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開始在書店裡賣魚賣菜了

2021-01-08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贏商網」(ID:winshang),作者:黎韋韋、何麗思,36氪經授權轉載。

新型書店的創新玩法越來越多了,在過往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被引進書店裡的品牌,或許業態不同,但調性卻相似,或文藝、或時尚、或休閒,或精緻。

但最近,作為文藝書店的鼻祖——誠品書店,在店裡開了個生鮮市場,開始賣魚。

6月9日,誠品書店信義店完成近3年最大的改裝,重新開幕亮相。此次的改裝,除了對二三樓的書店區域作了調整,最令人期待的便是推出了全臺首家「誠品知味市集the eslite flavor Marché」,把超市開進了書店中!

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01 最文藝的菜市場 誠品知味市集 the eslite flavor Marché 開在書店3樓,面積約300㎡,營業至晚上12點,是信義區營業時間最長的超市,順利晉升信義商圈最便利的生鮮市集。

圖片來源:愛範兒

開市集,誠品是認真的:涵蓋上百種生鮮及十多種蔬菜

知味市集裡分為生鮮區、 調料區、有機食品區和生活用品4個區域,上架了200多家臺灣本土的生鮮品牌。

涵蓋果蔬、生鮮等上百種,包括吉品養生無毒蝦、永齡農場有機蔬菜、十八養場紅玉雞肉,還有優質吮指帶骨牛小排等,主打新鮮、無毒、有機、健康,種類十分豐富。

JB Salad輕蔬食色拉,圖片來源:誠品

十八養場半雞切塊,圖片來源:誠品

圖片來源:大城小店

製作食材地圖,讓讀者能跟著24節氣「呷對時」

在市集裡,書店還開闢了臺灣食材地圖專區,讓讀者可以跟著24節氣吃對食物(臺語:呷對時),選擇最當令的時蔬來享用。

而在食材地圖展板上,不但會告訴讀者當季最新鮮的食物是什麼,例如立春時是紅肉李、牛番茄、梅子等,還會詳細標註產地、口感以及烹飪方法等信息,令不擅長料理,容易陷入選擇困難症的顧客也能輕鬆選購食材,也進一步刺激大家去購買、促進銷售。

圖片來源:購物中心大眾微評

每季推出20道料理食譜,讀者可自制食譜書免費帶走

此外,書店還推出食譜計劃,根據四季推薦當令食材製作食譜,每個季度推出20道料理食譜,讓人輕鬆學習從10到15分鐘、30分鐘及專業的料理方式。讀者可自行挑選喜歡的食譜,用棉線串起,自製成食譜書,免費帶回家。

圖片來源:誠品

遇到食譜裡喜歡的料理時,不用東奔西跑,可以在市集裡一站採購,購買食譜裡指定的食材,還可獲得折扣優惠,對讀者來說,可謂是一舉兩得。

圖片來源:大城小店

食材就是IP,打造最有「心機」的食材

誠品信義店開的市集,把食材也變成了活的IP,通過走心文案,為食材賦予了生動的「性格」和「角色」。例如麵條是「心機麵條」、玉米製品是「臺灣玉米好棒棒」、這些富有記憶點的文案,令人忍俊不禁,讀者很可能一不小心就購買了。

圖片來源:大城小店

書搭配菜一起賣,讀者需要的剛好都在

書和食物,在誠品信義店並非涇渭分明。在市集裡,不經意的地方、擺放著食材、器皿的一隅,會悄悄地擺放著與之相關的書本,連結著閱讀與食,讓讀者在這裡購買的不止是食材,更是一種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圖片來源:大城小店

料理達人到現場示範,培養讀者食的文化

另外,書店還不時會舉行認識食材、料理講座等現場活動,邀讀者從動手挑選生鮮蔬菜開始,逐步練就一身料理好功夫,也對臺灣土地的豐美,有更進一步的體認,逐漸培養食的文化。

02 書店原有空間華麗升級 除了開市集賣生鮮之外,誠品信義店還對書店原有的空間進行了升級:

2F 雜誌區:設置 15 道雜誌牆,以全秀面的方式展示近4、5000種來世界各國的品牌雜誌,讓每本雜誌都能給顧客看到。

雜誌牆包含了兩大主題:一是臺灣代志,搜羅逾13款臺灣地方志;二是刊玩味,從逾20國世界特色雜誌中精挑力薦。

圖片來源:誠品書店

3F 書區:新增「議題櫃」,根據當前社會熱門議題上架相關書籍,讓讀者更迅速方便的找到時下議題相關的書籍。每季更換當前熱門社會議題,每個議題約選入20本書。

圖片來源:誠品書店

03 傳統書店一直在變,十八般武藝只為了活著 隨著市場競爭越發激烈,很多傳統書店都因利潤問題而相繼結業關門。面對生存問題,它們只能靠「變」來尋找「生機」。

傳統書店為了變得更加多樣化,更加有趣,主要從兩個兩個方向進行轉型:

「賣」空間:高顏值是重點



不僅僅是賣書:「書店+」經營模式正當紅



蔦屋書店在大阪的店以書店作為核心,圍繞它布置了餐飲、家居、電器內容,成為了新型小百貨。

大陸首家誠品書店是第一家誠品自持物業的門店。這家總面積達5.6萬平米門店猶如一個綜合體,書店佔據了1.5萬平米,剩餘的面積由文具店、咖啡館、餐飲、服裝店、家居店、展覽館等組成。

言幾又的模式也一直在變化。從1.0模式:傳統書店+咖啡文化+文創產品;2.0模式:除了書店、咖啡館,還加入文化文創生活概念;3.0模式:從現在的5000㎡,上升到上萬平方米的店,把書店做成集合店;到4.0模式:打造一個線上線下結合的綜合型的體驗中心。

北京有一家書香門第書店,它不僅在裡面賣正餐,而且還是從高端食材入手,賣鮑魚、海參、龍蝦…… 一隻波士頓龍蝦只賣99元,一份水煮魚只賣9.9元。就這樣靠爆款贏得了口碑,引入了流量,實現了15%的純利。僅一年的時間,營業額就從原來的1500萬提高到了1個億,直接秒殺眾多的書店和高端餐飲店。

書店+旅館

書店+旅館=一家可以「住宿」的「爆款」書店!在日本就有這樣的一家旅館——BOOK AND BED TOKYO,與其說它是旅館,不如說它是一家可以睡覺的24小時書店。

該店總共只有140平方米的空間,內部結構非常簡單,一進去就可以看到一排長長的書櫃,書櫃裡一共陳列著1700本圖書,未來將逐漸增加到3,000本,全部由東京最受歡迎的書店(SPBS)提供,並進行統一的編號管理。書櫃的背後就是木質的單人居住空間,內部設有閱讀燈、插座、床簾。


除此之外,還有「24小時不打烊」書店、無人書店等,也在搶佔消費者的心智…面對線上書城的衝擊,新型書店正通過複合賦能,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實現逆風翻盤!

