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誠品賣起了海鮮、蔬菜 裡面究竟是什麼樣子?

2021-01-10 聯商網linkshop

把賣書和生活方式完美結合的誠品書店最近又搞起了新動作。

從1989年開業到現在,它做過很多不同的嘗試:在幾層樓的書店裡面賣文具品、衣服、生活用品、開辦講座和展覽等,一直都在試探著生活方式的不同面。

但是,你想過有一天在開足了冷氣的書店裡面買魚嗎?

就在昨天(6月9日),它一改往日的「不食人間煙火」,在臺灣的信義門店賣起了海鮮和蔬菜。

為了去看看這麼迷的場面,我第一時間就打卡了信義店,現在就來告訴你,裡面究竟是什麼樣子。

最文藝的賣菜方法

信義的誠品書店這次一共改造了5個部分:3樓的誠品知味市集、新增加的「議題櫃」、2樓全面展示的雜誌區、藝術書區和文具區。

一走進書店的3樓,我就看到了一大個區域(250平方米)寫著:「誠品知味 MARCHé 市集」。

它一共分為了生鮮區、 調料區、有機食品區和生活用品4個部分。

剛走進去,就看到有工作人員端著蔬菜沙拉,好多人拿著叉子在試吃。

市集的一側,專門有3個冷櫃放著海鮮、肉類和農民自己種並包裝好的新鮮蔬菜。

和網上宣傳的幾百種品類的魚蝦蟹相比,似乎品類沒有那麼多。

這裡賣的海鮮主打新鮮和無毒,一共有上百種,我隨便挑了一下,就找到了吉品養生無毒蝦、乾貝等。

每一樣產品的上面也都寫著:天然養殖、不使用抗生素、安全等標籤。

聽工作人員說,這裡最晚會營業到晚上12點,要是你剛好來這裡看書又想著明天的菜要去哪裡買,就可以直接在這裡買。(不管怎麼樣,我還是覺得這種買書配菜的感覺很微妙……)

除了海鮮外,還有十八養場的紅玉雞肉和吮指帶骨牛小排等肉類可以帶回家。

在市集的另一邊,還有一小塊食材地圖區域,掛著一幅小展板,上面寫著24節氣呷對時(臺語:吃對時間)。

它會根據24節氣來告訴你當季最新鮮的水果的是什麼,它的產地大多來自哪裡,口感如何,怎麼吃比較好。

比如立春的時候就適合吃紅肉李、梅子和麻竹筍。

雖然展板看起來很不起眼,但對於像我這樣對食材充滿了好奇心的人來講,詳細的介紹完全解決了我的選擇困難症。

另一側的牆上則對應寫著「食譜計劃」,據說他們每季度會在這裡免費提供20道料理食譜,根據時間的長短和難易度分為10、15、30分鐘和專業料理。

你可以自己拿著卡片,用提供的麻繩串起來帶回家,再照著上面的食譜來做菜。(很貼心,是不是)當然食譜是免費的。

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在裡面站了一會,也沒發現有客人來拿食譜,難道是大家對自己的料理都很自信?

我隨便逛了一下,除了生鮮區域外,知味市集還在賣廚房用具和調味料。

這裡有著各種乾貨、水果乾、調味料和生活用品,好多包裝都打著走心的文案,非常有剁手的欲望。

有趣的是每一個產品的邊上,它都會搭配相關的書供你來看。包括上面我說的食譜計劃,它也有一些食譜書,搭配著一起賣。

比如在有機米的邊上放著怎麼好好吃飯的書,賣手衝壺的區域放著《咖啡聖經》。

這種看似佛系(愛買不買)的營銷模式,很難不讓人心動誒。

好多人真的就是看完書之後,順便買點海鮮水產什麼的就直接走人了。

一圈逛下來,明明說好了什麼都不買的我,最後也抵不住誠品營造出美好生活的氛圍,買了好多茶包回去……

這裡的結帳也很方便,自己挑自己選,不會有任何人來向你推銷。櫃檯付完錢就可以直接走。

更文藝的賣書

逛完3樓以後,我又來到了2樓雜誌區。

除了推出買菜的新體驗外,誠品信義店還對雜誌區域也進行了大改造。

他們用全方面展示的方式,打造了15道雜誌主題的牆,讓人一走進去就可以看到全部雜誌展示出來的樣子。而不會密密麻麻的堆疊在柜子裡,讓人找不到。

雜誌從在地到全球,一共分了2個大主題和4000本:「臺灣代志」和「刊玩味」。

「臺灣代志」指的是所有和臺灣有關的內容,比如《農訓雜誌》、新竹的大口吃《貢丸湯》等。

「刊玩味」就要 fashion 一點,有20多個不同國家的雜誌,從飲食、時尚、藝術到建築等不同領域,像主打 lifestyle 的《KINFOLK》、《BranD》、《秋刀魚》等。

