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故宮」的建築延伸:北京故宮北院與臺北故宮南院

2020-12-23 設計時報

眾所周知,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另一個是中國臺灣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收藏各有千秋,呈現的都是炎黃子孫的共同文明,缺一不可。

兩岸的故宮都保存70萬件以上的文物。最大的不同是北京故宮是明代成祖下詔令建成的紫禁城建築群,其中的文物是前朝的積累,建國後又大規模的整理,修復;而臺北故宮則是為了保存、展覽遷臺文物而修建的傳統宮廷建築形式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北京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

為緩解博物院的接待壓力,提升博物院的文化遺產保護、展示傳播和服務觀眾的能力,有效解決大型珍貴文物展示等問題,臺北故宮博物院於2015年在中國臺灣西南部的嘉義市建成了「故宮南院」;無獨有偶,面臨同樣問題的北京故宮博物院,於2015年確定了「故宮北院」的設計方案。兩個故宮行動的一致性令人稱奇。以下為「南院」、「北院」的建築賞析,它們的同於不同,呈現出社會形態與文化深層結構的樣貌。

臺北故宮南院

建築設計: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

建築面積:38332平方米

項目狀態:已建成

藉由代表中國書法中濃墨、飛白、渲染三種筆法,此博物館建築由三座流線型量體交織而成,在嘉南平原一片綠色的蔗田與稻田之中,顯現出墨黑色行雲流水般的流動造型。

這三個各具特色的造型具有不同的功能:由於典藏品對自然光相當敏感,因此實量體(源自濃墨)主要為典藏與展示空間;玻璃與鋼柱所形塑的虛量體(源自飛白)中,則為大廳、餐飲、圖書館、辦公室等空間;而第三筆劃的渲染穿越過前兩個交織的造型,將所有的空間聯繫起來。

實量體建築的外觀由36,000多片鑄鋁圓盤外掛於弧型牆面所構成,以現代數碼化的設計呈現古老銅器上的龍紋及雲紋。當陽光移動時,經由圓盤的反射,「在雲中移動的龍」會在此獨特設計的弧形立面上呈現出來。

北京故宮北院

建築設計: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

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

項目狀態:在建

北京故宮博物院北院區項目由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北京建院)設計,這座新的城市博物館南側臨水、北面疊山,均衡的軸線布局與故宮遙相輝映,延續了紫禁城明麗的色彩,宛如湖水之上的金黃色華冠,展示著獨有的皇家氣質和文化內涵。

北京故宮北院區總用地面積62.01公頃,總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不含新增地下車庫2萬平方米),以「別苑」的定位,選址於上風上水的海澱區上莊南沙河畔的西玉河,區位與「三山五園」相呼應。

北京建院設計團隊提交的「金頂建築形成一條軸線」方案,展現符合京城歷史文化傳統和文脈沿襲、具有重要遺址價值等特點。設計師引入了中國傳統殿、堂、舍、院格局,藉助從中提煉的軸線、秩序、等級等特質,凝聚成一座巨大的博物館群落,體現華夏民族偉大根基與精髓的「根」與「魂」。

