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界限在哪裡?

2021-03-04 回歸聖言

作者:浦旻牧師

 

經常有肢體問:「聖經說我們要彼此相愛,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同時也說當面的責備勝過背地的愛情。請問,愛的界限在哪裡?」(大意如此)

 

回覆:「只有聖潔的目光才會注意到神的心意,而不是在體貼迎合人與自我為中心之間左右搖擺。所以,為弟兄的問題而向神感恩。

今日的教會中確實存在要麼刻薄寡恩、毫無憐憫,要麼沒有原則、一味濫愛的現象。稀奇的是兩者之間常有交集,界限模糊。今日愛得死去活來,明朝仿佛有不共戴天之仇,老死不相往來。

對象竟然是一個人。所以說,他們的愛、他們的恨,都無足輕重。因為沒有以聖經為原則,而心的意念總是虛妄的,所以偏左偏右本是人間常態。只有求主憐憫!

若能回歸聖經、體貼主心,就能不偏左右、穩行在高處。」

 

經文:「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前4:8

 

首先要明白聖經中愛的定義是什麼?

想必馬上會有肢體回答:「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林前13:4-7。這是愛的體現,並不是愛的定義。

 

愛是神的屬性。經上說神就是愛,是指神是愛的源頭、本體與全部。約壹4:8。整本聖經告訴我們,愛不僅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更是主動選擇犧牲與付出的行動。之所以這麼說,因為愛的對象是罪人。

 

人心的本相不堪入目,被情慾所充斥。使徒說:「情慾的事都是顯而易見的,就如姦淫、汙穢、邪蕩、拜偶像、邪術、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紛爭、異端、嫉妒、醉酒、荒宴等類,我從前告訴你們,現在又告訴你們,行這樣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國。」加5:19-21。這15種症狀無一例外發自人心,根深蒂固、極難去除。人不會因為神的愛而有正確的回應,反而會因為罪性而抵擋與褻瀆。

 

雖然如此,聖經還是宣告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34:6-7。人的裡面本來沒有愛,因為認識神才有真愛。

 

黑暗拒絕光明,人間沒有真愛

也許有人會說:「我不認識上帝,也有愛心啊。見兒童落水就有惻隱之心,見老人生病而有不忍之情。上以孝待父母,下以慈對婦孺。所以說把愛與宗教扯在一起是無稽之談。」這話是出於無知。因為人都是按照神的形象與樣式所造,所以世上的美德大致相同。因為罪在地上的泛濫,所以罪惡之形態變化多端。當人失去愛之本源時,惡之果就遍地都是。

人間之 「愛」可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種其實就是喜歡,由個人性情與環境所定。比如有人說我愛吃烤鴨,我愛下棋,愛打遊戲之類。因為人心多變,所以會輕易改變。就像筆者小時候愛玩橡皮泥,如今卻再沒玩過。

 

第二種是針對人的真誠情感,表現為願意有極大的付出。比如母親愛孩子,少年愛女友,老師愛學生。因為人從根本來說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所以這種感天動地的愛其實並不穩固。如果孩子長大了吸毒,父母的愛就會減少。情侶一旦分手,沒準還要殺人。從來老師只愛好學生。易變者難稱真愛,真愛不會因對方的改變而轉移分毫。

 

第三種是因為認識真理、信靠基督而有份於神的性情。是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因為神的愛長闊高深且永不改變,所以基督徒就能愛人如己、恆久忍耐。顯然,因為罪人善變,所以這種真愛人間沒有。又因為我們只能關愛身邊有限的幾個人,所以最好的情況也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只有蒙揀選、得拯救的人,才能效法基督,活出主動選擇犧牲與付出的生活。

 

主說:「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賞賜呢?就是稅吏不也是這樣行嗎?你們若單請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麼長處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這樣行嗎?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太5:44-47

 

