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茶文火煮上一個小時才好喝?別再用熬中藥方式煮茶了,傷身!

2021-01-08 騰訊網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氣溫逐漸轉涼,這時若是能喝上一杯熱茶,無疑是一大快事。

而今天要說的,依然是深秋最熱門的話題,煮茶。

煮茶,可以說得上是最原始,也是最古老的喝茶方式之一。

茶入水烹煮而飲,稱之為煮茶。

在唐代以前,古人直接採茶樹生葉在釜中烹煮成湯羹而飲。

當時的煮茶跟如今的煮粥類似,將茶葉與其它配料混在一起,加入冷水,經過長時間熬製,再飲用。

煮茶自古便是一件極具風雅之事,許多文人陶醉於煮茶的過程。

最早的茶文,是來自杜育的《荈賦》,裡頭記載了如詩般優雅的煮茶場景。

惟茲初成,沫沈華浮。煥如積雪,曄若春敷。

煮茶中,細輕的湯花浮上來,光亮鮮明好似耀眼的積雪,華麗燦爛又如欣向榮的春花一樣。

若是沒有細細品讀,誰能知道這是描寫煮茶所形成的泡沫呢?還以為是描寫春回大地之景。

煮茶,是如此的清和、淡雅、秀美。

到了如今,煮茶的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比如,提倡不添加任何的調料,更能品出茶的本味,茶的清香。

再比如,相應的縮短煮茶的時間。

某天,在一篇關於煮老白茶文章的底下,看到了一條留言,「老白茶文火煮上一個小時才最好喝,看你煮的湯色很淡,茶的品質應該一般般。」

內心被深深的震驚了,文化慢熬一小時?好茶也被煮成中藥湯了。

《2》

煮老白茶真的要用文火慢熬嗎?

當然不用。

在陸羽《茶經》中,關於煮茶的描述,可分為三個階段,三次沸騰。

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湧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

而這種煮茶方法,對於當時的文人雅客來說,是一種生活情調,更是他們創作的靈感來源。

白居易一邊煮茶,一邊寫下了「白瓷甌甚潔,紅爐炭方熾。沫下麴塵香,花浮魚眼沸。」

古人對茶葉的品類、煮茶的工具、煮茶的水質都與現在大不相同。

比如,古人認為,雪水是煮茶的上品之水,雪水烹茶其味更清冽,更具穿透力。

而到了如今,你敢用雪水煮老白茶嗎?

在一些大氣環境稍差的地方,取雪水煮茶,不光感受不到清冽,反而還可能對腸胃不利。

既然如此,今時不同往日,煮茶的方式當然也不大相同,文火慢熬的煮老白茶,早就不適用了!

若是真用熬粥的方式煮老白茶,反而還會毀了好茶。

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煮茶的過程中,水溫長時間持續著加熱的狀態,在高溫的作用下,老白茶豐厚的內含物質在不斷地釋放。

營養物質宛如洪水猛獸般,毫無阻攔的傾瀉而出,不斷溶至茶湯之中。

那麼這樣一壺飽含了大量內含物質的老白茶,便成了妥妥的濃茶。

濃茶,在口感上,滋味苦澀,與老白茶原本的醇厚甘甜大相逕庭;在功效上,過量飲用濃茶對身體健康無益,反而違背了喝老白茶的初衷。

所以,所謂的文火慢煮,煮茶半小時、一小時甚至兩小時,反倒成了過之不及。

《3》

老白茶煮多久才最好喝?

