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加工為飾品!後盲盒時代,重複款盲盒娃娃煥發新商機

2020-12-13 新時報

火爆的盲盒,掀起了國內「潮玩」市場的熱浪,備受學生和年輕白領顧客的喜愛。盲盒自帶的不確定屬性以及神秘的隱藏款式,讓愛好者們欲罷不能。而愛好者們在購買盲盒時,又不可避免會出現重複的款式,讓人頭痛不已,盲盒玩家使出渾身解數,想出各種五花八門的方式,來處理這些重複的盲盒玩偶。

新時報記者調查發現,那些重複的盲盒玩偶如今卻催生出了新的商機——作為裝飾品進行二次加工,比如手機殼、鑰匙扣、蛋糕裝飾或花束等等,而這些商品反而吸引到了大量非盲盒愛好者的關注。

最多抽到5個重複款 加6個群只為置換同款娃娃

陽陽今年27歲,2016年開始入坑盲盒的她,雖然說不上是圈子中的「大神」,卻也在盲盒上花費了近萬元。陽陽告訴記者,她最多曾抽到同一個玩偶5次。「很多盲盒在實體店單個買,就會有重複的概率,成套購買可以避免重複,但我更喜歡單抽。」陽陽告訴記者,單抽的驚喜感正是讓她沉迷盲盒的重要原因,同樣抽到重複款時也令她十分沮喪,「這就是盲盒讓人上癮的魅力所在。」

陽陽表示,重複的款式對於她來說,簡直是一種煎熬,因此她想盡辦法來處理掉這些重複的玩偶,比如加入「換娃群」,「其實就是盲盒交流群,我主要是為了把重複的娃娃處理掉。」陽陽向記者介紹,在群內,愛好者們會將重複盲盒娃娃的照片顯示出來,用於出售或者置換其他款式。「這樣的群我有6個,發出來之後,有需要的人就會聯繫你,同樣適用的也有貼吧等其他交流平臺。」

記者在盲盒圈較為火爆的泡泡瑪特貼吧中發現,幾乎10條帖子中就有8條是求換盲盒或是出售盲盒,而有的愛好者「囤貨」較多,甚至直接製作了價格表。值得注意的是,原價59元的Molly盲盒,有些因為「不夠好看」,會以20、30元的低價出售。但陽陽告訴記者,盲盒也有「假貨」,因此她置換盲盒或購買盲盒時,大多是以同城交易為主,「主要也是怕無法當面交易會收到假盲盒,維權也比較麻煩。」

回收、加工重複款盲盒 製成飾品翻倍出售

「從去年開始,已經有很多店鋪會進行盲盒玩偶的二次加工了。」陽陽告訴記者,現在有不少聰明的店主看到盲盒玩家發愁這些重複款式,於是想出了新方法,將這些玩偶重新「包裝」。「在去年6月的時候,有一個製作手機殼的人找到我,在我這裡收購了一個重複款的Molly。雖然是重複款,但也屬於熱門款。」陽陽以100元左右的價格將玩偶出售,幾天後她看到這個玩偶被製成了奶油手機殼,出現在了店主的朋友圈,價格卻又翻了一倍。

記者在淘寶搜索發現,與盲盒相關的產品並不少,多是以Diy手工的形式出現。在一家專業Diy手機殼的店裡,鑲嵌著Molly款的Diy奶油手機殼售價高達168元,而店主表示,客戶可以選擇款式,甚至還可以「送娃定製」。此外,除了手機殼,還有盲盒鑰匙扣、盲盒筆筒、盲盒花束甚至盲盒款蛋糕等等產品,此類盲盒「飾品」的價格往往遠高於盲盒本身。記者諮詢了一位售賣盲盒蛋糕的店家,其中一款鑲嵌著兩個娃娃的6英寸蛋糕售價高達320元。

記者添加了一位製作Diy手機殼的賣家,她告訴記者,用來製作手機殼的盲盒大多為微信售換群或閒魚等二手網站收購而來的,除去Diy手機殼本身的材料費、手工費,娃娃才是價高的主要原因。「如果是品相一般的大眾重複款,最低能以20元收購進來,而製作完的手機殼一般可以賣到100元、200元以上,主要還是看娃娃的品相。」