人裡面原本的情感範圍狹隘且有限,但從神那裡來的愛如光照在我們裡面,讓我們的生命特質被改變,就能顯出光與鹽的功效來。經上說:「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

因為光的表現是無遠弗屆、灑滿人間,那麼,基督徒因著連接於主,就能愛所有的人。範圍之廣,正好說明是出於神。

 

人間之愛是要得人心,上帝之愛是要我們得神兒子的生命。這愛聖潔而崇高,來自上帝、屬於上帝,能將榮耀歸於神。對世人,因為知曉靈魂的寶貴、天堂地獄的真實而產生迫切的負擔,我們就願意為靈魂的得救迫切代禱。這是愛的體現。對教會的弟兄姊妹,因為同有一位天父,進入新的關係中,所以能彼此接納如身上肢體,這更是愛的體現。

 

神在地上設立家庭,在家庭中我們體會到什麼叫健康的關係。父母愛孩子是真,看到孩子有缺點及時指出來也是真愛。若孩子錯誤嚴重又態度頑梗,予以適當體罰也是真愛。古語說,慈母多敗兒。看到問題不管不問,那才可怕。同理,在神的愛中也包含著管教。

 

在主內肢體的彼此相愛中,會有提醒、規勸與必要的責備。

動機是因為愛,目的是想要對方屬靈生命健康成長,越來越像主。

使徒說:「我們又勸弟兄們,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帖前5:14。真愛的界限就是聖經的原則。神的道是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

 

聖經中的「愛能遮掩許多的罪」,不是說我們對錯誤選擇視而不見,甚至互相包庇。那樣等於眼睜睜看著同胞手足跌入深淵。這節經文是指因為心中有愛而願意寬恕肢體有意無意的冒犯,免得陷入苦毒的陷阱中。也包含有基督的愛赦免了我們的罪,從而激勵門徒能彼此相愛的意思。

 

要想活出愛人如己的生命,見證神的榮耀,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明白真理,認識真神,好有屬天的智慧。否則只能令人生厭或自己深深受傷。

