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壞的劣質老白茶裡,有哪些常見的怪味呢?梅子味、倉味、煙味?

2020-12-26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張潮的《幽夢影》,是一本有態度的書。

裡面有一章寫到,「黑與白交,黑能汙白,白不能掩黑;香與臭混,臭能勝香,香不能敵臭。此君子小人相攻之大勢也。」

白不敵黑,臭能勝香,君子鬥不過小人。

這番話,按學經濟的老同學說,也就是劣幣驅逐良幣。

在張潮的那個時代能感慨出這樣的道理,思想確實夠前衛,勝過了當時很多的書呆子。

香氣和臭味共處,結果是臭味更明顯。

就像香花蘭草入了鮑魚之肆,也會沾上一身腥。

聊回到茶的正題,茶香與臭味雜味,同樣是水火不兩立。

老白茶在貯藏的過程中,要防潮,要乾燥的存儲,要密封,為的是避免將好茶的品質往下拉低。

好茶,維持自身良好的風味,要在儲存上花不少心思。

但若是讓一款茶變味,只需敞開包裝,不出三天氣味就會大變!

長期存茶,讓白茶順利陳化,往上走的路很難,而一不留神就會讓茶葉的品質因存壞下跌。

一旦存茶過程出了差池,哪怕原先品質再好,也會成為品質極差勁的爛茶。

話說,那些被人存壞的劣質老白茶裡,又會有哪些常見的怪味呢?

《2》

跑氣的白茶,水味重,淡而無味。

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水味。

水味,大多出現在茶湯內,讓茶湯的滋味嘗起來又淡又薄,像是喝白開水。

跑氣的白茶,包括原先沒有烘乾的白茶,放到後面都很容易出現水味。

喝茶時,抓一把白茶稱重後放進蓋碗內泡茶。

同樣的用沸水泡,用快出水的方式,結果泡出來的茶湯只有一股水味,所有的茶香皆不見了,所有當初吸引人的優點也消失了。

嘗一口茶湯,味道無限的接近白開水,喝起來一點意思也沒有。

喝過了這樣跑氣的茶,口腔裡留不下任何的記憶點,又薄又淡,食之無雞肋般無味。

春茶季從山上回來的時候,書架上有一罐2017年的秋壽眉,已經放了數個月。

一天心血來潮,再次打開罐取茶時,發覺幹茶香變弱了。其它的怪味倒沒有聞出來。

照例是燒沸了水後,注水衝泡。

第一衝,滋味淡寡,湯水沒有之前厚。略微有水味。

第二衝,水味重,茶湯滋味極單薄。

第三衝,茶湯味道就徹底落下去了,變得像一杯白水那樣空洞無內容。

水味明顯,湯水滋味落得快,不耐泡,等等。這是白茶存壞跑氣後的常見通病!

《3》

煙味,像燒溼潤植物的味道。

早年在冬天時,因爸爸工作上的需要,曾去過一回西北。

當時,路過一片麥田,村民正在燒著麥秸杆。

煙味混在潮溼的濃霧裡,又潮又悶的,非常嗆人。

而多年後,在白茶裡聞到這股煙味時,自然就讓人代入到多年前的記憶。

迎風遠遠的一聞,麥秸稈燃燒的煙味隨風送遠後味道變淡。很像在白茶中聞到的煙味。

是的,白茶的煙味,不是香菸的氣味,也並非單純的植物燒焦的味道。

這種怪異的煙味,產生的原因大抵是茶農們在烘乾白茶時,工藝沒到位。或是溫度不夠,或者時間太短,導致茶葉內部的水分沒有蒸發乾透,以至茶葉的含水量不達標,不耐保存。

即使後期是放在標準的倉庫裡,茶葉裡面的多餘水汽也會自動的跑出來,由內而外的作用,讓茶葉受潮,生出煙味。

另外,煙味的生成,也和幹茶直接受潮有關。幹度達標的白茶,很容易吸附水汽,如果存放在容易跑氣的容器裡,如紫砂罐、陶罐、木箱、玻璃罐等,因為密封效果不高,會讓幹茶吸入大量的水汽,受潮變味。

老白茶裡面,煙味的出現和受潮有關。

如果在幹茶上,或者杯蓋上,再不然是湯水裡,聞到了這種煙味時,說明白茶已經受潮了。

當乾燥的茶葉,乾燥的植物梗葉,重新接觸到了潮溼的水汽時,兩者碰撞後自然會生出低沉發悶的煙味來!