設計團隊提取了故宮中軸線上太和門至三大殿的尺度,作為故宮北院中樞區的建築邊界,並將主要展覽功能置於中軸之上,寓意將故宮的天際線,以「金頂華蓋」的形式展現給遊客。

「兩個故宮」的建築延伸——南院北院,都將弘揚和延續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為打造故宮文化品牌發揮更大的作用。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南院恐「人財兩空」(看臺灣)
    「觀光火車頭」拉不動了民進黨當局對臺北故宮南院的開業抱很大期望,將它視為臺灣西南沿海地區雲林縣、嘉義縣、臺南市、嘉義市的「觀光火車頭」。嘉義縣政府兩年前曾說,臺北故宮南院開館後將與阿里山連成黃金旅遊路線,遊客在當地住宿可為地方帶來觀光財。如今迎客不滿兩年,「觀光火車頭」就有點拉不動了。
  • 臺北故宮南院《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特展展廳 展櫃可防彈
    (呂妍庭攝)隨疫情逐步解封,臺北故宮南院推出《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特展,院長吳密察10日下午親自到南院主持開展記者會,表示「臺灣需要各種各樣不同的翻轉,南北院也一樣要翻轉」。他認為北院有的,南院一定會有,南院有的,北院不一定有,所以之前因為保存關係,書畫文物不太敢南下展出,他認為不行,所以去年底就規劃在南院設書畫展廳。
  • 見證故宮國寶流離臺中山洞的往事,臺北故宮展「北溝傳奇」
    解放戰爭爆發後,隨著國民黨軍隊的節節敗退,故宮南遷文物被選出一部分前後分三批也運抵臺灣島,其後以臺中霧峰北溝山麓的山洞為庫房,一直到1965年臺北故宮博物院建成前,故宮文物都是以「北溝文物陳列室」的狀態,呈現在世人面前。
  • 臺北故宮《清明上河圖》今年將首度到南院展出
    中新網1月13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新春伊始,臺北故宮今天公布2020南北院5大亮眼展覽,其中《清明上河圖》將首度到南院展出。另外,臺北故宮日前在官網宣布,懸缺已久的常務副院長將由余佩瑾接任。臺北故宮日前在官網公布懸缺已久的常務副院長,由資歷豐厚的餘佩瑾接任。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博士畢業的餘佩瑾,先前是臺北故宮器物處處長,研究領域含括中國陶瓷史、17至18世紀清宮與世界的交流,去年受到好評的「小時代的日常—一個17世紀的生活提案」則由她策劃。
  • 韓國瑜盼文化再造城鎮 為臺北故宮南院衝人氣
    華夏經緯網1月7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國民黨臺灣地區領導候選人韓國瑜6日至臺北故宮博物院參訪,前臺北故宮院長周功鑫也特別到場,陪同韓國瑜參訪館內文物,包括北宋定窯、北宋汝窯、大雅齋款瓷器、以及館內珍藏的水墨畫等多項文物,韓國瑜忍不住讚嘆,「真的一天都看不完!」。
  • 來臺北必遊景點,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來到故宮博物院,映入眼帘的「天下為公」很有氣勢。
  • 宋代郭熙《寒林圖》、黃庭堅尺牘現身臺北故宮南院
    宋代郭熙《寒林圖》、黃庭堅尺牘現身臺北故宮南院 澎湃新聞綜合報導 2020-06-10 12:09 來源:澎湃新聞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朱棣現在北京故宮是是世界上建築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它的歷史地位和研究價值不可估量,研究人員們也正在對它進行深入的研究。臺北故宮臺北故宮始建之初,曾給人一種錯覺,好像好東西都被帶到了臺北,放入了臺北故宮,事實並非如此。有這種錯覺是因為北京故宮太低調,許多東西都被收藏著沒有被展出,另外就是故宮太大了,沒法一次性逛完。
  • 中國為什麼會有三個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1962年,國民黨決定在臺北建造故宮,選址在臺北基隆河北岸士林區外雙溪,當年即破土動工。1965年臺灣故宮(故宮博物院)竣工,總面積將近16公頃,依山傍水、宏偉壯觀。既然是故宮,建築風格也是中國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風格別具一格,外面看只有兩層,內部結構卻有4層。
  • 臺北故宮被迫降級?落民進黨手裡算是毀了
    這次要打「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主意了,計劃把「行政院」轄下的這個二級單位,降級為文化部門下的三級單位,並改名為「華夏博物館」。在南臺灣的故宮南院改名為「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有70萬件文物,絕大多數是國民黨1948年從大陸帶走的故宮博物院文物,總共有2972箱之多。這些文物是5000年中華文明縮影。1933年國立故宮北平博物館成立時,它就隸屬於行政院管轄,受立法院、檢察院監督。
  • 成龍捐臺北故宮獸首遭潑漆 涉案男女被判刑
