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強▍草編·泥人·徽墨▍「中國傳統工藝」

2020-12-13 騰訊網

新冠肺炎掃蕩九九寒涼

給春之聲裹上一層粘稠的休止符

繁華紛紛落英,秋黃滿街寂寥

卻遮不住開裂的指尖孕育春的絨黃

微山湖草編風情的坦誠,率真,開放

一種中國式感動結構兵馬俑意象的小泥人

無錫惠山鄉間歲月的初心

長安古道,西風瘦馬的蒼茫

作為小泥人的基礎配方

而愛琴海水正好調和當代萬國紛亂的意境

一百尊小泥人

一枚創新蝴蝶夢

在代祭逆風驟起的那一段尺度

排開九宮迷魂陣

從霍爾果斯口岸

迂迴雅典娜千年高舉的火炬

從都柏林漫山遍野薰衣草的先祖懷裡

繞道被千島湖淹沒的金絲草甸

由三潭印月與烏魯木齊迪沃普國際機場對接

為了完成一個印象玫瑰的心願

落地上海澱山湖畔黃草小屋的時尚風情

一種極具現代色彩的創意

每一尊小泥人的主心骨

用一張一千元面值的英鎊捲成

燻衣草,金絲草一莖刨一百

編織成東西方混合風情的小泥人迷彩外衣

徽墨用愛琴海水研磨成絲綢般的沉香

浸潤看不見的草筋,每一個細胞

包裹的外套,下一個世紀的變臉

創意的包裹像極了超現實主義的幽默

不可視見卻無處不在

真想抓住這瞬間即逝的靈感

潑墨一副極具空靈的愛情詩卷

卻發現最適合書寫的宣紙

給海上先生拿去做貫通古今的巖畫創新

極具創意的「包裹」長滿新冠的眼睛

不管你美譽都柏林薰衣草的故鄉

不管你迂迴天南地北

不管你高舉三潭印月白草的經典

不管你以國際的抑或愛的名義

在開放中宣布選擇性關閉

這正是自愛與愛他的大愛彰顯

在萬家燈火照亮一座座空城的低矮天空

雲捲雲舒黑壓壓徽墨沉香

千千萬智能小泥人列隊空城

不再用英鎊作主心骨

萬萬千混合文化編織的沉香夢蝴蝶

不再用作愛情包裹變臉的新冠外衣

敬畏萬物生靈各行生死有道

不再以代入式思維主宰春之聲

成稿於2020年4月4日清明夜

修改於2020年4月8日黎明前

草編

草編,民間廣泛流行的一種手工藝品。是利用各地所產的草,就地取材,編成各種生活用品,如提籃、果盒、杯套、盆墊、帽子、拖鞋和枕席等。有的利用事先染有各種彩色的草,編織各種圖案,有的則編好後加印裝飾紋樣。既經濟實用,又美觀大方。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泥人

天津泥人張彩塑是一種深得百姓喜愛的民間美術品,它創始於清代道光年間,流傳、發展至今已有180年的歷史。期間,經過創始、乃至世界認可。令人萬分喜愛。「泥人張」的彩塑把傳統的捏泥人提高到圓塑藝術的水平,又裝飾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它是繼元代劉元之後,我國又一個泥塑藝術的高峰,其作品藝術精美,影響遠及世界各地,在我國民間美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與北方"泥人張"形成對照和呼應的是江蘇無錫的惠山泥人。惠山泥人產生的時間很早,已無從可知其確切時間了。在這裡, 多彩的泥人(19張) 一到農閒季節,幾乎家家都作泥人,自古有"家家善塑,戶戶會彩"的說法。每逢過年,在廟會和集市上,人們託個盤子,盤子裡放著自己作的泥人到處叫賣,這也是農家的一份收入。在清代,惠山有袁、朱、錢等姓的專業作坊。彩塑師王春林製作五盤泥孩兒進獻,得到清代乾隆皇帝的讚賞。清同治到光緒年間,出現大量戲劇為題材的戲文泥人,這也是惠山泥人歷史上最昌盛的時期。這一時期,惠山有作坊、店鋪四十多家,專業匠師三十多人。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時,地方官把一套大型手捏戲文泥人《蟠桃會》供奉內廷,從此惠山泥人成為貢品。

