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圖發現ST段抬高,還可能是這些病!

2021-02-13 朱曉曉心電資訊

心電圖發現ST段抬高,還可能是這些病! 

何方田

邵逸夫醫院

來源:臨床心電圖詳解與診斷

ST段抬高可表現為短暫性、較久性或持續性,其形態有上斜型(斜直型)、凹面向上型、弓背向上型、單向曲線型、水平型、墓碑型、「彎隆型」或「馬鞍型」、「巨R型」等抬高。分析時應注意動態觀察ST段的形態、幅度、持續時間及與症狀的關係,並結合T波改變情況綜合分析。

正常凹面向上的ST段變直、低平,與T波正常連接角消失,導致兩者不易區分且間接地使T波變寬,ST段直線向上升高並傾斜地與高聳寬大的T波相連,ST段形狀呈不對稱性。見於超急性期心肌梗死、變異型心絞痛及迷走神經張力過高者等。

ST段呈凹面向上型抬高者多伴有T波直立,見於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急性心包炎、早復極症候群、電擊復律後、顱內出血、高鉀血症及左心室舒張期負荷過重等。

患者男性,19歲,發熱、胸痛2天,擬診急性心包炎。

圖A系初診時記錄,表現為下壁、前側壁ST段呈凹面向上型抬高伴T波高聳

圖B系入院2天後記錄,表現為ST段呈上斜型抬高伴T波正負雙向。

抬高的ST段其凸面向上形似弓背狀,並與缺血性T波平滑地連接,兩者無明確界限,構成一條凸起在基線以上的弓狀曲線,稱為單向曲線。

若此時T波直立高聳,ST段凸面光滑而對稱,則形成拋物線樣改變。見於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變異型心絞痛、心室壁運動異常或室壁瘤形成等。

前間壁、前壁陳舊性心肌梗死3年餘,患者仍出現弓背向上型、單向曲線型ST段抬高,心臟超聲心動圖顯示心尖部室壁瘤形成。

此型少見,見於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變異型心絞痛。

變異型心絞痛患者出現一度房室傳導阻滯、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下壁及前側壁ST段呈水平型抬高。

其ST段向上凸起並快速上升高達0.8-1.6mV,凸起的ST段頂峰高於其前的r波,r波矮小且持續時間短暫,通常<0.04s,抬高的ST段與其後T波上升至相融合,難以單獨辨認T波,且T波常直立高聳。見於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期、早期,以老年人多發,均發生於穿壁性心肌梗死。易並發急性左心衰竭、嚴重室性心律失常、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等,死亡率顯著增高。可作為判斷急性心肌梗死預後的一項獨立指標。

廣泛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現墓碑型ST段抬高(V2-V4導聯)。

以Vl-V3導聯ST段呈「彎隆型」或「馬鞍型」抬高(≥0.1mV),酷似右束支傳導阻滯圖形,心臟結構無明顯異常,易反覆發作,多形性室性心動過速及心室顫動而導致暈厥或猝死為特徵,該室性心動過速發作常以極短聯律間期的室性早搏起始,QRS波形多變,頻率很快,常>260次/min,有家族性遺傳特徵。多見於Brugada症候群患者。

①QRS波群與ST-T融合在一起,J點消失,R波下降肢與ST-T融合,渾然成一斜線下降,致使QRS波群、ST段與T波形成單個三角形,呈峰尖、邊直、底寬的寬波,難以辨認各波段的交界,酷似「巨R型」波形;②「巨R型"ST段常出現在ST段抬高最明顯的導聯;③ST段抬高程度與S波減少成正比,凡ST段抬高最明顯的導聯,其S波減少也最明顯甚至消失,但QRS波群起始向量不變;⑤「巨R型」ST段常呈一過性改變,僅持續數分鐘,心肌缺血一旦改善或惡化即可消失。

廣泛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現「巨R型」ST段抬高、肢體導聯QRS波群低電壓。

①超急性期心肌梗死,尤其是前壁心肌梗死,偶見於下壁心肌梗死;②急性而嚴重的心肌缺血,如不穩定型心絞痛、變異型心絞痛、經皮腔內冠狀動脈成形術中等;

精彩回顧

【何方田老師系列之一】起搏心電圖分析與診斷規範化建議

【何方田老師系列之二】快速辨識起搏器常見的特殊功能

【何方田老師系列之三】窄寬QRS心電過速並存時快速診斷技巧

【何方田老師系列之四】如何甄別不典型房室文氏現象中存在雙徑路傳導

【何方田老師系列之五】起搏心電圖分析要領與技巧

【何方田老師系列之六】起搏器交叉感知的心電圖分析與診斷

【何方田老師系列之七】基礎起搏心電圖入門

【何方田老師系列之八】寬QRS心動過速診斷為室速快速簡易六步法

【何方田老師系列之九】梯形圖繪製規範與臨床應用

 【何方田老師系列之十】起搏器假性「感知功能不足」的心電圖表現及診斷

【何方田老師系列之十一】起搏器節律對自身心電的影響

【何方田老師系列之十二】浙江省起搏心電圖診斷書寫規範解讀(試用版)

