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建築歷史:九龍壁有木頭部件,是何緣故出紕漏,真相驚險無比

2020-12-23 風塵墨客

故宮歷史悠久,古建築之多且每一處都有故事。

在皇極宮的前面有一面雕刻著九條龍的影壁牆,那就是著名的九龍壁,那是每一個遊客都要參觀的地方。

九條龍栩栩如生,以水云為底,天水相連,大氣磅礴。體現了我國古建築的輝煌工藝。

九龍壁以琉璃為材質,色彩絢麗,好看極了,就是在這眾多琉璃部件中卻有一個木頭的龍腹部件,這麼大的紕漏在當時皇權至上的年代那可是大罪。

這事要說還是要從建造九龍壁的時候說起,傳說當時建造九龍壁的時候有一個龍腹的琉璃部件被工人不慎摔壞了,但宮裡給的交期太緊了,當時已來不及再重新燒制部件了,如不能按期完成在當時那可是掉腦袋的罪,大家都是愁眉苦臉,這時工長冒著死罪的風險,找隊裡最好的木工連夜雕刻出一個以假亂真的木頭部件,然後刷上白漆。

等皇帝和大臣驗收九龍壁時果然沒發現這個破綻,救了大夥的命,經過歲月的洗刷,木頭的白漆慢慢脫落,才顯出它是個木頭部件,可想當時的木雕工藝是何等的精湛。就是現在人們參觀九龍壁時,如不刻意去看這個特殊意義的部件,都很難發現它,雖然它的不同也不影響讓我們感受到中國古代的精湛建築工藝,如你也去了北京故宮,也去找找發現它吧!