徽墨

徽墨,安徽省黃山市、宣城市特產,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徽墨有落紙如漆,色澤黑潤,經久不褪,紙筆不膠,香味濃鬱,豐肌膩理等特點,素有拈來輕、磨來清、嗅來馨、堅如玉、研無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2015年12月,徽墨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圖片及簡介來源於網絡)

程志強

漢族。籍貫浙江永康派溪。1954年6月出生於上海。安徽宣城插隊知青。大專學歷。詩人,作家,自由撰稿人。原上海廣播電視臺編輯;上海市知識青年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中國散文詩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愛情詩刊》常任編委;《芙蓉國文匯》籤約作家。2013年底開始學習寫作。詩歌散見《長城詩選刊》《關雎愛情詩刊》《知青雜誌》《四川人文》《若水》《詩人與紅高粱》《新視野詩文精品選讀》《中國詩歌2017年實力選本網絡卷》《中國當代詩詞精選》《中國百年新詩經》《芙蓉國文匯》等。獲第二屆民間魯迅短詩獎創作獎、第一期紅高粱筆會銅獎、第三屆白天鵝詩歌獎全國詩歌大賽三等獎、第二屆全國「玉龍藝術獎」全國文學作品大賽散文詩二等獎、上海市知識青年歷史文化研究會2014至2016年徵文三等獎、第四屆中外詩歌散文邀請賽散文二等獎、「中國新詩百年百位網絡最給力詩人」中國當代文藝名家名作年鑑散文類一等獎2018天邊草原杯全國文學作品大獎賽詩歌類優秀獎等。

