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振興重任 謀產業融合 推動傳統農集區轉型發展

2020-12-23 騰訊網

川農牛雙創示範街

公平街道惠民社區

圍繞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聚焦「積極盤活用活農村閒置資源,注重業態植入,推動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切實增加農民收入」要求,溫江區公平街道以「五個之城」建設為路徑,以「三大品牌」打造為抓手,奮力推動「北林」傳統農集區轉型升級,為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積極貢獻「公平力量」。

堅持黨建引領

讓轉型發展有「力度」

公平街道現有農集區四個,位於溫江北林區域,生態本底良好,在推動傳統農集區轉型中,公平街道以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堡壘和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打開了區域轉型發展的通道。

結合今年來村(社區)體制機制改革,公平街道通過個別談話、問卷調查、實地查看等方式,精選黨性覺悟高、工作實績多、群眾口碑好的黨員作為基層黨委「骨架」,並按照人盡其才、人崗相適的原則定崗定責,實現4個農集社區黨組織有機融合、堅強有力。

以配齊專業化人才選拔,為村(社區)著力建立一支懂經濟、懂政治、懂管理的專業型幹部隊伍和一支站起來能講、坐下來能寫、沉下來能幹的「兩委」隊伍,提高基層服務群眾業務能力。公平街道通過公開招聘、在社會組織吸納優秀人才等方式,引進培養黨建、招商引資類人才40餘名,全部納入「兩委」後備幹部儲備庫。同時進一步拓寬農集區多元隊伍建設,不斷吸納黨建指導員、社區工作者參與社區治理,為社區注入新思想、新觀念、新方法,增強社區專業化服務水平。

推動產業成勢

讓轉型發展有「深度」

走進惠民社區,熙熙攘攘的川農牛181號雙創示範街區吸引了不少食客,琳琅滿目的特色美食成為了當地的一道品牌。

搶抓「環高校經濟圈」打造機遇和縱深推進健康產業園區建設契機,公平街道全面梳理4個農集區存量資源和發展實際,進一步突出產業功能,推動各社區打造符合社區實際的特色產業。

在公平,美食文化源遠流長,公平街道以龍鳳社區傳統美食和惠民社區特色民宿區域分布為基礎,科學規劃、統籌農集區產業布局,著力打造傳統美食動律區、特色民宿靜謐區,形成「動靜分明」的產業格局。

同時,充分利用四川農業大學屬地的資源優勢,聯合川農大打造集特色小吃、文創於一體的特色商業街區,推進商旅產業升級,實施「川農牛雙創示範街」共建項目,以減免房租、大學生貸款創業補貼等優惠政策,強力保障雙創示範街創業項目。截至目前,入駐創業店家31家,入住率100%。

在正宗社區,來自西部禽蛋市場的140家企業「抱團」成立西部市場蛋品協會,吸引了四川興能等多家優質企業入駐。同時,龍鳳社區魚鳧文創孵化園進一步吸納文創企業入駐,力爭樹立美食名鎮、網紅小鎮、文化小鎮、喜劇小鎮的城市新名片。

聚焦民生導向

讓轉型發展有「溫度」

在轉型發展中,以民生為導向,瞄準群眾訴求,公平街道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群眾真切體驗到滿意的公共服務。

針對農集區老場鎮電力隱患,全力開展整治電力隱患行動,對老化電力設施設備更新改造,滿足群眾基本生活需求和商業發展需求。同時,全力消除農集區居民飲水痼疾。公平街道先後召開村組壩壩會60多次,收集群眾意見建議20餘條,聯合區水務局實施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行動,目前已通水1800戶,通水率98.09%,5600多名村民喝上了自來水。

面對居民出行需求,整合村(社區)閒置土地資源,擴寬建成具有230餘個停車位的公共生態停車場,有效緩解周邊大學、中小學、醫院及商家、居民停車難問題,進一步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提檔宜居品質

讓轉型發展有「厚度」

讓居民有感受,讓生活有品質,公平街道進一步以文化社區、智慧社區、友好社區等三大社區建設為抓手,夯實高品質和諧宜居花園社區建設。

打造有文化記憶的文化社區,公平街道按照「一品一街一牆」思路,進一步拓展社區文化空間,深入挖掘社區文化,形成了「敏學」「美食文化」「鄉村振興」等主題社區文化,聚力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矩陣。