並不是煮的越久越好喝,茶不是中藥,也不是千年人參,即使不是長時間的熬製,也能激發出深層次的養分。

煮老白茶,分為直接煮幹茶,以及煮衝泡過後的葉底。

不同的煮茶方式,所需要的時間也不一樣。

煮幹茶,切忌不要太長時間。

以高山白茶來說,將沒有經過衝泡的幹茶直接煮著喝,內含物質含量很高,不適合長時間煮茶。

按照2-2.5克幹茶搭配300-400毫升水的黃金煮茶比例,先別著急投茶,而是應該先將水煮至沸騰。

水沸之後再投入幹茶,等到茶壺中的水再次沸騰,顏色接近赤金色、淺琥珀色時,便可關火了。

關火之後,靠著電爐上的餘溫,茶壺中的湯水仍在繼續沸騰著,茶葉的內含物質依然在有條不紊的釋放當中。

徹底止沸之後,便可以小心的將茶湯倒出飲用,注意此刻水溫很高,過程中不要燙到自己。

這樣一個過程,大概僅僅需要幾分鐘的時間,便能完美的煮出一壺濃淡適宜的老白茶。

而長時間的煮茶,會讓茶湯的顏色顯得極深,深得發紅,帶了苦澀的味蕾體驗,失去了品飲老白茶的真正樂趣。

煮衝泡過後的葉底,則需要冷水投茶。

在前期衝泡的過程中,內含物質已經消逝了大半,此時煮茶作為衝泡後的一種補充方式,也是為了榨出老白茶深層次的內質。

冷水投茶,將5克葉底全部投入水中,增加茶與水的接觸時間,在水溫逐漸上升的過程當中,物質釋放的也更多一些。

深埋在茶梗及葉脈中的果膠物質和可溶性糖,也在這個過程中大量「出逃」,茶湯甘醇柔美。

相較而言,煮葉底更加的方便簡單,不用時刻緊盯著湯色變化,水沸之後關火,自然倒出茶湯即可。

熱茶熱飲,能讓微涼的手足都泛起暖意。

但煮茶,從來就不是一煮到底,細熬慢熬,只需短短的幾分鐘,便能得到一杯甘醇的老白茶,為什麼要徒增麻煩呢?

《4》

秋盡冬來,為何大家都在煮老白茶?有什麼優勢?

最直接的,就是追求「圍爐煮茶」的氛圍。

冬天將至,氣溫走低,到了閒暇休息時,比起在戶外,更多人喜歡窩在家裡。

約上三五茶友來家中做客,圍爐煮茶,一來能夠取暖,二來與朋友們閒話家常,不失為一大樂事。

雪夜裡烹茶煮酒,窗外寒風呼嘯,室內其樂融融,茶香飄蕩,還有什麼比這更暖心的事嗎?

其次,天氣冷,用蓋碗泡茶,茶湯極易變冷。

剛衝泡出了一杯茶,與朋友們聊個天的功夫,只過了3、4分鐘,茶湯便冷卻了。

冷掉的茶湯,滋味確實比不上熱茶來得好喝。

而若是趕進度式的喝茶,一杯接著一杯,喝茶本身的樂趣便少了大半,成了單純的解渴。

所以煮茶,可以保證茶湯的溫度一直處於溫熱的狀態,想喝時倒出一杯,溫溫潤潤的喝下,好不愜意。

最後,對於平日裡少有閒時泡茶,或是泡茶技術不佳的人來說,煮茶簡單便捷。

許多人抱怨,自己不會用蓋碗,一不小心就坐杯悶泡了,導致茶湯又苦又澀。

針對這種情況,煮茶就簡單多了,簡直就是懶人的福音。

解放雙手,不考驗泡茶的手法,也不用一衝一衝的注水和出湯,只需要準備好煮茶的工具,便能煮出一壺好喝的老白茶。

不過,總是偷懶對提升自己的泡茶技術有害無益。

蓋碗衝泡白茶,才能體驗到每衝香氣滋味的變化,品味出好茶的真諦。

有時間的話,還是多多練習蓋碗泡茶的要領吧,勤能補拙,熟能生巧。

《5》

有一種情致,叫做煮茶。

輕濤松下烹溪月,含露梅邊煮嶺雲。

山間看雲煙江上聽濤聲,煮的是意境,喝的是滋味。

舀一壺水,臨江而坐,投茶煮茶,吟詩賦詞,便是文人雅客所追求的意境。

到了如今,煮茶雖好,卻不適用於文火慢燉。

老白茶不是中藥,熬上一個小時,不僅湯色變得極深,滋味也極苦澀。

而這樣的煮茶,無法表現出老白茶的本味,又有何意義呢?

