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母雞「抱窩」,孵小雞的日子

2020-12-16 愚伯的自留地

文:遠方的遊子

圖:部分來自網絡

記得在小時候,那時每戶人家,都會散養幾隻母雞,母雞下的蛋,可以到集市上換點零花錢補貼家用。

每年春暖花開的季節,賣小雞的商販們開始遛鄉,「小雞了買小雞」的吆喝聲迴蕩在村莊的上空,每到一個村子,無論是從村東頭走到村西頭,抑或從村南頭到村北頭,總是一步三停,這家主婦掀開竹篾蓋子看看,然後經過精挑細選,買一二十隻,回家飼養。

但有的人家卻不需要購買,因為,家裡有自己家裡有老母雞孵化。

在我們老家農村,老母雞孵小雞,被稱為「抱窩」或者「趴窩」。三月伊始,氣溫漸漸變暖,母雞下蛋也多了,一般每天一個。

這個時候,如果一個母雞下蛋後,趴在窩裡懶得動彈,咯咯咯低沉而舒緩地叫著,即便你把它強制性地趕出來,它依然低聲嗚咽不緊不慢地返回原處,意味著,這隻母雞要抱窩了。

這個時候,農家大娘通常會為母雞鋪上一層稻草或麥秸,為老母雞搭上一個舒適的窩,裡面放上一二十個雞蛋,然後,把母雞放在裡面,讓它在窩裡自行孵化。

說起來,孵小雞並不是所有的雞蛋都可以,一定要用公雞壓過的母雞下的蛋,才能夠成功,正常情況下,母雞孵化小雞需要三周左右的時間,二十多天裡,母雞恪守職責,不吃不喝,始終趴在上面孵蛋。

為了增加母雞孵小雞的成功率,農家大娘一般都會叮囑自己的孩子,在經過「抱窩」的母雞那裡時,要輕手輕腳,免得讓母親受驚。

到了孵化的第三周,母雞身下的小生命就會發出「噹噹」的細微聲,那是小雞啄破蛋殼發出的聲響,生命就是這樣奇妙,不出幾個小時,所有的小雞都會一個個啄破蛋殼,從裡面掙扎著鑽出來。

到了小雞要出窩的時候,老母雞顯現得非常兇狠,跑到它身邊的其它小雞,就會被它毫不留情地啄跑。雖然有些殘忍,這也是母愛的一種本能。

出殼的小雞們耐不住寂寞,便會跟著雞媽媽跑出雞窩,四處遊走,但它們不會脫離雞媽媽的視線,一旦感覺到危險的時候,就迅速聚集在雞媽媽的身下,有的鑽進母雞翅膀縫裡,還有地爬上母雞的脊背,「嘰嘰嘰」的歡叫聲不絕於耳。

母雞孵小雞的整個過程,非常簡單省心,小雞們有雞媽媽的帶領,成活率也較高。

小雞在老母雞的百般呵護下,一個月之後,就能自由覓食了,隨著他們漸漸長大,小雞仔們不能一直攏在翅膀底下,這樣一窩小雞就散群了,也就成了我們大家所說的散養「土雞」……

孵小雞的前前後後,目睹雞媽媽孵蛋時的那份熱切,面對小雞爭先恐後破殼而出時的驚喜、敲著瓷碗給小雞餵食時的慈愛,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份美好的體驗,一種難以述說的幸福。

當然,也有的母雞把蛋偷偷地藏起來,主人一直以為它還沒到嬔蛋的時候,不料到了四五月份,二十多天不見它的蹤影,家裡還以為它被黃鼠狼吃了,不料它卻領著一群小雞咕咕地走來,原來它去獨自「趴窩」去了!