相關焦點

  • 100餘名港澳臺青年在蓉學習柏合草編文化並體驗草編工藝魅力
    9月26日上午,由中共四川省委統戰部、四川省教育廳、成都市委統戰部聯合主辦的"體驗柏合草編工藝"活動在四川長江職業學院舉行,吸引在川創業、就業、學習的100餘名港澳臺青年參加。在主持人的介紹下,港澳臺青年們由最開始對"柏合草編文化"一臉的陌生感慢慢地褪去,看完"柏合草編"的宣傳視頻後,港澳臺青年們還呢喃細語:"原來一頂小小的草帽背後還有個這麼有趣的故事"。
  • 王貴芝:用現代創意讓傳統草編「潮」起來
    她所居住的灣頭村是「草編專業村」,當地的人們祖祖輩輩都傳承這一具有800年歷史的草編工藝,王貴芝也從父輩手中傳承了這一編織手藝,由於對技藝的「痴迷」和喜歡創新,使她成為了這個村裡草編編織從業者中的佼佼者。   灣頭村老一輩編織從業者所編織的都是草鞋、涼扇、鍋蓋等實用的傳統物品,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更喜歡既實用又具有欣賞價值的具有現代時尚氣息的草編工藝品。
  • 「90後」非遺傳人:啟傳統草編新生路 用真心反哺桑梓
    我把家族的帽業引進來,結合當地的時尚元素,開了一家草編工藝體驗店。」近日,「90後」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溫嶺草帽編織技藝」傳承人陳真介紹,因草編工藝,他讓祖傳的帽業在英國桑德蘭聲名鵲起。陳真介紹草編 受訪者供圖   耳濡目染 鍾情草編工藝  今年30歲的陳真出生於溫嶺箬橫,當地男女老少皆有編帽技藝,傳有民諺「十裡長街無閒女,家家都有編帽人」。  20世紀30年代,婁江(今屬箬橫鎮)草編興起。據婁江村黨支部書記黃雲清介紹,彼時,草編工藝已成規模,幾乎家家戶戶有紡織機。
  • 草編老手藝煥發「新活力」
    這三個手法連起來就是『壓一』編法……」草編,作為我國少數民族傳統工藝,曾幾何時已被歲月遺忘在角落。但如今,無論是潮人匯集的時尚賣場,還是其樂融融的親子手工坊,草編已經被越來越多人重新關注和了解,巨大的市場需求也讓這一傳統工藝煥發出新的活力。中國少數民族用品協會秘書長徐谷寶在接受消費日報記者採訪時曾表示,草編、蠟染等少數民族工藝品蘊藏著精湛技藝和傳統文化,讓民族傳統工藝與現代消費需求相結合,是整個少數民族用品行業為之發力的方向。
  • 【百科之友】夏海濤 ▍東方白鸛 ▍「地球鳥類圖鑑」【總第32期】
    夏海濤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作家,詩人,就讀於魯迅文學院第31屆高研班。出版詩集《超現實的雪》《水時光》《恍然隔世》《眷戀》,散文集《琉璃的鋒芒》《秋之約》等。在《人民文學》《人民日報》《中國作家》《詩刊》《兒童文學》《散文》等報刊發表作品200萬字,多次被《中華文學選刊》《散文·海外版》《散文選刊》《詩選刊》選載,併入圍「中國詩歌排行榜」「中國新詩排行榜」「中國詩歌年選」「中國年度散文」等。
  • 走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柏合草編
    >就不得不提一下咱們龍泉驛的柏合草編↓↓↓柏合街道曾是享譽四方的草編之鄉,柏合草編是柏合街道最古老的傳統工藝,其300餘年的歷史,獨特的文化底蘊,讓草編工藝當之無愧成為柏合「五絕」文化之首。04中國結作品簡介:根據現代人的審美觀進行創作,用草編傳統工藝中的「拐拐辮」、「蟲蟲辮」和「壓二挑二」等編織技藝縫製而成,也是草編工藝創新的代表作之一。
  • 傳統草編包包,居然可以買到兩三千元?
    傳統草編包包,居然可以買到兩三千元?「一般幾十元的傳統草編拖鞋,經過我的重新設計與品控,從阿姨那裡收上來後賣幾百元也照樣很有市場,這就是對價值的體現與認可。」之前,閻淮平曾推出的定製款草編包包,供不應求,上線短短半個月就被預訂了兩百多個,因為實在來不及做,不得不結束。
  • 惠山泥人、楊柳青年畫……中國文旅博覽會一展看盡運河文化帶風情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範佳擁有400年歷史的無錫惠山泥人,體現著傳統工藝美學巔峰的掐絲琺瑯器技藝,製作精美、傳承有序的楊柳青年畫……大運河上下2500多年,蜿蜒3500多公裡,是中華民族奔流不息的命脈;運河文化是我國「活」的、流動的文化遺產,孕育了豐富的江南文化、齊魯文化、中原文化等,繁榮了8省市眾多經貿城鎮。
  • 泥人張藝術永葆生命力的秘密
    啊,中國,我的夢,夢正香……」詩人一清在這幅公益廣告上的配詩,滿含對小女孩藝術形象的讚譽。引人注意的是,這幅公益廣告配詩的開頭還有兩句話:「始信泥土有芬芳,轉眼捏成這般樣」,點出了畫面上這件藝術作品的材質和基本工藝。的確,這是一件精美的泥塑作品,就出自大名鼎鼎的天津泥人張彩塑工作室。
  • 大名草編傳統手工技藝
    大名草編是指河北邯鄲市大名縣的草編手工技藝,草編在大名流傳久遠,據說已有一千五百餘年的歷史。大名縣位於河北省東南部,歷史文化悠久,並且是河北省著名的小麥產地。大名縣耕地面積110萬畝,其中小麥種植面積82萬畝,得天獨厚的條件為草編製作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麥稈。