煮老白茶,應該是溫潤細膩,湯色透亮,甘醇柔美,似絲綢般順滑。

茶香飄蕩,絲絲入心。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煮茶和泡茶,到底哪種方式衝泡老白茶更好喝?
    02其實,只要是品質好的老白茶,泡著煮著都好喝,不同的衝泡方式可以體驗到不同的風味。方式一:蓋碗泡茶有的茶友說,「老白茶用蓋碗衝泡能更好細細品味。」這話小白也贊同。對於內含物質豐厚的老白茶來說,簡單的幾次衝泡並不能令它完全釋放,所以採用先泡後煮的方式,才能物盡其用。煮茶的方式也有講究。將衝泡過的白茶葉底全部倒進茶壺中,加入400毫升的純淨水進行煮茶。待茶湯煮成赤金色,再根據個人喜好,適當調整出湯時間。這裡小白給茶友們一個建議哦!
  • 老白茶只能煮著喝?不,宜衝泡、宜煮茶,才是優質老白茶的內核
    用蓋碗原汁原味的泡出茶湯,逐衝的感受和品嘗,更能喝到老白茶完整的滋味變化。認真泡茶,不負茶味,亦不負老茶多年陳化的時光等待!《2》老白茶煮著喝,是不是更好的利用方式?這麼熱的天氣,不適合慢條斯理的煮一壺茶。特別是從戶外回來,唇齒乾燥,日高人渴漫思茶。這時簡單洗淨了茶具,泡上一杯新茶解暑、解渴、揭燥氣才是正經事。用蓋碗泡茶,時間很短。
  • 老白茶「煮著喝」成為人群喝茶新趨勢
    白茶為什麼要煮著喝?都說老白茶要煮著喝味道才好,但是,你真的知道其中的原因嗎?老白茶經過精心研製,用特殊的方式壓制而成。煮後的老白茶茶湯成杏褐色,滋味鮮醇爽口入口後喉嚨甘甜非常舒服。開火煮開,然後文火慢熬(火太大茶水就幹了,所以要不得),只要保持壺不會涼掉就可以了,出水就能喝,喜歡喝濃茶的就多煮一會,不需要太濃的就少煮一會。茶湯甘甜出乎意料。
  • 煮一壺老白茶 約上三兩茶友
    推薦:當您上火時,直接飲用煮好的老白茶,還可以加些冰糖煮,效果更佳。
  • 煮茶茶壺用什麼材質的好? 煮茶有哪些講究之處?
    雖說現代人品茶多選用泡茶法,但在信仰慢生活的今天,煮茶法悄然興起,成為茶桌上的一種時尚。那煮茶   原標題:煮茶茶壺用什麼材質的好? 煮茶有哪些講究之處?     煮茶器的選擇很重要     說到煮茶咱們不得不提煮茶器了,小編曾經嘗試過用隨手泡、鐵壺煮同一款老白茶,其中鐵壺煮出來的茶湯口感是最佳的,並且每一泡的口感都十分穩定。這是因為鐵壺的沸點溫度會更高一些,隨著溫度的緩慢提升,在不同的溫度節點上會萃取出不同的內質,同時也激發老白茶的香氣。
  • 哪怕是白毫銀針,老白茶就是要煮茶才好喝?這句話騙了你多少年!
    300毫升水純淨水,2.5克幹茶,煮個茶香水軟,在燈下捧一本書,看個目眩神馳。《2》時常聽到有人說,老白茶就是要煮才好喝。這句話跟緊箍咒似的,每隔幾天總會響起一次。其實,老白茶就是要煮才好喝,這句話,並不是老白茶的真正屬性。這句話是為「做舊老白茶」所度身訂製的「官宣」—— 內質不豐富的老白茶,才需要煮。有些品質不高的「老白茶」,像是做舊的或者渥堆的那種,單用蓋碗泡,是泡不出味道來的了。
  • 冬天適合煮什麼茶?看了就會操作的實用「煮茶攻略」
    但是別以為煮茶是今天才有的飲茶方式。 煮茶的方式已經在歷史的軌跡中存在幾百年了。 自先秦時期伊始,發展到唐代達到最高峰,上至朝堂,下至尋常百姓都採用煮茶的方式飲茶。陸羽的《茶經》第五章,即命名為「煮」。
