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些年來的科學發展已經越來越先進了,尤其是我國對於宇宙空間的探尋,不僅越來越深刻,甚至於還建造了非常大型的天眼望遠鏡,這種用於觀測外部太空的射電望遠鏡,長得就像一個不鏽鋼碗一樣,被很多人戲稱為天眼火鍋。
但是有很多人覺得奇怪,明明天眼像是一個碗放在地上一樣,卻沒有出現過什麼暴雨後淹水的消息,難道是每到下雨之後就會有工作人員進去把水抽出來嗎?實際上暴雨後天眼不會變湯鍋,是因為其中的技術含量非常亮眼。
之所以貴州天眼這麼出名,是因為這座射電望遠鏡的直徑達到了5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甚至於它的綜合性能超過世界第二大射電望遠鏡的10倍,從提出設想到完全建設成功開始運行,中國天眼走過了22年的時間。
我這22年中的絕大部分時間,其實都用在了選址上,因此將其設置在中國貴州是因為參考了當地的天氣,氣候不會對天眼造成太大的幹擾。所以這裡的雨水影響並不是非常大,同時中國天眼也在內部設計了很多用於排水的方式。
最直觀的一點,就是天眼並不是一個密閉的容器,其實仔細靠近觀察的話,就會發現它實際上是由一塊塊模塊化的反射板組成的,在板與板之間留有用於滲水的孔道,當雨水落下的時候,根本不會在天眼底部產生堆積,而是像篩子一樣直接就漏下去了。
而當暴雨的雨水匯聚在天眼底下的地面時,就會由於貴州特有的喀斯特地貌而迅速滲入地下,不會產生大量堆積,這就保證了貴州天眼本身就很難被雨水困擾,也不會遇上什麼洪水之類的問題,讓整座建築能夠長久的運行下去,搜集儘量多的宇宙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