【何方田老師系列之十三】 動態心電圖在偵查心源性猝死高危患者中價值

【何方田老師系列之十四】運動平板試驗誘發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精益求精,十年磨三劍 ---記樹人獎圖書獲獎者何方田老師

購書熱線

何方田老師

手機號 135 8806 5642

微信號  heft01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內容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ST段抬高一定是心梗麼?破解「惡性心電圖」謎題
    入院時心電圖顯示竇性心動過速,低電壓,V3-V6導聯有異常Q波,前側壁導聯ST段抬高,下壁導聯也顯示ST段有輕微抬高(圖1)。心電圖波形符合急性或亞急性前側壁梗死。4個月前的心電圖顯示正常竇性心律,無缺血性異常改變。
  • ST 段抬高就是心梗?你對 ST 段的理解可能錯了
    在臨床上我們經常能遇到ST段抬高的心電圖表現,這些抬高的ST段到底有何意義?哪些疾病可引起ST段抬高?
  • 心電圖ST段改變有什麼危害?
    心電圖ST段的改變,包括了ST段的上抬或者下移,縮短或者延長,各有不同的意義,一般所說的ST段改變,指的是ST的壓低或者抬高,下面我們一一分析。ST段的抬高,見於幾種情況,最多見的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和變異性心絞痛,這個狀態ST段會有動態的變化,其次,見於心肌炎、心包炎心包積液的病人,有些電解質紊亂的如高鉀血症,可以有ST段抬高。ST段抬高可不可以出現於正常狀態?回答是可以,早期復極症候群就是例證,這需要醫生來判別。
  • 心電圖ST段改變,有什麼臨床意義嗎?你的理解真的對?看專家理解
    其中ST就是其中的一部分,ST段一般正常情況之下是和基線平行,不抬高當然也不壓低,長短也是在一定範圍之內的,當出現某些疾病的時候,ST段的改變。其實在臨床的心電圖報告之中非常的常見,許多的人也都會拿著心電圖問醫生,這個ST段改變到底是什麼意思哪?
  • 心梗不典型心電圖集錦-人手一份|心肌梗死|心電圖|典型|導聯|側壁|...
    這種心電圖是完全性心臟阻滯合併室性心律。下壁和側壁導聯ST段抬高(黑色箭頭),前壁導聯ST段壓低(藍色箭頭),提示心肌缺血。下壁、右胸導聯ST段抬高,QS或rS波型的導聯ST段壓低、T波倒置,提示缺血。
  • 值班驚魂:奪命心電圖
    一看到這份心電圖,第一個感覺是:感覺都是壓低的,為啥沒有抬高的?就像打麻將一樣,四個人都贏錢,這不太可能啊?但再一看,發現:AVR ST 段明顯抬高,V1 導聯 ST 段輕度抬高,其他多導聯 ST 段壓低。這什麼意思?該下什麼診斷?剛看到這樣一張危急心電圖的時候,我特別驚慌。不知如何處理!
  • 心電圖速成指南
    )2、心室心房肥大(心電圖只能起到提示作用,建議再行心臟彩超檢查)3、心肌梗死(心電圖能起到比較重要的作用,診斷往往還需進一步實驗室檢測)4、心率異常(可以立即診斷,但是不是過快的心率聽診即可做到了)5、心肌缺血(同第3點,往往還需結合患者臨床症狀)6、電解質紊亂(心電圖僅僅是提示作用,直接查血生化更直接)7、心衰等病症檢查及床邊
  • 圖文解析,3分鐘掌握側壁STEMI的心電圖表現
    心電圖檢查是心血管疾病診療過程中最常用的檢查方法之一。識別心電圖上的蛛絲馬跡有利於對患者進行正確及時的救治。如何通過心電圖來識別側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一起來看一下吧!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3種電軸左偏的心電圖模式,你都見過嗎?
    •下壁STEMI還可能與後壁梗死相關,由於高危心肌的面積增加,預後較差。 (1)如何識別下壁STEMI •II、III和aVF導聯ST抬高。 •II、III和aVF導聯可見進展性Q波。
  • 2例急性心梗,心電圖表現竟完全不同……
    因而,這些解剖結構的病變,均可能導致胸痛的症狀,如肋軟骨炎、帶狀皰疹、氣胸、肺炎、肺癌、食管炎、食道痙攣等。當然,最常見的胸痛的原因,還是屬於心源性。回到我們的患者,病例1具有典型的冠心病的危險因素,病例2高齡,無明確冠心病史,兩者的胸痛均表現為持續性胸痛不能緩解,而兩者最顯著的特點在於明顯的心電圖ST段改變,圖1為多導聯的ST段壓低,圖2為多導聯的ST段抬高,這種顯著心電圖改變伴有的持續性胸痛,最常見的還是急性心肌缺血。圖1:病例1患者胸痛時心電圖。
