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子洲縣的馬槽下發現雞爪印,專家看過說:這是鳥臀龍腳印化石

2020-12-15 歷史店

陝西省歷來是文物大省,地下埋藏的文物可謂數不勝數,不過您可能不知道,其實陝西的地下除了人類留下的文物之外,還有另一個巨大的遠古寶藏,而這一切,都要從一方馬槽下的雞爪印說起。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2019年10月的一天,陝西地質學院開展了一次校外課,由該院教授帶領學生們前往陝西省子洲縣農村,專門進行一堂野外地理課。大巴車走在路上,學生們看著窗外的風景各自談笑,便爭先恐後地向教授提出問題,教授也耐心的一一作出了解答。

一行人至目的地子洲縣後,學生們熱情高漲,面對著當地的特殊環境,他們紛紛結伴參觀,儼然是把此次課程當作了一次旅行,畢竟在學校悶了很長時間,好不容易有一次放鬆的機會,故此,所有人的心情都非常愉悅。伴隨著教授風趣的講解,同學們都感到收穫頗豐,既學到了知識,又深切體會到了當地的人文風情。

同學們午飯過後,便找到一個馬棚坐下來聊天,一位男同學比較調皮,為了彰顯自己力大驚人,便將馬棚中的馬槽翻了個底朝天。正是因為這個動作,才令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只見馬槽底部居然有一個大號的「雞爪印」,他們迅速找到還在吃飯的教授,請求其辨認留下該腳印的動物物種。

教授聽聞此事後,連忙放下碗筷趕來,他俯身查看眼前的馬槽,頓時感覺有些震驚。同學們說的一點都沒有錯,眼前的印記的確是一個「雞爪印」,但是據目測來看,這隻「雞爪印」至少也有30釐米長,究竟是多大的一隻雞才會踏出如此誇張的腳印?教授一時也難以給出答案,但是多年的地質學經驗告訴自己,眼前帶有「雞爪印」的馬槽並不簡單,它應該是一塊巨大的化石。正是因為如此,教授找來馬棚的主人,商議好價格之後,便將其買下,帶著同學們將其運回到學校的實驗室之內。

一開始的時候,教授查閱了子洲縣的史料,並找到了當地關於「雞神」的傳說。村民們都認為,「雞神」是森林之神,為神靈的化身,更是百鳥的統御者,擁有鳳凰的血統。教授認為,村民們認為的「雞神」,其原型可能是紅腹錦雞。不過從生物學角度來看,即使是個頭最大的紅腹錦雞,也難以擁有如此大的巨爪。

直至後來,教授找到了一篇關於恐龍足印的論文,如此才獲得靈感,並根據「雞爪印」腳趾長度比例及紋理確定,該枚「雞爪印」應該是一種名為鳥臀類恐龍留下的足跡。

顧名思義,鳥臀類恐龍就是骨盆結構類似於鳥類的恐龍,其大多數都是食草類動物,並且具備一根類似於鳥喙的長喙。鳥臀類恐龍,是恐龍家族中化石最多的一個群類,它們以兩足或四足行走,生活於距今1.8-1.7億年前的早中侏羅紀時代。

教授發現侏羅紀時代鳥臀龍腳印化石的消息傳出後,立馬引起學界的一片轟動。不少專家開始有目的性的在子洲縣進行發掘考察,結果陸陸續續發現了許多其他類恐龍的腳印化石,包括中大型肉食性實雷龍足跡、異樣龍足跡、以及劍龍類留下的三角足跡。

史前恐龍足跡化石的出土也表明,在史前時代,子洲縣地區的生態環境十分良好,具有著非常繁榮的恐龍動物群落,屬於名副其實的「侏羅紀公園」。

科學永無止境,真相需要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更多史前化石能夠繼續出土,繼而為人類研究史前恐龍提供更詳實寶貴的資料。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相關焦點

