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書店開始賣生鮮,讓你買菜也能買回一份「生活美學」

2021-02-17 大創意

作者:Karen

編輯:Mint

插畫:卡列寧

一本書,一日三餐。

這種輕鬆愜意可能是很多大城市人所追求的生活。

最近,誠品書店就在臺灣誠品信義門店打造了這樣一個小空間——「誠品知味MARCHE市集」。和之前誠品書店的「誠品知味」主題館不同,「知味市集」除了賣包裝食品、零食和飲料外,還開始了賣生鮮。

生鮮蔬果、魚蝦肉品都可以在誠品書店買到;

150多種生鮮及10多種蔬菜,其中包括吉品養生無毒蝦、永齡農場有機蔬菜、十八養場紅玉雞肉···

這些生鮮都是由臺灣本地農民自己培育的,自然無害是其主打特點;

在這些生鮮的旁邊,還專門開闢了【食材地圖】專區,根據24節氣的特點配上相應的食譜,為消費者提供一種更加健康的飲食方式。

誠品書店還會根據季節的不同更換食譜,每季免費更換20道料理。從如何挑選生鮮蔬菜到如何料理更加健康的美食,食譜中都會教給你。配合前期「知味市集」的推廣,搭配這些食譜,誠品書店推出了「書菜配」活動,如果你按照菜譜購買指定的食材,可以獲得相應的優惠。

看來以後說「去書店買菜」一點都不奇怪了。

剛聽到「誠品書店賣生鮮」這個消息可能會有些吃驚,但仔細想想也是順理成章。「誠品書店」早已不是書店那麼簡單,它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象徵,一個獨一無二的文化符號。

在「生活方式」這個詞語刷屏之前,誠品很早就開始打造一種屬於誠品的生活方式。1989年,在成立之初,誠品只是賣藝術和建築類書籍。1999年,誠品書店已經開始為其打造生活方式預熱——敦南店開始實行24小時營業。到2005年,誠品書店正式由以書為主轉為書與生活共存,開始突出誠品書店所傳遞的生活美學,建立品牌文化。

吳清友曾說過一句話:「無商業不能活,沒文化不想活。」,這位對生活有著情懷的創始人從一開始就將賺錢放在文化身後,甚至經歷了15年不盈利的低谷依舊在堅持著自己的生活美學,這足夠說明他對生活的追求和對心靈境界的堅持。

- 慢生活。

這種「慢生活」並不是在時間維度上讓你放慢工作和生活的速度,而是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一種平衡,在快節奏的工作生活中,找到一點閒暇的時間放慢腳步,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讀書本身就是「慢生活」的一種體現。現在,越來越少的人可以安靜地坐下來去讀一本書,人們更多地是通過網絡、視頻接受大量碎片化的知識,因為讀書對於他們來說太花時間,與其用一周時間讀一本書,還不如用20分鐘聽別人講講這本書。誠品書店所倡導的就是在這樣一個碎片化時代,人們應該花點時間在閱讀上,通過閱讀讓你緊繃的神經放鬆下來,去感受書中的美好。

誠品書店將這種「慢生活美學」延伸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圖書、音像出版物擴展到文具、服飾、家具及家居用品等創意產品,再到畫廊、藝術展覽,它在鋼筋水泥間打造了一種「慢生活」生態。

打造純天然的生鮮蔬果市集也是對「慢生活美學」的一種延續。這些生鮮蔬果背後所映射的是中國傳統的農耕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種農耕生活是慢生活的最初表現。而且,「食」和「文化」又是分不開的,中國古代的文人墨客大多對吃有很深的情懷,在中國美食史上,文人比廚師更有話語權,比如蘇軾發明的東坡肉、孫中山配製的「四物湯」。對於他們來說,吃不僅僅是飽腹,更是一種文化,一種美學。所以,對於誠品書店這個文化大於商業的品牌來說,「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通過生鮮蔬果市集將慢生活延續到人們的飲食上,也是對「生活美學」的一種豐富。

誠品書店對於「文化情懷」、「生活美學」的追求讓它區別於大多數書店和百貨,吸引到了一大批喜愛文學,對文化有情懷的年輕人。現在,誠品書店更像是臺灣的「文化符號」,不管在哪,都有一大批年輕人慕名而來,甚至很多人是抱著一種「朝聖」的心態去到誠品。2015年,誠品書店在大陸開了第一家分店,看兩張圖片就知道有多火了: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誠品書店的「慢生活美學」趨之若鶩?