  • 後壁心肌梗死的心電圖表現,你知曉了嗎?|心電3分鐘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缺乏顯著的ST段抬高往往意味著會漏診。在臨床實踐中,在下壁或側壁STEMI患者中應注意尋找後壁心梗的證據。如何發現後壁心肌梗死?由於標準的12導聯心電圖不能直接顯示心肌後壁,因此可在前間壁導聯V1-V3中尋找STEMI的變化。
  • 值班必備:這樣學心電圖,不用死記硬背
    聰明的人學習心電圖,不可能靠死記硬背,那麼靠什麼?原來還可以這樣學習,是不是也懷疑自己當年上了個假醫學院?舉例說明,間隔向量的產生原理及具體應用初步介紹向量知識,投影原理,心電圖導聯繫統與心室解剖的對應關係402心電圖既有ST段抬高,也有ST段壓低,為什麼就診斷為STEMI,不診斷為Non-STEMI?認識對應改變」。
  • 哪個位置是心電圖與心臟超聲裡面的「正後壁」?
    個人認為,可以根據心電圖導聯的對應關係來確定。結合上述特點,我們先來複習幾則正後壁心肌梗死的心電圖病例一:V1-V3導聯ST段水平下移,V2-V3導聯R波振幅增高、時限增寬(>30ms),伴有T波直立,V2導聯優勢R波(R/S > 1),以上特點提示正後壁心肌梗死
  • 運動心電圖試驗指南
    這些指標也與一般狀況,如骨骼肌的力量及靈活度等方面有關。運動中可連續監測心電圖、心率和血壓,觀察運動中血液動力學的反應及ST段的變化,發現心率、心律、傳導系統等方面的異常。早在1928年FELL及SIEGEL發現四位慢性穩定心絞痛患者運動可誘發其心絞痛發作並出現心電圖ST段及T波的變化,心絞痛緩解後心電圖恢復正常。
  • 心電圖(二)
    心室肌 復極則表現為心電圖上的ST段及T波。3、心電向量環:兩側心房,兩側心室的除極及心室的 復極,這三項心電活動在 胸腔內形成三個立體向量環。將平行的光線從正前方把這些立體向量環投影在額面上,便形成額面心電向量環。同樣,將平行光線從正上方把這些立體向量環投影在橫面上,便形成橫面心電向量環。
  • 如何快速識別心電圖?(病例分析3例)
    比如例1是有高血壓、糖尿病史的中年電話接線員,連續加班後胸部不適4小時記錄的心電圖,已表現為竇性心動過速(心率接近150次/分),V1~V3導聯T波倒置,雖然沒有出現RBBB等圖形,也沒有以前無症狀的心電圖做對比,但仔細分析還是能注意到急性肺栓塞相對特異性的S1Q3T3圖形。結合患者因職業需要久坐,又連續加班,突發胸痛或胸悶、憋氣等臨床症狀,應高度懷疑肺栓塞可能。
  • 心電圖,還有這麼多種「花式」連法?
    尤其V4R,其ST段抬高,診斷右室梗死的敏感性為88%,特異性為78%,準確性可達83%。通常,我們會通過V1、V2導聯的R波和ST段間接推斷後壁的情況,但不直觀,且容易遺漏。於是,間接不行上直接,連接V7-V9導聯代表後壁,依次位於腋後線、肩胛下角線和脊柱旁線平V6處,通過其ST段的變化,直觀反映,後壁梗死,有還是沒有(圖5)。
  • 心電圖閱讀技巧(13-11) 束支傳導阻滯
    (圖 11-1-2) 4.ST-T 變化:QRS 終末部有 R 波的 V1、aVR 導聯中的 ST 段降低,T 波倒置;有寬而粗鈍 S 波的Ⅰ、V5 導聯中 T 波向上,ST 段可稍抬高。這種 ST-T 變化為繼發性改變,無臨床意義。(圖 11-1-2、圖 11-1-3)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時,QRS 形態和完全性右束支阻滯相似,QRS 波群時限<0.12 秒。
  • 心肌缺血、損傷、梗死的典型心電圖變化及心肌梗死的定位診斷
    一、心肌缺血:主要特點是T波向量背離缺血區,心電圖表現為T波兩肢對稱倒置。V1-V3T波倒置二、心肌損傷:心肌損傷時,ST向量指向損傷區,心電圖表現為ST段偏移及形態改變,ST段表現為水平型或弓背向上型抬高≥1.0毫伏,或伴有T波高聳、抬高的ST段與直立的T波融合,難以區分ST段與T波的界限。
  • 高鉀血症的心電圖表現以及研究進展
    近年來,對高鉀血症的心電圖表現 的理解越來越深刻,如高鉀血症時可能會出現急 性心梗樣 ST段改變及  Brugada徵、自發轉變的 房顫 、自發轉變的預激症候群、心電圖解釋軟 件雙計數心率、非衝擊性無脈寬複合性心動過速 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