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主要見於二尖瓣或主動脈病變、高血壓、慢性左心衰等,其中以「二尖瓣病變最為常見,臨床上又稱「二尖瓣型P波」。
心電圖特點:高而尖的P波
1、V1導聯P波呈先正而後出現深寬的負向波,PV1負向波>0.04s,深>1.0mV;
2、P波常呈雙峰型,峰距>0.04s,所謂「二尖瓣型P波」;
3、P波時限>120ms,在Ⅰ、Ⅱ、aVR 、aVL 導聯,尤其是Ⅱ導聯形態明顯;
4、P波的寬度與P-R段之比>1.6;
5、易合併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房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心房顫動,以心房顫動最常見。
二尖瓣狹窄患者的左心房肥大
病因:主要見於肺心病、肺動脈瓣病變、房間隔缺損、三尖瓣病變和肺動脈高壓等。
心電圖特點:
1、Ⅱ、Ⅲ、aVF導聯上P波高聳,振幅≥0.25mv,稱為「肺型P波」。V1導聯P波直立時,振幅≥0.15mv,P波雙向時,其振幅的算術和≥0.2mV;
2、P波電軸右偏大於75°;
3、P波時間正常;
4、以肺源性心臟病最為多見。故又稱「肺型P波」。
三尖瓣關閉不全患者的右心房肥大
雙側心房肥大見於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風溼性心臟病、擴張型心肌病等,容易導致伴發多種類型的室性心律失常。雙心房肥大在心電圖上同時表現出左、右心房肥大的特點即P波又高又寬。心電圖特點:
1、P波增寬,其時限≥0.12s,振幅≥0.25mV;
2、V1呈高大雙向P波,上下振幅均超過正常範圍。
3、有引起雙側心房肥大的病因和證據
擴張型心肌病患者的雙心房肥大
各種因素引起左心室負荷增加,繼而導致左心室肥厚。常見的病因是高血壓、冠心病、肥胖及某些先心病等。
心電圖特點:
1、QRS波群電壓增高,常用的左室肥大電壓標準如下:胸導聯:RV5或RV6>2.5mV;RV5+SV1>4.0mV(男性)或>3.5mV(女性)。肢體導聯:RⅠ>1.5mV;RaVL>1.2mV;RaVF>2.0mV;RⅠ+SⅢ>2.5mV;
2、可出現額面QRS心電軸左偏;
3、QRS波群時間延長到0.10~0.11 秒,<0.12 秒;
4、在R波為主的導聯,其ST段可呈下斜型壓低達0.05mV 以上, T 波低平、雙向或倒置。在以S 波為主的導聯(如V1 導聯)則反而可見直立的T 波。當QRS波群電壓增高同時伴有ST-T改變者,稱左室肥大伴勞損。
一例高血壓患者左心室肥大
引起右心室負荷增加,繼而導致右心室肥厚。常見病因包括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法洛氏四聯症;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等。
心電圖特點:
1、V1導聯R/S≥1,呈R型或Rs 型,重度右室肥大可使V1 導聯呈qR 型;V5 導聯R/S≤1;aVR導聯以R波為主, R/q ≥1;
2、RV1+SV5>1.2mV(重症>1.2mV);RaVR>0.5mV;
3、心電軸右偏≥ +90°(重症可> +110° );
4、以上心電圖改變常同時伴有右胸導聯( V1,V 2)ST段壓低及T 波倒置,稱右室肥大伴勞損。
一例風溼性心臟病患者的右心室肥大
與診斷雙心房肥大不同,雙側心室肥厚的心電圖表現並不是簡單地把左、右心室異常表現相加,此類心電圖能夠表現出右室肥大的心電圖特點(例如,V1導聯R波為主,電軸右偏),又存在左室肥大的一些特徵(例如,V5導聯R/S>1,R波振幅增高等),可能會有下面三種表現:
1、存在右心室肥大的心電圖特徵,又存在左心室肥大的心電圖徵象;
2、心電圖表現近似正常心電圖,是由於雙側心室電壓同時增高,相互抵消;
3、一側心室肥大心電圖,只表現出一側心室肥大,而另一側心室大的圖形被掩蓋。
一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雙心室肥大
總之,以上敘述了心房和心室肥大的病因和心電圖特點,臨床醫生要熟悉這類心電圖變化特點,從而準確評估患者的疾病情況。當然,疾病是不斷變化的,一幀心電圖提示的信息是患者疾病從過去到現在血流動力負荷總體變化,所以不能僅限於有無肥大,還必須綜合地分析血流動力學的負荷形式,心肌局部肥大及負荷的程度,綜合評估患者病情,才能提高患者的臨床獲益。
延伸閱讀
本微信接收稿件/發布相關會議資訊歡迎諮詢合作。
聯繫人:何豔琴,微信budaoweng369。
商務合作:E-mail:yige@yigemed.com,手機:15201778006
↓↓來啦記得點個在看再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