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讀書和不會讀書的區別,就在這一點上

2021-02-19 中信出版

愛讀書與不愛讀書的差別在哪裡?

 

很多人說,愛看書的人出口成章、七步成詩,比如不讀書的人失戀會說「嗚嗚嗚,他喜歡上別人了」,讀書多的人會說「我心向山,君心向水」……

 

當然這裡不是說讀書就要刻意表現自己談吐不凡,高深莫測。

相反,書讀得多,會更讓人有包容性。既能跟愛說段子的人說段子,又能跟聊文學的人談詩詞歌賦。

讀書只是一種更好的學習方式,讓自己開闊眼界,對人包容,對世界有更深的洞見,而不是為了自己比別人知道得多一點而沾沾自喜。

那讀書多能讓我們賺大錢嗎?

 

也不一定,但要相信,不讀書,沒有知識積累,光靠經驗、人脈、關係、錢、折騰,在現在這個越來越透明的社會很容易被淘汰。

 

在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的紀錄片裡,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這樣評價過:

 

「我這輩子遇到的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而沃倫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他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成為世界首富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捷徑,巴菲特只是通過讀書和終身學習,達到了現在的高度。

 

對我們普通人來說,讀書的本質反而更簡單,那就是教會我們存於心,而不流於行。

 

讀書效率不高怎麼辦?

 

這幾年,各大內容平臺開始流行「講書」,講書與讀書固然有很多相通的內容,但是依然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講書大多是以灌輸的方式,一本書最精華的幾個知識點列出來,再配合書中案例加以說明,作為開闊視野的一種新閱讀方式,如果是想要簡單了解相關概念和資訊,講書是一種很節省時間的辦法。

 

省時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讓讀書見到效果。

 

理解一本書,最好的方式,就是輸出。

 

什麼是有效的輸出?

看完書可以有人一起討論一起分享、有自己的思考和筆記記錄,或者能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場景中的問題。唯有這樣,才能不斷完善我們的知識體系,才能讓切實看到讀書的效果。

鑑於此,中信書院傾力打造了社群共讀營——以經典、暢銷、主題圖書為閱讀素材,通過社群共讀模式,組團克服惰性,在限定時間內共同讀完一本好書。

 

在這裡,你可以治療以下「病症」:

 

讀了不少書,卻什麼也記不住

一直想讀書,卻不知道什麼書適合自己

時間永遠不夠用,整天被時間怪獸追趕

想努力堅持讀書,總在看卻總也看不完

對一本書有很多想法和感觸,卻無人可說

讀不懂或不知道如何實踐

 

如果你出現了以上任意一種「症狀」,社群共讀營就值得引起你的注意啦!

 

社群共讀的「治癒」服務:

 

 

與此同時,我們也會不定期邀請各領域大咖作為領讀人或分享嘉賓,與大家共同探討和交流,引領思考、輸出心得,一起進步!

 

作為共讀營的內測用戶,阿信切切實實感受到了班級學習群的「事事有回應」,不僅班班是個「修仙黨」似乎從來不用睡覺,同學們也都「不分時段」地冒出來回答各種問題,群裡面有價值的信息不要太多!

更重要的是,阿信在這裡結識了一大批臥虎藏龍的大神,感覺個個都是受虐體啊!

 

寫筆記就寫筆記,還把起點拔這麼高!

             

 

感覺大家都這麼優秀了,怎麼還來參加共讀營,不給人留活路啊!

             

有很多小夥伴表示在7天社群學習裡認知提升、收穫頗豐💪

 

             

 

大家的學習態度真的讓阿信驚豔到了。在課程結束之後,也通過實踐摸索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理財學習方法,真的太受用了😭😭

 

用7天時間,讀懂一本書

 

在獲得大家的反饋後,我們正式推出了01期社群共讀營:7天讀懂基金定投。

 

本期的共讀書目是《定投十年財務自由》,熟悉我們的讀者都知道,這是釘大老師的暢銷書。      

 

如何共讀?

