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aren
編輯:Mint
插畫:卡列寧
一本書,一日三餐。
這種輕鬆愜意可能是很多大城市人所追求的生活。
最近,誠品書店就在臺灣誠品信義門店打造了這樣一個小空間——「誠品知味MARCHE市集」。和之前誠品書店的「誠品知味」主題館不同,「知味市集」除了賣包裝食品、零食和飲料外,還開始了賣生鮮。
生鮮蔬果、魚蝦肉品都可以在誠品書店買到;
150多種生鮮及10多種蔬菜,其中包括吉品養生無毒蝦、永齡農場有機蔬菜、十八養場紅玉雞肉···
這些生鮮都是由臺灣本地農民自己培育的,自然無害是其主打特點;
在這些生鮮的旁邊,還專門開闢了【食材地圖】專區,根據24節氣的特點配上相應的食譜,為消費者提供一種更加健康的飲食方式。
誠品書店還會根據季節的不同更換食譜,每季免費更換20道料理。從如何挑選生鮮蔬菜到如何料理更加健康的美食,食譜中都會教給你。配合前期「知味市集」的推廣,搭配這些食譜,誠品書店推出了「書菜配」活動,如果你按照菜譜購買指定的食材,可以獲得相應的優惠。
看來以後說「去書店買菜」一點都不奇怪了。
剛聽到「誠品書店賣生鮮」這個消息可能會有些吃驚,但仔細想想也是順理成章。「誠品書店」早已不是書店那麼簡單,它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象徵,一個獨一無二的文化符號。
在「生活方式」這個詞語刷屏之前,誠品很早就開始打造一種屬於誠品的生活方式。1989年,在成立之初,誠品只是賣藝術和建築類書籍。1999年,誠品書店已經開始為其打造生活方式預熱——敦南店開始實行24小時營業。到2005年,誠品書店正式由以書為主轉為書與生活共存,開始突出誠品書店所傳遞的生活美學,建立品牌文化。
吳清友曾說過一句話:「無商業不能活,沒文化不想活。」,這位對生活有著情懷的創始人從一開始就將賺錢放在文化身後,甚至經歷了15年不盈利的低谷依舊在堅持著自己的生活美學,這足夠說明他對生活的追求和對心靈境界的堅持。
- 慢生活。
這種「慢生活」並不是在時間維度上讓你放慢工作和生活的速度,而是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一種平衡,在快節奏的工作生活中,找到一點閒暇的時間放慢腳步,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讀書本身就是「慢生活」的一種體現。現在,越來越少的人可以安靜地坐下來去讀一本書,人們更多地是通過網絡、視頻接受大量碎片化的知識,因為讀書對於他們來說太花時間,與其用一周時間讀一本書,還不如用20分鐘聽別人講講這本書。誠品書店所倡導的就是在這樣一個碎片化時代,人們應該花點時間在閱讀上,通過閱讀讓你緊繃的神經放鬆下來,去感受書中的美好。
誠品書店將這種「慢生活美學」延伸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圖書、音像出版物擴展到文具、服飾、家具及家居用品等創意產品,再到畫廊、藝術展覽,它在鋼筋水泥間打造了一種「慢生活」生態。
打造純天然的生鮮蔬果市集也是對「慢生活美學」的一種延續。這些生鮮蔬果背後所映射的是中國傳統的農耕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種農耕生活是慢生活的最初表現。而且,「食」和「文化」又是分不開的,中國古代的文人墨客大多對吃有很深的情懷,在中國美食史上,文人比廚師更有話語權,比如蘇軾發明的東坡肉、孫中山配製的「四物湯」。對於他們來說,吃不僅僅是飽腹,更是一種文化,一種美學。所以,對於誠品書店這個文化大於商業的品牌來說,「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通過生鮮蔬果市集將慢生活延續到人們的飲食上,也是對「生活美學」的一種豐富。
誠品書店對於「文化情懷」、「生活美學」的追求讓它區別於大多數書店和百貨,吸引到了一大批喜愛文學,對文化有情懷的年輕人。現在,誠品書店更像是臺灣的「文化符號」,不管在哪,都有一大批年輕人慕名而來,甚至很多人是抱著一種「朝聖」的心態去到誠品。2015年,誠品書店在大陸開了第一家分店,看兩張圖片就知道有多火了: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誠品書店的「慢生活美學」趨之若鶩?
這背後的原因和當下的時代背景是分不開的。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超時、超負荷工作的現象普遍存在,「忙」成為很多人掛在嘴邊的詞。除了身體上的忙,心理上的忙所帶來的心理壓力更大,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會產生一種焦慮感,想要在有限的時間中做更多事。這樣一種生活狀態導致很多人連靜下來喝杯茶、看會兒書的時間都沒有,在快節奏的壓力下,城市中的年輕人開始嚮往「慢生活」,他們會選擇在放假的時候去調整一下自己,讓自己遠離快節奏的城市。誠品書店就在鋼筋水泥的城市中,為消費者打造了一個與世隔絕的慢生活空間,在誠品書店中,不管是看書、買菜都給人一種文藝自然的感受,讓人不自覺放慢腳步,去發現身邊的美好。
「慢生活美學」已經成為當下很多年輕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誠品書店也在這樣的趨勢下,不斷將「慢生活美學」延伸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誠品書店表示,在未來,誠品書店還會增加多項營業項目,比如寵物食品及用品零售、寵物美容服務、藝術品諮詢顧問、實境體感應用服務、花藝設計、兒童遊戲場、競技及休閒運動場館、美容美髮服務等生活娛樂產業。通過這樣一種沉浸式的品牌延伸,誠品書店已經在為人們打造未來理想生態圈。
最後用李欣頻為誠品書店寫的文案結尾,從她的字裡行間中能更加真實地體會到誠品書店所倡導的「慢生活美學」:
在溫慶珠的長衫上,灑一滴費太太的西瓜。
在waterman筆上,懸著王培浩的貝珠項鍊。
在M.H.Way的皮件上,盛滿冰涼的FrozenYogurt。
在薔薇宣言的玫瑰花中,澆一些HEDIARD的英國茶。
敦化南路上,請隨身攜帶,眷戀生活的消費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