在智慧社區建設上,進一步豐富「王嬢熱線」經驗做法,提檔升級「市民之聲」平臺,健全「線上收集訴求、線下派單調處」機制,基本實現「大事小事不出社區」。

針對社區內特殊群體,以「安全」為核心要素,制定「安全友好」制度,在商住樓盤增設便民食堂、臨時託管等配套場所11個,滿足居民差異化需求,進一步建設友好社區。

讓城市有變化、市民有感受,統籌推進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持續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公平街道傳統農集區正煥發新生。

鄧超輝 文/圖

作者:

來源:成都日報

相關焦點

  • 成都溫江公平街道:推動傳統農集區轉型發展
    成都市溫江區公平街道圍繞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戰略部署,聚焦區「積極盤活用活農村閒置資源,注重業態植入,推動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切實增加農民收入」要求,以「五個之城」建設為路徑,以「三大品牌」打造為抓手,奮力推動「北林」傳統農集區轉型升級,為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積極貢獻
  • 臨安推動「兩進兩回」 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以產引才、以才促產、產才融合,如今太湖源現代農業產業園已成為臨安推進「兩進兩回」的重要載體。12月8日,在「兩進兩回」與鄉村振興臨安交流大會上,現代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課題成果發布。 鄉村人才問題一直是制約鄉村振興的短板。如何打通束縛創新創業創造的堵點,以體制機制創新推動人才振興?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總結臨安村莊經營好做法,發揮市場化機制,更好推動「兩進兩回」。
  • 貴陽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本報貴陽12月16日電(記者汪志球)近年來,貴州省貴陽市深入實施「萬企融合」行動,推動實體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截至今年10月,貴陽市「萬企融合」省級標杆項目達44個,國家級智能製造領域相關試點示範企業達10家,國家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達31家,省級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達20個。目前,全市規上工業企業上雲率達到83.5%。2018年,貴州省開始深入實施「萬企融合」大行動,加快發展數字經濟。
  • 濟寧鄒城市香城鎮:「葡萄+」產業融合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0日訊在產業振興的引領下,濟寧鄒城市香城鎮黨委政府著力打造產業融合發展先行,以市場導向為引領,提升產業附加值,不斷延伸「葡萄+」產業鏈條,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葡萄+」智慧農業依託北齊村現代農業科技園,將葡萄產業發展與發展高端智慧農業相結合,積極發展推廣精細化、高效化、綠色化種植和「合作社+農戶」的種植管理模式,合作社統一提供葡萄苗種、生產物資,統一培訓,各個生產環節嚴格執行標準化種植要求。
  • 兩岸婚慶產業融合 推動福建鄉村振興
    兩岸婚慶產業融合 推動福建鄉村振興 2020-10-17 21:05:55 今年以來,因受疫情影響,「同心杯」兩岸青年鄉村振興研修營臺灣見學館團隊以線上運作方式,幫助三樓村進行鄉村規劃、文創設計、IP植入。  不僅止步於農產品的設計包裝,據詹竣傑介紹,他們以當地自然風貌為背景,設置了十幾個網紅打卡點,在國慶節期間吸引了許多遊人前來打卡,新人來拍攝婚紗照。
  • 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抓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是一次戰略上的轉型和升級,不僅包括經濟、社會轉型,還包括科技、教育和文化復興,是農業的全面轉型、農村的全面發展、農民的全面進步。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大膽探索,改革創新,取得了初步成效。
  • 以縣域經濟大發展 推動瀋陽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法庫縣將深入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瀋陽『十四五』規劃建議,精確找準法庫發展定位,積極融入瀋陽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著力把法庫縣打造成為『遼寧重要的現代農業生產基地、瀋陽新興建材產業基地、市民慢生活的休閒之都、瀋陽北部生態涵養區』,切實以縣域經濟大發展推動瀋陽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12月16日,法庫縣委書記劉陽春在接受採訪時說。
  • 推動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相得益彰
    白龍溝村的變化,彰顯出綠色生態的可貴,充分說明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謀發展得不償失,只有算對生態帳、環保帳,才能謀得大發展。發展換路子,首先要思想換路子。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指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解決汙染問題的根本之策。
  • ...十四五」時期工作 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焦蘭生到陽東區調研 強調要科學謀劃「十四五」時期工作 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2020-12-17 22: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守住糧食底線 抓好產業發展 推動鄉村振興