「可挑款」的盲盒玩具 形式更加多樣化

對於重複款盲盒,收購後重新裝飾再出售的情況,不同市民持有不同看法。盲盒愛好者們表示,非常開心他們手中的重複款能以這種形式「重獲新生」,而此前對盲盒不感冒的市民,也有出現購買盲盒周邊產品的情況,但也有部分市民表示:「這等於是變著花樣再來收智商稅。」

市民小卓此前從未購買過盲盒玩具,他告訴記者自己對盲盒並不感興趣,但是前不久在替朋友挑選生日蛋糕時,他看到一些盲盒玩具被用作蛋糕的裝飾品,覺得很有意思,而經過裝飾的蛋糕,也變得很有特點。「從前挑選蛋糕,蛋糕的裝飾千篇一律都是水果或者巧克力,時間久了早已經審美疲勞。對於年輕人來說,現在過生日的時候都希望能夠買到一款獨一無二的生日蛋糕,拍照發朋友圈也比較有面子」。他表示,自己雖然從未去購買盲盒,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玩偶形象確實非常可愛,「因為單純抽購盲盒,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直接擺放在消費者面前由我們進行選擇,這些周邊確實更容易被接納。」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而陽陽的閨蜜房小姐,不久前也在網上購買了一個隱藏款盲盒玩偶製成的鑰匙鏈,而經過鑲鑽等裝飾後,售價高達1200元。對於盲盒周邊產品,房小姐表示:「這個隱藏款我之前抽了很多次才得到,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款式,現在有這樣一個機會,可以將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帶在身邊,還不用自己再去抽,我非常滿足!」

陽陽認為,盲盒飾品之所以能夠出現在市面上,並且吸引到非盲盒愛好者,大部分原因是將不定性排除,將已確定的款式擺放在消費者面前,提供了更多選擇性。對於這種盲盒飾品,你會選購嗎?