這背後的原因和當下的時代背景是分不開的。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超時、超負荷工作的現象普遍存在,「忙」成為很多人掛在嘴邊的詞。除了身體上的忙,心理上的忙所帶來的心理壓力更大,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會產生一種焦慮感,想要在有限的時間中做更多事。這樣一種生活狀態導致很多人連靜下來喝杯茶、看會兒書的時間都沒有,在快節奏的壓力下,城市中的年輕人開始嚮往「慢生活」,他們會選擇在放假的時候去調整一下自己,讓自己遠離快節奏的城市。誠品書店就在鋼筋水泥的城市中,為消費者打造了一個與世隔絕的慢生活空間,在誠品書店中,不管是看書、買菜都給人一種文藝自然的感受,讓人不自覺放慢腳步,去發現身邊的美好。

「慢生活美學」已經成為當下很多年輕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誠品書店也在這樣的趨勢下,不斷將「慢生活美學」延伸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誠品書店表示,在未來,誠品書店還會增加多項營業項目,比如寵物食品及用品零售、寵物美容服務、藝術品諮詢顧問、實境體感應用服務、花藝設計、兒童遊戲場、競技及休閒運動場館、美容美髮服務等生活娛樂產業。通過這樣一種沉浸式的品牌延伸,誠品書店已經在為人們打造未來理想生態圈。

最後用李欣頻為誠品書店寫的文案結尾,從她的字裡行間中能更加真實地體會到誠品書店所倡導的「慢生活美學」:

在溫慶珠的長衫上,灑一滴費太太的西瓜。

在waterman筆上,懸著王培浩的貝珠項鍊。

在M.H.Way的皮件上,盛滿冰涼的FrozenYogurt。

在薔薇宣言的玫瑰花中,澆一些HEDIARD的英國茶。 

敦化南路上,請隨身攜帶,眷戀生活的消費特權。 

相關焦點

  • 誠品知味—誠品開始賣果蔬生鮮了!
    6月9日誠品信義店改造後正式開幕除了賣書、賣文創產品開始賣起生鮮果蔬了此次改造共幾個方面三樓推出全臺首家誠品知味市集 the eslite flavor Marché這是誠品開業29年首度涉足生鮮領域超過150種本地農民培育的生鮮鮮果
  • 誠品開始賣生鮮,你們書店也想賣嗎?還是三思而後行
    著名書業營銷專家、書店轉型專家、文化空間設計專家三石:這個問題的核心問題不是書店「能賣什麼」,而是「應該怎麼賣」?「書店+」的模式中,應該說賣什麼都有可能,從誠品售賣生鮮、廚房用具和調料案例上,我們不能僅僅地討論「能不能賣」的問題,而是要研究和學習誠品「怎麼賣」。
  • 誠品開始賣果蔬生鮮了!
    賣書加文創的「複合式經營」模式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核心價值理念一度成為許多人嚮往的一片文藝勝地小清新電影《一頁臺北》中24小時不打烊的那家書店正是在作為臺北城市文化名片的誠品書店取景拍攝地 除了賣書、賣文創產品在6月9日改造後正式開幕的誠品信義店更是開始賣起生鮮果蔬了且改造後一度讓人驚豔此次改造共五個方面3樓的誠品知味市集
  • 誠品開始在書店裡賣魚賣菜了
    新型書店的創新玩法越來越多了,在過往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被引進書店裡的品牌,或許業態不同,但調性卻相似,或文藝、或時尚、或休閒,或精緻。 但最近,作為文藝書店的鼻祖——誠品書店,在店裡開了個生鮮市場,開始賣魚。 6月9日,誠品書店信義店完成近3年最大的改裝,重新開幕亮相。
  • 在7-11健身、誠品書店買菜、香奈兒玩街機… 是什麼體驗?
    全球兩大知名便利商超品牌都盯上了年輕人健身市場的潛力,全家和 7-11,你 pick 誰?下班一起去誠品和 MUJI 買菜吧不想吃外賣,下班去書店買菜,誠品說沒啥不可以的。「在書店買菜」的確是一個好話題,向來善於策劃生活方式的誠品,開業 29 年來首度跨足生鮮蔬果領域,連接「閱讀」與「食」,用生鮮給年輕人提供一個新的入口,在「用食材料理日常,用閱讀調味生活」的標語之下
  • 書店裡竟然開了個生鮮市場,開始賣魚!
    但最近,作為文藝書店的鼻祖——誠品書店,竟然在店裡開了個生鮮市場,開始賣魚,令人大出所料!6月9日,誠品書店信義店完成近3年最大的改裝,重新開幕亮相。此次的改裝,除了對二三樓的書店區域作了調整,最令人期待的便是推出了全臺首家「誠品知味市集the eslite flavor Marché」,把超市開進了書店中!
  • 【聚焦】誠品書店開超市了!
    本文來源  | 贏商網(ID:winshang) 作者 | 黎韋韋、何麗思導讀:在書店裡吹著空調買菜!近日,作為文藝書店的鼻祖——誠品書店,竟然在店裡開了個生鮮市場,開始賣魚,令人大出所料!圖片來源:愛範兒開市集,誠品是認真的:涵蓋上百種生鮮及十多種蔬菜知味市集裡分為生鮮區、 調料區、有機食品區和生活用品
  • 在書店裡開菜市場 誠品開出首家誠品知味MACHE市集
    但最近,作為複合型書店的鼻祖——誠品書店(需求面積:15000-30000平方米)在生活方式上又開始放大招,首次跨界生鮮市場領域,在書店裡開設生鮮市集。         這個300多平米的空間位於書店的3樓,營業到晚上12點。不僅販賣生鮮蔬果、魚蝦肉品、調味品,廚房器皿、包裝食品、零食等,市集主要分為生鮮區、調料區、有機食品區和生活用品區四個區域。   誠品將新鮮蔬果融入書店,打造獨家「在書店買菜」的新營運形式,打造書店場景複合式營銷模式。
  • 誠品竟然在書店裡開市場賣魚和菜!
    但最近,作為文藝書店的鼻祖——誠品書店,竟然在店裡開了個生鮮市場,開始賣魚,令人大出所料!6月9日,誠品書店信義店完成近3年最大的改裝,重新開幕亮相。:涵蓋上百種生鮮及十多種蔬菜知味市集裡分為生鮮區、 調料區、有機食品區和生活用品4個區域,上架了200多家臺灣本土的生鮮品牌。
  • 在書店買菜?這次誠品玩的很大...
    誠品信義店近期改裝,在2樓出現佔地約百坪的「誠品知味MARCHE市集」試營運,除了包裝食品、零食,還首度販售逾150種在地小農栽種的生鮮蔬果
  • 跨界開史上「最文藝」生鮮店 理想照進現實:誠品,還是那個誠品嗎?