  • 海上 ▍霹靂.飢餓的聲音(電影《飢餓遊戲》)
    美國詩人Bill Wolak向海上贈送紀念品海上全集:海上 ▍龍捲風的卷 ▍「風雲」【總第19期】海上 ▍剁椒魚頭食用須知 ▍「中華美食文化」【總第21期】同一系列:【百科之友】古劍 ▍《人類清除計劃》 ▍「密室電影」【總第22期】【百科之友】李元業 ▍《七個房間》 ▍「密室電影」【總第22期】【百科之友】古劍 ▍《記憶摺疊》 ▍「密室電影」【總第22期】【百科之友】古劍 ▍《寂靜的房子》 ▍「密室電影
  • 用一雙巧手,編織出屬於他的非遺草編情!
    因其原料生長地域廣泛,而且易得易作,故草編工藝在中國民間十分普及。據考證,中國最早的草編遺物是河姆渡人製作的,距今已有7000年之久。據《禮記》載,周代已有以莞(蒲草)編制的莞席了,而且當時已有專業的「草工」,「作萑葦之器」。其中浙江省為中國的草編生產基地,從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起就已遠銷國外。
  • 80後農村婦給傳統草編加入現代創意 直播一亮相不是爆款就是網紅
    王貴芝所居住的灣頭村是當地有名的「草編專業村」,當地的人們祖祖輩輩都傳承這一具有800年歷史的草編工藝,王貴芝也從父輩手中傳承了這一編織手藝。由於王貴芝對草編編織技藝的「痴迷」和創新,使她成為了這個村裡草編編織從業者中的佼佼者。這是2020年11月4日,在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錦秋街道灣頭村,王貴芝通過網絡直播「帶貨」,銷售自己充滿創意的草編工藝品。
  • 草編工藝「編」出致富路
    在東北這片遼闊的黑土地上,有一顆閃耀的「明珠」,她為了尋求自己的理想,南下廣東北上黑龍江,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她結識了草編,便一發不可收拾。2016年,她採用東北特產原材料玉米葉、烏拉草、蘆葦草、麥稈等編製成各種生活用品,並成立編織基地,讓原本用作燃料的玉米葉在她手裡變廢為寶,開創出一方致富新天地。她就是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沈洋鎮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許鳳文。
  • 【人物】大理有位「泥人蘇」
    蘇龍祥,1974年出生,大理市鳳儀鎮人,沒接受過正規美術教育,是一位正宗的「民間手藝人」,憑著30多年的修煉,成為萬事萬物皆可捏的「泥人蘇」。彼時泥塑盛行,泥塑藝人各有特點,蘇龍祥拜許文虎為師,是因為許師傅「做人物的衣服很傳統,衣紋特別精細」。於精細處下功夫,成為蘇龍祥一直以來的孜孜追求。許師傅的手藝秉持傳統,思想也傳統。蘇龍祥學手藝時還要打點師傅的生活。「我們一般在人煙稀少的山上工作,每天早上給師傅端洗臉水,晚上端洗腳水,還要做飯。山上沒有水,一大早就要去山下挑水,趕在師傅起床前準備好洗臉水。」他回憶。
  • 通渭草編是詩,是民間永不凋零的玫瑰
    秦漢時期,草編已在民間廣泛使用,品種也逐漸齊全完整,有草鞋、草蓆、草麻、草簾及僧侶信徒打坐的蒲團等。通渭草編,顧名思義,是用草編制而成的物件,這裡的草,其實是麥稈。通渭草編是一種集實用性和觀賞性於一體的民間工藝品,素有「甘肅花」之稱,草編藝術起源早,原料分布廣泛,能夠就地取材,製作精細,深受人們喜愛,其設計風格和工藝組合多種多樣,大部分手工編織有著規範的構圖和款式,但部分作品也隨著生活的改善而不斷創新變化,做工精緻、格調清新。
  • 中國傳統工藝-琺瑯器
    中國傳統工藝-琺瑯藝術,一直是古老的金屬裝飾技術之一,它通過將琺瑯釉料燒熔到金屬底胎表面,創造出了許多華美瑰麗的藝術佳品。有關琺瑯器的綜合知識,本篇為您詳細介紹。一、琺瑯器琺瑯器是以琺瑯工藝精心製作的金屬器物。琺瑯器最早是經由阿拉伯國家傳入中國。迄今為止,唐代銀胎掐絲琺瑯鏡是中國最早的一件琺瑯器物。琺瑯器的金屬器胎主要是銅胎,也有金胎和銀胎。琺瑯器物的工藝是用琺瑯釉料,施在金屬器胎的表面,再經過乾燥、焙燒、鍍金、磨光等一系列工藝製作完成。
  • 海口東山草編:枝葉繞指尖 巧手傳非遺
    「傳統東山手工編織技藝,運用天然植物編織給人們的生活、生產帶來的恩惠,在今天已不再是基本謀生手段,而是傳統工藝和文化的象徵。它能留住鄉愁、紓解鄉思,喚起人們共同的文化記憶。」袁潔的草編工坊散發出陣陣草香,她一邊靈活地掐著草辮子,一邊津津樂道地聊著這些年的個人經歷。
  • 中國傳統珠寶首飾製作工藝
    中國傳統珠寶製作工藝也是融合了幾千年來世代手工藝匠人的智慧結晶,七千餘年發展的玉雕工藝,始於商代的花絲工藝,盛行於明景泰的景泰藍工藝
  • 溫嶺市草編非遺保護傳承標準化試點項目成功立項
    「傳承草編技藝,不僅是我,也是我父親一直在努力的。為了把溫嶺草編的名氣打響,他和政府部門一起把中國帽業名城、中國編織帽之鄉、中國編織藝術之都等多個國字號名稱都申請了下來,還成功將『溫嶺草編』申報為浙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讓溫嶺在業內有了『溫嶺草帽天下戴』的美譽。」公司負責人陳君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