  • 陝西發現巨大腳印,深入懸崖堅硬的巖石,到底是什麼生物留下的?
    踩進巖石裡的腳印2009年7月,文物普查隊員深入到邱井溝村的一處大型砂巖上,在這不到40平方米的範圍內,竟發現了100多個橫豎交錯、大小不一、深淺不同的腳印化石。湖北省神農架地區曾發現了一個疑似野人的腳印,據有關資料顯示,神農架地區發現的腳印,最大的也只有30釐米左右,比陝西神木地區發現的這些41釐米的大腳印的尺寸要小得多;並且神木的這些大腳印是踩進了如此堅硬的巖石裡面,而神農架地區的腳印是在泥地中。顯然這兩種腳印並不是來自同一種生物。
  • 古生物化石當「藥材」賣?陝西「龍骨」保衛戰進行時
    陝西是文物大省,許多中國古代文明燦爛與輝煌的歷史印記,就深藏在腳下這片三秦熱土中……2019年,陝西省公安機關共破獲文物案件250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97人,追繳文物3027件。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的全國打擊防範文物犯罪成果展上,陝西省的參展案件及文物數量均居全國首位。
  • 龍宮果真有「龍」!安順市龍宮鎮發現古生物化石群
    ,112隊地質大隊成立了專業的地質調查小組,在收集前人的地質資料和科研成果的基礎上,對以往的資料進行分析,對該龍古生物化石地點及其周邊開展了1:10000地質調查、1:1000實測剖面取樣等工作,了解該處龍古生物化石賦存層位、產出狀況等,提出龍古生物化石賦存區域,為下一步古生物化石科研與保護提供依據。
  • 貴州龍宮果然有龍!安順市龍宮鎮發現古生物化石群
    據112地質大隊調查人員劉剛介紹,這處化石群的最初發現,是2020年8月13日。 當時,112地質大隊生態環境院在開展地質災害大排查工作時,調查人員劉剛、鮑淼、林權富、楊光祥、何騰躍等,在黃果樹管委會龍宮鎮下苑村一座山上發現了這處龍古生物化石,初步分析屬古生物化石的重大發現,並立即上報安順市自然資源局。
  • 12生肖為何唯獨龍沒有實物?貴州發現骨骼酷似龍的化石
    古往今來,關於龍的傳說一直都保留著神秘色彩,古代的皇帝不僅會自比為天子,而且還會自詡為龍的化身。華夏子孫自稱為龍的傳人,難道中國人的祖先真是龍嗎?根據進化論的說法,人的祖先皆為猿猴,所以從這一點來看,和龍就沒有任何關係了。龍」只是一種虛構的生物,它只存在於神話傳說中。但是「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卻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240餘枚,也是中國首次發現大型恐爪龍類行跡
    、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這也是中國首次發現大型恐爪龍類行跡,從此結束了福建省「沒有恐龍」的歷史。 這些恐龍足跡的特徵非常明顯,其中的肉食性獸腳類為三趾型,並有著非常尖銳的爪痕;獸腳類中的恐爪龍類為二趾型,蜥腳類腳印由前後腳印組成,像大型的圓坑,一些後腳印還有約三個粗壯的爪痕;鴨嘴龍類腳印的後足跡為三趾型,腳趾形似三葉草的葉片,爪痕非常粗鈍。
  • 鴨嘴龍
    鴨嘴龍(hadrosaurs),生存於1億年前白堊紀晚期,這是正是恐龍發展的頂峰時期,所以它們的數量很多,在吃植物的恐龍中約佔75%。它們是一類較大型的鳥臀類恐龍。目前(2008年)發現最大型的身長超過21米。
  • 陝西:子洲縣的「喬樹林」們回來了
    這份令人振奮的答卷,來自10月15日在子洲縣舉辦的「子商回歸、創業興縣」暨招商引資引智大會,100位子洲籍企業家和客商齊聚子洲,共商投資。這100多位企業家,像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返鄉企業家喬樹林一樣,為了家鄉百姓的共同富裕,為了生養他們的家鄉更加美好,帶著故土情懷、豐富的資源、寶貴的創業經驗,回到了家鄉!
  • 館藏恐龍蛋化石之多創金氏世界紀錄,現實版「侏羅紀公園」在這
    他的車換了兩三輛,發現化石也從「興奮」慢慢轉向了「責任」。「當年的通告的確發揮了很大作用。這些年館藏的化石起碼70%都是群眾提供線索找到的。」杜衍禮說,在河源,人們對恐龍蛋化石的認知已經「深入骨髓」。去年7月,河源9歲的小學生在東江邊玩耍時發現破碎的蛋殼化石,一眼就認出來這可能和恐龍蛋有關。
  • 陝西子洲縣:幸福小康一起走
    曾經,子洲縣是榆林市貧困人口總數第一大縣。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一個接一個可喜的消息不斷傳來:88個貧困村相繼退出貧困序列,58166名貧困戶脫貧致富,2020年2月27日,子洲縣宣告整縣退出貧困序列。收官在即,持續發力。
  • 貴州省發現化石群,傳說中的龍不是虛構,初次找到「龍化石」!
    初次發現「龍化石」近段時間考古學家在貴州省發現了龍宮,或許能夠證實龍是真實存在的,在貴州省安順市的一個山村中,考古學家在當地竟然發現了龍化石等一些大型的古生物化石群,正是在這其中發現了兩條非常清晰的龍化石,在一塊石板上能很明顯的看到龍化石,這塊石把最長處大約在兩米左右,最寬處僅僅只有1.5米,像是兩條龍交叉留下的石板。