新時報記者:孟天宇

相關焦點

  • 這款沒有「驚喜娃娃」的盲盒,最近火了……
    近幾年興起了一陣盲盒熱潮,無論是年輕人還是小朋友都熱衷於收集盲盒,那麼盲盒究竟是什麼呢?盲盒是一種靠"運氣"的東西,開出的盒子裡有什麼東西全靠你的運氣。正如《阿甘正傳》裡的經典臺詞:人生就像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將會是哪種口味,盲盒也是如此,你永遠不知道你抽中的盲盒裡會有什麼東西。這類玩具往往充滿著神秘與驚喜。
  • 盲盒「裂變」餐飲家居也入場 撬動潮玩市場新商機
    「在B站、微博、朋友圈,我都看到有人在分享盲盒,樣子還挺可愛,就吸引我也想去買買試試。」大二學生小曾(化名)說,目前入坑兩個月花費2000多元,「看著有系列特別喜歡,就會多買幾個想集齊,有重複的就送人,要麼就在二手平臺賣掉。」據了解,盲盒的二手市場參差不齊,價格差異巨大,而這種差異完全取決於款式的稀缺性。
  • 潮流玩具「盲盒」行業深度洞察
    這些消費邏輯意味著成長於物質豐富年代並作為新時代消費主力的 年輕人對商品使用價值的要求開始逐漸降低,對情感消費的需求日益提高,他們會為了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而去購 買一些看似無用的商品。盲盒型潮玩個性化的設計、刺激性的購買方式、暗含的潮流文化特徵完全切合了新時代年 輕人的消費邏輯,讓年輕人願意去了解盲盒並為之買單。
  • 數百萬年輕人迷「盲盒」,I Do推出「愛情盲盒」新玩法
    2017-2019年,營收分別為1.58億、5.14億、16.83億,淨利潤分別為156萬、9952萬、4.51億,毛利率從2017年的47.6%增至2019年的64.8%,堪比白酒。  天貓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有近20萬消費者每年花費2萬餘元收集盲盒。
  • 「入坑」盲盒的年輕人,有人一年耗資百萬元
    區別於普通款,玩家還能抽中更特別、更精緻的「隱藏款」。以某款大熱的盲盒為例,售價59元,隱藏款抽中概率為1/144。被冠以潮玩之名的盲盒,定位於年輕群體。去年8月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95後最「燒錢」的愛好中,潮玩手辦排名第一。其中,盲盒收藏成為硬核玩家數量增長最快的領域。單在天貓上,就有近20萬消費者每年花費2萬餘元收集盲盒,有人一年耗資百萬元。
  • 中國盲盒出口增速超400% 盲盒為什麼讓年輕人上癮?
    盲盒為什麼讓年輕人上癮?  首先要知道,盲盒裡面通常裝的是動漫、影視作品的周邊,或者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玩偶。之所以叫盲盒,是因為盒子上沒有標註,只有打開才會知道自己抽到了什麼。那麼盲盒經濟有沒有發展前景呢?盲盒經濟有發展據了解,盲盒讓年輕人上癮,是因為有收集的滿足感。收集了一個系列之後,重玩家的目標是探索下一個系列。對於盲盒愛好者來說,買娃娃只是第一步,在盲盒儲存和二次加工也有樂趣。
  • 盲盒為什麼讓年輕人上癮 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上市
    相信大家對於盲盒都不陌生了,自從盲盒的出現,在市場上就非常火熱,特別是在很多人流量多的地方也是能夠看到一些抽盲盒的機器了,於是不少人也好奇,盲盒為什麼讓年輕人上癮呢?盲盒靠什麼吸引顧客?
  • 樂趣在於「不確定」,盲盒「驚喜經濟」能否持久
    區別於普通款,玩家還能抽中更特別、更精緻的「隱藏款」。以某款大熱的盲盒為例,售價59元,隱藏款抽中概率為1/144。去年8月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95後最「燒錢」的愛好中,潮玩手辦排名第一。其中,盲盒收藏成為硬核玩家數量增長最快的領域。單在天貓上,就有近20萬消費者每年花費2萬餘元收集盲盒,有人一年耗資百萬元。
  • 記者調查:濟南泡泡瑪特盲盒「二次銷售」引熱議 爆款盲盒二手價格...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杜虹曉 濟南報導近日,濟南萬象城泡泡瑪特店所售盲盒被拆封后重新粘貼進行「二次銷售」,引發網友熱議。小小盲盒在90後群體中究竟有何魅力,被拆封為何引發如此大的風波?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小小盲盒竟撬動了千億市場,爆款盲盒在二手市場價格能翻幾十倍。
  • 泡泡瑪特門店被曝二次銷售!盲盒底部有黃色膠水,卡片也被折!
    但近日,# 泡泡瑪特二次銷售 # 的話題,在盲盒圈傳的沸沸揚揚有網友爆料稱,在濟南東部某商場的泡泡瑪特門店出現盲盒產品被拆封,進行二次銷售一事屬於二次銷售。>也就是說,整個大盒中至少存在一半產品被拆封過的情況,並且還在進行二次銷售。
