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馮贄《雲仙雜記·防風粥》:「 白居易 在翰林,賜防風粥一甌,剔取防風得五合餘,食之口香七日。」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榜書》:「《雲峰山石刻》體高氣逸,密緻而通理,如仙人嘯樹,海客泛槎,令人想像無盡。若能以作大字,其穠姿逸韻,當如食防風粥,口香三日也。」
我們通過唐朝、清朝的詩句,可以得知防風粥自古以來就是人人熱衷的養生膳食。
據悉,明代太醫薛己曾以阿膠為藥引,輔以防風粥,炮製出一道滋補阿膠膳食,薛己與阿膠膳食之間到底有何養生密緣呢?
原來,薛己自幼繼承家訓,精研醫術,兼通內、外、婦、兒各科,名著一時。
薛己的學術觀點,是在深入研究前人學術思想的基礎上,並結合個人臨證心得總結而成的。在當時元末明初,世醫浪學丹溪之法,恣用知、柏,流弊日深的情況下,薛氏敢於提出新的觀點,在理論上重視脾胃,注重脾胃與腎命的關係,在治療上善於溫補,對明代以後諸醫家逐步對腎命的探索引向深化有著直接的關係,薛氏本人不失為一位對明代醫學發展有較大影響的醫家。
正德元年,薛己補為太醫院院士,九年提為御醫,十四年授南京太醫院院判,期間盡閱中華千年各家醫書典籍,醫術融會貫通。時值隆冬臘月,嘉靖帝因外感風寒發熱畏冷、惡風自汗、頭疼身痛,進而誘發氣血不振病灶。
薛己採千年補血益氣上品阿膠為藥引,輔以防風、粳米,每日熬製一碗阿膠防風粥,粥質醇香滑口,氣血雙補,極具祛風解表,散寒止痛之功效,經隆冬滋補,嘉靖帝龍體安泰。
【配方】百年堂阿膠8克、防風10~15克、蔥白2根、粳米50~100克
【做法】:
1 以黃酒烊化阿膠熬成湯汁。
2 防風洗淨入鍋,熬煮數分鐘,將藥液過濾後備用。
3 把粳米淘洗乾淨後入鍋,加入適量清水,熬煮成稀粥。
4 在粥內加入防風藥液和阿膠湯,放入洗淨切碎的蔥白,文火稍煮後即可調味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