    而近日,把賣書和生活方式完美結合的誠品書店又開始跨界賣起了生鮮,推出「知味市集」。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擔憂,認為生鮮業務或對誠品供應鏈等方面帶來巨大考驗。另一方面,誠品目前整體營收表現亦堪憂。電話另一邊,聽聞誠品再度跨界賣起生鮮的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語帶詫異。但他隨即補充道,「這估計也是沒有辦法了」。近日,號稱迎來3年內最大改裝的臺北誠品信義店,正式推出全臺首家「誠品知味市集the eslite Marché」(以下簡稱「知味市集」)。除包裝食品、零食外,首度售賣逾150種當地農民栽種的生鮮蔬果、魚蝦肉品等。標誌著誠品正式跨界生鮮。
  • 誠品書店涉足超市 打造「在書店買菜」的獨家新營運模式
    誠品跨足超市?誠品信義店近期改裝,在2樓出現佔地約百坪的「誠品知味MARCHE市集」試營運,除了包裝食品、零食,還首度販售逾150種在地小農栽種的生鮮蔬果、魚蝦肉品、飲料、調料,以及食器、料理書等,連結「閱讀」與「食」,打造誠品獨家「在書店買菜」的新營運形式,營業時間到晚上12點,將是信義區營業時間最長的超市,預計6月9日正式營運。
  • 去7-11健身、去誠品書店買菜、去香奈兒玩街機
    全球兩大知名便利商超品牌都盯上了年輕人健身市場的潛力,全家和 7-11,你 pick 誰?下班一起去誠品和 MUJI 買菜吧不想吃外賣,下班去書店買菜,誠品說沒啥不可以的。「在書店買菜」的確是一個好話題,向來善於策劃生活方式的誠品,開業 29 年來首度跨足生鮮蔬果領域,連接「閱讀」與「食」,用生鮮給年輕人提供一個新的入口,
  • 網紅書店的誕生,蘇州誠品書店如何做到日接待55萬人?
    姚仁喜崇尚建築的無為,對於蘇州誠品書店的定位為「人為閱讀、創意探索的美學生活博物館」。進入室內,由主路徑樓悌而上到達三樓誠品書店。臺階上寫著創始人吳清友的語錄:生命,因有了可探索一生的心念,終將透現光彩。
  • 誠品書店關店,改場景書店+超市,你說這波操作怎麼樣?
    ---《雨禪臺北》三毛       逛一座城市,拿書店當打卡地的巴黎莎士比亞書店算一個,臺北的誠品書店也算一個,尤其是誠品書店敦南店。誠品敦南店是24小時開放的書店,便於旅行的行程安排。特別在常常下雨的臺北,鑽進書店是件不會浪費行程的事。
  • 只賣情懷,成就了誠品書店?
    ,讓人差點就相信了「賣情懷」能養起一個品牌。在這個「關店說明」中,誠品書店表示「我們心懷萬千感謝,並相信這是一趟充滿價值且不悔的旅程!」,並感謝了房東華潤置地、合作夥伴、讀者以及深圳市,行文中透露著不舍之情,在最後誠品生活給深圳讀者留下了希望:期盼未來因緣俱足時日,我們能與深圳讀者再次相遇!
  • 【刷爆朋友圈】文藝範兒必去大陸首家蘇州誠品書店,簡直就是一部美學時尚大片!
    這裡有一家書店以誠為名,以品為核在這繁華的都市給你一個美學生活博物館給你一個棲息休憩的位置停下來,在這裡聽聽心的呼喚她就是很多人2015年的最後一個願望就是逛一遍的蘇州誠品書店 ▸ 誠品書店是臺灣地區著名的書店,其首家店於1989年開張,目前已經擴張到出版、畫廊和策展等諸多行業
  • 誠品書店,那些關於人文美學的一切美好
    而誠品有別於其他書店的商業模式以及匯集人文、創新、美學等多元素的廣告作品,也成為許多廣告人心中的經典。/ 誠品御用文案——李欣頻 /提到誠品書店的廣告,一定會少不了提到一個廣告人的名字,那就是——李欣頻。
  • 臺灣誠品賣起了海鮮、蔬菜 裡面究竟是什麼樣子?
    把賣書和生活方式完美結合的誠品書店最近又搞起了新動作。從1989年開業到現在,它做過很多不同的嘗試:在幾層樓的書店裡面賣文具品、衣服、生活用品、開辦講座和展覽等,一直都在試探著生活方式的不同面。一走進書店的3樓,我就看到了一大個區域(250平方米)寫著:「誠品知味 MARCHé 市集」。它一共分為了生鮮區、 調料區、有機食品區和生活用品4個部分。
  • 論一個網紅的誕生,誠品書店如何做到日接待55萬人?
    1999年,臺灣誠品敦南店開始24小時不打烊的經營模式。告訴所有愛書的人,只要你願意,隨時都可以來這裡坐一坐,看一會書,享受片刻自在。2004年,誠品書店獲《時代》雜誌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次年,被CNN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之一。這個時候,誠品書店已經成為了臺灣的一個文化性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