社群共讀包含三個環節:讀書任務+打卡任務+社群分享。

 

讀書任務:我們根據內容的結構、難度把全書拆分成了7天的閱讀計劃,大家只要按照每天的閱讀計劃完成當日的閱讀章節即可。

打卡任務:打卡環節是專為讀者設計的內容輸出環節,我們的打卡任務要求大家按照當日的閱讀內容來完成筆記輸出和思考題,真正做到當日讀完當日交付。

社群分享:在共讀營學習的每天晚上,助教和班班會帶來不同的主題分享,作為閱讀之外的補充,同時也是廣大讀者交流分享的時刻,這也是我們之前內測期間評價最高的環節哦~

 

以上的所有環節都會有班班和助教的全程輔導,此外我們還設計了一份共讀營自測題,大家可以檢驗7天的閱讀收穫。

 

共讀內容


首期社群共讀營,我們選取的書目是《定投十年財務自由》

 

這是一本很面向大眾小白讀者的初級理財讀物,作者是著名的銀行螺絲釘(釘大)老師。為什麼要大家共讀這本書呢?

釘大老師的圖書淺顯易懂,乾貨滿滿,我們很多的讀者都在跟投釘大老師的螺絲釘組合,可以說是理論實踐雙保障。

 

前面我們說到,大部分讀者都有一個困擾,就是買了讀不懂或者讀不完,更不要說在實際中應用了。尤其對於投資理財類的讀者,很多人其實是希望能學一些實際的操作技巧的。

 

所以我們這次把定投知識、指數基金、投資策略等等內容落實到具體的閱讀計劃中,大家跟著共讀營,邊讀邊實操。我們也希望每一位釘大的讀者都能在共讀營有所收穫和有所收益。

 

權益多多


「社群共讀營」權益包含:

電子書30天權益+7天社群學習服務+6場社群分享+自測題一份

 

共讀大綱

             

目前社群共讀營01期的報名通道已經開通,掃描下方海報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報名~

報名成功後記得添加班班微信,提交購買截圖,班班會拉你進群學習,我們在班級群裡見啊~

               

未來的時間裡,我們還會策劃更多的社群共讀營,既有類似《原則》、《窮查理寶典》這樣的經典暢銷書,也有涵蓋管理、經濟、網際網路、職場等等領域的主題共讀營,如果你也渴望根治自己的閱讀拖延症,為書架瘦身,就快點加入我們吧!