2、平時就需要與神同行,警醒禱告,否則難以持久。

3、需要靠主對付裡面大小的罪,否則空有心志,斷難活出真愛。

4、對別人的靈魂要有負擔,需要向神特別祈求。畢竟我們時間精力都有限,不可能同時帶100個基督門徒。聖靈會告訴我們,哪些人是神特別託付的。

5、在生活上,要從小事做起。忠心要從小事做起,愛心也要從小事開始。這也屬於敬虔的操練。

真愛是付出,也是對我們的祝福。

有愛的人生才是最幸福的。

要想有真愛,就需要常在基督裡。

相關焦點

  • 愛的界限
    這些事情的發生就提醒著我們凡事需要有個界限。  界限就是兩人之間的不同。不管你們之間多麼的親近,但畢竟是兩個人。心理學家亨利克勞德曾說過,每個人的身體就像是每個人的房子,我的心掌管我的房子,房子與房子之間是不可能互相介入的。即使你要破壞這個界限,這個界限也是真實存在的,它不會被人們的主觀意識抹殺。這就是為什麼你抹殺這條界限,兩人之間的關係也會隨之改變。
  • 愛的「界限」你堅守了嗎?
    太黏了,叫人窒息得想要逃開,一方期待更多的親密,另一方希望能獨立自由,形容一個人拼命地在後面追,一個人死命地在前面逃。太鬆了,又讓人幾乎忘了這關係的存在。愛要有適當的「距離」,但不要「疏離」;關係需要「界限」,但不要「局限」。
  • 要「愛」還是要「規矩」,你的界限在哪裡?
    某個周末我放棄了休息和對兒子的陪伴,風塵僕僕地趕到大師講臺下,認真聽了一場關於「愛與規矩」的講座。第一類是給予孩子愛多,規矩少的家長。這是典型的溺愛型家長。第二類是規矩多於愛,這是嚴厲型家長。王博士將自己的父母歸到這一類,他認為自己的成就多虧了父親的嚴苛管教,但是,回顧起自己的成長歲月,感覺壓抑太多陽光太少。所以,這也不是做父母的理想狀態。
  • 心理學:沒有界限感的愛,只會被人厭惡
    愛是一種的主觀感受,當我們深愛一個人的時候,總是容易將自己愛的方式,強加在我們所愛的人身上,其實,這種愛在對方看來,未必是舒適的,反而,卻很可能會令對方感覺到厭惡
  • 幸不幸福,看「界限」
    舊同事阿偉是個暖男,單身時,備受女同事和女同學的喜愛,誰有事兒都願找他幫忙,他也樂此不疲,也因此收穫了一份美好的愛情。為了增加公司的凝聚力,繁重的工作之餘,他常常帶著員工們出去吃飯聚餐,外出旅行。員工大多都是男人,業餘大家都以兄弟相稱。只有一位剛畢業的女大學生,所以,他和兄弟們額外對女孩多了幾分照顧。沒想到,女孩卻因此暗戀上了他,常常撒嬌似地要求他充當自己的司機。
  • History之越界,跨越愛的界限
    夏宇豪原本只是一名愛打架講義氣的高中男生,因打架鬧事被迫轉學至志弘中學,在某次翻牆逃學的時候,恰巧被排球隊長賀承恩與球隊經理邱子軒看見,賀承恩開始堅持不懈地請求夏宇豪加入排球隊,而加入排球隊後的不良少年,從一開始地抗拒與不服氣,慢慢感受到了那種特別的排球精神,也慢慢體會到了邱子軒對於排球的熱愛,隨著與邱子軒的接觸,兩個人逐漸熟悉起來,在邱子軒的陪伴、激勵下,夏宇豪的排球技術也變得越來越好
  • 小技巧:如何在人際關係中設立心理界限
    在人際交往中,幾乎所有的情感苦惱都與人際關係有關,說到「關係」也一定離不開「界限」這個概念。  在人際關係中,有時不會表達自己,有時不能保護自己,有時不會拒絕別人,有時會主動保持距離。這些苦惱都來自無法明確人和事的「界限」在哪裡,缺失的「界限」讓我們痛苦。  人際關係來自內在的「心理界限」。
  • 界限
    人們常常專注在要有愛心、避免自私自利,卻忘記自己的有限和界限。他們往往會問:「對別人沒界限不是很自私嗎?」「我要怎麼回答那些需要我愛心、精力、金錢幫助的人呢?」「為什麼設立界限會讓我感到愧疚或恐懼?」「我可以在設限後仍是個有愛心的人嗎?」想要有一個平衡健全的生活,明確的「界限」是很重要的、這是個人產權的分界線,指出你應該為哪些東西負責。它可以定義你是什和,或者,你不是什麼。界限深深地影響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
  • 《心理界限》,做不輕易讓步的自己!
    得到了之後就不愛,就不珍惜了,是不是?」仁華立刻表示:「不是這個意思啊!」你說吧,這句話難不難吧?對於男人來說,太難了是吧!所以,仁華為了證明自己真的不是那個意思,於是又真的開車把佳靜送到了她上班的單位,於是自己才去公司工作!
  • 《天道》水善萬物而不爭,利己和利他界限在哪裡?
