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秦說漢(330)秦國丞相李斯之所以能發跡,真的是從兩隻老鼠身上得到的啟示嗎?
李斯師從荀子學習帝王之術,西入鹹陽求仕,官至丞相;協助秦始皇廢分封、立郡縣,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建立中央制權制;秦始皇駕崩之後,與趙高合謀擁胡亥為秦二世;李斯從一個小吏發跡,到位列三公,是極強的追求功名利祿之心。
李斯曾在茅廁裡看到老鼠吃髒東西,看到有人或狗走近四處散逃;又在糧倉中看到老鼠光明正大地吃囤積的粟米,不用擔心人或狗驚擾。於是慨然發出倉鼠之論道:「一個人有出息還是沒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
李斯師從荀子學習帝王之術,西入鹹陽求仕,官至丞相
李斯是楚國上蔡人,年輕時曾做過一段時間小吏,為躋身仕途,幹點事業,就拜荀卿為師,學習帝王之術,他的同學還有韓非子。學業完成之後,韓非子回到韓國。而李斯認為楚王不值得報效,西入鹹陽,投身於秦相呂不韋門下當了一個舍人。
李斯不僅口舌之利,還善於寫報告,得到呂不韋很的賞識,便推薦其做了秦王嬴政的郎官。於是,李斯有了遊說秦王的機會,獻計派使者收買六國政要,離間其君臣關係,不能收買的就派出刺客將其暗殺。又得到了嬴政的賞識,將其升為長史。
後來,韓國人鄭國在秦境內修渠道,發現有韓國的間諜混入其中刺探秦軍情報。嬴政下令驅逐所有外國的客卿,李斯也在被驅逐之列。於是上書秦王陳說利害,並言國之強大,必須要海納百川。嬴政不僅取消了「逐客令」,還將李斯升為廷尉。
公元前221年,嬴政統一六國,稱始皇帝,呂不韋因嫪毐與太后私通案牽連被免職。於是,秦始皇將李斯升職為丞相。李斯能得到呂不韋的賞識推薦,又被秦始皇所重用,也說明其除了嘴皮子厲害、會寫報告外,實際的工作能力也是不錯的。
協助秦始皇廢分封、立郡縣、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建立中央制權制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於鹹陽宮設宴招待君臣。齊人淳于越上奏請求秦始皇分封其子嗣為王,丞相李斯據理力爭,認為應該廢除周朝使用的分封制,建立中央統一管理的郡縣制。於是,秦始皇下令,將全國劃為三十六個郡,中央委派官吏管理。
李斯又提出統一思想,除了醫藥、佔卜、種植等古籍外,所有《詩經》、《尚書》和諸子百家的著作一律銷毀,若有想學習法令的,以官吏為老師。得到秦始皇的認同,並下令在推行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又令讓李斯主持修明法制,制定律令。
得到秦始皇重用的李斯,同時榮華富貴也到了極點。長子李由被封為三川郡郡守,所有兒子都是娶了秦國的公主為妻,所有女兒都嫁給了秦國的皇族子弟。三川郡郡守李由休假回鹹陽時,李斯在家中設宴招待,文武百官前去祝賀的車馬數以千計。
秦始皇掃滅六國後,李斯在建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讓華夏民族第一次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大融合。但其所提出焚毀前朝書籍的建議,對古代歷史文化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也讓當時的百姓更加愚昧無知。
李斯與趙高合謀,扶立昏庸無知的胡亥為秦二世皇帝,也為自己埋下殺身之禍
公元前210年,李斯以丞相之職,與中車令兼璽符令趙高,公子胡亥一起陪同秦始皇東巡。到達沙丘時,秦始皇已經病得很重了,於是寫了詔書讓公子扶蘇回鹹陽,但詔書還未送出,秦始皇就死了。趙高與胡亥私下密謀,立胡亥為秦二世皇帝。
趙高與胡亥沒有能力做成擁立皇帝,於是逼迫李斯與其合謀。未得詔書私立皇帝,李斯沒這個膽,也不敢。趙高就勸說他,公子扶蘇與蒙恬在上郡屯兵,扶蘇成為皇帝後,很有可能會任命其親近的蒙恬為丞相。李斯顧及自身富貴,與之同流合汙。
於是,李斯將秦始皇讓公子扶蘇回鹹陽奔喪的詔書修改為賜死公子扶蘇與蒙恬。同時又封鎖消息,把秦始皇的屍體安放在一輛既能保溫又能通風涼爽的車子中,百官奏事及進獻飲食還像往常一樣,趙高就假託秦始皇從車中批准百官上奏的事務。
擁立公子扶蘇為皇帝,李斯丞相之位確實有可能易位。但李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胡亥是否有能力為皇帝,宦官趙高是否值得與之同謀,居然沒有做出理性分析。小人得志便猖狂,胡亥成為皇帝之後,李斯終遭陷害被腰斬,秦朝二世而亡。
寫在最後
追求富貴名利是李斯追求上進的主要動力,「倉鼠之論」應該只是一套說辭罷了。他師從荀子求學,投身丞相呂不韋,是借用了名人效應。得到面見秦王機會時,他的真實水平得到了發揮,有所建樹。同時,個人需求也得到滿足,功成名就。
但其享受榮華富貴的心態,讓他偏離了正道,與小人趙高為伍,謀害了仁厚賢明、極有可能繼皇帝位的公子扶蘇,不僅自己不得善終,也加速的秦朝的滅亡。而所謂的「倉鼠之論」,其實是極度自私主義的表現。所以,李斯是秦朝的千古罪人。
2020/12/12
我是秦磚漢瓦裡的拾荒人,感謝閱讀,人走留香,點個讚唄,不勝感謝!