《4》

受潮變質的白茶,臭酸味重。

茶葉發出明顯酸味,很不應該。

尤其是白茶這樣發酵程度不高,工藝簡樸的茶葉,更不應該在後期出現酸味。

白茶的加工要領,不論是萎凋,還是乾燥,主旨都是去水。

沒水,幹度足夠低,才可以長期存放。

密封乾燥貯藏的白茶,放三年,放五年,甚至放更久的時間,也不應該出現酸味。

如果有,那就證明受了潮。

拆開一包老白茶,剛一打開,就從幹茶上聞到了濃濃的酸味。

並且,這種酸味聞起來不新鮮,不好聞。

閉上眼去聯想,能讓人想到酸話梅、酸青梅、酸李幹,等等,諸多不新鮮的酸味。

臭酸味明顯的老白茶,明顯是受潮變質。

然而,對這樣發出酸味的茶,圈內卻有不少人用「梅子味」來美化,將酸味歪解成白茶自然陳化的情況。

這樣顛黑倒白的言論,不論怎麼看,都太離譜了。

正常倉儲出來的老白茶,會擁有乾燥的植物清香,陳香、藥香、粽葉香清晰,唯獨就是不會有任何酸味!

《5》

存放環境不乾淨的老白茶,帶有倉味。

倉味,屬於悶味的一種。

按字面上理解,倉味能讓人聯想到倉味的氣味。

曾經茶圈裡一度盛傳,老白茶應該有倉味。,給出的理由是老茶存放時間越長,自然會具備倉味。

實際上,這又是存茶不當,將茶葉存壞後找出了的藉口。

乾燥的成品茶,後期再密封乾淨的存放,怎麼可能帶出倉味?

帶有倉味的白茶,十之八九在於存茶環境的衛生不行。

將茶葉長期存放在溼氣重,悶味重,灰塵味重的房間,長年沒有專人去打掃清理,室內的空氣沒有任何一絲流通。

久而久之,隨著時光的飛快流逝,幹茶內容易周圍的系列雜亂氣味。

到最後綜合起來,就成了「倉味」,一點也不好聞。

任何茶葉的儲存,都要求放在乾燥、清潔、乾淨的環境內。

並且在長期存茶,一放就是三年、五年的前提下,要定期打掃除塵。

從規範的存茶要求看,還要有人專門的定期檢查。每隔上三個月,小半年這樣的頻率,隔開存茶的外箱膠帶,查看裡面的茶葉有沒有跑氣。

此外,大型茶葉的倉儲,會配備專門的「新風系統」,避免庫房內的空氣沉悶。

如果是家中存茶,那趁著天氣乾燥的時候,可以稍微留一絲門窗縫隙,讓室內空氣可以流通。讓室內的濁氣可以排出,新鮮的空氣可以進入。

如此,對白茶的長期儲存陳化效果更好,而不是帶出沉沉的悶味、倉味!

《6》

沒有獨立密封儲存的白茶,容易串出雜味。

雜味,屬於雜亂氣味的綜合體。

它不是單一的一種氣味,而是茶葉系列串味的後遺症。

白茶在儲存時,若是沒有嚴實密封,讓外面的氣味跑了進來,那就會讓茶葉「串味」。

串味,顧名思義,就是外界的氣味跑到茶葉裡面來的。

比如,香菸的味道,廚房的油煙飯菜味,冰箱的綜合味,香水薰香的濃烈味……

前年曾經去一位做紅木生意的朋友那參觀,在他的別墅裡,布置了間雅間,專門用來泡茶。

那間房間的架子上,整齊碼放了不少的茶葉。

大家坐下喝茶後,那天先是喝了泡清爽的白牡丹。

但將茶湯嘗入嘴裡,咦,怎麼有股濃烈的異香?聞起來很像東南亞風情的薰香,而和茶葉的天然香氣畫不上等號。

再環視一圈,發現那間雅間的周圍正燻著不少的香。

原本茶香清純簡單的茶葉,常見浸在著香氣濃烈的空氣裡,自然會受到幹擾,串出了雜味。

又或者,平時存茶時,沒有作區分、歸納,就直接將不同的茶葉一股腦兒的放在了一處。

造成的結果就是,不同的茶葉之間,茶香彼此互相打架,串出了雜味。

可見,同款茶獨立倉儲,存茶環境不出現異味幹擾,對保存老白茶的品質而言,尤為重要!

