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丨驚蟄節氣養生

2021-02-07 養生正道

這個節氣的前後,也正處在農曆(陰曆)的二月份,我國有「二、八月,亂穿衣」之說。「二、八月」指的是農曆二、八月,也是人們常說的陰曆二、八月,說明這兩個月份的氣溫變化無常,忽冷忽熱。所以,人們穿衣很亂,各種冬裝、春秋裝,頻頻相交登場。人們對溫度的感覺也都不一樣,怕冷的就多穿點,不怕冷的就少穿點,追趕「時髦」的就穿得更少,但老年人和幼小的孩子還是穿著冬裝。以往,這個節氣的街頭,就是服裝的博覽會。

驚蟄是風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的風邪最為猖狂,它會帶動各種病菌到處肆虐,稍不注意,病菌就會侵入人體,所以這時正是流行病的多發期,像流行性感冒、流行性出血熱、流行性腦膜炎等。所以,在這個時節,人們要注意衛生,室內適當、適時地通風。體弱的群體,老年群體,以及幼小的孩子要少去人多密集的場所,預防傳染性疾病的傳播。這個時節,往往是「一人得病傳全家」,所以,要時刻防範。這個時節,也是心腦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高發期,所以,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人要多加注意。

驚蟄節氣後,無論什麼樣的冬眠動物,都會甦醒過來,結束冬眠,開始尋找食物。野生動物體瘦、虛弱,又要開始懷胎、生育後代,所以,這個節氣也是動物多病和易發生死亡的時候。家畜也是一樣,這個時節發病率也是很高的,南方的禽流感、北方的豬流感都進入高發期,對環境、其他動物、人類的危害是很大的。如我國發生的歷次嚴重的禽流感、豬流感,都發生在這個時節,在這個時節裡,人們應該隨時警覺。

在飲食方面,這個時節,我國長江以南人們的餐飲結構是以時令的農作物為主。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南方(長江以南)的人們,在驚蟄後,生活都開始走向一年中好的時候。而北方的人們,主糧經耗盡,餐桌上主要是稀的和剛出芽的野菜,以及乾菜、鹹菜。現在的北方市場,食物豐富多樣,應有盡有,但是,我們還是應該多選擇時令性的食材。比如:春筍、小菠菜、蒜黃、韭黃、綠豆芽、黃豆芽等,這種選擇對我們的身體有好處。在驚蟄這個時節,我們還可以適當地增加一些肉類食物和豆製品,也可以選擇一些水生類食物。

驚蟄節氣的日常食物應多選新鮮的蔬菜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春筍、茄子、菠菜、芹菜、青蒜、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魚、禽類肉、柚子、梨、枇杷、羅漢果、橄欖、甘蔗、五穀雜糧、芝麻、核桃、蓮子、銀耳等,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

