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電軸左偏的心電圖模式,你都見過嗎?

2020-12-18 騰訊網

心電圖檢查是心血管疾病診療過程中最常用的檢查方法之一。識別心電圖上的蛛絲馬跡有利於對患者進行正確及時的救治。心電軸左偏是指心電圖上平均的QRS心電向量在-90°到-30°之間,電軸左偏。其或與左右心肌的質量比例和左右心室內傳導系統的功能是否正常相關。那麼,哪些心血管疾病可引起電軸左偏呢?本文匯總了3種疾病導致的電軸左偏的心電圖模式。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01

左前束支傳導阻滯(LAFB)

在LAFB中,激動通過左後束支傳導到左心室,之後沿心內膜表面傳入左心室後間隔壁。

•在達到左心室時,初始電向量向下、向右,在下壁導聯(II、Ⅲ、aVF)產生小R波,在左側導聯(I、aVL)產生小Q波。

•隨後,去極化主波向上、向左傳播,在左側導聯產生較大的正向電壓(高聳的R波),在下壁導聯產生較大的負向電壓(深S波)。

•該過程比衝動在兩個神經束內同時傳導長20ms,導致QRS波稍微變寬。

•衝動到達左側導聯的時間較正常晚,導致aVL導聯的R波達峰時間(從QRS波發作到R波高峰的時間)增加。

(1)LAFB的心電圖標準

•電軸左偏(通常在-45°~-90°之間)。

•Ⅰ和aVL導聯,小Q波伴R波高聳(qR波)。

•II、Ⅲ和aVF導聯有小R波伴深S波(rS波)。

•QRS波持續時間正常或輕微延長(80~110ms)。

•aVL導聯的R波達峰時間延長(>45ms)。

•肢體導聯的QRS波電壓升高。

(2)心電圖示例

Ⅰ和aVL導聯可見qR波;II、Ⅲ和aVF導聯可見rS波。

電軸左偏:Ⅰ和aVL導聯正向;II、Ⅲ和aVF導聯負向。

R波達峰時間延長:aVL導聯的R波達峰時間延長(>45 ms)。

小貼士:

在LAFB中,aVL導聯的QRS電壓符合左室肥厚(LVH)的電壓標準(R波高聳>11 mm),但沒有左室應變模式。

02

左束支傳導阻滯(LBBB)

•通常,間隔從左到右被激活,導致側壁導聯產生小Q波。

•在LBBB中,間隔去極化的正常方向相反(從右到左),衝動首先通過右束支傳到右心室,然後通過間隔傳到左心室。

•這種激活順序將QRS波持續時間延長到> 120ms,並消除了側壁導聯的正常間隔Q波。

•去極化的整體方向(從右到左)使側壁導聯(Ⅰ、V5、V6)產生了高聳的R波,使右側心前導聯(V1-V3)產生深S波,且通常導致電軸左偏。

•由於心室是先右後左,而非同時被激活的,因此在側壁導聯中產生了廣泛的R波切跡(「M」形)。

V1導聯S波佔優勢,V6導聯廣泛的R波切記(「M」形)。

(1)心電圖診斷標準

•QRS波持續時間>120ms。

•V1導聯S波佔優勢。

•側壁導聯(I、aVL、V5-V6)廣泛的單向R波。

•側壁導聯(I、V5-V6導聯;aVL導聯仍可見小Q波)無Q波。

•左側心前導聯(V5-V6)的R波達峰時間延長(>60ms)。

其它特徵

•適當不一致性:ST段和T波始終與QRS波的主波方向相反。

•胸前導聯R波遞增不良。

•電軸左偏。

QRS波形態

•側壁導聯的R波可能為「M」形、有切跡、單向或RS波。

•V1導聯的QRS波可能為rS波(小R波、深S波)或QS波(深Q/S波,前無R波)。

•aVL導聯可見「M」形QRS波。

•Ⅰ導聯R波切跡。

•V6導聯單向R波。

•V1導聯rS波(小R波、深S波)和適當的不一致(ST段抬高、T波直立)。

•V5導聯RS波。

•V6導聯單相R波。

(2)LBBB的原因

•主動脈瓣狹窄。

•缺血性心臟疾病。

•高血壓。

•擴張型心肌病。

•前壁心肌梗死。

•傳導系統的原發性退行性疾病(纖維化),如Lenegre病。

•高鉀血症。

•地高辛中毒。

小貼士:

在沒有器質性病變的情況下,LBBB並不常見。傳統來講,胸痛情況下的新發LBBB被認為是溶栓治療的標準之一。然而,近期研究表明胸痛患者新發LBBB幾乎不增加急性心梗風險。

(3)心電圖示例

不完全性LBBB:當典型的LBBB形態與QRS持續時間

03

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下壁STEMI佔所有心肌梗死的40%-50%。

•通常,下壁心梗較前壁心梗(院內死亡率為2%-9%)的預後更佳,但某些因素或提示預後更差。

•高達40%的下壁STEMI患者伴有右室梗死。使用硝酸鹽進行治療時,此類患者可能會發生嚴重的低血壓,一般預後較差。

•由於二度或三度房室傳導阻滯,高達20%的下壁STEMI患者會出現嚴重的心動過緩。此類患者的院內死亡率增加(>20%)。

•下壁STEMI還可能與後壁梗死相關,由於高危心肌的面積增加,預後較差。

(1)如何識別下壁STEMI

•II、III和aVF導聯ST抬高。

•II、III和aVF導聯可見進展性Q波。

•aVL±I導聯雙向ST壓低。

(2)哪個血管為罪犯血管?

以下三種冠脈阻塞均可導致下壁STEMI:

•絕大多數下壁STEMI(約80%)是因為右冠狀動脈(RCA)堵塞佔優勢導致。

•左迴旋支(LCX)堵塞佔優勢並不常見(約18%)。

• 「 III型」或「環繞型」左前降支動脈(LAD)閉塞可導致下壁STEMI。這種異常可能會伴發下壁或前壁ST段抬高。

儘管RCA和迴旋支阻塞均會導致下壁梗死,但每種情況的梗死面積稍有不同:

•RCA區域覆蓋下壁的內側部分,包括下間隔區域。

•LCX區域覆蓋下壁的外側及左後外側區域。

這在心電圖上產生了細微的不同:

•RCA閉塞時的損傷電流向下和向右,Ⅲ導聯的ST段抬高>Ⅱ導聯(Ⅲ導聯向右的損傷電流更多)。

•LCX閉塞的損傷電流向下和向左,從而在側壁導聯Ⅰ和V5-V6導聯產生了ST段抬高。

這些心電圖差異有助於區分RCA和LCX閉塞。

以下情況提示RCA閉塞:

•III導聯的ST段抬高>II導聯。

•I導聯存在雙向ST壓低。

•右心室梗死的體徵:V1和V4R導聯可見ST段抬高。

以下情況提示迴旋支閉塞:

•II導聯和Ⅲ導聯的ST段抬高相同。

•Ⅰ導聯無雙向的ST段壓低。

•側壁梗死的標誌:側壁導聯Ⅰ、aVL或V5-V6導聯ST段抬高。

小貼士:

II導聯和Ⅲ導聯的相對Q波深度對確定罪犯血管沒有用。RCA和LCX閉塞會產生相似的Q波變化模式,通常在Ⅲ導聯中可觀察到更深的Q波。

導聯位置

(3)心電圖示例

早期下壁STEMI:

•II、III和aVF導聯超急性期T波,R波的高度相對降低。

•III導聯可見早期ST段抬高和Q波形成。

•aVL導聯雙向ST段壓低和T波倒置。

•Ⅲ導聯的ST段抬高大於II導聯提示RCA閉塞,V4R導聯中的ST段抬高與此一致。

資料來源於life in the fastlane.