    《天道》水善萬物而不爭,利己和利他界限在哪裡?水最擅長的事情看起來是隨波逐流,實際上是道法自然,無為不爭。水的德行是最高的,滋潤萬物而不求回報,但是水的循環和新陳代謝是永恆的,水因為不爭所以強大,水因為養育萬物而功德圓滿。
  • 你是一個有界限感的人嗎?測測你的心理界限類型
    這說明,對方已經觸碰到了你的心理界限。武志紅老師說:界限意識是,我的事,我說了算,你的事,你說了算;我們共同的事,我們公平協商,達成協議後,遵守協議。但是,界限感並非只有強與弱之分,根據不同的表現,它分為不同的類型。
  • 有些單品,減齡和「裝嫩」的界限在哪裡?
    減齡和裝嫩的界限在哪裡呢?今天就拿印花T恤來舉例吧:印花T恤每個人都會有幾件吧?夏季時單穿,春秋季又很適合做內搭。就像下圖中這樣:印花T恤+簡單的下裝,配上你喜歡的鞋子(鞋子決定整體搭配的大風格),再加件簡潔的外套,就特別適合冷熱轉季時搭配了。
  • 『星辰號有聲』什麼是心理界限,如何設立心理界限,設立心理界限的好處
    界限:界限就是你的底線,即你願意、不願意做某事的原則。但是心理界限的建立,是一個比較長,逐漸成長的過程。如果你不會拒絕,常常屈從於他人,那應該思考一下你的界限在哪兒。界限分成,物質界限、身體界限、情緒界限、心理內在界限和精神界限。 物質界限:你是否願意給予或借出錢、汽車、衣服、書籍、食物等。身體界限:關乎個人空間、隱私和身體。例如握手還是擁抱一一何時?同誰?做什麼?
  • 界限感,是更高層次的社交禮儀
    其實,無論是泛泛之交,還是親朋好友,成年人的交往都需要界限感,彼此保留適當的距離和空間。正如周國平所說:「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兩人之間的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確定的,一切麻煩和衝突,都起於無意中想突破這界限。」
  • 做一個有界限感的女青年:首先你得為自己立界限!
    但同時我有個優點,那就是我愛思考愛總結和愛分享,一般不允許自己同樣的錯誤發生2次。 昨天,有朋友給我講了一件小事,那就是帶孩子出門時,一不留神和保安吵了一架,並且嚇壞了孩子。 是啊,孩子看到自己的媽媽和一個陌生人吵架,內心得多恐懼啊。 但是,生活很現實啊,就是有那種情緒不好正想吵架時,有人就撞了槍口。
  • 和人相處要有界限
    和別人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清楚各自的邊界在哪裡?只有搞清楚界限在哪裡?才能擁有簡單的人際關係,活得輕鬆瀟灑自如。
  • 《過猶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限》讀後感
    在婚姻家庭上常常是我們最親近的人是最易受傷的人,有本婚姻家庭的暢銷書《男人需要尊重,女人需要愛》讓筆者感觸很深。設立健康界限所產生的功能其三:掌握自己的生活我們若設立了適當的界限,就知道自己界限範圍以內的事需要自己擔負起完全的責任,就會花時間去解決當前所有的問題。
  • 我不想和你劃清界限
    只是在關係遞進的過程中,總會有一方會把友情的界限變得模糊。大概是因為某一階段的感情,或者某一個心動的時刻,會讓人開始產生想要為對方做點什麼的想法。面對這種模糊界限的好,有的人裝不懂,有的人沒看透,有的人在劃清界限。
  • 劉若英恩師:用界限感消磨她的愛使其放下執念,彼此終成靈魂伴侶
    但已經有家室的陳昇無法負責,就用界限感撲滅劉若英的愛情之火,兩人愛而不得卻成為靈魂伴侶。 本來師生戀也不是天理不容,壞就壞在陳昇早已經有了家室,因為對家庭的責任感,他不能回應劉若英的愛意,能做的除了拒絕就是豎起界限感。
  • 起底Z世代,他們的消費界限在哪裡
    z世代每月可支配金額而這背後,離不開70後父母的支持。Z世代消費態度,主要有潮流養生、懶系生活、顏值主義、繽紛趣味、國潮跨界五大方面,讓我們一一來起底他們的消費態度,探知他們究竟把錢花在哪裡了?以及得到一些品牌建議和參考。養生主義——健康健康健康關於養生這個話題,Z世的老前輩90後,早已駕輕就熟。但不一樣的是,Z世代對養生產品更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