相關焦點

  • 誠品竟然在書店裡開市場賣魚和菜!
    、何麗思新型書店的創新玩法越來越多了,在過往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被引進書店裡的品牌,或許業態不同,但調性卻相似,或文藝、或時尚、或休閒,或精緻。但最近,作為文藝書店的鼻祖——誠品書店,竟然在店裡開了個生鮮市場,開始賣魚,令人大出所料!6月9日,誠品書店信義店完成近3年最大的改裝,重新開幕亮相。
  • 書店裡竟然開了個生鮮市場,開始賣魚!
    但最近,作為文藝書店的鼻祖——誠品書店,竟然在店裡開了個生鮮市場,開始賣魚,令人大出所料!6月9日,誠品書店信義店完成近3年最大的改裝,重新開幕亮相。此次的改裝,除了對二三樓的書店區域作了調整,最令人期待的便是推出了全臺首家「誠品知味市集the eslite flavor Marché」,把超市開進了書店中!
  • 在書店裡開菜市場 誠品開出首家誠品知味MACHE市集
    但最近,作為複合型書店的鼻祖——誠品書店(需求面積:15000-30000平方米)在生活方式上又開始放大招,首次跨界生鮮市場領域,在書店裡開設生鮮市集。         開在書店裡的生鮮菜市場——首家「誠品知味MARCHE市集」   這是誠品創立29年以來首次涉足生鮮領域,
  • 誠品書店開始賣生鮮,讓你買菜也能買回一份「生活美學」
    最近,誠品書店就在臺灣誠品信義門店打造了這樣一個小空間——「誠品知味MARCHE市集」。和之前誠品書店的「誠品知味」主題館不同,「知味市集」除了賣包裝食品、零食和飲料外,還開始了賣生鮮。看來以後說「去書店買菜」一點都不奇怪了。剛聽到「誠品書店賣生鮮」這個消息可能會有些吃驚,但仔細想想也是順理成章。
  • 誠品開始賣生鮮,你們書店也想賣嗎?還是三思而後行
    著名書業營銷專家、書店轉型專家、文化空間設計專家三石:這個問題的核心問題不是書店「能賣什麼」,而是「應該怎麼賣」?「書店+」的模式中,應該說賣什麼都有可能,從誠品售賣生鮮、廚房用具和調料案例上,我們不能僅僅地討論「能不能賣」的問題,而是要研究和學習誠品「怎麼賣」。
  • 這個品牌竟然在書店裡開市場,賣魚和菜!這是什麼營銷玩法?
    新型書店的創新玩法越來越多了,在過往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被引進書店裡的品牌,或許業態不同,但調性卻相似,或文藝、或時尚、或休閒,或精緻。但最近,作為文藝書店的鼻祖——誠品書店,竟然在店裡開了個生鮮市場,開始賣魚,令人大出所料!6月9日,誠品書店信義店完成近3年最大的改裝,重新開幕亮相。
  • 【聚焦】誠品書店開超市了!
    近日,作為文藝書店的鼻祖——誠品書店,竟然在店裡開了個生鮮市場,開始賣魚,令人大出所料!6月9日,誠品書店信義店完成近3年最大的改裝,重新開幕亮相。此次的改裝,除了對二三樓的書店區域作了調整,最令人期待的便是推出了全臺首家「誠品知味市集the eslite flavor Marché」,把超市開進了書店中!
  • 只賣情懷,成就了誠品書店?
    ,讓人差點就相信了「賣情懷」能養起一個品牌。可以說,誠品書店將情懷營銷的落地發揮到了極致,沒有讓人感覺空洞虛無縹緲,反而激發了用戶的不舍之情,這或許情懷營銷的魅力。除了在關店上大玩「情懷營銷」,誠品書店的文案也是文藝範十足,能夠讀者感受到字裡行間的品牌情懷。是不是僅僅靠賣情懷,就成就了如今的誠品生活呢?其實用戶的習慣培養和品牌的文化創意,也是誠品書店獨具魅力的市場競爭優勢所在。
  • 蘇州誠品書店開始賣進口韓國食品
    近日,蘇州很多誠品書店的讀者發現,書店內開起了韓國食品店,這種書店裡面藏「吃貨」的方式讓不少讀者感到驚喜。據悉,蘇州誠品書店是臺灣誠品書店在大陸的第一家分店,從2015年開業至今深受讀者們的喜愛,已經成為了蘇州的一張名片,為蘇州增添了一處網紅必去打卡地。
  • 誠品知味—誠品開始賣果蔬生鮮了!
    29年前橫空出世的誠品書店賣書加文創的「複合式經營」模式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核心價值理念
  • 誠品開始賣果蔬生鮮了!
    在傳統書店,書架總是又高又密集店主總想儘可能地在有限的空間陳列出更多圖書而29年前橫空出世的誠品書店