相關焦點

  • 小雞的故事之二
    老母雞帶小雞 比起買小雞,娘更願意讓抱窩的母雞孵小雞。春天,如果母雞想抱窩了——那些不下蛋,總是咕咕咕叫的就是想抱窩了。家有公雞,蛋才孵得出小雞。有一次三隻老母雞同時要抱窩。它們是黑雞、茶花雞、黑白花。娘往儲物間放了兩個破柳條筐和一隻紅色破瓦缸——這是農家放玉米面或麥子面的陶器,打破了不捨得扔——往裡邊鋪上厚厚的舊棉套,讓窩暖和舒服一點,每個窩放二十五六隻雞蛋——太多了母雞的身體護不住。黑雞和茶花雞一見,心領神會,立即跳到窩裡開始孵蛋,而黑白花卻突然失蹤了。
  • 全國856萬網友圍觀母雞孵小雞,親眼見證了生命破殼的一刻!
    來源 | 都市現場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11月29號開始,都市2直播的鏡頭帶網友們走近傳統的母雞孵小雞的過程,記錄最後幾天小雞破殼而出的時刻。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從30號晚上開始已經有五隻小雞陸續與大家見面。破殼的小雞崽們活潑好動,叫聲稚嫩,這讓在線上觀看的網友們直呼「太可愛了」。這場慢直播的總觀看人次達到了856萬,大家共同見證了母雞「抱窩」孵出小雞的過程。
  • Diy自己動手孵小雞
    記得那次回老家的時候,老舅奶奶家養了一大群雞,大公雞、老母雞還有很多小雞仔,幾個孩子就一直追著它們跑,臨走的時候,舅奶奶說送我們一些自家雞生的蛋,我們就欣然接受啦! 回到家立刻手機百度、抖音、小紅書,查閱了一些資料,女兒就幫忙記錄,了解孵小雞需要的溫度和溼度,還有怎樣判斷是不是所有雞蛋都能孵出小雞來,孵化的時候還有哪些注意事項,最終我們決定買一臺全自動孵化器,安全可靠點!
  • 實拍剛孵出窩的小雞 萌萌的太可愛
    俺娘在家養了幾隻母雞,每年總要孵一窩小雞。這個周末我回老家,5月14日就是今天早上孵出的小雞剛剛破殼而出。在農村散養的情況下,母雞都是這個季節開始抱窩。因為此時溫度逐漸升高,食物逐漸增多;小雞孵化出來後,有足夠的食物,並且溫度不會太低,提高它們成活率。
  • 齊白石一反常理畫起公雞帶小雞
    一般來講,剛孵化出來的小雞因印隨行為的本能,正常是跟隨母雞的。齊老糊塗了不成,公雞豈能帶小雞?公雞在什麼情況下會帶小雞呢? 民間有說法,閹割後的公雞會帶小雞,一來閹雞因為沒有雄性激素的關係,會長得更加肥大,也會減少打鬥和鳴叫,便於管理;二來公雞的活動範圍比母雞大,可以帶著小雞吃到更多的食物,如果遇到危險動物如蛇鼠等,公雞也比母雞能夠更好地保護雞仔。另外,閹雞的好處還在於可以把小雞直接帶到成年,而母雞一旦要下蛋抱窩就不帶小雞了。
  • 遂昌老母雞變身「貓頭鷹媽媽」,孵出一隻小貓頭鷹……
    據說,是因為他們家有會孵蛋的老母雞……五一小長假,有人外出遊山玩水,有人回家走親訪友。遂昌縣城烏溪江小區的一戶居民平時在外地上班,小長假回遂昌度假。房子久沒人住,各種動物就多了。開火燒飯的時候,發現油煙機管道裡有異響。仔細一看,竟然藏著一隻貓頭鷹,還搭了一個窩。受到了驚嚇,貓頭鷹轉身飛走了。
  • 三年老母雞咋就不受待見
    農村裡散養幾隻土雞正常不過的,養土雞不僅平時能吃到雞蛋,還能到過大節的時候,比如春節的時候還可以做土雞湯喝,養雞是農民的日常,也是為農民增加額外收益的一種方式。一般來說養了三年的母雞,算是老母雞了,都說老母雞好吃,但是真正的老母雞超過三年的就不好吃了,肉質比較柴了。其實,這還不是重點,這句話的重點是說的「再養就會窮」這句話。農民養三年以上老母雞咋就越養越窮了呢?老老農民怎麼說。
  • 日本小學生自己在家孵小雞,結果發生這樣的事……網友:啊這……