要是你是個雜誌控,來這裡玩,絕對不能錯過,買幾本帶回家。

除了全新改造的雜誌區域外,3樓書區新增「議題櫃」,鑑賞型展示的藝術書區和30多品類(設置書寫座位;增加精筆維護、皮件保養)的精品文具館也值得逛一逛。

逛了一圈下來,不僅看到了書店的新模式,也透過眼睛認識了四季的風物和食材,對於料理更有了信心。

大家在書店裡,逛累了就可以來這個區域看看料理書,買點菜帶回家,彼此互不幹擾,也很和諧。

最後想用逛店時遇到的一位女士講的話做結束語:「誠品結合了一些生鮮、食品、器具,既不會大到像超市,又可以豐富商場的多元性。有時候看書到了晚上12點,回家晚了,但是看到這些生鮮,就會覺得很有生活氣息,不會太孤單。」

(來源:大城小店 冷麵)

相關焦點

  • 臺灣誠品信義店
    5.誠品積累的品牌影響力和社會各界對誠品的支持,眾多臺灣企業家都對誠品給予過各種形式的援助,誠品在開店時也能拿到一些優惠政策。  在臺北的時候,不斷有人告訴我:誠品又投標中了臺北車站地下街!他們的口氣五味雜陳,在這個很多人悲觀地預測書店即將消亡的時代,誠品還能以這樣旺盛的生命力保持擴張,又一次證明了,一切皆有可能。
  • 誠品開始在書店裡賣魚賣菜了
    但最近,作為文藝書店的鼻祖——誠品書店,在店裡開了個生鮮市場,開始賣魚。 6月9日,誠品書店信義店完成近3年最大的改裝,重新開幕亮相。此次的改裝,除了對二三樓的書店區域作了調整,最令人期待的便是推出了全臺首家「誠品知味市集the eslite flavor Marché」,把超市開進了書店中!
  • 誠品書店跨界酒店!臺灣首家藝文旅館「誠品行旅」開業!
    但最近這個玩起跨界的「明星」,大家已非常熟悉,它便是臺灣響噹噹的「誠品書店(需求面積:15000-30000平方米)」,它既成為了當地文化地標,也是許許多多書店爭相模仿學習的「精神標杆」,但這次,它不再僅僅是賣書、賣咖啡、賣生活家居用品,而是開起了酒店。
  • 誠品竟然在書店裡開市場賣魚和菜!
    但最近,作為文藝書店的鼻祖——誠品書店,竟然在店裡開了個生鮮市場,開始賣魚,令人大出所料!6月9日,誠品書店信義店完成近3年最大的改裝,重新開幕亮相。:涵蓋上百種生鮮及十多種蔬菜知味市集裡分為生鮮區、 調料區、有機食品區和生活用品4個區域,上架了200多家臺灣本土的生鮮品牌。
  • 探秘臺灣誠品書店首間海外分店 就在希慎廣場
    相比起銅鑼灣時代廣場附近的人山人海,希慎廣場購物中心外面就顯得不那麼隆重了,不過對於許多喜歡讀書的人來說,這裡卻不一般,因為號稱24小時營業的,臺灣誠品書店就在這個購物中心裡,這是臺灣誠品書店首間海外分店。
  • 誠品知味—誠品開始賣果蔬生鮮了!
    6月9日誠品信義店改造後正式開幕除了賣書、賣文創產品開始賣起生鮮果蔬了此次改造共幾個方面3樓的誠品知味市集以及新增加的「議題櫃」一起來探索一下吧 01.誠品知味市集 the eslite flavor Marché
  • 誠品開始賣果蔬生鮮了!
    除了賣書、賣文創產品在6月9日改造後正式開幕的誠品信義店更是開始賣起生鮮果蔬了且改造後一度讓人驚豔此次改造共五個方面3樓的誠品知味市集三樓推出全臺首家誠品知味市集 the eslite flavor Marché這是誠品開業29年首度涉足生鮮領域超過150種本地農民培育的生鮮鮮果
  • 跨界開史上「最文藝」生鮮店 理想照進現實:誠品,還是那個誠品嗎?
    而近日,把賣書和生活方式完美結合的誠品書店又開始跨界賣起了生鮮,推出「知味市集」。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擔憂,認為生鮮業務或對誠品供應鏈等方面帶來巨大考驗。另一方面,誠品目前整體營收表現亦堪憂。電話另一邊,聽聞誠品再度跨界賣起生鮮的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語帶詫異。但他隨即補充道,「這估計也是沒有辦法了」。近日,號稱迎來3年內最大改裝的臺北誠品信義店,正式推出全臺首家「誠品知味市集the eslite Marché」(以下簡稱「知味市集」)。除包裝食品、零食外,首度售賣逾150種當地農民栽種的生鮮蔬果、魚蝦肉品等。標誌著誠品正式跨界生鮮。
  • 誠品書店開始賣生鮮,讓你買菜也能買回一份「生活美學」
    最近,誠品書店就在臺灣誠品信義門店打造了這樣一個小空間——「誠品知味MARCHE市集」。和之前誠品書店的「誠品知味」主題館不同,「知味市集」除了賣包裝食品、零食和飲料外,還開始了賣生鮮。150多種生鮮及10多種蔬菜,其中包括吉品養生無毒蝦、永齡農場有機蔬菜、十八養場紅玉雞肉···
  • 臺灣誠品書店:不把盈利作為經營的最高目標
