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名家大咖解讀病例,分別有疑難心電圖、背景知識、深入解析等內容,敬請關注《醫學界·心電解剖室》!
昨日,我們推送了一則病例—— 持續胸痛2小時,血壓僅70/54mmHg!病因是……| 答題有獎,你是否已經找到答案了呢?
病例解析
胸痛是心內科最常見的主訴,也是患者於心內科門診就診最常見的原因。在病史如此簡略的情況下,讓大家去分析胸痛的原因,這其實是一個不合格的問題。
但為了增加後面問題的「難度」,只能不得已而為之。
對於胸痛來說,如果進行系統性的鑑別診斷,我們還是應該按照胸部解剖由淺入深進行。胸部的解剖結構從淺入深包括胸壁皮膚、肌肉、胸膜、肺、心臟和食道等。
因而,這些解剖結構的病變,均可能導致胸痛的症狀,如肋軟骨炎、帶狀皰疹、氣胸、肺炎、肺癌、食管炎、食道痙攣等。當然,最常見的胸痛的原因,還是屬於心源性。
回到我們的患者,病例1具有典型的冠心病的危險因素,病例2高齡,無明確冠心病史,兩者的胸痛均表現為持續性胸痛不能緩解,而兩者最顯著的特點在於明顯的心電圖ST段改變,圖1為多導聯的ST段壓低,圖2為多導聯的ST段抬高,這種顯著心電圖改變伴有的持續性胸痛,最常見的還是急性心肌缺血。
圖1:病例1患者胸痛時心電圖。
圖2:病例2患者胸痛時心電圖。
由於胸痛持續時間很長,心梗診斷基本明確。
當然,如果能夠補充胸痛的部位,性質,誘發因素,伴隨症狀,尤其平素有無心絞痛的發作,可以讓我們更有把握做出急性心梗的判斷。
而在鎖定了兩例患者胸痛的原因均為急性心梗後,下一步我們關注的是,他們的罪犯血管是哪根?
右冠、前降支,還是迴旋支?
圖1最顯著的特點在於I、II、III、aVF、V2-V6等8個導聯ST段壓低,aVR和V1導聯ST段抬高,且aVR導聯ST段抬高的程度大於V1導聯。
這是我們所熟知的左主幹閉塞的表現形式。因而病例1的罪犯血管,在左主幹。
病例2和病理1不同,它是表現為多導聯的ST段抬高。除了下壁導聯II、III、aVF和V1導聯以外,其他導聯均出現了ST段抬高。並且還合併了束支傳導的異常,具體為右束支傳導阻滯和左前分支傳導阻滯。
I、aVL代表著高位側壁,V2-V6代表廣泛前壁,這些導聯ST段均抬高,說明前降支和迴旋支均被缺血累及,右束支和左前分支這些束支,同樣接受前降支和迴旋支的供血,而且還是雙重或者多重供血。
它們出現傳導的異常,說明缺血範圍很大。
綜上,病例2也提示為左主幹的病變。
我們注意到,在病例2中,aVR導聯的ST段抬高程度,同樣大於V1導聯。
病例2中患者伴有明顯的低血壓,這和心肌大面積的缺血有關係。
我們知道,血壓的維持不外乎如下幾個因素:心肌收縮力、血管張力和血容量。
血管張力降低和血容量不足時,可以導致低血壓,如過敏性休克,或者大量失血,患者並無這些因素。
結合病史,考慮問題還是出在心肌收縮力上,左主幹閉塞、大面積心肌缺血,沒有血液供應就沒有氧氣和養分,心肌自然無法正常收縮,只能進入頓抑狀態,造成心源性休克,明顯的低血壓。
同為左束支傳導阻滯,為何病例1和2的心電圖表現卻又如此巨大的差異。
一個以ST段壓低為主,一個以ST段抬高為主。這主要和左主幹是否為完全閉塞有關,早在2012年,Fiol等即撰文總結了左主幹完全閉塞的心電圖特點,其描述和病例2的心電圖高度吻合,多導聯的ST段抬高、V1導聯ST段不抬高,伴有右束支傳導阻滯和左前分支傳導阻滯(圖3)。
圖3:Fiol等報導左主幹閉塞心電圖的肢體導聯部分心電圖。
這也叫做STEMI型左主幹閉塞心電圖表現。
而左主幹完全閉塞者,多表現為多導聯的ST段壓低,伴有aVR和V1導聯的ST段抬高,且aVR導聯的ST段抬高程度大於V1導聯,也叫做NSTEMI型左主幹閉塞心電圖表現。
可無論是NSTEMI還是STEMI,涉及到左主幹,都是高危的患者。
一方面需要進行積極的非藥物治療,如絕對的臥床休息、吸氧、保持大便通常等;另一方面要及時加用藥物治療,最重要的就是抗血小板和抗凝藥物。
然後,迅速聯繫導管室,進行冠脈造影,明確診斷,同時心內科和心外科共同商討,進行介入還是外科治療,來恢復缺血心肌的血液供應。
每個學科都有一個高死亡率,讓人聞之色變的疾病,左主幹閉塞,在心內科,絕對處於這一類的前茅。希望這兩個病例,能幫我們多一分認識、少一分恐懼、增一分信心!
參考文獻
[1]. Fiol M, Carrillo A, Rodríguez A, et al. Electrocardiographic changes of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 occlusion of the left main trunk without collateral circulatio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clinical considerations. J Electrocardiol 2012;45:487.
[2]. Sclarovsky S. Electrocardiography of acute myocardial ischaemic syndromes. London, UK: Martin Dunitz Ltd.; 1999.
[3]. Nikus KC, Eskola MJ, Virtanen VK, et al. ST-depression with negative T waves in leads V4-V5—a marker of seve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n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 prospective study of angina at rest, with troponin, clinical, electrocardiographic, and
angiographic correlation. Ann Noninvasive Electrocardiol 2004;9:207.
[4]. Frierson JH, Dimas AP, Metzdorff MT, Page US. Critical left main stenosis presenting as diffuse ST segment depression. Am Heart J 1993;125:1773.
[5]. Morphet J. ST segment depression on the 12-lead ECG: high risk patients and high risk electrocardiography. Eur Heart J 2002;23:25.
[6]. Barrabes JA, Figueras J, Moure C, Cortadellas J, Soler-Soler J. Prognostic value of lead aVR in patients with a first 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irculation 2003;108:814.
[7]. Yamaji H, Iwasaki K, Kusachi S, et al. Prediction of acute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obstruction by 12-lead electrocardiography. ST segment elevation in lead aVR with less ST segment elevation in lead V(1). J Am Coll Cardiol 2001;38:1348.
截止今日18:00,沒有小夥伴完全大答對哦!
想獲取更多心電圖知識?
歡迎加入「心電解剖室」討論群
掃描下方微信號,小編拉你入群~
(驗證消息「姓名+醫院」,便於入群審核~)
(ps:入群後進行實名制,備註醫院-姓名,不然會被小編清理出去哦~)
【來源: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