  • 誠品書店這麼火的原因是?
    「你不在家,就在誠品。你不在誠品,就在往誠品的路上」。如今到臺灣的遊客,一定會去誠品書店,感受臺北的文藝氛圍。臺灣流行個說法:「如果說世界最高的101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地標,那麼,誠品書店就是臺北的文化地標。」可見誠品在臺灣的地位啦!2004年,誠品敦南店獲《時代》雜誌亞洲版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並且在 2015 年被 CNN 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全球入選的 17 間書店之一。
  • 我的夢躲在誠品書店的角落裡——走馬觀花臺北誠品書店
    臺北之行近在眼前,我腦海裡出現敦化南路誠品書店的想像,越來越頻繁。想像中的敦化南路,是一條小商小鋪肩並肩的小街。每到夜幕降臨以後,這些小商小鋪裡杏黃色的燈火會順著木質窗欞流瀉到青石板鋪成的街道上。熙熙攘攘但絕不擁擠的人們步履悠閒地走在街道上,突然,就走到了誠品書店門前。
  • 臺灣誠品賣起了海鮮、蔬菜 裡面究竟是什麼樣子?
    把賣書和生活方式完美結合的誠品書店最近又搞起了新動作。從1989年開業到現在,它做過很多不同的嘗試:在幾層樓的書店裡面賣文具品、衣服、生活用品、開辦講座和展覽等,一直都在試探著生活方式的不同面。但是,你想過有一天在開足了冷氣的書店裡面買魚嗎?就在昨天(6月9日),它一改往日的「不食人間煙火」,在臺灣的信義門店賣起了海鮮和蔬菜。
  • 從「誠品書店」到「誠品」——誠品書店的經營之道
    而誠品書店在困境中積極轉變經營模式,將書店與百貨和餐飲融合在一起,讓讀者在閱讀的同時,也能夠休閒與娛樂,保留了書店難能可貴的文化氣息。創辦誠品之初,吳清友給誠品書店準備了一筆錢,打算賠5到8年,但沒想到誠品書店一虧損就是15年。雖然誠品創立初期資金方面深陷泥藻,但也有成功之處。
  • 情懷,撐不起誠品書店
    看了誠品書店深圳萬象天地的閉店文案,讓人差點就相信了「賣情懷」能養起一個品牌。01體面結束,是另一種開始最近,誠品生活深圳公眾號發布了消息:位於深圳萬象天地的「誠品生活深圳」因嚴峻的新冠疫情衝擊,經與房東「華潤置地」友好協商,確定將於2020年12月31日結束營業。
  • 明年此時,蘇州誠品書店見
    關注人文,展示崑曲  誠品書店的核心價值是人文藝術創意生活。臺灣誠品書店嚴格意義上不只是書店,還是一個文化商業綜合體。根據往年財報,誠品書店營業額來自銷售(書籍和精品)和餐飲,比例為九比一;但按利潤計,卻是七比三。按照現在披露的蘇州店規劃,其非書店業態也將佔相當比例。在書店經營普遍受困的當下,誠品書店的多元化經營模式備受關注。
  • 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生前演講:我與誠品書店的25年
    這開啟了我對書店經營的一種興趣。柏拉圖曾經說過,販售和分享知識其實是要比販售和分享食品更嚴謹、更需要小心的事情。之前我根本沒有任何對書店的認識。雖然相較於弘一大師,經營誠品書店也不過是做一個心靈生活的逃兵,但我開始思考人生的價值到底在哪裡。
  • 誠品書店-進東京
    △ 歌川広重的作品《名所江戶百景 日本橋雪晴》,描繪了江戶時代日本橋附近的魚河岸市場。1923 年日本關東大地震後,日本橋魚河岸市場遷移到了日本橋南部的東京沿海地區,也就是現在的築地。圖片來源 |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來自中國臺灣的誠品書店,把第一個「誠品生活」日本分店開到了東京日本橋。
  • 臺北誠品書店:永不打烊的文化賣場(圖)
    「悅讀」空間:洋溢著高貴的人文氣息  「臺北的午夜,霓虹閃爍,寂靜的街道已很少行人,只有位於敦化南路的誠品書店裡還是燈火輝煌。在輕音樂繚繞的大廳裡,仍有許多顧客徘徊,他們或輕手輕腳,或低聲細語……」這是福建省社科院青年學者劉先生逛完誠品後,寫下的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