-End-

編輯:Yoyo

2020.2.18

更多經典書單和深度好文

歡迎關注「中信出版集團」公眾號


「在看」,給阿信加雞腿 

相關焦點

  • 會讀書與不會讀書,差的是整個人生
    我也希望你能明白:會讀書,讀懂書,你將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大家對於如何讀懂書的困惑,主要集中在這4方面: 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留給大家的獨處時間越來越少,平時想要抽時間讀書更是難上加難。
  • 讀書與不讀書,有啥區別?
    有人曾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大部分讀過的書最後都會忘掉,那讀書的意義何在?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小的時候我吃了很多東西,其中的大部分我已記不清是什麼,但我知道,他們已經成了我現在的骨和肉」。讀書,也是如此。
  • 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也讓我知道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
    感慨挺深的,人生的枷鎖開頭能引起讀者的閱讀,但越到中間或是後面,很多人會覺得索然無味。我的朋友看到一半的時候,也是把它丟棄了。而我覺得:一個人的一生不就是在各種情況下掙扎,一點小事都會糾結的淡味人生嗎?
  • 只有會讀書,才能愛讀書
    會看書,才是對閱讀最高級的、最積極的、最正確的、最簡煉的誇獎和肯定。就這麼小的一個差別,一字之差,在這方面就形成兩種不同的結果。我們不是誇孩子愛看書,而是特別誇孩子會看書。這叫一誇多能。只有會讀書,才能愛讀書  舉個例子,踢球好的人大多愛踢球,跳舞好的人大多愛跳舞,講演好的人大多愛講演,學習好的人大多愛學習。會閱讀的人人多愛閱讀。
  • 讀書的女人和不讀書的女人,有哪些本質的差別?
    讀書,讀的是一種思維和氛圍,讀的是理想和未來,女人這一生,應該多花點時間在讀書上。很多時候,女人打發閒暇時光的方式是逛街、玩遊戲、看言情劇,甚至就是浪費時間在一起閒言碎語上。事實證明,讀書和不讀書的女人,是有本質區別的。
  • 生命的化妝——女人與書:讀書和不讀書,究竟差在哪?
    雖然每一套都很美,但我覺得更動人的是這一幕。        從《歡樂頌》第一季開始,安迪就是知書達理、成功女性的代表。當你走進她家的時候就知道她和其他幾個姑娘的區別。        女人和女人之間的差距,並不是每天這短短的兩個小時,而是日積月累下的兩千個小時乃至兩萬個小時。        一天不讀書,你和別人的區別或許只是少知道了一個有趣的段子,一年不讀書、十年不讀書,你和別人之間就是涵養與氣質的天壤之別了。
  • 讀書筆記 開啟讀書的另一扇門
    以讀書筆記會幫助我們改變讀書方法,而讀書方法的改變又會帶來思考方式的轉變。奧野宣之為我們解讀了讀書的眾多疑問。1.這本書講了什麼內容?2.你最喜歡書的哪一部分?3.這本書對你有什麼影響?4.它的優點在哪裡?
  • 林語堂:讀書和不讀書的人,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當我們把一個不讀書者和一個讀書者的生活上的差異比較一下,這一點便很容易明白。那個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以時間和空間而言,是受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錮的。他的生活是機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幾個朋友和相識者接觸談話,他只看見他周遭所發生的事情。他在這個監獄裡是逃不出去的。
  • 讀書人和不讀書的人,差別有多大!
    讀書的好處當我們把一個不讀書者和一個讀書者的生活上的差異比較一下,這一點便很容易明白。那個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以時間和空間而言,是受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錮的。一個人如果抱著義務的意識去讀書,便不了解讀書的藝術。所以,依黃山谷氏的說話,那種以修養個人外表的優雅和談吐的風味為目的的讀書,才是唯一值得嘉許的讀書法。這種外表的優雅顯然不是指身體上之美。黃氏所說的「面目可憎」,不是指身體上的醜陋。醜陋的臉孔有時也會有動人之美,而美麗的臉孔有時也會令人看來討厭。
  • 《閱讀7堂課》:不是讀書難,而是你不會讀書
    文 |晴風圖 |網絡今天的你,讀書了嗎?你喜歡讀書嗎?相信這個問題,很多的夥伴都會有不同的答案,記得之前有次,和同事們聊天,說到了讀書,很多同事都表示,買了很多書,卻沒有好好讀完一本書。而沒有讀完一本書的原因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有人說:每次時間都不夠,總是抽時間讀,可是還沒完全進入到狀態,就又要忙了。
  • 讀書的好處.