  • 有些茶,煮比泡更好喝
    現在購買還有3人拼團活動,不論新老用戶,都能發起團購,也可在商品拼團頁面直接參加其他用戶已開的團,只要在活動時間內拼團成功,就能享受超值拼團價 259 元(日常售價煮茶不比泡茶,火候不到,湯色和口感都出不來,口感更不如人意。唐朝陸羽在《茶經》中,就提到燒水喝煮茶的關鍵,是要掌握好「三沸」:「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邊緣如湧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
  • 老白茶煮的湯越紅越好?
    除非是遇到了做舊茶或者是茶湯浸煮的時間過長,暴力煮茶、反覆煮茶,使茶葉釋出大量的茶紅素,才會導致茶湯的顏色深紅。光是顏色深,並不能說明茶葉的質量好,多方面都能有良好表現,才是老白茶品質好的證明。一杯好茶的精髓在於茶湯香清甘活,鮮醇甘爽,它得利於恰到好處的煮茶方式與時間。不過,最近卻出了新的言論:煮茶的時間長,可以增加茶湯的濃度,將老白茶中的精華煮出來,還能有藥用價值。
  • 泡茶,煮茶,蒸茶,究竟哪種白茶衝泡方式,更適合冬天呢?
    入冬以後,茶友們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莫過於,「老白茶要怎么喝?」為大家分別介紹三種方式:泡茶,煮茶,蒸茶,究竟哪種更適合冬天呢?因此,茶友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選擇泡老白茶的方式。《3》第二,煮茶篇煮茶,從古至今,都在流行著。宋時煮茶,要先把茶葉烘烤乾磨成粉,水沸時再下茶末。
  • 煮茶時,幹茶和葉底分別怎麼煮,村姑陳出招了,這樣煮茶好喝百倍
    獨坐茶室,用蓋碗泡上幾衝後,覺得不盡興,便可將葉底投入煮茶壺內開始煮茶。有的人覺得煮葉底,會沒有滋味。其實不然,優質老白茶內含物質豐富,簡單地泡上幾衝很難將其完全的內含物質釋放出來。將泡過的葉底,用高溫煮上一會後才可以讓其深層次的內含物質釋放出來。這樣也就可以將老白茶的價值發揮到極致了。
  • 煮茶時,什麼樣的老白茶,才提倡和陳皮、紅棗一起煮?
    雪花紛飛,有著一片雪,剛好落在燒得正旺的爐子上。轉瞬之間,就已融化。一時間,跳躍的火紅,與潔白的新雪,勾勒出如煙花綻開般的美好意境。提到冬天,紅泥小火爐代表的是溫暖,更代表著煮茶的風雅畫面。不過,近些年提到煮茶,不少茶友會想到,要往裡邊添紅棗、陳皮、甘草……到底,是什麼樣的老白茶,才提倡和陳皮一起煮呢?
  • 煮一壺茶,溫暖整個冬天!
    適合煮飲的茶葉,大多是些粗老的茶葉。煮飲的方式比衝泡更加深入,更加容易使茶葉內含物質析出。所以,一些粗老的茶葉,可能衝泡的方式不太容易出味,反而比較適合煮飲。比如,一些陳年老白茶,就比較適合煮飲。煮飲的方式更加能發揮老白茶的藥香、陳香。黑茶類的一些品種,都比較適合煮飲。
  • 白茶能不能用來煮?要分情況,圖解老白茶的正確煮飲方法!
    在煮茶這件事上,對於白茶能不能煮,並非梗粗葉大的壽眉和嬌嫩的銀針、牡丹的區別,而是新白茶和老白茶的劃分。簡而言之,就是老白茶能煮,新白茶不能煮。《2》新白茶為什麼不能煮?新白茶含有的茶多酚、咖啡鹼是白茶中最多的,它們大量存在於芽頭和嫩葉,新白茶的芽頭較飽滿,葉片較鮮嫩,用煮的方式會將苦澀味釋放出來。