《7》

《說苑》裡收集過一句名言:

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

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香和臭,兩不對立。

老白茶裡所謂的臭味,是那些不應該出現在白茶裡的氣味。

當然,在現實生活裡,它們不一定是難聞的臭味。

像是那泡串出了薰香味的白牡丹,那股子妖嬈濃烈的異香,將它放在別的地方是香的。

但出現在一泡茶葉裡,就太不正常了。

老白茶自然陳化出來的茶香,和乾燥的植物有關,包含了藥香、粽葉香、陳香、稻穀香等。以及老白茶餅裡的珍貴棗香。

但唯獨沒有的,就是倉味、酸味、水味、串味、煙味、臭味!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芳香馥鬱的老白茶,存久了會有倉味?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前不久,有茶友問到,長時間存放的老白茶,出現倉味是正常現象嗎?自然不是。作為可以長期儲存的白茶,隨著存放時間變長,迸發出來的香氣越發成熟醉人。品質優良的白茶,在妥當保存下,能陳化成芳香馥鬱的老白茶。但那香氣明顯不是所謂的倉味。
  • 巧克力味、梅子味、焦糊味、黴味,遇到這四種氣味的老白茶,繞行
    《2》梅子味梅子味最近還挺火的。有的人說,帶有梅子味的老白茶,是高級白茶的代表。實際上啊,梅子味不應該出現在白茶身上。這樣的乾燥的白茶,定然不會生出酸梅味。白茶的香氣應該是清新的,鮮爽的,毫香高揚,花香層次豐富,自然大方。而不是帶有酸味,梅子味等。上述,有說到過既然白茶中沒有自帶酸味的基因,若是生出了梅子味,那就是因為發酵了。
  • 巧克力味,是高等級老白茶的標誌?別被誤導了,不然會喝不懂白茶
    經過多年實踐,村姑陳已經可以確認,巧克力味,明顯是白茶在儲存過程中,受潮跑氣了才生成的味道,是正常老白茶當中不應該出現的味道。 怎麼可能搖身一變,居然從大反派變身大英雄,成為了高等級老白茶的標誌性香氣了呢? 老白茶當中的香氣很多,有稻穀香,有花香,有藥香,有陳香,有竹葉香。
  • 紅茶發酸,綠茶青味,巖茶炭味,白茶倉味,這些劣質茶信號請收好
    張潮的《幽夢影》裡,專門寫過香氣與臭味的關係。「黑與白交,黑能汙白,白不能掩黑;香與臭混,臭能勝香,香不能敵臭,此君子小人相攻之大勢也。」白不敵黑,臭能勝香。香氣和臭味混在一處時,雜味怪味異味,反而更加彰顯。
  • 老白茶有倉味年份才真實?這七條茶圈騙局,你還在信嗎?
    有詩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酷熱的盛夏,空氣裡都流淌著熱量。倘若能有一出涼風,一場冷雨,特別難能可貴。天色轉陰的午後,打開窗戶,涼風有信,傳來周圍植物的清逸香氣。
  • 白茶的渥堆味、倉味、黴味,都不是老白茶的陳香,別再張冠李戴了
    當時陪著我們試茶的朋友,聞「味」過後,遠遠撤到茶桌一角。究竟這渥堆味,它是何方神聖?老白茶的渥堆味,倉味,黴味,以及陳香,這些良莠不齊的氣味又該如何區分?這一切,待下文慢慢道來。《2》渥堆味,又稱堆味。牢記一點,白茶的加工沒有渥堆,熟普才有。
  • 別再概念炒作了,可可粉味,巧克力味,梅子味,都不是白茶的本味
    再來說一說,朱古力味,它還有個別名,巧克力味。什麼茶葉會帶有朱古力味呢?這樣的味道,多出現在含水量超標的白毫銀針。所以這才有了,開篇提到的帶有朱古力味的頭採米針。《3》為什麼市面上,總是有很多人說帶有朱古力味,梅子味的是高級白茶?其實,也很簡單。一切都是利益使然。還記得之前,有張三說,帶有朱古力味,梅子味的白茶是等級高的象徵。
  • 關於選購老白茶的3大誤區,看看自己踩了幾個?
    平常在家泡泡茶,或是一家人在客廳裡煮茶,也是冬天的特殊風景啊。最近有很多茶友來問,「小白,冬天了,推薦一下喝什麼白茶唄?」冬天,當然是老白茶的主場了!能泡又能煮,口感醇厚甘甜,香氣沉穩馥鬱,有什麼理由可以拒絕嗎?
  • 我喝到的所有老白茶,都是巧克力味,所以,老白茶就是巧克力味的