    當我們把一個不讀書者和一個讀書者的生活上的差異比較一下,這一點便很容易明白。那個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以時間和空間而言,是受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錮的。他的生活是機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幾個朋友和相識者接觸談話,他只看見他周遭所發生的事情。
  • 關於讀書和聽書
    說好的每天寫一點東西。雖然今天手機沒電沒充電線,想想辦法總是可以解決的。去年讀了可能有六十本書,大多數是聽完的;也有讀完的,這時候墨水屏閱讀器就變得很可愛了。對閱讀器有興趣的,我會最後講。所以這裡我們聊聊關於讀書和聽書的幾件事:1. 讀書對於知識結構的意義2. 聽書的常見答疑3.
  • 不讀書和愛讀書的人,差距能有多大?
    但是不讀書,我們或許會喪失更多走近成功的機會,以及寶貴的經歷和愉悅體驗。那麼,到底普通人愛閱讀有啥好處?讀書的意義在哪裡?首先可以幫助一個人塑造良好三觀認知。倘若能從書中獲取新的思想,那麼一切又會變化了。而且看書又很簡單,只需要一顆專注的心,一本經典的書。關鍵是身邊的圈子影響會逐步減弱,自己也慢慢形成了正確獨立的三觀認知。因為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優秀之人分享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人生理想和人生態度。
  • 「你看過的書最後都長成你的骨頭和肉。」丨《讀書讀書》
    甚至於讀書,也依舊有人對此抱著一種懷疑的態度,至少就我所看到的,很多人雖然談及「讀書」,但真正與讀書有關的內容卻是少有。「談讀書」而「無書」,還能繼續泛泛而談,這也算是一種進步了。最起碼,大家都知道「讀書」這麼一回事兒,而且,對於「讀書」他們還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觀點。這一點倒是挺令人驚訝的,這就像大家常說的那句「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
  • 「讀書無用,不如賣煎餅」:讀書與不讀書的人生,絕對是不一樣的!
    來源:育才家園(ID:YuCai_JiaYuan)讀書,是回報最高的投入,是世上最光明最好走的路!孩子你必須要堅信:讀書有用!1讀書無用論是世界上最大的騙局「我月收入三萬,還差你一個雞蛋!」一個賣煎餅的大媽和顧客發生爭執,因為這句話頓時走紅。
  • 讀書慢?一讀書就犯困?不是你不適合讀書,是方法出了問題
    其實啊,出現這種現象並不奇怪,因為很多人的讀書方法都錯了!用錯誤的讀書方法,當然是讀得又慢又沒質量了!大多數人讀書時都喜歡一個字一個字的讀,視線焦點先停留在一個字上,看完這個詞再跳到下一個字。這種閱讀方式,就是「逐字閱讀」,很顯然,這種一個字一次對焦的方式,會明顯降低讀書效率。
  • 讀書多的人,靈魂都會優雅起來,讓我們努力做一個常讀書的人吧
    可見,經常讀書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經常讀書的人和不讀書的人會有哪些區別呢?1、讀書多的人,表現出的氣質會很不一樣。一般而言,讀書多的人身上會表現出一股濃濃的書卷氣,談吐也更儒雅文明。與人交流的時候,比較注意禮節和尺度,行為也更得體。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我們的時代,也鎖了很多書,然而那些沒來得及鎖的書,也已經被人們自動封存了,因為有機器,它需要人的時間和溫度,它無時無刻不在控制。因此,我們只能在破碎的時間空間裡獲取碎片,獲取意識形態,獲取斷章取義。今日春來,明朝花謝,百歲光陰如夢蝶。4月23日,這是一個愛書人的狂歡節,和其它節日的區別在於,它更適合安安靜靜地讀書來過。
  • 經常讀書與不讀書的人有啥不同?眼神交流,談資和情商上均有不同
    俗話說得好,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自古以來讀書就被世人所推崇,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代文人都會讀書,通過讀更多的書考取功名,但是現在好多人看到書上的文字都會感覺到厭倦,許多孩子更是把書本上的知識轉移到了電視和電腦上,經常讀書與不讀書的人有啥不同?眼神交流,談資和情商上均有不同經常看書的人與不看書的人有什麼不同?
  • 想讓自己更有氣質,只會化妝是不夠的,讀書比打扮更重要
    ,相信看完這幾點你也會愛上讀書,因為她比時尚的衣服和各種大牌的包包可以帶給你更多的安全感。你要去多多的學習了解和他有談資,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什麼都離不開讀書,無論是外貌還是身材的改變,只會讓你在外表上加分,可是當你和別人相處的時候,自己有幾斤幾兩通過你的談吐才可以展現出來不讀書讓你變得更有能力,像這樣的一個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