  • 白茶是煮著喝,還是泡著喝?喜歡煮茶的人,這裡有你想要的乾貨
    咽下之後,茶的香氣和滋味牢牢地霸佔住了整個口腔,久久不散。與此同時,整個身體,由內而外都暖和了起來。從此以後,冬天成了一個溫暖的季節,並不寒冷。《3》老白茶可以煮,那麼具體要如何煮呢?首先,要做好煮茶前的準備工作。選好了茶的品類之後,接下來應該選擇一個合適的煮茶壺。許多人喜歡用粗陶壺煮茶,頗有古樸文雅的韻味。煮茶的時候,仿佛能想像到蘇東坡臨江賦詩的場景。
  • 建議收藏,煮好一壺老白茶的六大步驟!
    煮出一壺好喝的老白茶之第一式:選水陸羽老早在茶經裡寫過,選擇煮茶的水,首選山泉,第二是江心的水,第三是井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湧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頸疾。又水流於山谷者,澄浸不洩,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潛龍蓄毒於其間,飲者可決之,以流其惡,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遠者。井,取汲多者。
  • 歲暮天寒,宜煮茶,簡單幾招,教你煮出一壺好喝的白茶!
    再來則是,用紫砂壺煮茶,不適合直接放在電陶爐的加熱面板上煮,底部容易有炸裂的風險。 過去的人們用紫砂壺煮茶,需要放在風爐內,底部用炭火進行加熱。 風爐煮茶,看似風雅,但實則很麻煩。
  • 熬小米粥時,別直接下鍋煮,掌握這4個技巧,米粥又香又濃還好喝
    很多人在家熬小米粥,沒有外面的那麼好喝,而且自己煮出的小米粥不濃稠也不開花,這究竟是啥原因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一下熬製小米粥的正確做法,喜歡喝小米粥的朋友們趕緊來看一看吧。熬小米粥時,別直接下鍋煮,掌握這4個技巧,保證小米粥又香又濃還好喝。
  • 煮茶攻略:煮茶的歷史、茶品的選擇、煎煮的方法盡收囊中
    隨著以普洱熟茶為代表的黑茶和老白茶,取得人們的喜愛,市場的歡迎。茶葉一種衝泡方式也在人們品飲中大行其道。他就是煮茶。我們下面就對現代煮茶進行進一步探究。一、煮茶的歷史糾葛。煮茶早在幾百年前就大行其道。煮茶最榮耀的時間,應該是在唐朝。可能好多人,聽說過「煎茶法」的大名。其實煎茶法還有一個別名就叫煮茶法。陸羽的《茶經》第五章命名為「煮」。其中就對煮茶法,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 煮茶雖好,卻不是每種白茶,都適合煮著喝,新白茶請衝泡著喝!
    因暖冬的緣故,今年煮茶的次數,比往年也少了許多。前些天,李麻花愛上了煮半生緣,接連喝了幾天。然後,她上火了。這裡,要給老白茶澄清。老白茶溫和,是不會上火的。只是福州地熱,有溫泉,本身我們生活在福州,容易上火的概率,就大一點。再這麼一直喝煮出來的老白茶,容易讓身體內潛藏的「火」爆發出來。這就出現了麻花喝老白茶上火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