  • 四川發現疑似恐龍蛋化石 專家:是結核石(圖)
    陽先生發現的「恐龍蛋化石」  「我找到幾個石球,橢圓形的,是不是恐龍蛋化石哦?」昨日上午,市民陽先生爆料稱,他發現疑似恐龍蛋化石的物體,希望記者幫忙找專家鑑定一下。  「你看嘛,橢圓形的,顏色(和周圍巖石)不一樣,還多重,我懷疑是恐龍蛋化石。」陽先生說,手裡的三個「恐龍蛋化石」是24日上午和同事楊先生一起到該工地準備找一塊磨刀石時發現的,當時石球包裹在巖石中,只露了一個頭,他找來工具將周圍的巖石削去,才小心地取出。
  • 美國科學家在韓國發現化石,說古鱷魚可能像鴕鳥一樣,愛用兩隻腳奔跑
    這一發現背後的國際團隊表示,這可能會挑戰我們對鱷魚的認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名譽教授馬丁·洛克利在接受BBC新聞採訪時表示,「人們傾向於認為鱷魚是不怎麼活動的動物;它們常常在尼羅河岸邊或哥斯大黎加的河邊懶懶散散地待一天。沒有人會想當然地認為,如果這種生物是兩足動物,像鴕鳥或霸王龍那樣奔跑的話,它會是什麼樣子。」
  • 福建發現一大群恐龍足跡!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
    12日,多位中國古生物化石專家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披露了這一消息。邢立達團隊 供圖首枚發現的獸腳類恐龍足跡。邢立達團隊 供圖通過恐龍腳印的輪廓及形狀可以區分:肉食性獸腳類為三趾型,並有著非常尖銳的爪痕;獸腳類中的恐爪龍類為二趾型,蜥腳類腳印由前後腳印組成,都像大型的圓坑,一些後腳印還有約三個粗壯的爪痕;鴨嘴龍類腳印的後足跡為三趾型,腳趾形似三葉草的葉片,爪痕非常粗鈍等。
  • 240枚腳印距今8千萬年!中國首次出土大型恐龍類足跡
    位於中國福建省的龍巖上杭縣發現了恐龍足跡群,這也是中國首次發現的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經過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這些恐龍足跡群距今8000萬年、至少8種、240餘枚,是中國目前發現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紀恐龍足跡群。
  • 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隱藏著大自然什麼秘密?
    巴中市通江縣毛浴鎮一個小山坡的石板上發現了疑似恐龍腳印,經過古生物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現場鑑定,這些腳印確係白堊紀早期恐龍足跡,距今約1.3億年。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留下腳印的恐龍連同那個遠古時代,究竟是怎樣的存在?透過1.3億年的腳印,我們能洞悉大自然的哪些秘密?
  • 安順出土龍化石,傳說中龍圖騰的真實身份或許就是它
    最初的龍更像馬或是牛一樣的動物,身體較為粗壯,四肢較長。後來龍的形象逐漸發展為身體修長,四肢幾乎只剩龍爪的形象,成為盤龍。那麼若是真的存在龍,到底哪一個更接近真正的龍呢?最近,在安順市黃果樹管委會龍宮鎮下苑村發現了一些龍的化石。在一塊多年前被開採出來的石板面上,有兩條身體交叉的龍樣化石。
  • 內蒙古發現36種恐龍,它們如何被發現的?這幾大發現堪稱世界之最
    據統計,內蒙古發現的恐龍有巨嘴龍、內蒙古龍、巴克龍、古似鳥龍、阿拉善龍、二連龍、耀龍、巨盜龍、計氏龍、戈壁龍、臨河盜龍、足羽龍、繪龍、竊蛋龍、原巴克龍、鸚鵡嘴龍、中國鳥腳龍、中國似鳥龍、蘇尼特龍、鴨嘴龍、古似鳥龍、巨盜龍、臨河盜龍、內蒙古龍等等。 它們是如何被發現的?
  • 化石凝固霸王龍和三角龍「生死決鬥」瞬間
    在歷史考古中,想要找到億萬年前的高質量化石並不容易,古代生物的完整實例則更加困難。北卡羅萊納州自然歷史博物館將在2022年展出一對「決鬥恐龍」化石,可謂曠世罕見。據BGR報導,考古學家在蒙大拿州「地獄溪地層」(Hell Creek Formation)厚厚的巖石中發現了三角龍化石及幼年霸王龍化石,兩隻動物的化石都有損壞的痕跡,說明它們在進行殊死搏鬥,很有可能兩敗俱傷。很顯然,這是一場生死戰。雙雙死亡後,最終被埋在沉積物中,形成了大家眼前看到的這一幕。
  • 中國發現神奇恐龍,化石保持睡覺姿勢!
    圖註:在陸家屯村附近發現的化石,圖片來自遼寧古生物博物館來自陸家屯村的化石相當完整,骨骼保持著連結的狀態,可以說是精品。來自中國、阿根廷和比利時的古生物學家組成了聯合研究團隊,對化石進行了研究,研究論文《中國下白堊統一新基幹鳥腳亞目恐龍》(A new basal ornithopod dinosaur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China)發表在《PeerJ》雜誌上,恐龍被命名為長眠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