相關焦點

  • 3種電軸左偏的心電圖模式,你都見過嗎?|心電3分鐘
    心電圖檢查是心血管疾病診療過程中最常用的檢查方法之一。
  • 3個心電圖實例,帶您認識電軸左偏的心電圖模式|心電3分鐘
    •LVH是對繼發於主動脈狹窄或高血壓等疾病壓力超負荷的反應。•其會導致心電圖左側導聯(I、aVL和V4-V6)的R波振幅增大,右側導聯(III、aVR、V1-V3)的S波深度增大。•左心室壁厚增加,導致側壁導聯的去極化延長(增加R波達峰時間),延遲再次極化(ST段和T波異常)。
  • 3分鐘基礎心電圖講解連載(第19期):分支阻滯(詳細電軸左偏)
    分支阻滯是指衝動傳導通過左束支兩個大分支中的一個(即左前或左後分支)時受到阻滯,引起額面電軸改變(正常,極度左偏或右偏)( 圖 1)。室內傳導阻滯時仍然經過希 - 浦系統傳導,所以 QRS 間期仍正常。無分支阻滯時,左室通過正常的激動順序傳導,電軸正常,範圍在 0°~ +90°之間(Ⅰ和 aVF導聯的 QRS 波均向上)。
  • 2個病例掌握左、右心室肥厚的心電圖診斷標準
    電軸右偏,在+90°和+180°之間(QRS波在Ⅰ導聯為負向,在aVF導聯為正向)。主要表現在V1導聯R波偏高(←),即振幅超過7mm(7個小格)或者R/S>1。V1導聯上高的P波加上電軸右偏和肺型P波(右心房肥厚)是右心室肥厚(RVH)的特徵。此外,在V2導聯(↓)上也有一個高的R波。雖然這可能是RVH導致的,但也可能表明電軸在水平面是逆時針方向轉位。
  • 圖解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心電圖
    右心室起搏的QRS波電軸與起搏電極在右心室的部位有關。1.1 右室心尖部起博心室的除極過程自右室心尖部開始向左後上方進行,心電圖表現為完全性左束支阻滯的圖形,伴以QRS波電軸顯著左偏(-30°~-90°)即「CLBBB+LAD」圖形。
  • 【起搏器系列之十】圖解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心電圖
    1.1 右室心尖部起博心室的除極過程自右室心尖部開始向左後上方進行,心電圖表現為完全性左束支阻滯的圖形,伴以QRS波電軸顯著左偏(-30°~-90°)即「CLBBB+LAD」圖形。I導聯呈R型,III導聯呈rS型,提示額面電軸左偏)1.2 右心室流出道起搏起搏電極位於右心室流出道時,心室除極順序仍是右室先除極,左室後除極。胸導聯心電圖仍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滯圖形,但其電軸不偏,這是因為右心室流出道起搏時,心室除極總方向從上向下,故額面電軸垂直向下,心電圖表現為Ⅱ、Ⅲ及aVF導聯呈R波。
  • 如何快速識別心電圖?(病例分析3例)
    ②快 速判斷電軸和室內傳導:電軸左偏、右偏還是不偏?QRS波寬窄?左束支傳導阻滯(LBBB)、右束支傳導阻滯(RBBB)還是非特異性室內傳導障礙?左前分支阻滯(LAH)還是左後分支阻滯(LPH)?③快速分析波形:有無異常波形?電壓高低?預激波?早復極?Brugada波?
  • 心電圖閱讀技巧(13-11) 束支傳導阻滯
    (1).電軸左偏(-45° ~ -90°); (2).II 、III、aVF 導聯 QRS 波呈 rS 型,Ⅲ導聯 S 波大於Ⅱ導聯的 S 波;Ⅰ、aVL 導聯呈 qR 型,aVL 導聯的 R 波大於Ⅰ導聯的 R 波; (3).無 ST-T 異常。
  • 主任教你心電圖怎麼讀,「粗、細、結合臨床」
    B、肢體導聯:主要結合電軸分析。正常人心電軸多不偏(0~90°),矮胖體型(心臟橫位)者可輕中度左偏(0~-30°,亦見於左室肥大),瘦高體型(心臟垂位)者可輕中度右偏(+90°~+110°,亦見於右室肥大)。電軸顯著左偏(-30°~-90°)常見於左前分支阻滯、B型預激症候群、下壁心肌梗死和假性電軸左偏。
  • 盧喜烈:圖解心房心室肥大的心電圖診斷