    去年12月28日臺北故宮南院開館試營運,成龍捐出「十二生肖」獸首複製品,卻被臺灣某些人士指責「統戰」,12月30日傍晚,一對男女突然在中庭朝龍以及馬獸首倒上紅漆,並寫「文化統戰」,警方獲報後前往現場,二人被帶走調查。據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嘉義地方法院2月1日發布判決書,對潑漆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的仿圓明園12生肖獸首的一對陳姓男女各判處2個月徒刑。
  • 「解局」民進黨為何又要對臺北故宮下黑手?
    其中,原北京故宮的文物就佔了2972箱。1965年,國民黨當局「復建」「國立故宮博物院」,並在臺北建設了佔地21.2萬平方米的展館與保存庫房,將文物存放其中。從此,臺北故宮一直以展現中華歷史與文化瑰寶聞名於世。
  • 知道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你知道瀋陽還有一座故宮嗎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北京故宮,很多人也知道臺北有一座故宮,那麼你知道瀋陽也有一座故宮嗎?瀋陽故宮又稱盛京皇宮,是清朝初期的皇宮,共經歷努爾哈赤、皇太極、乾隆三個建造時期,歷時158年。它的規模比北京故宮要小得多,但它在建築上有自己的特色,既有漢族的建築特點,又有著濃鬱的滿族文化色彩。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道不錯的菜:「東坡肉」炒「翠玉白菜」
    一講到臺北,首先大家都會想到那裡的小清新、文藝範,還有就是夜市裡的美食。臺北並不算大,101作為地標有時候不經意抬頭就可能出現前方。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韻味,然而來到臺北,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打卡,看看這些國寶,在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
  • 不要「故宮之名」,卻要「故宮之寶」,蔡英文的臉還要嗎?
    作者:昊彥據臺媒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要被臺灣民進黨當局改名,而且將要更改的名字可能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此類消息的放出,絕不是空穴來風,更有可能是民進黨方面對於輿論和大陸態度的試探。民進黨當局的這些行為,簡直可以稱之為不要臉。
  • 臺北故宮博物院裡的那些奇珍異寶們
    臺北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很文藝的城市,這裡不僅有美味的食物,還有數不盡的展覽。我一直很想去臺北故宮博物院 ,對那裡的文創產品垂涎已久 。對,是垂涎已久,都說中國的故宮文物一半在北京,一半在臺北 ,那麼臺北之行一定要來到這裡。
  • 臺北故宮博物院: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臺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鎮外雙溪,始建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佔地面積1.03萬平方米。中國宮殿式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院前廣場聳立由6根石柱組成的牌坊,氣勢宏偉,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院內設有20餘間展覽室,現代化的空氣調節、防火、防潮、防盜等設施,以維護珍貴的文化瑰寶。
  • 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年5大展覽亮相
    (圖/臺北故宮博物院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北故宮博物院最新公布2020南北院展覽檔期,從人氣國寶、書畫名品、明清宮廷藏書、盛清琺瑯彩瓷,到蒙藏四大活佛、梵蒂岡宗座圖書館珍藏等宗教特展,五大展覽內容縱跨歷代,橫越東西,精採可期。
  • 故宮南遷的13427箱文物,至今何在?精品都藏在臺北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侵佔了東北三省,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文物岌岌可危。為避免故宮文物落入日寇之手,1933年,國民政府決定將故宮館藏文物南遷。但北平各界及普通市民,大多反對南遷,他們召開集會,上街遊行「誓與國寶共存亡」。
  • 首都的故宮,和臺北的故宮有什麼不同?驢友:差別真大!
    小編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去首都的故宮看一看,出來工作之後有了一定的經濟條件之後,也有幸的參觀了首都的故宮,裡面的建築景觀與藏品都令人嘆為觀止。在我們中國,除了北京之外,在臺灣省的省會臺北也有一個故宮,這讓不少驢友們都好奇,首都的故宮和臺北的故宮有什麼不同呢?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這其中的差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