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的盲盒,掀起了國內「潮玩」市場的熱浪,備受學生和年輕白領顧客的喜愛。盲盒自帶的不確定屬性以及神秘的隱藏款式,讓愛好者們欲罷不能。而愛好者們在購買盲盒時,又不可避免會出現重複的款式,讓人頭痛不已,盲盒玩家使出渾身解數,想出各種五花八門的方式,來處理這些重複的盲盒玩偶。
新時報記者調查發現,那些重複的盲盒玩偶如今卻催生出了新的商機——作為裝飾品進行二次加工,比如手機殼、鑰匙扣、蛋糕裝飾或花束等等,而這些商品反而吸引到了大量非盲盒愛好者的關注。
最多抽到5個重複款 加6個群只為置換同款娃娃
陽陽今年27歲,2016年開始入坑盲盒的她,雖然說不上是圈子中的「大神」,卻也在盲盒上花費了近萬元。陽陽告訴記者,她最多曾抽到同一個玩偶5次。「很多盲盒在實體店單個買,就會有重複的概率,成套購買可以避免重複,但我更喜歡單抽。」陽陽告訴記者,單抽的驚喜感正是讓她沉迷盲盒的重要原因,同樣抽到重複款時也令她十分沮喪,「這就是盲盒讓人上癮的魅力所在。」
陽陽表示,重複的款式對於她來說,簡直是一種煎熬,因此她想盡辦法來處理掉這些重複的玩偶,比如加入「換娃群」,「其實就是盲盒交流群,我主要是為了把重複的娃娃處理掉。」陽陽向記者介紹,在群內,愛好者們會將重複盲盒娃娃的照片顯示出來,用於出售或者置換其他款式。「這樣的群我有6個,發出來之後,有需要的人就會聯繫你,同樣適用的也有貼吧等其他交流平臺。」
記者在盲盒圈較為火爆的泡泡瑪特貼吧中發現,幾乎10條帖子中就有8條是求換盲盒或是出售盲盒,而有的愛好者「囤貨」較多,甚至直接製作了價格表。值得注意的是,原價59元的Molly盲盒,有些因為「不夠好看」,會以20、30元的低價出售。但陽陽告訴記者,盲盒也有「假貨」,因此她置換盲盒或購買盲盒時,大多是以同城交易為主,「主要也是怕無法當面交易會收到假盲盒,維權也比較麻煩。」
回收、加工重複款盲盒 製成飾品翻倍出售
「從去年開始,已經有很多店鋪會進行盲盒玩偶的二次加工了。」陽陽告訴記者,現在有不少聰明的店主看到盲盒玩家發愁這些重複款式,於是想出了新方法,將這些玩偶重新「包裝」。「在去年6月的時候,有一個製作手機殼的人找到我,在我這裡收購了一個重複款的Molly。雖然是重複款,但也屬於熱門款。」陽陽以100元左右的價格將玩偶出售,幾天後她看到這個玩偶被製成了奶油手機殼,出現在了店主的朋友圈,價格卻又翻了一倍。
記者在淘寶搜索發現,與盲盒相關的產品並不少,多是以Diy手工的形式出現。在一家專業Diy手機殼的店裡,鑲嵌著Molly款的Diy奶油手機殼售價高達168元,而店主表示,客戶可以選擇款式,甚至還可以「送娃定製」。此外,除了手機殼,還有盲盒鑰匙扣、盲盒筆筒、盲盒花束甚至盲盒款蛋糕等等產品,此類盲盒「飾品」的價格往往遠高於盲盒本身。記者諮詢了一位售賣盲盒蛋糕的店家,其中一款鑲嵌著兩個娃娃的6英寸蛋糕售價高達320元。
記者添加了一位製作Diy手機殼的賣家,她告訴記者,用來製作手機殼的盲盒大多為微信售換群或閒魚等二手網站收購而來的,除去Diy手機殼本身的材料費、手工費,娃娃才是價高的主要原因。「如果是品相一般的大眾重複款,最低能以20元收購進來,而製作完的手機殼一般可以賣到100元、200元以上,主要還是看娃娃的品相。」
「可挑款」的盲盒玩具 形式更加多樣化
對於重複款盲盒,收購後重新裝飾再出售的情況,不同市民持有不同看法。盲盒愛好者們表示,非常開心他們手中的重複款能以這種形式「重獲新生」,而此前對盲盒不感冒的市民,也有出現購買盲盒周邊產品的情況,但也有部分市民表示:「這等於是變著花樣再來收智商稅。」
市民小卓此前從未購買過盲盒玩具,他告訴記者自己對盲盒並不感興趣,但是前不久在替朋友挑選生日蛋糕時,他看到一些盲盒玩具被用作蛋糕的裝飾品,覺得很有意思,而經過裝飾的蛋糕,也變得很有特點。「從前挑選蛋糕,蛋糕的裝飾千篇一律都是水果或者巧克力,時間久了早已經審美疲勞。對於年輕人來說,現在過生日的時候都希望能夠買到一款獨一無二的生日蛋糕,拍照發朋友圈也比較有面子」。他表示,自己雖然從未去購買盲盒,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玩偶形象確實非常可愛,「因為單純抽購盲盒,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直接擺放在消費者面前由我們進行選擇,這些周邊確實更容易被接納。」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而陽陽的閨蜜房小姐,不久前也在網上購買了一個隱藏款盲盒玩偶製成的鑰匙鏈,而經過鑲鑽等裝飾後,售價高達1200元。對於盲盒周邊產品,房小姐表示:「這個隱藏款我之前抽了很多次才得到,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款式,現在有這樣一個機會,可以將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帶在身邊,還不用自己再去抽,我非常滿足!」
陽陽認為,盲盒飾品之所以能夠出現在市面上,並且吸引到非盲盒愛好者,大部分原因是將不定性排除,將已確定的款式擺放在消費者面前,提供了更多選擇性。對於這種盲盒飾品,你會選購嗎?
新時報記者:孟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