    在看見雞蛋的時候,心中是否蠢蠢欲動,想自己嘗試一下孵小雞?在日本,有一位小學生,滿懷一腔熱血想要孵出小雞,結果......故事發生在岐阜縣,一名叫有賀三展的小學生身上。三展對此產生了興趣,自己也想試試這種當小雞媽媽的感覺。然後她便從冰箱裡拿出了生雞蛋,用自己的體溫溫暖著雞蛋......但是我們買來的雞蛋真的可以孵出小雞嗎?
  • 一個雞背後的富豪:孵小雞利潤一倍,養肉雞者財富百億,煮雞的呢
    在雞這條產業鏈上,從孵小雞到養肉食雞,再到屠宰、加工、銷售雞肉,最後到烹飪有關雞的飯菜,每個環節都有一幫富豪。 總體來看,孵小雞的賺錢最爽——利潤率高;養殖、屠宰、加工、銷售雞肉的富——富豪的財富多;而做雞肉相關食品的,人數最多,可以說遍地是,但單個人所賺的錢可能不是很多。
  • 日薪10K重金求蛋,安踏兒童要孵雞
    安踏兒童48小時直播「羽絨服孵雞大挑戰」  話說回來,要成功把一顆蛋孵出小雞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一隻健康的蛋要想順利孵化,通常要經歷21天。這就是為什麼沒有了解專業知識,我們很難在家裡孵出小雞的原因。而安踏兒童此次招聘的這顆19天的優質嫩蛋,將在B站眾多網友的關注下嘗試破殼,讓大家一同見證首隻用熱返科技面料孵出的小雞。安踏兒童把趣味與溫暖結合的玩法令人期待。
  • 日本「另類」生命課,孩子自己孵小雞,親養親殺親自吃,難理解
    這場持續6個月的生命課,主要內容是讓孩子自己孵化機孵小雞。小雞出生以後,孩子們要親自餵養這些小動物,給雞準備食物,給雞清理住所等。孩子們都很興奮自己能夠養大一隻屬於自己的寵物。看著這些雞仔從手掌大小變成一隻光彩奪目的成年公雞,每個孩子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有些孩子還會選擇養育豬或者其他小動物,養育小動物的經歷也讓孩子收穫頗豐。
  • 在農村,為何有人專門高價收購養了5年以上的老母雞,有什麼用?令人...
    在農村,我們給月子媳婦、需要補養的病號買雞時,就是特意到村裡打聽誰家有五年以上的老母雞,農村老人說了,喝老母雞燉湯是最補身體的一種食物。老母雞是農民公認的補養品,比排骨魚肉營養都要大,而且需要是農民家中散養的土雞,過了五年的母雞基本上不太生蛋了,這時候的母雞除了熬湯補養身體,基本上再無它用,收購者摸清農民這個心理才特意強調收購五年以上的母雞。
  • 怎麼判斷一隻雞,是不是老母雞?
    家鄉聚餐在外工作的時間越久,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就越濃烈。故鄉有許多許多讓我思念的元素,爸爸做的老母雞湯是其中最溫情的一味。主要原因,還是出現在食材「老母雞」上。這也難怪,飯店裡總是吃不到「老母雞」,因為飯店講究的是上菜快、盈利多,想要花上4、5個小時,為某一個客人烹飪一碗老母雞湯,幾乎是不可能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因為還是會有很多超有愛心的商家,願意花時間、花精力,為走過路過的客人熬製一碗正宗老母雞湯。
  • 輕鬆一刻:省時間「呆頭泡澡吃麵」,孵出來的小雞「長相隨自己」
    呆頭看到母雞在下蛋孵小雞,呆頭在想那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浮出來小雞?不就是趴在雞蛋的上面就可以啦嗎?呆頭試著學母雞的叫聲等著小雞的出來,結果出來一群唧唧的小呆頭,哈哈呆頭最近搬了新家,可是他自己覺著新家雖好,但是住的太高有點不太喜歡,旺財在旁邊眼睛冒紅心的說那一定是蓋的一棟洋房子,真心的為呆頭感到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