    P向量環可分為3部分:起始30 ms為右心房除極,除極向量的方向向下、向前並略偏左;中間30~80 ms為左右心房共同除極,除極向量的方向向下、向左並略偏前或偏後;終末20 ms為左心房除極,向量方向向左下並偏後。為了便於記憶,我們將P波分成3等分(圖3):前1/3為右房除極形成,後1/3為左房除極形成,中間1/3為雙房共同除極形成。請記住這一知識點,下面討論左右心房肥大P波改變機制時還要用到。
  • 盧喜烈教授心電系列之三十二:圖解心房心室肥大的心電圖診斷
    P向量環可分為3部分:起始30 ms為右心房除極,除極向量的方向向下、向前並略偏左;中間30~80 ms為左右心房共同除極,除極向量的方向向下、向左並略偏前或偏後;終末20 ms為左心房除極,向量方向向左下並偏後。為了便於記憶,我們將P波分成3等分(圖3):前1/3為右房除極形成,後1/3為左房除極形成,中間1/3為雙房共同除極形成。請記住這一知識點,下面討論左右心房肥大P波改變機制時還要用到。
  • 房室肥大心電圖的判斷技巧,心內醫生必備!
    心電圖特點:1、Ⅱ、Ⅲ、aVF導聯上P波高聳,振幅≥0.25mv,稱為「肺型P波」。V1導聯P波直立時,振幅≥0.15mv,P波雙向時,其振幅的算術和≥0.2mV;2、P波電軸右偏大於75°;3、P波時間正常;4、以肺源性心臟病最為多見。故又稱「肺型P波」。
  • 右室肥大的心電圖特點
    請初學者加深對這句話的理解:左室肥大主要表現在「量」上,右室肥大主要表現在「質」上。這裡的「量」即指QRS振幅高電壓,這裡的「質」指的是心室除極綜合向量即額面平均心電軸,以及一切反映右室除極佔優勢的心電圖現象。右室肥大使右心室除極時間延長、除極振幅增高,表現在心電圖上為右室導聯的高R波。
  • 右心室肥厚-基礎心電圖講解連載(第10期)
    體表心電圖(ECG)通常用於診斷心房和心室肌異常,包括心肌肥厚、缺血、梗死和炎症(心肌炎 / 心包炎)。左心室的重量遠大於右心室。因此,QRS 波主要反映左心室肌的除極。由於左心室和右心室同時發生除極,但通常看不到右心室的除極。然而,當右室肌重量明顯增加時(例如右心室肥厚,RVH),也可有右心室除極的表現。
  • 右心室肥厚『基礎心電圖連載10』
    體表心電圖(ECG)通常用於診斷心房和心室肌異常,包括心肌肥厚、缺血、梗死和炎症(心肌炎 / 心包炎)。
  • 心電圖巧記口訣,附詳解,值得收藏!
    導 語教你巧記心電圖,值得收藏!竇性心率頻率不快也不慢,每分搏動60~100之間。P波外貌長半圓,P-R 0.12'-0.20'之間。P-P距差0.16',ⅠⅡ導軸不偏。若加V1s值,男高4.0mv女高3.5mv。V5室壁激動>0.05,電軸左偏約-30'橫位Ravl高1.2mv,RⅠ+SⅢ>2.5mv。RⅡ+RⅢ高達4.0,左肥高尖更清楚。右室(肥大)右偏一刀(導)切(V1導聯R波高度>1.0mV,電軸右偏)右室肥大看V1,試看R/S兩相比。如若R/S>1,右肥診斷立考慮。
  • 心電圖(二)
    額面電軸採用六軸系統。坐標採用±180°的角度標誌,以左側為0°,順鐘向的角度為正,逆鐘向者為負。每個導聯從中心點被分為正負兩半,每個相鄰導聯間的夾角為30°。如果QRS波額面電軸落在0 ~ +90°為電軸正常;0 ~ -30°為電軸輕度左偏;-30°~ -90°為電軸明顯左偏;+90°~ +180°為電軸右偏;+180°~ +270°電軸極度右偏。
  • 左、右心室肥厚
    左心室肥大時,可使左室優勢的情況顯得更為突出,心電圖上可出現如下改變:1、 QRS波群電壓增高:胸導聯Rv5或Rv6>2、5mV;Rv5+Sv1>4、0mV(男性)或>3、5Mv(女性)。肢體導聯中,R1>1、5Mv;RaVL>1、2Mv;RaVF>2、0Mv;RI+SIII>2、5Mv.
  • 一些看似「異常」的正常心電圖:T波的正常變異
    2.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多見於年青女性,心電圖多表現為T波低平、平坦或倒置。多見於下壁導聯,也可見於心前導聯,站立時描記的心電圖比臥位時描記的T波改變更為明顯。服用心得安後T波可恢復正常。(三)心尖現象的T波變異心尖現象的T波變異也稱為孤立性T波倒置,多見於瘦長型的健康青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