家摸出手感,有熱門隱藏款身價暴漲50倍
    這副讓局外人迷惑的「魔幻」場景,每天在泡泡瑪特等盲盒實體店上演。這一幕背後,是盲盒經濟和潮玩市場的風起雲湧。有盲盒玩家一年狂砸70多萬元,盲盒市場年增速一度高達609%,近年潮玩市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也達34.6%。盲盒到底有何魔力?背後有何商業邏輯?潮玩市場的走向如何?
  • 突然而至的"盲盒"是什麼?
    端箱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抽到隱藏款——一個系列的盲盒共12個,一箱共12組,加起來是114個,商家會在其中放入一個形狀特殊的隱藏款,價格和基礎款價格一樣,但抽到的概率只有1/144,只有端箱才能保證100%買到。如果以原價計算,一個盲盒59元,一箱盲盒的價格就是6726元。最關鍵的是,盲盒每個系列都會推出新款,按照季節發售。
  • 後盲盒時代,重複款盲盒娃娃煥發新商機
    盲盒自帶的不確定屬性以及神秘的隱藏款式,讓愛好者們欲罷不能。而愛好者們在購買盲盒時,又不可避免會出現重複的款式,讓人頭痛不已,盲盒玩家使出渾身解數,想出各種五花八門的方式,來處理這些重複的盲盒玩偶。回收、加工重複款盲盒 製成飾品翻倍出售「從去年開始,已經有很多店鋪會進行盲盒玩偶的二次加工了。」陽陽告訴記者,現在有不少聰明的店主看到盲盒玩家發愁這些重複款式,於是想出了新方法,將這些玩偶重新「包裝」。「在去年6月的時候,有一個製作手機殼的人找到我,在我這裡收購了一個重複款的Molly。
  • 盲盒上癮,靠一個娃娃年入4億,泡泡瑪特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來看看它的財報,2015年至2019年的營收、毛利和淨利變化,可以看出它是從2019年才開始爆發式增長的。從2017年到2019年,泡泡瑪特通過加速線下店的布局並鋪設了大量的自助售貨機,隨後,它的年營業收入從1.58億元增長到16.83億元,毛利率則高達64.8%。
  • 泡泡瑪特上市高開超100%,你還在吐槽盲盒是智商稅嗎
    泡泡瑪特發行價每股38.5港元,IPO計劃募資50.3億港元,但上市前夕已經獲得356倍的超額認購。招股書顯示,這個靠著賣盲盒起飛的玩具公司,2019年的營收竟然高達16.83億元,而今年前三季度,在疫情對各行各業都產生衝擊的情況下,泡泡瑪特卻依舊在增長的路上狂奔,營收已經接近去年全年。
  • 「盲盒第一股」出圈背後:多少年輕人錢包被「掏空」?
    而最初在國內引入盲盒玩法的泡泡瑪特,也將於近期登陸港交所,被稱為「盲盒第一股」。12月1日,泡泡瑪特公告稱,公司於12月1日—12月4日進行招股,擬全球發行1.357億股,每股發行價不低於31.5港元且不超過38.5港元,募集資金約42.75億港元-52.24億港元,預計將於2020年12月11日在香港上市。隨著泡泡瑪特即將上市,或將給盲盒經濟的發展注入一劑「強心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