    有這些人云亦云的人在茶圈裡,就註定了大量的茶界「張三」們想著稱霸江湖。《2》是不是大多數人認為是對的事,就一定是對的呢?未必。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他喝遍的老白茶,也並非就是好的老白茶。他習慣的巧克力味,它也並非是老白茶的純正氣味。看不透,想不明白,不接受真相,只因為,身處的圈層,都是與自己相同的認知,而這種圈層,局限了思考。人性裡的懶病,正是不願意思考。不願意去推翻和求證。
  • 微甜的梅子酒,梅子酸的白茶,同樣是梅子,卻隔著一條變質的溝壑
    梅子的酸,中和白酒的清冽,可以得出口感飽滿、韻致綿長的梅子酒。不過,這梅子的酸出現在了白茶上,是不是好事情呢?這背後,得認真多考量。《3》白茶本身,不含任何的酸味物質。那麼,無緣無故,怎麼會有梅子酸白茶的出現呢?背後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白茶在儲存過程中,變了質,發生了酸敗。所以,才會生出類似不新鮮的,酸溜溜的梅子味,引發了誤會。
  • 巧去煙味、便便味、垃圾味,只需手邊物~
    平時再小心、再注意清潔,還是會被「人有三急」中的💩打個猝不及防!>刺鼻的油漆味讓你連屋子都不敢進!硬裝再豪華,軟裝再講究有什麼用😤?!菠蘿皮絕對是個好幫手!便可輕易去除屋內煙味!招式四:快速去除垃圾桶異味
  • 如何應對老白茶中的「花式騙術」?這幾種劣質茶,千萬別買
    真正的優質老白茶,是由品質好的新白茶一步一步慢慢沉澱,逐漸積累,實打實的陳滿3年以上,才能稱為老白茶。而做舊茶呢?拔苗助長,將原本是用作黑茶製作工藝的渥堆,套用在了白茶身上,這就完完全全偏離了軌道,它並不能算是白茶。
  • 荒野壽眉、倉味老白茶,選購白茶請規避這些陷阱
    與茶交友,可以明朗精神,可以洗滌內心塵埃,更可以學習茶有容乃大的秉性,成為一個寬容、平和、隨意、大方又不脫俗的喝茶人。受潮白茶·倉味老白茶老白茶是時間給予愛茶人的饋贈,是白茶較為特殊的性質,也是時間的魔法,隨年份的增長,茶不但沒有變質,反而越來越醇,越來越有韻味。老白茶陳化的年份就算是達到十幾年、二十幾年,也不會產生奇怪的氣味,它的香氣永遠是安穩、悠揚的。
  • 98年綠茶、百年普洱熟茶、梅子味白茶,茶圈中3個奇葩的賣家秀
    比如,有人收集趙佶的畫,在那幅畫上,還蓋有「宋徽宗」的章。還有人,入手過越王勾踐劍。另外,還有人專門收藏故宮名畫。之前故宮展出裡,赫赫有名的幾大名畫。他家裡還像集五福那樣,收集了好幾幅……看到這,真心不得不佩服,這些藏家心真大!原本花自己的錢,收藏喜歡的東西,不論真品贗品,誰也不能說什麼。
  • 熟茶有異雜味,說明了什麼?
    接下來我們就這些熟茶常見異雜味進行詳細解析。 1.原料產生的異雜味:煙味、粗老味 2.工藝產生的異雜味:堆味、餿酸味 3.倉儲產生的異雜味:灰味、氧化味、倉味、黴味、紙味
  • 火鍋味、煙味、汗臭味、廁所味……用它噴一噴,祛味抑菌全搞定!
    噴一噴,輕鬆搞定火鍋味、煙味、汗味、鞋襪臭等各種異味。經檢測,抑菌率高達99.99%,還具有超強防蟎效果!清新怡人的木質花香調,持久留香堪比淡香水。 用起來也很簡單,距離需要祛味除菌的地方10-20cm,噴幾下就行啦。即使噴多了味道依然清新,不會濃重衝鼻。 小小1瓶有60ml,隨手塞在包裡,攜帶很方便。
  • 毫香就是青草味,藥香就是中藥味?白茶的這3種香氣,你了解嗎?
    今天就來盤點一下,關於白茶香氣常見的3種誤區,從現在開始,比別人更懂茶。《2》毫香=青草味?毫香作為一款白茶的基本香型,是它與生俱來的氣息,不可替代。而老白茶的毫香,則奇妙的轉變為了稻穀香。前段時間小夥伴從倉庫裡拿來了一袋2018白毫銀針。與原本清新的毫香不同,老銀針多了一絲成熟的稻穀香,似秋季田埂上被曬乾的稻穀,發出的陣陣清香。由此可見,毫香並不能簡單的形容為青草味。
  • 老白茶用紫砂壺泡更醇厚?闢謠:比起茶壺,你更需要一個白瓷蓋碗
    總聽別人說起「以壺泡茶,以茶泡壺」,但自己心中,總有一個揮之不去的烏雲。白茶,真的適合用紫砂壺衝泡嗎?有人說,「紫砂壺泡茶滋味醇厚,蓋碗反而清湯寡水,沒滋沒味。」這背後,原因究竟是什麼呢?那麼,往反方向想,需要悶一悶才好喝,或是有怪味的老白茶,是不是才更適合紫砂壺呢?首先,悶泡才好喝的老白茶,品質必然不高。優質老白茶,即便在快出水下,短短的7-8秒左右時間,便能析出大量內質。讓茶湯濃淡適宜,飽滿醇厚,清甜稠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