    同時突出抓好糧食安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做好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確保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在呂梁落地生根。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農村是大有作為的舞臺。呂梁日報社副總編輯、駐石樓縣裴溝鄉馬家山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任昱說:「習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使我備受鼓舞,深切地感受到農業農村發展的前景更加廣闊,農民的日子將會更加美好。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南京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人氣...
    「財氣」 風景變「錢景」  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發展,而產業融合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近日,南京印發了《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在前列的實施意見》,到2022年南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在全省前列,爭當鄉村產業振興排頭兵。近年來,南京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作為農業農村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大量興起,走出了一條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興之路」。
  • 依靠改革創新推動羅湖振興發展
    賀海濤談到了羅湖振興、傳承與發展的關係,又談到了創新驅動與轉型升級發展的問題。此外,改革創新、班子建設、黨的建設和一把手監督等在區委七屆一次全會上的講話中都有濃墨重彩的闡述。 賀海濤說,當前羅湖正處在新舊發展模式轉變的關鍵時期,城市更新、棚戶區改造、交通改善、東進提速以及市裡推動簡政放權、強區放權這些機遇擺在我們面前,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勇氣,來應對新的局面,必須主動求新求變才能打破資源約束,才能適應、把握和引領新常態,實現羅湖全面振興。
  • 內蒙古推動傳統奶食品轉型升級 促進奶業振興
    近兩年來,地處黃金奶源帶和全國奶業主產區的內蒙古,依託良好的優勢基礎,下大力氣培育壯大民族傳統奶製品,制定標準、嚴控奶源、強化檢驗、品牌推廣等工作已經初見成效,但也存在奶源供應不穩定、產業準入門檻高、資金扶持弱等問題,制約其發展壯大。業內專家建議,亟待加大對民族傳統奶製品發展的重視力度,出臺相關政策舉措,打造奶業發展新的增長點。
  • 全國優秀農民工:腳下是泥土 肩上擔重任 心中有遠方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城鄉關係,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在「三農」的美好畫卷裡,農民工既是時代的描摹者,也是偉大中國夢的實踐者。
  • 傳統產業數位化轉型探討——數位化浪潮方興未艾,轉型已迫在眉睫
    近二十多年來,網際網路在我國迅猛發展,數位化產業也隨之發展壯大,並逐步形成一個可以跟傳統產業分庭抗禮的新興產業。但近幾年來,無論是數位化產業還是傳統產業,似乎都遇到了不小的發展瓶頸。與此同時,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IT技術飛速發展並與傳統行業實現快速融合,一場由數位化轉型帶來的產業變革浪潮已經蓬勃發展。
  • 且看蘆苞鄉村傳統產業如何升級轉型
    近年來,為深入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全鎮品牌農業持續健康發展,蘆苞鎮堅持把品牌農業培育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深入挖掘全鎮地域資源特色,全力推動將區域資源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競爭優勢,轉化為促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蘆苞鎮內農產品逐漸形成拉爺魚乾、健葉蔬菜等知名農產品品牌。
  • 「地評線」中安時評:推進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畫龍點睛」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是黨的十九大戰略部署。城鄉融合發展要在融合下功夫,準確把握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綜合考慮當地地理、民俗、經濟水平和農民期盼。探索推廣「一產接二連三」的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農業+科技+信息+文化+休閒」的新型業態模式,將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視角從「賣農產品」,推向「賣風景」「賣農耕文化」「賣風土人情」的廣角,賦予土地更多持續增收的創造力。打造一產強、二產優、三產活的全鏈式發展格局,進一步推動解決城鄉二元結構問題,解決城市發展與鄉村振興「兩張皮」的現象。
  • 晉中和順:加快打造火麻產業 推動農業轉型發展
    8月27日,以「轉型之路·品牌之夢」為主題的首屆「山西·和順火麻產業論壇」在晉中市和順縣舉行。  和順縣地處山西省東部,平均海拔1300米,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這裡種植的火麻仁個大、粒飽,含油量高達45%,被國家認定為藥食同源產品。
  • 湖北保康縣堯治河:發展旅遊產業,鄉村振興的一面旗幟
    原標題:保康縣堯治河:發展旅遊產業,鄉村振興的一面旗幟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旅遊成了大眾休閒娛樂的主要項目,鄉村旅遊近年來也越來越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大力發展我國的鄉村旅遊業,是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方案。
  • 推動產業振興 為脫貧攻堅奠定基礎
    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首要與關鍵,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大力實施提升產業、建好激勵機制等措施,推動鄉村產業健康發展,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  發展綠色、特色產業,拓寬營銷渠道。一是建好標準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