相關焦點

  • 寺廟青石浮雕牆九龍壁石雕浮雕壁畫及九龍壁浮雕象徵寓意
    石雕龍壁是我國特有的建築形式,有一龍壁、三龍壁、五龍壁、七龍壁、九龍壁等多種形式,而以九龍壁最為尊貴。九龍壁通常建在帝後、王公居住或經常出入的宮殿、王府、寺院等建築正門的對面,是我國照壁建築的進一步發展。
  • 什麼是九龍壁影壁?「九」具有帝王的象徵意義
    說起九龍壁,那麼什麼是九龍壁?影壁上雕飾有九條龍的影壁,稱為「九龍壁」。是非常華麗的一種影壁,並且是等級最高的一種影壁,只有皇家才能使用。我國現存九龍壁共有三座,一是北京故宮九龍壁,二是北京北海雙面九龍壁,三是山西大同九龍壁。
  • 故宮裡有3大詭異之處,特別是最後那隻獅子,沒人知道發生了什麼
    故宮,又名「紫禁城」,距離現在將近有600年的歷史了。公元1406年,朱棣改北平為北京,並正式重新修建北京城及宮殿。15年後,故宮修建成功。由於故宮一直是明清時皇帝居住的地方,因此這個皇家宮殿難免會帶有幾分傳奇色彩。
  • 以楠木代假琉璃瓦,瑰麗輝煌的九龍壁背後,是一個動人心魄的故事
    如果算起來,迄今為止,我已經四次進故宮參觀,可是回憶起來,卻沒有什麼印象,好像逛了個寂寞。就說故宮知名的九龍壁,有一塊琉璃瓦竟然是假的,我都不知道!看來參觀故宮,如果不提前做做功課,還真有可能只是走馬觀花,看個熱鬧。
  • 乾隆時期,工匠用次品換真品,次品在故宮放200年,如今發現問題
    《神話》中的易小川和玉漱公主曾經一本正經地忽悠秦始皇,把手機說成鏡子,氣得旁邊的穿越者趙高有苦說不出。這樣的情節也就電視劇裡能上演,現實古代生活中想忽悠皇帝,難度還是很大的。當然,這並不代表沒人能做到。
  • 故宮當年建造的木材來自哪裡?為何這些木頭不會腐爛?
    故宮在明清兩朝是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當時是只供皇帝上朝辦公和他的後宮居住使用的建築群,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
  • 九龍壁與九五之尊:為什麼有九條龍?皇宮裡為什麼喜用龍的圖案?
    在故宮的外東路,有一組為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時使用的宮殿,稱寧壽官。在古代眾多的帝王中,生前傳位的皇帝屈指可數,其中除意在摹古沽賢君之名外,絕大多數是被迫的。乾隆帝則是例外,他在位六十年,國富民殷,政績顯赫。八十五歲高齡之際,傳位嘉慶皇帝,過起太上皇生活,四年後,壽終正寢。
  • 為什麼故宮建築的色彩一律為「紅牆黃瓦」,它有什麼象徵意義?
    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宮殿型建築。故宮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也就是1406年,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費時約十四年。如果從1420年開始算起,至2020年,故宮已經有整整600年的歷史了。
  • 故宮歷經614年,建造用的木頭為何不腐爛?這些木材有什麼來頭?
    我們都知道是木頭都是會腐爛的,但是有一個地方的木頭卻似乎從未腐爛過,那就是故宮的那些木頭,為什麼他們的木頭不腐爛呢?故宮又被稱為紫禁城,是清明兩代皇家宮。至今已經最近已經有600多年的時間了,現在這已經成為了旅遊觀光的地方,我們都知道,當年我們故宮建造的時候採用的都是一些木材,那為什麼這些木材如今不腐爛,又是由什麼樣的木材建造而成的呢?當時選定的木材有楠木杉木,這些木材按照長短和圍長來設定5尺以上為神木4尺為頭等,而只要發現符合好的木材,當時人們便會將其砍伐,但絕不留下一根兒。
  • 「兩個故宮」的建築延伸:北京故宮北院與臺北故宮南院
    眾所周知,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另一個是中國臺灣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收藏各有千秋,呈現的都是炎黃子孫的共同文明,缺一不可。兩岸的故宮都保存70萬件以上的文物。最大的不同是北京故宮是明代成祖下詔令建成的紫禁城建築群,其中的文物是前朝的積累,建國後又大規模的整理,修復;而臺北故宮則是為了保存、展覽遷臺文物而修建的傳統宮廷建築形式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 故宮裡的養老院,皇帝住過的房子潮溼發黴,拆開地板後發現了真相
    現在中國經濟發展起來之後,很多人就喜歡到處去旅遊,有些人就喜歡到各地的名山大川旅遊,有的喜歡帶上家人和孩子去遊樂園、動物園玩耍,還有的人會去歷史名人的古蹟去走走,去感受古人當時身處的環境。自然的,作為兩個朝代的歷史名城的北京每年也吸引到了一定的遊客前來旅遊參觀。
  • 王旭東:敦煌跟故宮有何異同?
    「文化發展離不開交融與互鑑」「在這樣一個戈壁沙漠包圍的一點點綠洲裡面,保存有735個洞窟,從公元4世紀一直延續到公元14世紀。其中492個洞窟裡面有壁畫彩塑。」談起敦煌莫高窟,王旭東飽含深情,「它是佛教藝術的寶庫,見證了佛教中國化的過程,也見證了佛教藝術的中國化。」
  • 故宮出版社——承古創新 智慧書韻
    十二本《故宮日曆》,十二位生肖齊聚。既有經典復刻,又攜深厚祝福。十二冊《故宮日曆》向大眾介紹四千三百餘件文物,故宮博物院方面介紹,每一件文物都是從浩瀚的文物遺存中精心挑選以適應主題,力求每一頁都呈現出美感,通過日曆這一載體,成規模地展示了故宮文物藏品,從一個側面反映故宮文化、傳播故宮文化。
  • 在麗江古城內,有一座輝煌的古代建築,能和北京故宮齊名
    北京故宮是眾所周知的國內旅行熱點,有名的紫禁城是中華民族古代建築藝術的最高典範,有名, 今天談論雲南的舊建築, 雲南省也同樣是國內旅行的人氣地區,麗江古城內也有輝煌的古代建築,幾乎沒有人能和北京故宮相提並論,這就是木府, 這座古代建築,也被稱讚為電視劇, 去雲南麗江古城旅行過的人,
  • 故宮博物院展館
    &nbsp&nbsp&nbsp&nbsp在今天開幕的文博會上,故宮博物院不僅帶來了繁花似錦的展場,還首次大規模地將故宮的文創作品搬到了重慶,從藏於故宮的「畫卷」到「瓷瓶」做成的藝術品,從御貓擺件到故宮風的行李牌,甚至還帶來了與毛戈平合作的彩妝系列。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經過十一年的修建,北京故宮建成,朱棣也終於圓了他回北京的夢。故宮大多修建寬大壯麗,這樣才能顯示出天子的尊貴和氣派,唐初駱賓王有詩云:「山河千裡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這正是要通過故宮的氣派來顯示皇家的無上尊貴。
  • 姜石、麥秸泥和三合土:勾勒建築歷史的另一條隱線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文化、藝術及技術蓬勃生輝,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夢想,也有追夢而來的光榮與驕傲。但是,我們常常那些光輝奪目的東西吸引,而很少或者不善於發現「幕後英雄」。中國建築的發展歷史波瀾壯闊,既有長城、故宮這些震撼人心的寶貴遺產,當然也有我們不大注意的犄角旮旯,不可否認存在著不可磨滅的罕見價值,只是它們更多呈現為一條隱線。是時候展現真正的實力了,比如位居四大發明之外,卻被嚴重忽略的「糯米灰漿」,以及它背後的膠凝技術。
  • 《故宮簡史》:故宮歷史上的那些精彩瞬間
    然而,朱棣的勢力在北方,所以即便他繼承了皇位,但在南京仍然待得不安心,於是後來將都城遷到了北jing,這就拉開了故宮今後幾百年作為京都的帷幕。朱棣建都北jing,決定了紫禁城的建築風格。有一個詞叫「中國盒子」,他很巧妙地描述了北jing城過去的形狀。他將北jing城比作包裝了三層的盒子,大盒子的京城,小盒子是huang城,更小的盒子是紫禁城,就這樣層層遞進。
  • 故宮淘寶年銷十億的背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歷史下沉」
    然而故宮裡的工作人員卻十分敬業,原本是金子做的建築部件,就一定要用真金修復,對待文物容不得一點含糊。既然無法「節流」,就只能想辦法「開源」了。時值2013年《甄嬛傳》大火,故宮的工作人員抱著試試看的心理,製作了一批清代的創意物件售賣,沒想到一經推出便大受好評。趁著熱度還沒散去,他們趕忙註冊了「故宮淘寶」,請來了專業的運營團隊,加入到電商的隊伍中。
  • 軍旅作家對話故宮博物院原院長:歷史傳承與文化自信
    作為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的獻禮之作,這套書分為《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宮殿漫步》《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文物風華》《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故人匠心》三冊。「宮殿漫步」講述有著600年歷史的紫禁城建築的故事。走訪的時間一長,我就發現飛鳥將草籽帶到房頂,草生命力強,生長時會拱瓦,瓦鬆了,宮殿就要漏雨,木頭就會朽毀,建築就要大修。走訪過後,我就開始立規矩:房屋牆頭、瓦面不能有一根雜草;垃圾落地後,兩分鐘內必須有人清理掉;宮裡嚴禁吸菸。時至今日,從高處往下看,紫禁城屋頂沒有一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