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記者 廖溫勃 通訊員 王簕 白恬)今年65歲的陳阿姨腰背部疼痛半年多了,近一個月來,不僅疼痛加劇,整個上半身竟然開始向左側傾斜,人都「歪了」、無法站立,嚴重影響正常生活。
為解決陳姨的問題,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脊柱外科吳增暉教授團隊,採用脊柱微創領域的新方法——極外側入路腰椎融合手術(XLIF),無需給脊柱「打釘」,便可將側彎的腰椎重新塑形、恢復椎間高度和腰椎曲度,徹底解決陳姨腰椎上的疾病。手術切口不足5釐米,出血才10毫升,術後第二天陳姨便可下床活動。
腰痛致身體向一側傾斜,人都「歪了」
家住外地的陳姨腰背部和右側臀部疼痛半年多了,原想著忍一忍,但近一個月來,疼痛越來越明顯。更奇怪的是,陳姨的身體逐漸出現向左邊傾斜,走路的時候小腿也開始疼痛麻木;隨後竟發展到整個上半身都向左側「歪」,站都站不直,連走路都十分困難,只能一直臥床。
在家人的陪伴下,陳姨來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脊柱外科吳增暉教授處問診,被確診為腰椎管狹窄症和腰椎滑脫(腰椎不穩)。從檢查中可以明顯看到陳阿姨的整個脊梁左側嚴重傾斜,直接影響了陳姨的正常生活。
廣醫三院脊柱外科主任吳增暉教授介紹,腰椎管狹窄症和腰椎滑脫是常見的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腰椎自然老化、退化的病理生理過程,在老年群體中屬於多發病、常見病,部分病人可表現為腰背部疼痛,臀部酸脹,步行久了還會出現下肢乏力疼痛,需要休息後才能再次行走,但是往往騎自行車不受限。類似陳姨這樣的脊柱側彎,在臨床並不少見,很多老年人或多或少腰椎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變形,但彎曲到一定程度,則會嚴重影響了脊柱的穩定性和平衡,出現明顯疼痛、影響正常生活,則需要儘快幹預。
「人的脊梁要挺直,周圍的肌肉受力才能平衡;如果脊梁傾斜了,周圍的肌肉為了維持正常的脊梁結構就要付出更多的力量,時間久了就會出現肌肉損傷,嚴重時出現腰背部疼痛和步行困難。」吳增暉解釋道,對於陳姨來說,通過手術解決其腰椎滑脫和腰椎管狹窄問題,將變「歪」的脊柱「扶正」、穩定脊柱,才能徹底解決困擾已經的疼痛。
不用「打釘」,微創新術式讓脊梁重新挺起來
「在骨頭上動刀子,一聽就嚇人,搞不好會不會有後遺症啊?」 一聽到手術,陳姨和家屬很是擔憂。陳姨和家屬的擔憂並非毫無來由,常規的外科手術方式是從腰的正後方進入,切開腰背肌,從後向前觸及病變的脊椎節段。
「傳統的手術方式往往需要廣泛剝離腰椎附近的肌肉,打開椎板,使椎管充分減壓,最後經過內固定——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給脊柱『釘釘子』來維持脊柱的穩定性。這種手術方式對脊柱骨性結構和後方肌肉破壞較多,切口長、出血多,術後恢復時間較長,且伴有併發症的風險。」吳增暉介紹。
但陳姨的狀況已不能再拖,手術前,陳姨只能坐著輪椅出行,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在綜合各方麵條件及家屬的同意下,廣醫三院脊柱外科吳增暉教授團隊為陳姨開展了目前脊柱微創領域的新方法——極外側入路腰椎融合手術(XLIF)。XLIF手術是採用單一小切口腹膜後入路完成椎管內間接減壓、並進行可靠融合的新術式。「在陳姨的手術中,吳教授是從腰的側面進入,直接到達病變的椎體節段,用比較大的支撐體支撐變形的脊柱,重新建立脊柱的生理弧度,實現微創矯形。」吳增暉教授團隊成員、骨科副主任醫師王簕介紹:「相較於傳統腰椎手術,XLIF具有切口小、創傷小、出血少等優點。」
陳姨的手術僅用不到2小時便完成了,切口長度不足5cm,出血僅10ml,手術並未使用螺釘固定脊柱,術後X線複查可見陳阿姨的脊梁完全變直了。術後第二天,陳阿姨就可以自行下地行走了,腰背部和臀部疼痛消失,步行也沒有了以前的下肢疼痛感。
吳增暉教授是國內開展微創XLIF技術的先行者和開創者,目前已成功開展該術式超過千例,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吳增暉教授介紹,新的微創XLIF技術能解決大多數的脊柱病變,而且能取得比傳統手術更好、更快的恢復效果,這是過去手術方式無法想像和實現的,正是XLIF技術的微創特性,該技術有望為更多受脊柱病痛影響的患者帶來去除病痛的福音。
吳增暉教授提醒,如果出現腰背部疼痛,合併下肢疼痛麻木、步行乏力應及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