  • 海南:年輕人花2萬元「豪賭」的盲盒,拆開卻是一堆娃娃……
    海南:「入坑盲盒三個多月收集了50多個盲盒潮玩,花費三千多元」、「一年花2萬買一堆娃娃」……這些新聞屢見不鮮。「拆開盒子那一刻真的很上頭」,這是很多年輕人自述痴迷盲盒的原因。所謂盲盒,裡面通常裝的是動漫、影視作品的周邊,或者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玩偶。之所以叫盲盒,是因為盒子上沒有標註,只有打開才會知道自己抽到了什麼,一般售價在幾十元一個。心理學研究表明,不確定的刺激會加強重複決策。就這點來看,盲盒和買彩票頗為相像,都有賭運氣的成分。
  • 文化觀察丨掀起盲盒的「蓋頭」來
    相比於福袋,「扭蛋」更集中於二次元、ACG等領域,商品也大多是動漫IP手辦、玩具模型、飾品掛件等等。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可以在世界各地的商場等地方購買到價格不一的扭蛋。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國開始了被80後、90後所熟知的「集卡營銷」——事實上,這種營銷模式早在民國時期就已經出現,著名動漫作品「三毛流浪記」系列就曾描繪過三毛集煙盒裡的水滸卡的故事。
  • 現象級玩具,盲盒是怎樣讓你上癮的?
    02 顏值即正義,新系列層出不窮上面提及,盲盒娃娃的形象主要可分為商業IP以及原創IP,而原創IP為設計師原創設計,未被商業化的形象,如泡泡瑪特下的Molly、畢奇、潘神、DIMOO以及若態下的NANCI,這些IP是近些年來盲盒圈非常叫座的形象。
  • 文創:故宮的盲盒
    盲盒裡面通常裝的是動漫、影視作品的周邊,或者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玩偶。之所以叫盲盒,是因為盒子上沒有標註,只有打開才會知道自己抽到了什麼。不確定的刺激會加強重複決策,因此一時間盲盒成了讓人上癮的存在。就這點來看,這和買彩票頗為相像,都有賭運氣的成分。
  • 萬物皆盲盒?
    作者:田巧雲,新零售商業評論高級編輯 「盲盒的核心賣點在於產品本身。」天貓母嬰親子玩具&潮流玩具運營專家蘊皆認為,盲盒市場的變化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新一代消費者開始崛起,90後甚至95後的消費者更喜歡不確定性帶來的驚喜感; 二是優質的盲盒品牌越來越多,好的IP也越來越多; 三是天貓對盲盒類產品的規則做了調整
  • 你待盲盒如熱戀,盲盒只想賺點錢?
    這個85後和他創辦的泡泡瑪特,能迎來今天的「華麗轉身」,締造出一個龐大的盲盒帝國,讓千萬年輕人心甘情願為之買單,不可謂不讓人驚嘆。時間回到2017年,當時泡泡瑪特的全年淨利潤為156萬元。而到2019年,泡泡瑪特營收已達16.8億,淨利潤是4.51億元。
  • 讓人慾罷不能的盲盒背後有玄機
    「小盲盒」開出「大財富」盲盒,顧名思義,就是盒子裡裝著精緻的手辦或者卡通公仔,但盒子上並沒有具體標註是哪一款,玩家抽中哪款全靠運氣,只有在開盒的那一瞬間才知道自己抽中了哪一款。也許娃娃並不特別,但正是「盲」,這種開盒前的未知性抓住了玩家的好奇心理,吸引著無數玩家不停地「入坑」。
  • ...瑪特門店被曝二次銷售!盲盒底部有黃色膠水,卡片也被折!官方回應
    這兩年,盲盒經濟太火了!但近日,#泡泡瑪特二次銷售#的話題,在盲盒圈傳的沸沸揚揚。裡面的標籤甚至有出現彎曲摺痕,很明顯有被拆開的痕跡。根據玩家的喜愛程度,12款常規娃娃又分為「隱藏」、「熱」、「雷」三種。顯而易見,隱藏款代表稀缺,一般一個系列只有1個隱藏款,是玩家最喜愛的產品,也最難抽到,抽中概率為1/144或更低。
  • 玩具屆川普在線賣貨 | 轟動全美的盲盒娃娃到底有多神奇?
    正是這款娃娃,和亞洲同期推出的Molly娃娃一起,引爆了紅遍全球的盲盒玩具潮流。 但是,可愛和低價,並不是L.O.L.盲盒娃娃最重要的殺手鐧。受到開箱視頻的啟發,MGA公司把這些娃娃裝在一個層層包裹的盲盒裡,也就是說,在把它們帶回家、拆開包裝之前,孩子們不可能知道他們會買到哪一款。抽到特定娃娃的概率,通常只有十幾分之一,甚至更低。
  • 現象級玩具,盲盒是怎樣讓人上癮的?
    不少95後年輕人直呼:「一入盲盒深似海!」小小的玩具,到底為何讓年輕人頻頻上癮,魔力到底從何而來?在中國,提到盲盒,自然繞不開泡泡瑪特,在盲盒市場中,泡泡瑪特絕對是巨頭。與泡泡瑪特的合作品牌就近50個,其中為人熟知的品牌有Hello Kitty、羅小黑以及迪士尼等。在如今盲盒市場中,盲盒娃娃的形象主要可分為商業IP以及原創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