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高金)主辦的「2020中國地產金融峰會」在上海舉辦。海內外學術研究機構、金融機構和地產行業的嘉賓,以「融合與創新」為主題,聚焦全球資產配置與資產證券化發展,為處於變革中的房地產企業帶來前瞻性的思考,促進地產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
2020中國地產金融峰會現場證監會於8月7日公布了《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證監會主席易會滿10月21日在2020金融街論壇上指出,推進債券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擴大公募REITs試點範圍,積極穩妥推進期貨及衍生品市場創新。這也成為2020中國地產金融峰會上討論的焦點話題之一。
「中國需要打造一個什麼樣的房地產金融市場,以改善中國主要城市因房價居高不下而對居民的壓力,達到長期『房住不炒』的目標。」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威斯康星商學院John P. Morgridge傑出講席教授鄧永恆表示,「美國和新加坡的REITs投資回報率都在7%、8%,這就要求中國在發展房地產金融市場,尤其是在REITs比較成熟後,能夠逐漸向國際資本市場靠攏,使得REITs投資回報率也能達到7%至8%。」
而對於公募基金來說,與傳統公募基金產品的差異,使得REITs的運作給公募基金管理人帶來了比較大的挑戰。在德邦基金總經理陳星德看來,公募基金與REITs的不同點主要體現在:傳統公募基金是1元發售,REITs的發行方式類似於股票詢價;公募基金是先有錢再買資產,REITs是先有資產再去籌集資金;公募基金採取的是組合投資,分散投資的方式,REITs基金採取的是集中管理模式等等。
中聯基金執行總經理李金榮認為,公募REITs與傳統意義上的類REITs有非常明顯的區別。類REITs是偏機構投資為主,是私募化的產品;而公募REITs面臨的投資人更多普通投資者。此外,類REITs項目覆蓋面比較廣,只要有現金流都可以做類REITs。而公募REITs方面有兩個硬槓桿。第一是區位,希望是在國內區域範圍內,大灣區、京津冀、雄安等;第二是資產類型上也有一些限制,如收費公路、碼頭、基建項目、市政工程項目等。
渤海匯金副總經理李耀光認為,公募REITs和類REITs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區別在於產品屬性不一樣的。公募REITs偏權益性,絕大多數類REITs是偏固定收益為主。因此,在李耀光看來,公募REITs將面臨著項目治理、分紅等多方面問題。
項目治理方面,在現階段基礎設施REITs剛剛推出的時候治理問題相對簡單,有很多基礎設施的東西除了發行人之外,基金管理人很難管,外部的投資人包括小股東的參與度都不是太深。但是偏商業化的基礎設施,以及市場化的基礎設施,還有未來可能放開商業地產的基礎設施,一旦做成REITs以後,到底是會參考新加坡、日本,用類似於基金旁邊的管委會、監事會的方式去管理,還是用其他方式管理,目前尚未可知。
此外,公募REITs能夠順利穩健發展,不出五年REITs資產證券化一定是問題。 「大家都喜歡REITs,回報率還不錯,比如美國12%到13%,但其中分紅也不錯,能達到6%到7%。意味著大家喜歡投REITs的原因一部分來自資本分紅,一部分來自資本增值。」 李耀光稱,如果一個REITs裡面只有一個資產,特別是某些增值空間不大的資產,投資人還是否會喜歡REITs也值得思考。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