銀耳蜂蜜雪梨湯:不僅囊括了時令食物,還有滋陰潤燥、潤肺補虛的功效,適合有咽幹、咽癢、乾咳症狀的人飲用。但陽虛患者,尤其是脾胃虛寒、腹部冷痛者不宜使用。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
    驚蟄,二月節。《夏小正》曰:正月啟蟄,言發蟄也。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從飲食方面來看,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
  • 二十四節氣的養生口訣
    天不變,道亦不變,前賢的總結,珍愛生命、喜歡養護生命的看過來吧:我們都道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分四季,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
  • 珍藏版丨中國二十四節氣手機壁紙,絕美!
    四年前的11月30日,中國人的「二十四節氣」入選世界非遺名錄。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二十四節氣,是國人驕傲,是先民智慧,是時令指南,亦是生活美學。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非遺成功!一圖覽二十四節氣之美
    今天,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正式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指導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11月28日至12月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召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會議。
  • 二十四節氣養生 • 小雪
    ——《黃帝內經素問 · 四氣調神大論》二十四節氣養生 • 小雪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冬季第2個節氣,時間在每年公曆11月22或23日,即太陽到達黃經240°時。小雪是反映降水與氣溫的節氣,它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小雪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量漸增。
  • 二十四節氣蘊藏古人大智慧,你真的了解它嗎?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勞動人民掌握農事季節的經驗總結對於節氣的變化,影響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農業發展,應季的養生都是和節氣息息相關。二十四節氣是千百年來我國勞動人民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而創立的。自然界氣象、物候的變化在二十四節氣中直接反映出來,為農事活動提供了科學依據。二十四節氣通過指導農事,大大地提高了古中國的糧食產量,可以說是中華文明的一大功臣。2016年11月30日,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胡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正式被列為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二十四節氣是如何劃分的?
    為了彌補這一點,古人又根據回歸年的長度設計了二十四節氣,加入到曆法中。圖2 地球公轉軌道與二十四節氣。繪製:張一潔。在西漢初年淮南王劉安偕其門人編撰的《淮南子·天文訓》(公元前140年左右)中,就有對二十四節氣的完整記載,其名稱和順序都同現今通行的基本一致。二十四節氣的名稱是根據地球在公轉軌道上位置所反映的寒暑變化並結合相應的氣象條件和自然現象(即物候)來命名的。
  • 二十四節氣與養生·芒種 如何神清氣爽度「苦夏」
    編者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二十四節氣,周而復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大家應該懂得如何來適應氣候的變化,有效地保養身體,防禦疾病的侵害。在現如今快節奏的生活,讓很多中青年人只為生活奔波,而忽略了身體的日常保健。中醫講「治未病」,就是養生。
  • 二十四節氣「驚蟄」英語怎麼說?驚蟄風俗有哪些?
    Awakening of Insects(Chinese: 驚蟄) falls on Mar 5 this year.   中國傳統農曆將一年分為24個節氣。今年的驚蟄是在3月5日。   中國傳統民俗驚蟄期間,雷雨將喚醒冬眠的蟲子,這意味著天氣變暖。   Awakening of Insects signals a rise in temperature and increased rain fall.
  • 二十四節氣丨秋分藥膳食療養生
    「秋分」為公曆9 月23 日左右,是秋季的第四個節氣,為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六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釋:分者平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意思是秋季前後九十天,秋分恰居之中,從而將秋季平分為二。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閉藏,生活起居養生也要相應調整。《素問·至真要大論》謂:「謹察陰陽之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
  • 反映氣象、民俗、農事的二十四節氣歌
    中國人應用二十四節氣安排農事和各種民俗活動,許多民眾都掌握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各地都編出一些詩歌,或者是「順口溜」,幫助記憶、理解二十四節氣,形成了特定的民俗文化。二十四節氣歌就是這樣的產物。前四句說的是二十四節氣順序和名稱。每個節氣只用一個字代表,每句話是一個季節,三個月共六個節氣,每兩個節氣為一個月。前四句是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後四句說的是二十四節氣所在的時間。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 【中醫養生】二十四節氣養生詳解,全年養生小訣竅都有了!
    只有舒緩的運動才是養生保健所需要的。記住這一靜一動。四季養生的要領就在其中了。四季在細化分,就是一年的二十四節氣了。我們都知道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分四季,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具體的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每個氣,都要如何去做呢?
  • 二十四節氣劃分與計算
    平氣在古代,通常將冬至到冬至之間的時間段(約365.25日)也就是歲實(回歸年),分割為24段(每段約15日2時5刻),每段起始於一個節氣,依次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 這位金山畫家把二十四節氣畫進了農民畫裡!
    這位金山畫家把二十四節氣畫進了農民畫裡!四季輪迴,年年都經歷二十四節氣。那你見過農民畫裡的二十四節氣嗎?金山農民畫家陳惠芳,她通過手繪「二十四節氣」的方式,展示每個節氣裡人們生產、生活的場景。一幅幅鄉村風情畫,生動形象地展現了人們在不同節氣裡的農事活動。
  • 二十四節氣歌 藏著哪些看點
    蘊含中華民族悠久文化內涵的二十四節氣是如何產生的?還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完整的「節氣歌」是怎樣的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由於農耕生產與大自然規律息息相關,上古先民為了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總結了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形成了這一體系。二十四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 二十四節氣,人間煙火氣
    圖片來源@YUM湯湯▎古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將其運動軌跡劃分為二十四等分,每一個等份為一個「節氣」,統稱二十四節氣,然後依著節氣勞作、生產、生活。▎立春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頭一個節氣,意味著開始進入春天,萬物復甦,一年四季始於此,春天和花都會如期到來。
  • 二十四節氣伴我行——小寒
    這首耳熟能詳的「二十四節氣歌」,記載了一年從立春到大寒中的二十四個節氣。在古代,因為沒有天氣預報,「二十四節氣」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僅深深植入我們的生活,而且隨著歲月的延伸,它還被人們賦予豐富的文化內涵、民俗文化和節日文化。成為中國人特有的時間知識體系的一部分。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二十四節氣背後,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在學習奇門的過程中,作為參考資料,二十四節氣不可或缺,它對奇門到底有什麼作用呢?二十四節氣的概念節氣的含義:節氣是指農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 中國古代曆法之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民間傳統節令。早在周朝和春秋時代就用「土圭」測日影辦法而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二十四節氣是把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給每個等份起名,這就是24節氣由來來。每個節氣約間隔半個月的時間,分別在十二個月裡面。
  • 二十四節氣養生詳解,全年養生小訣竅都有了!
    《內經》裡說的四季養生裡有一靜一動。靜,是指心神要保持平靜。不管是什麼季節。心神都要靜。神不能亂,志不能移 。暴怒,過喜過憂都是不對的。動,絕不是現在的快跑,而都是緩步、慢行。也就是散步似的。絕不是強體力的運動。很多人想減肥,每天拼命的跑步健身。但效果並不好。過量的強 度運動等於消耗自身的陽氣。只有舒緩的運動才是養生保健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