    面對財富瞬間快速增長,他開始思索,究竟自己未來要繼續做駕輕就熟的專業設備銷售工作,還是要做點不一樣的東西?「很幸運在我30多歲的時候,剎那間,我累積了很多財富。可是我覺得,這些財富和我自己的努力不成正比,我並沒有擁有這些財富的正當性。」吳清友說,但三年後,上天就給了他一份不得不接受的「禮物」。
  • 【聚焦】誠品書店開超市了!
    近日,作為文藝書店的鼻祖——誠品書店,竟然在店裡開了個生鮮市場,開始賣魚,令人大出所料!圖片來源:愛範兒開市集,誠品是認真的:涵蓋上百種生鮮及十多種蔬菜知味市集裡分為生鮮區、 調料區、有機食品區和生活用品
  • 初衣食午 Topic | 你心目中的臺灣是什麼樣子?
    去過臺灣的人都會對其街道印象深刻。不同於歐洲的清新唯美,也不同於日本的乾淨整潔,臺灣的街道有著一種刻意而為之的繁忙之美。
  • 誠品敦南店
    1989年,誠品由臺北仁愛路圓環的第一家誠品書店開始,本著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經營理念,定位為人文藝術小型專業書店。1995年,誠品敦南店搬遷至現址,內含10萬種書目、23萬冊書籍,提供愛書人更專業、豐富的閱讀選擇。1999年,誠品敦南店開創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創新營運模式,開啟民眾零時差的城市閱讀生活。
  • 圖文:誠品書店,臺灣非去不可的觀光地
    早就聽說,誠品不只賣書,還行銷文化,倡導文藝範兒的生活方式和慢生活節奏。但真正走進去,才發現這是一座充滿創意的生活商城。  這座生活城共有4層。一樓是臺灣本土設計師設計的小清新服飾;二樓是各式文化生活用品;三樓才賣書,周邊茶鋪小几清茶,浸潤書香;地下層除了各類食檔,還有文藝表演廳,以及專門播放藝術電影的小型影院。
  • 臺灣誠品書店創始人之一廖美立
    臺灣行人文化實驗室創辦人、誠品書店創始人之一的廖美立給人的印象就是這樣既柔軟又堅毅的女性。  她身上有很多標籤,「誠品書店曾經的二號人物」「方所的總顧問」「系列電影《他們在島嶼寫作》的製片人」……當很多身份與標籤賦予一個人身上時,能夠堅守從容以及內心那份信仰更顯得彌足珍貴。
  • 誠品三十年 閱讀「不打烊」(說臺灣)
    誠品書店一角。(資料圖片) 「他是一個夢想家。」3月,臺灣誠品書店創店滿30周年。 1989年,事業有成的吳清河在走過大病鬼門關後,決定為生命留下有意義的東西,在臺北創辦誠品書店。 「那是臺灣股市最蓬勃發展的時候,大家在餐廳裡喝XO都是乾杯的。如果家裡沒有個酒櫃,是很丟臉的。」林懷民回憶。1989年,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下創辦誠品,不敢想像。 而誠品把閱讀變成了一種風尚。
  • 臺北誠品書店:永不打烊的文化賣場(圖)
    如果說101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地標」,那麼,誠品書店則是臺北的 「文化地標」。不僅在臺北,遍布全臺的誠品書店,已成為寶島響噹噹的文化招牌。幾年後,大陸民眾不必專程去臺灣,在蘇州就可以領略誠品的文化氣息。日前,誠品書店董事長吳清友宣布,大陸首家誠品將於2014年落戶蘇州工業園區。消息既出,引起出版界和文化界的熱議。
  • 吳旻潔:誠品不止是圖書販賣店 強調場所精神
    核心提示:誠品對於許多臺灣人來說,是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很多陸客或者香港遊客,還沒有去過臺灣也會先認識誠品。擁有40多家店,過百億收入在這塊曾獲得《時代雜誌》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的品牌背後,有著一個70後的年輕接班人。
  • 與書共眠——走進臺灣首間圖書主題旅館「誠品行旅」
    原標題:與書共眠——走進臺灣首間圖書主題旅館「誠品行旅」  新華網臺北3月7日電(記者曹典、李寒芳)「如果可以,我願住在一間書店裡。」   或許不少愛書人都曾有過這種想法。而如今,在臺北新開業的誠品行旅,讀萬卷書與行萬裡路被真正結合在一起——住客不僅能領略全颱風景、更可以與上千本書「共眠」。
  • 蘇州誠品書店開始賣進口韓國食品
    近日,蘇州很多誠品書店的讀者發現,書店內開起了韓國食品店,這種書店裡面藏「吃貨」的方式讓不少讀者感到驚喜。據悉,蘇州誠品書店是臺灣誠品書店在大陸的第一家分店,從2015年開業至今深受讀者們的喜愛,已經成為了蘇州的一張名片,為蘇州增添了一處網紅必去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